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

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佘振宝 等 著
图书标签:
  • 沸石
  • 分子筛
  • 吸附剂
  • 催化剂
  • 分离
  • 化工
  • 材料科学
  • 环境工程
  • 石油化工
  • 精细化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65565
版次:2
商品编码:1124095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作为重要非金属环保矿物材料之一的沸石开发与应用备受人们青睐。《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介绍了沸石的性质、特征及改性、合成方法和测定技术,特别是着重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沸石的开发与应用成果,即沸石作为环境工程材料用于治理废水、废气、放射性废料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路,以促进和推动沸石在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开发与应用。同时,《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还重点介绍了沸石在化学化工、农业、畜牧业、能源和医药等方面的最新重要应用研究成果。
  《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可供广大从事矿物材料开发人员、环境保护专业和化学化工、农业、能源及新材料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和生产人员参考。《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也可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化工、环境、地质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参考书使用。

目录

第1章 沸石矿物与沸石种类
1.1 概述
1.2 沸石的成因
1.3 矿产类型及其分布
1.3.1 矿床的成因类型
1.3.2 矿床的工业类型
1.3.3 矿产的分布情况
1.3.4 我国沸石矿床特征
1.4 沸石矿物的特征
1.4.1 斜发沸石(clinoptlolite)
1.4.2 丝光沸石(mordenite)
1.4.3 毛沸石(erionite)
1.4.4 菱沸石(chabazite)
1.4.5 片沸石(heulandite)
1.4.6 钙十字沸石(phillipsite)
1.4.7 方沸石(analcime)
1.4.8 浊沸石(laumontite)
1.4.9 镁碱沸石(ferrierite)
1.4.10 八面沸石(fauzasite)
1.4.11 钠沸石(natrolite)
1.4.12 辉沸石(stilbite)
1.4.13 斜碱沸石(amicite)
1.4.14 铵白榴石(ammonioleucite)
1.4.15 板沸石(barrerite)
1.4.16 贝尔伯格石(bellbergite)
1.4.17 硅锂铝石(bikitaite)
1.4.18 伯格斯石(boggsite)
1.4.19 锶沸石(系列)[brewsterite(series)]
1.4.20 水硅锰钙铍石(chiavennite)
1.4.21 刃沸石(cowlesite)
1.4.22 环晶沸石(系列)[dachiardite(series)]
1.4.23 钡沸石(edingtonite)
1.4.24 柱沸石(epistilbite)
1.4.25 十字沸石(garronite)
1.4.26 锌硅钠石(gaultite)
1.4.27 水钙沸石(gismondine)
1.4.28 钠菱沸石(系列)[gmelinite(series)]
1.4.29 戈硅钠铝石(gobbinsite)
1.4.30 纤沸石(gonnardite)
1.4.31 古柱沸石(goosecreekite)
1.4.32 戈塔迪石(gottardiite)
1.4.33 交沸石(harmotome)
1.4.34 香花石(hsianghualite)
1.4.35 氯硼硅铝钾石(kalborsite)
1.4.36 白榴石(leucite)
1.4.37 插晶菱沸石(系列)[levyne(series)]
1.4.38 铍硅钠石(lovdarlte)
1.4.39 莫里铅沸石(maricopaite)
1.4.40 针沸石(mazzite)
1.4.41 麦钾沸石(merlinoite)
1.4.42 中沸石(mesolite)
1.4.43 蒙特索马石(montesommaite)
1.4.44 穆丁钠石(mutinaite)
1.4.45 钾石(offretite)
参考文献

第2章 沸石的结构与性能
2.1 沸石的结构
2.1.1 沸石结构的一般特征
2.1.2 沸石结构中的几种空穴形状
2.1.3 几种主要沸石的结构
2.2 沸石的物理、化学性质
2.2.1 沸石的化学成分
2.2.2 沸石的吸附性能
2.2.3 沸石的离子交换性能
2.2.4 沸石的吸附交换性能
2.2.5 沸石的离子交换平衡常数
2.2.6 沸石改性后的吸附与交换性能
2.2.7 沸石的催化性能
2.2.8 沸石的稳定性
2.3 沸石的工业品级
参考文献

第3章 沸石的加工、改性与合成
3.1 天然沸石的选矿
3.2 天然沸石的工业加工方法
3.3 天然沸石的改性处理方法
3.3.1 P型沸石
3.3.2 Cu型沸石
3.3.3 H型沸石
3.3.4 Na型沸石
3.3.5 NH+4型沸石
3.3.6 Ca型沸石
3.3.7 八面沸石
3.3.8 有机化沸石
3.3.9 非骨架元素的改性
3.3.10 骨架元素的改性
3.3.11 其他改性
3.4 沸石的人工合成
3.4.1 水热合成
3.4.2 碱处理法
3.4.3 沸石膜的合成
3.4.4 超细分子筛的合成和应用
3.4.5 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
3.4.6 其他合成
参考文献

第4章 沸石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概述
4.1 除氟
4.1.1 饮用水中除氟
4.1.2 高氟水中除氟
4.2 水中去除有机物质
4.2.1 水中去除有机污染物
4.2.2 对养殖废水的处理
4.2.3 含苯胺废水的治理
4.2.4 屠宰废水的处理
4.2.5 改性沸石对印染废水的脱色研究
4.2.6 微量苯酚和苯的去除
4.2.7 有机印染污水处理
4.3 去除放射性物质
4.3.1 从水中去除放射性物质
4.3.2 从固体中去除放射性物质
4.4 除氨氮
4.4.1 饮用水中去除氨氮
4.4.2 沸石吸附剂脱除炼油废水中低浓度氨氮试验的研究
4.4.3 沸石处理稀土生产中氨氮废水的实验研究
4.4.4 沸石生物滤池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工艺
4.4.5 工业污水脱氮
4.4.6 城市污水脱氨氮
4.4.7 生物沸石床污水脱氮
4.4.8 沸石芦苇床除氮中试研究
4.4.9 沸石与活性炭联合除氨氮
4.4.10 沸石脱氨氮后再生技术
4.5 处理含磷废水
4.6 处理含砷废水
4.7 处理含重金属(铅镍锌镉铜铁锰汞)废水
4.7.1 处理含铅废水
4.7.2 处理含铅、锌、镍电镀废水
4.7.3 处理含铅、镉废水
4.7.4 处理含镍废水
4.7.5 处理含铜废水
4.7.6 去除废水和水源中的铁和锰
4.7.7 处理含汞废水
4.7.8 处理含铬废水
4.7.9 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处理含铜、铅、镉废水
4.8 水质的综合处理
4.8.1 处理常州运河微污染水源
4.8.2 沸石滤料对黄河原水的处理
4.8.3 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的PRB原位处理技术
4.8.4 生物沸石反应器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4.8.5 沸石在自来水厂中的应用
4.8.6 天然沸石的改性及其对造纸废水的脱色研究
4.8.7 改性天然沸石处理富营养化公园湖水样的实验研究
4.8.8 天然沸石吸附技术防治暴雨径流氮磷污染
4.8.9 沸石联合生物作用处理焦化废水
4.9 沸石在废气与污染气体中的应用
4.9.1 沸石在去除卷烟和食品生产烟气中亚硝胺的应用
4.9.2 新型脱除SO2催化剂的研究
4.9.3 沸石膜对纯气体的渗透性研究
4.9.4 纳米沸石堇青石整体式功能材料
4.10 石在环境材料中的应用——抗菌方面的应用
4.10.1 银型抗菌沸石
4.10.2 铜型抗菌沸石
4.10.3 双金属抗菌沸石
4.10.4 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沸石抗菌剂
4.11 沸石在环境材料中其他方面的应用
4.11.1 作滤料
4.11.2 作红外辐射材料
4.11.3 作纳米TiO2光催化剂载体
4.11.4 其他
4.12 结束语
国内主要参考文献
国外主要参考文献

第5章 沸石在工业催化过程中的应用
5.1 环境友好型催化剂——沸石
5.2 沸石在催化裂化中的应用
5.2.1 优良裂化催化剂应具备的条件
5.2.2 沸石裂化催化剂的性质
5.2.3 影响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因素
5.2.4 工艺过程的改进
5.3 沸石在石油化工原料产品生产中的应用
5.3.1 ZSM.5 型催化剂的合成及苯乙烯的制备
5.3.2 β沸石的合成及其在裂化催化剂中的应用
5.3.3 Y型沸石的合成及其在裂化催化剂中的应用
5.3.4 沸石在乙苯和异丙苯合成中的应用
5.3.5 沸石在直链烷基苯(LAB)合成中的应用
5.3.6 沸石在己内酰胺合成中的应用
5.3.7 沸石在丙烯环氧化制环氧丙烷中的应用
5.4 沸石在加氢异构化、加氢裂化中的应用
5.5 我国沸石催化剂研究开发现状
参考文献

第6章 沸石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6.1 沸石在建筑材料工业中的应用
6.1.1 作硅酸盐水泥的活性混合材料
6.1.2 沸石彩色水泥
6.1.3 利用沸石粉配制高性能混凝土
6.1.4 沸石在建筑胶黏剂中的应用
6.2 现代陶瓷工业中沸石的应用
6.3 沸石在农业土地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6.3.1 天然沸石在农业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6.3.2 天然沸石在农业上作为沸石肥料添加剂
6.3.3 天然沸石的其他营养效应
6.4 天然沸石在畜牧养殖及饲料业中的应用
6.4.1 用作微量元素预混料的载体
6.4.2 改善机体消化代谢,促进营养物质吸收
6.4.3 促进生长,提高生产性
6.4.4 吸附有毒有害物质,防治疾病
6.4.5 改善畜牧生产环境
6.4.6 沸石在饲料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6.4.7 沸石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6.4.8 天然沸石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
6.5 沸石在开发能源方面的应用
6.6 沸石在轻工业中的应用
6.6.1 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6.6.2 在制糖业中的应用
6.6.3 在洗涤剂工业中的应用
6.6.4 在红外辐射材料中的应用
6.7 沸石分子筛材料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6.7.1 作为离子吸附剂及抗菌助剂
6.7.2 抗癌药物助剂
6.7.3 模拟酶及生物传感器
6.7.4 其他方面的应用
6.8 沸石在国防、空间技术中的应用
6.9 沸石在原子能工业中的应用
6.10 沸石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6.11 沸石在超真空技术方面的应用
6.12 沸石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章 沸石的鉴定与测试
7.1 沸石的鉴定
7.1.1 沸石岩的野外鉴别特征
7.1.2 沸石的简易鉴定方法
7.1.3 沸石的专门鉴定方法
7.2 沸石交换容量的测试
7.2.1 总离子交换容量的测试
7.2.2 阳离子交换容量的测试
7.2.3 沸石吸钾量的测定
7.3 沸石的比表面积测试
7.3.1 连续流动色谱法
7.3.2 极性有机分子吸附法
7.4 沸石的相对密度的测试
7.5 硅钼黄光度法测定沸石分子筛中的硅
7.6 吸光光度法测定沸石分子筛中的铝
7.7 洗涤剂助剂4A沸石新理化指标及测试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 沸石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沸石加工与应用》第一版自2005年7月出版以来,受到读者关注和欢迎,甚感欣慰,在此表示深深谢意。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在这一背景下,作为重要非金属环保矿物材料之一的沸石开发与应用备受人们青睐,主要表现在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有数十家新厂矿诞生,每年都有数百篇论文公开发表。目前沸石加工产品和种类更具多样化,其应用领域日益广泛。
  本书第二版修订时仍从科学、通俗和推动低碳环保理念出发,参照2005年以来有关沸石最新研究和科技成果,删除原第一版中个别重复、概念模糊内容,新增大量沸石最新研究和应用科技成果。主要修订包括以下内容。
  第3章丰富P型沸石的合成与应用,增加沸石膜的新型合成方法和树型有机沸石的研究内容,重点增加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合成及性能、填充型沸石分子筛渗透汽化膜的研究进展内容。
  第4章增加沸石处理氟、氨氮、磷、金属离子及养殖废水、印染废水、放射性污染的新技术、新方法;重点补充沸石与活性炭、沸石与生物膜的结合,并综合处理环境污染研究与应用;增加负载金属沸石抗菌材料在建筑涂料、生活用品和临床医疗上的新成果和新应用。
  第6章增加农业土壤改良、畜牧业的应用进展和功能沸石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储氢沸石、陶瓷沸石等。
  第7章按照最新岩石矿物分析技术,重新修订和编写沸石的鉴定测试方法。
  参加本书第二版编写的分工如下:佘振宝(第1~4章、第7章);宋乃忠(第5章、第6章)。此外,葛小燕同学给予本稿件多方面协助和帮助。全书由佘振宝统稿。在第二版修订过程中,还得到化学工业出版社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著者水平和时间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沸石的奥秘:矿物瑰宝的无限潜能 沸石,一种结构独特的层状硅铝酸盐矿物,自19世纪初被发现以来,便以其奇妙的分子筛效应、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性能,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晶体结构中,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交替排列,形成具有规则孔道和笼状结构的晶格,这些微孔隙恰好能够选择性地吸附和分离特定大小的分子,仿佛天然的分子筛。同时,沸石结构中的铝原子取代部分硅原子,使得晶格带负电荷,并由可交换的阳离子(如Na⁺, K⁺, Ca²⁺, Mg²⁺等)来平衡电荷,从而赋予沸石强大的离子交换能力。 从地质学的角度看,沸石家族成员繁多,形态各异,它们诞生于火山活动、热液作用以及沉积环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从天然矿床中开采出来的沸石,经过简单的物理加工,便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应用潜力。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沸石结构和性能的深入理解,也催生了对合成沸石的研究。通过精确控制合成条件,可以获得具有特定孔径、结构和阳离子组成的合成沸石,极大地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并能在某些领域超越天然沸石的性能。 沸石的天然馈赠:矿物学与地质学视角 天然沸石的形成与地球的构造活动息息相关。它们主要产于火山岩的孔洞中,由岩浆冷却过程中富含硅、铝、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热液溶液与围岩发生反应而生成。此外,在沉积岩、变质岩以及一些热液矿床中,也能发现不同种类的天然沸石。 根据其晶体结构的框架类型,沸石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其中一些常见的天然沸石矿物包括: 斜发沸石 (Natrolite): 具有纤维状或针状晶体,结构呈四方晶系,孔径相对较小。 方沸石 (Analcime): 晶体多呈十二面体,属于立方晶系,其结构中的孔道相对开放。 钙沸石 (Heulandite) 和 钠沸石 (Stilbite): 属于单斜晶系的板沸石族,晶体常呈板状或扇形,具有较大的孔隙。 钙闪石 (Epistilbite): 同样属于单斜晶系的沸石,与钙沸石和钠沸石结构相似。 菱沸石 (Phillipsite): 晶体形态复杂,通常呈交叉双晶,其结构中存在三维相互连通的孔道。 闪闪石 (Harmotome): 与菱沸石同属菱沸石族,晶体常呈四方柱状。 辉沸石 (Laumontite): 晶体呈棱柱状,具有显著的离子交换能力。 黝沸石 (Chabazite): 晶体呈菱面体,是常见的沸石矿物之一,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绢沸石 (Mordenite): 具有一维通道状的孔道结构,是沸石中吸附和催化性能较强的代表。 闪锐沸石 (Clinoptilolite): 是一种富含硅的沸石,结构稳定,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 这些天然沸石矿物在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孔径大小、阳离子类型和交换能力上都存在差异,这使得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例如,富含钙的沸石在水处理中表现出色,而富含钠的沸石则在催化剂载体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人造的智慧:合成沸石的突破 尽管天然沸石种类繁多,但其储量有限,且成分和结构并非完全均一,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需求,并实现更精细化的应用。因此,合成沸石的研究应运而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微波辅助合成法等多种技术手段,科学家们能够精确调控合成过程中的反应物比例、pH值、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关键参数,从而定向合成出具有特定结构、孔径、酸碱性和离子组成的沸石。 合成沸石的优势在于: 结构可控性高: 能够根据应用需求设计合成特定结构的沸石,如ZSM-5、Y型沸石、Beta沸石等,这些结构拥有独特的孔道尺寸和形状,适用于特定的分子分离和催化反应。 成分可调: 可以精确控制沸石的Si/Al比,从而影响其酸性强度和离子交换容量。还可以引入其他金属离子,如Ga, Ge, Ti, Fe等,赋予沸石新的性能。 纯度高: 合成沸石避免了天然矿物中存在的杂质,纯度更高,更有利于精细化工和催化应用。 产量可观: 合成技术的发展使得沸石的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能够满足大规模工业应用的需求。 沸石的超凡能力:吸附与分离的魔法 沸石最引人注目的能力之一便是其卓越的吸附和分离性能,这主要源于其独特的多孔结构和内部带电的晶格。 分子筛效应: 沸石晶格中的孔道尺寸在埃(Å)的量级,与许多有机分子、无机气体和水分子的大小相当。这些孔道能够像筛子一样,选择性地让小尺寸的分子通过,而阻止大尺寸的分子进入,从而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例如,ZSM-5沸石因其“规整的通道”而在汽油的生产和异构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吸湿与干燥: 沸石具有极强的吸水能力,能够吸收空气或液体中的水分,因此被广泛用作干燥剂。在食品包装、电子产品、精密仪器等领域,沸石作为高效的吸湿剂,能够有效防止产品受潮变质。 气体分离与净化: 沸石能够选择性地吸附某些气体分子,而对其他气体则不易吸附。这一特性使其成为气体分离和净化的理想材料。例如,在空气分离中,沸石可以用于富集氧气或氮气;在天然气处理中,沸石可以用于脱除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在工业废气处理中,沸石可以用于吸附和去除CO₂, SO₂, NOx等污染物。 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吸附: 沸石对许多挥发性有机物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可以用于净化室内空气,去除装修污染、工业排放等产生的VOCs,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沸石的另一种馈赠:离子交换的智慧 沸石晶格中因铝取代硅而带有的负电荷,需要通过可交换的阳离子来平衡。这些阳离子能够与溶液中的其他阳离子发生交换,从而实现对溶液中特定离子的去除或富集。 水处理与软化: 沸石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是作为离子交换剂,用于去除水中的有害阳离子。例如,在饮用水处理中,沸石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Pb²⁺, Cd²⁺, Hg²⁺等)和放射性核素(如Sr⁹⁰, Cs¹³⁷等),保障饮水安全。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沸石可以吸附废水中的氨氮、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此外,沸石也是一种优秀的软水剂,能够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防止水垢的形成。 放射性废料处理: 沸石对某些放射性阳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因此在核工业中被用于处理放射性废料,将放射性物质固定在沸石结构中,降低其扩散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农业应用: 在农业领域,沸石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其离子交换能力有助于土壤保持养分,减少肥料的流失;其吸附性能可以吸附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同时,沸石的微孔结构能够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促进植物生长。 催化剂载体: 沸石的高比表面积、规则的孔道结构以及可调的酸碱性,使其成为优良的催化剂载体。在催化反应中,活性组分可以负载在沸石表面或孔道内,利用沸石的结构特性和酸碱性,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沸石的未来展望:科技创新的驱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沸石的应用领域还在持续拓展。 能源储存与转化: 沸石的吸附性能使其在气体储存(如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捕获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支持。 生物医学: 沸石的生物相容性和载药能力,使其在药物缓释、生物传感器和疾病诊断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环境修复: 沸石在吸附和分离方面的特性,使其成为处理土壤污染、水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的有效材料,为环境保护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先进材料: 将沸石与其他材料复合,可以制备出具有独特性能的功能材料,如沸石膜、沸石复合材料等,在分离、催化、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沸石,这一来自大自然的奇妙矿物,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和多样的性能,早已在多个领域展现出非凡的价值。从古老的岩石中走来,到现代科技的前沿,沸石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其无限的潜能正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阅《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的性。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环保技术和功能材料的研究人员,我对沸石这种天然的分子筛材料早有耳闻,也接触过一些相关的文献。但是,要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始终感觉缺少一本权威且深入的书籍。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需求。 从基础理论出发,本书对沸石的形成、结构、性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沸石独特的架状结构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这些相互贯通的孔道是如何赋予其卓越的吸附和离子交换能力的。书中穿插的大量晶体结构模型图和显微分析图谱,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具象化,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不同沸石矿物之间的结构差异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吸引我的部分在于其对沸石改性技术的深入探讨。我深知,要使沸石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发挥最佳性能,改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书详细介绍了多种改性方法,包括酸碱处理、离子交换、阳离子交换、有机改性、硅铝比的调控等等,并且不仅给出了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改性过程背后的机理。它分析了不同改性剂如何改变沸石的表面电荷、孔径分布、比表面积等关键参数,以及这些参数的变化如何影响其对特定吸附质的吸附能力、选择性和交换容量。这种“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进行应用性的研究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 在水处理应用方面,这本书的论述尤为精彩。沸石在去除重金属、氨氮、放射性核素等方面的应用,早已被广泛关注。本书不仅总结了现有的研究成果,还对沸石在不同类型废水处理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它详细阐述了沸石吸附机理,并结合大量实验数据,分析了pH值、温度、共存离子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沸石在高级氧化、膜分离等技术中的辅助应用,以及如何实现沸石吸附剂的再生和循环利用。这对于推动沸石在水处理领域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让我感到振奋的是,本书还积极关注了沸石在一些前沿领域的应用,例如在能源存储与转换(如储氢、储能)、CO2捕获与封存、以及在催化剂载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内容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为我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这表明,沸石并非只是一种传统的吸附材料,它在现代科技中依然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本书的语言表达方式严谨而清晰,作者善于将复杂的科学概念通过逻辑严密的论述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进行阐释。即使是对于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通过阅读本书,逐步建立起对沸石加工与应用的全面理解。书中丰富的图表和实验数据,为内容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于沸石的制备工艺也进行了详实的介绍。无论是对天然沸石的加工处理,还是对合成沸石的各种方法,如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它不仅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条件控制,还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所得到沸石的形貌、晶体结构和性能差异。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沸石制备技术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料。 此外,本书在讨论沸石应用时,并没有回避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例如吸附剂的稳定性、再生效率以及成本效益等问题。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思路和解决方案。这种客观公正的论述,让读者对沸石的应用有了更全面、更现实的认识。 总而言之,《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系统的了解沸石世界的宝贵机会。它不仅解答了我之前的诸多困惑,更激发了我对沸石材料更深层次的探索热情。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工程实践,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份极具价值的参考。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沸石材料感兴趣的读者,相信它一定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

我一直对功能性材料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一些在环境治理和资源回收领域具有潜力的材料。沸石,作为一种天然且储量丰富的硅铝酸盐矿物,其独特的分子筛结构和离子交换性能,一直是吸引我的焦点。在此之前,我对沸石的认识多停留在一些基础的科普层面,知道它有吸附能力,但对于其深层的加工工艺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我缺乏系统性的了解。 《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从书的封面设计就能感受到其专业性和严谨性,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翻开书,其详实的目录和清晰的章节划分,预示着它将是一本内容全面、结构系统的著作。 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书中对沸石微观结构和形成机理的深入阐述。作者通过大量精美的晶体结构图和显微照片,让我直观地看到了沸石内部相互贯通的孔道和通道,以及这些结构是如何赋予其独特的分子筛效应的。这种对基础科学原理的清晰讲解,为我理解沸石的吸附和分离性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尤其令我赞赏的是,书中对沸石改性技术的详尽介绍。我深知,天然沸石的性能往往需要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手段进行优化,才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本书详细介绍了酸碱处理、离子交换、有机改性等多种改性方法,并深入剖析了这些改性过程对沸石结构、表面性质以及吸附性能的影响机理。书中丰富的实验数据和前后对比图,让我能够直观地了解不同改性方式带来的具体变化,这对于我日后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沸石改性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水处理应用方面,本书的论述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沸石在去除重金属离子、氨氮、放射性核素以及某些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其吸附机理,还列举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不同沸石材料在特定水处理场景下的表现,以及影响其吸附性能的关键因素。这让我对沸石在解决现实世界水污染问题中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让我惊喜的是,本书并未止步于传统的应用领域,而是积极探讨了沸石在一些新兴领域的应用。例如,在能源领域,它讨论了沸石在天然气储存、CO2捕获与封存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在催化领域,沸石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在石油化工、汽车尾气净化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前沿性的内容,让我看到了沸石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的广阔发展前景,也为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灵感。 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条理,作者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总是能够结合具体的实验数据和图表,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易于理解。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体验。 此外,我注意到书中对于沸石的制备工艺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天然沸石的开采、纯化、活化,到合成沸石的各种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它不仅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还分析了不同方法在制备成本、产物性能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的优缺点,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沸石制备技术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总而言之,《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了解沸石世界的宝贵机会。它不仅解答了我之前的诸多困惑,更激发了我对沸石材料更深层次的探索热情。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工程实践,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份极具价值的参考。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沸石材料感兴趣的读者,相信它一定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露着一股严谨而又专业的学术气息,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上简洁有力的书名,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各种吸附剂材料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在环境治理和资源回收方面具有潜力的物质。沸石,作为一种天然的硅铝酸盐矿物,其独特的分子筛结构和离子交换性能,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我记得在我阅读这本书之前,对沸石的认识主要停留在一些基础的科学普及读物上,了解了它的基本结构和一些宏观的应用,但总觉得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和前沿性的研究动态。 这次有幸接触到《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我抱着一种“淘金”的心态,希望能够从其中获得更详尽、更专业的知识。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其详实的目录和丰富的章节划分所吸引。从沸石的矿物学特征、形成机理,到各种改性方法、制备工艺,再到在水处理、气体分离、催化、农业等领域的具体应用,这本书几乎囊括了沸石研究和应用的方方面面。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真正扎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实践的成果。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沸石改性处理的部分印象深刻。我知道,天然沸石的性能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对其进行改性,是提升其应用效果的关键。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改性技术,例如酸洗、碱处理、离子交换、有机改性等等,并且深入剖析了这些改性方法对沸石结构、表面性质以及吸附性能的影响机理。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谱,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不同改性方式带来的具体变化,这对于我日后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沸石改性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此外,这本书对沸石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水污染的日益严重,使得高效、经济的水处理技术成为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沸石因其优异的吸附能力,在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氨氮、放射性核素以及有机污染物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书中详细介绍了沸石在饮用水净化、工业废水处理、污水回用等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案例,并分析了其吸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与其他处理技术的结合应用。这让我看到,沸石并非只是实验室里的研究对象,而是真正能够为解决现实世界的水污染问题提供切实可行方案的“绿色材料”。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传统的应用领域,而是积极关注了沸石在一些新兴领域的发展。例如,书中对沸石在能源储存与转换、CO2捕获与封存、生物医药以及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介绍。这些前沿性的内容,充分展现了沸石作为一种功能材料的广阔前景,也为我打开了新的研究思路。对于我这样一个渴望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的读者来说,这些信息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阐述理论知识时,总是能够结合大量的实例和图表,使得复杂的概念变得生动易懂。例如,在讲解沸石的分子筛效应时,书中通过具体的分子尺寸对比和模拟图,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孔径的沸石如何选择性地吸附特定大小的分子。这种“可视化”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也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涵盖了基础的理论知识,还涉及了大量的实验方法、技术细节和工程应用。例如,在描述沸石的制备工艺时,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反应条件以及后处理过程,并且对于如何控制沸石的晶型、粒径和比表面积等关键参数也给出了详细的指导。这对于那些希望从零开始学习沸石制备的科研人员或工程师来说,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在介绍沸石应用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实际应用中的各种挑战和限制。例如,在讨论沸石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时,书中不仅列举了其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的优点,也指出了其在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和选择性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改性来克服这些不足。这种辩证的分析视角,让读者对沸石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客观。 对于那些希望将沸石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工艺流程图、设备选型建议以及经济性分析,让我能够了解到如何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规模化的工业生产。即使是对于一些基础理论尚不熟悉的新手,通过阅读本书,也能逐步建立起对沸石加工与应用的整体认识,并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了解沸石世界的窗口。它不仅解答了我之前对沸石的许多疑问,更激发了我对这一材料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工业实践,这本书都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知识和指导。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沸石材料感兴趣的读者,相信它一定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

初次拿到《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我最先感受到的是其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作为一名在化工领域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掌握材料性能和加工工艺的重要性。沸石,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微孔结构的硅铝酸盐矿物,在分离、吸附、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要真正将其潜力转化为生产力,就需要对它的加工和应用有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从沸石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入手,系统地阐述了其独特的分子筛效应和离子交换性能。作者通过大量的晶体结构图和实验数据,清晰地解释了沸石的孔径大小、形状以及其内部电荷分布如何决定了其对不同分子和离子的选择性吸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我理解沸石作为吸附剂和催化剂载体的基本原理至关重要,为我日后在实际工艺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沸石提供了理论基础。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沸石改性技术进行了极为详尽的介绍。我了解到,天然沸石往往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改性处理才能满足特定的工业应用需求。这本书详细阐述了酸处理、碱处理、阳离子交换、有机改性等多种改性方法的原理、操作条件以及它们对沸石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例如,书中就提到了如何通过控制酸洗的浓度和时间,来调控沸石的硅铝比,进而影响其酸性位点的密度和强度,这对于我在催化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沸石载体非常有指导意义。 在水处理和气体分离的应用方面,本书也提供了非常详实的案例和技术细节。它不仅介绍了沸石在去除重金属离子、氨氮、放射性核素等方面的吸附性能,还探讨了其在天然气净化、乙烯/乙烷分离、氮氧分离等领域的应用。书中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工艺流程图,展示了沸石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以及如何优化工艺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这对于我进行工艺优化和设备选型非常有帮助。 我尤其欣赏的是,本书对于沸石制备工艺的论述。从天然沸石的选矿、活化,到合成沸石的各种方法,如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书中不仅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还提供了关于如何控制沸石晶型、粒径、比表面积等关键参数的指导。这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如何获得性能优异的沸石产品,并为我未来在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方面提供了思路。 此外,书中还对沸石在催化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详细介绍了沸石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在石油裂化、异构化、烷基化等反应中的应用,并分析了不同沸石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书中还列举了一些实际的工业催化过程,让我能够直观地了解沸石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清晰,作者在阐述复杂的技术原理时,总是能够结合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表,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即使是对于一些基础理论不熟悉的读者,也能通过阅读本书,逐步建立起对沸石加工与应用的全面认识。 总而言之,《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了解沸石加工与应用的宝贵资源。它不仅解答了我之前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更激发了我对沸石材料在化工领域进一步应用的研究兴趣。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从事化工、材料、环保等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相信它一定会成为您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评分

初次接触《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我就被其扎实的内容厚度以及清晰的章节划分所吸引。作为一名在环保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我一直关注着能够有效解决水体污染问题的材料和技术。沸石,因其天然的吸附性能和良好的环境相容性,一直是我重点关注的材料之一。然而,对于如何更好地加工和应用沸石,我始终觉得缺乏系统性的知识。 这本书从沸石的矿物学基础入手,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沸石的晶体结构、化学组成以及它们形成的地质条件。作者通过大量的晶体结构图和显微照片,让我清晰地看到了沸石内部那些规则的孔道和通道,这正是其“分子筛”特性的来源。理解了其微观结构,就更容易理解其宏观性能。 我特别赞赏书中对沸石改性技术的详尽阐述。我深知,天然沸石的性能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优化。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酸碱处理、离子交换、有机改性等多种改性方法,并深入分析了这些改性过程如何改变沸石的孔径、表面电荷以及吸附容量。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前后对比图,让我能够直观地了解不同改性方式对沸石吸附性能的具体影响。这对于我在实际工作中选择最适合的水处理应用场景的沸石改性方案,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指导。 在水处理应用方面,本书的论述可谓是“干货满满”。它详细介绍了沸石在去除重金属离子(如铅、镉、铜等)、氨氮、磷酸盐以及某些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书中不仅阐述了其吸附机理,还列举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包括饮用水净化、工业废水处理、甚至在污水污泥处理中的应用。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书中探讨了沸石吸附剂的再生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再生,从而实现其循环利用,这对于降低处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让我惊喜的是,本书并未止步于传统的应用领域,而是积极展望了沸石在其他新兴领域的应用。例如,在农业领域,它探讨了沸石作为土壤改良剂、肥料缓释载体以及畜禽养殖垫料的应用。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沸石更广泛的应用潜力,也为我拓展工作思路提供了新的方向。 本书的语言风格清晰流畅,即使是复杂的科学原理,作者也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其易于理解。书中穿插的大量实验数据、图表和流程示意图,不仅增强了内容的科学性,也使得阅读过程更加直观和有趣。 我注意到,本书对于沸石的制备工艺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天然沸石的开采、选矿、活化,到合成沸石的各种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它不仅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要点,还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所得到沸石在性能上的差异。这对于我深入理解沸石的来源和生产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书中在讨论沸石应用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吸附容量、选择性、再生效率以及成本效益等。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客观全面的论述,让读者对沸石的应用有了更全面、更现实的认识。 总而言之,《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了解沸石材料及其应用的宝贵机会。它不仅解答了我对沸石的许多疑问,更激发了我对这一材料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工业实践,这本书都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知识和指导。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沸石材料感兴趣的读者,相信它一定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

初次拿到《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这本书,我最先感受到的是其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作为一名在化工领域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掌握材料性能和加工工艺的重要性。沸石,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微孔结构的硅铝酸盐矿物,在分离、吸附、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要真正将其潜力转化为生产力,就需要对它的加工和应用有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从沸石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入手,系统地阐述了其独特的分子筛效应和离子交换性能。作者通过大量的晶体结构图和实验数据,清晰地解释了沸石的孔径大小、形状以及其内部电荷分布如何决定了其对不同分子和离子的选择性吸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我理解沸石作为吸附剂和催化剂载体的基本原理至关重要,为我日后在实际工艺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沸石提供了理论基础。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沸石改性技术进行了极为详尽的介绍。我了解到,天然沸石往往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改性处理才能满足特定的工业应用需求。这本书详细阐述了酸处理、碱处理、阳离子交换、有机改性等多种改性方法的原理、操作条件以及它们对沸石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例如,书中就提到了如何通过控制酸洗的浓度和时间,来调控沸石的硅铝比,进而影响其酸性位点的密度和强度,这对于我在催化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沸石载体非常有指导意义。 在水处理和气体分离的应用方面,本书也提供了非常详实的案例和技术细节。它不仅介绍了沸石在去除重金属离子、氨氮、放射性核素等方面的吸附性能,还探讨了其在天然气净化、乙烯/乙烷分离、氮氧分离等领域的应用。书中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工艺流程图,展示了沸石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以及如何优化工艺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这对于我进行工艺优化和设备选型非常有帮助。 我尤其欣赏的是,本书对于沸石制备工艺的论述。从天然沸石的选矿、活化,到合成沸石的各种方法,如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书中不仅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还提供了关于如何控制沸石晶型、粒径、比表面积等关键参数的指导。这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如何获得性能优异的沸石产品,并为我未来在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方面提供了思路。 此外,书中还对沸石在催化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详细介绍了沸石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在石油裂化、异构化、烷基化等反应中的应用,并分析了不同沸石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书中还列举了一些实际的工业催化过程,让我能够直观地了解沸石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清晰,作者在阐述复杂的技术原理时,总是能够结合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表,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即使是对于一些基础理论不熟悉的读者,也能通过阅读本书,逐步建立起对沸石加工与应用的全面认识。 总而言之,《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了解沸石加工与应用的宝贵资源。它不仅解答了我之前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更激发了我对沸石材料在化工领域进一步应用的研究兴趣。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从事化工、材料、环保等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相信它一定会成为您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评分

拿到《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扎实的内容厚度所吸引,这预示着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我一直对各种功能性材料,特别是那些在环境修复和资源循环领域有着巨大潜力的材料,抱有浓厚的兴趣。沸石,以其独特的分子筛结构和优异的离子交换性能,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之一。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沸石的了解更多是停留在一些科普读物和零散的文献资料上,对其结构、性能以及工业应用缺乏系统性的认知。 这本书从最基础的沸石矿物学特征讲起,系统地介绍了不同类型沸石的结构、化学组成以及形成条件。作者运用大量的晶体结构图和显微照片,清晰地展示了沸石孔道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它们是如何实现分子筛效应的。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沸石的吸附和分离机理至关重要,它帮助我构建了对沸石微观结构的深刻认识,为后续深入理解其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尤其令我赞赏的是,书中对沸石改性技术的阐述。我深知,天然沸石的性能往往受限于其自身的组成和结构,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手段进行改性,是拓展其应用领域、提升其应用效果的关键。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包括酸碱处理、阳离子交换、有机改性、硅铝比调控等多种改性方法,并深入分析了这些改性过程对沸石孔隙结构、表面性质以及吸附容量的影响。书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使我能够直观地了解不同改性策略所带来的性能提升,这对于我今后在具体应用中选择和设计沸石改性方案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在沸石的应用方面,书中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论述,尤其是在水处理领域。我一直关注水污染治理的问题,沸石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吸附剂,在去除重金属离子、氨氮、有机污染物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书中不仅介绍了沸石在饮用水净化、工业废水处理、污水脱氮除磷等方面的应用原理和技术,还列举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不同沸石材料在特定水处理场景下的表现,以及影响其吸附性能的关键因素。这让我对沸石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传统的应用领域,而是对沸石在一些新兴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介绍。例如,在能源领域,书中讨论了沸石在天然气储存、氢气储存、CO2捕获与封存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在催化领域,沸石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在石油化工、汽车尾气净化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前沿性的内容,让我看到了沸石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的广阔发展前景,也为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灵感。 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条理,作者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总是能够结合具体的实验数据和图表,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易于理解。例如,在解释沸石的离子交换机理时,书中通过具体的离子交换反应方程式和能量变化图,清晰地展示了不同阳离子在沸石结构中的迁移和取代过程。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体验。 此外,我注意到书中对于沸石的制备工艺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天然沸石的开采、纯化、活化,到合成沸石的各种方法,如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还分析了不同方法在制备成本、产物性能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的优缺点,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沸石制备技术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这本书的“应用”部分,我认为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作者不仅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考虑到了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例如吸附剂的再生、寿命以及经济性等问题。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让读者在了解沸石应用潜力的同时,也能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有更全面的认识。 总而言之,《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了解沸石世界的全新视角。它不仅提供了丰富、前沿的科学知识,更在实际应用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沸石材料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这一领域充满好奇的学生,相信这本书都能为您带来巨大的价值。

评分

我之前对沸石的认知,说实话,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面,大概知道它是一种能吸附的石头,可能对除臭啊、水净化之类的有点用。但具体它有什么结构特点,怎么能有这么神奇的吸附能力,以及它在工业上到底能玩出多少花样,我一直是模糊不清的。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我拨开了一层迷雾,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清晰、更加广阔的沸石世界。 我一直对材料科学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在环保领域有潜力的材料。沸石,作为一种天然的矿物,它能够以一种非常经济的方式实现很多重要的环境功能,这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但是,要真正理解并应用好它,就需要更深入的科学知识。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块知识空白。它从最基础的沸石的矿物学性质讲起,详细解释了它的晶体结构,那些独特的分子筛孔道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它能够像一个精密的筛子一样,选择性地吸附不同大小的分子。这部分内容,就像是在给我打地基,让我对沸石的“能耐”有了科学的认识。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沸石改性技术的介绍。我知道,天然沸石的性能不一定能完全满足所有应用的需求,需要进行“升级”。这本书就详细介绍了各种改性方法,比如酸处理、碱处理、离子交换,甚至还有一些更高级的有机改性。它不仅告诉我们“怎么改”,更重要的是分析了“为什么这么改”以及“改了之后会有什么变化”。它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表,非常直观地展示了改性前后沸石的孔径分布、表面电荷、比表面积等关键指标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吸附性能、催化性能产生的具体影响。这一点对于我这种需要进行实际应用开发的人来说,简直是太实用了,让我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改性方案。 在水处理领域,这本书的论述更是详实。我知道沸石在吸附重金属、氨氮等方面效果很好,但这本书把它做得更深入。它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沸石在处理不同污染物时的优缺点,比如对于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它就介绍了哪些沸石的结构更适合,需要什么样的预处理。而且,书中还讨论了沸石在连续流吸附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吸附剂的再生问题,这对于工业应用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讲吸附原理,更是把整个应用流程都考虑进去了,让我看到了沸石在解决实际水污染问题中的巨大潜力。 我还注意到,书中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应用,而是积极探讨了沸石在一些前沿领域的应用。比如,在能源领域,它提到了沸石作为吸附剂在冷冻空调、气体储存方面的应用,甚至还涉及到了CO2捕获与封存。这些内容让我眼前一亮,感觉沸石的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大,不仅仅是作为吸附剂,它还可以扮演更多重要的角色。这对于我这种关注科技发展趋势的人来说,非常有启发性。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让我觉得很舒服。虽然是学术著作,但它的叙述清晰流畅,逻辑性很强。作者在解释复杂概念的时候,常常会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结合实际的例子,让那些晦涩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不像有些学术书,读起来就像是在啃一本天书,这本书则让我觉得是在和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在交流。 我觉得最宝贵的一点是,这本书的“应用”部分做得非常扎实。它不仅仅是列举了一些应用场景,而是深入分析了在不同场景下,如何选择合适的沸石,如何设计工艺流程,以及在实际运行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它还提供了一些相关的技术参数和工程实例,这对于工程师或者想要将沸石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的人来说,简直是太有帮助了。 还有,这本书的版次更新也体现了它的生命力。作为“第2版”,我能感受到它汇集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它不是一本停留在过去的教材,而是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这让我相信,我读到的内容是最新、最前沿的。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沸石有了颠覆性的认知。它不仅是一本知识的宝库,更是一本实操的手册。它解答了我之前所有的疑问,并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看到了沸石在未来科技发展中扮演的更重要的角色。我真的很高兴能读到这样一本优秀的书。

评分

当我看到《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这本书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它非常适合我。作为一名在环境工程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我一直对各种能够有效净化水质、处理工业废弃物的材料很感兴趣。沸石,以其独特的分子筛结构和离子交换能力,在这些领域一直备受关注。然而,要真正将其潜力发挥出来,就需要对其加工和应用有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从沸石的微观结构讲起,非常清晰地解释了它的分子筛效应是如何实现的。作者通过丰富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和分子尺寸对比,让我直观地理解了沸石是如何选择性地吸附和分离不同大小的分子。这对于我理解沸石在水处理中去除特定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氨氮)的机理非常有帮助。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沸石改性技术的阐述。我知道,天然沸石的性能可能无法完全满足所有应用的需求,需要进行“定制”。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多种改性方法,包括酸碱处理、离子交换、甚至一些更复杂的有机改性。它不仅提供了操作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深入分析了这些改性过程对沸石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具体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性来提升其吸附容量、选择性和稳定性。这一点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根据不同的水质情况,选择或设计最适合的沸石吸附剂。 在水处理应用方面,本书的内容非常详实。它不仅介绍了沸石在去除重金属离子、氨氮、放射性核素等方面的应用,还探讨了其在去除某些有机污染物(如染料、酚类化合物)方面的潜力。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实际案例,让我能够了解到沸石在不同浓度、不同pH值的废水中的表现,以及如何与其他水处理技术(如活性炭吸附、膜分离)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沸石吸附剂再生技术的讨论。我知道,吸附剂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再生能力。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多种再生方法,并分析了不同再生方法对沸石吸附性能的影响。了解这些,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评估沸石在实际应用中的经济可行性。 让我惊喜的是,本书还展望了沸石在其他新兴领域的应用,例如在气体分离(如CO2捕获)、能源储存(如储氢)以及农业(如土壤改良)方面的潜力。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沸石这种材料的广阔发展前景,也为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本书的语言风格清晰流畅,即使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科学概念,作者也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其易于理解。书中丰富的图表和实验数据,使得内容更加科学和可信。 总而言之,《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了解沸石材料及其在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的机会。它不仅解答了我之前的一些技术疑问,更激发了我对沸石材料进一步研究的兴趣。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从事环保、水处理、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的朋友,相信它一定会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露着一股严谨而又专业的学术气息,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上简洁有力的书名,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各种吸附剂材料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在环境治理和资源回收方面具有潜力的物质。沸石,作为一种天然的硅铝酸盐矿物,其独特的分子筛结构和离子交换性能,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我记得在我阅读这本书之前,对沸石的认识主要停留在一些基础的科学普及读物上,了解了它的基本结构和一些宏观的应用,但总觉得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和前沿性的研究动态。 这次有幸接触到《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我抱着一种“淘金”的心态,希望能够从其中获得更详尽、更专业的知识。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其详实的目录和丰富的章节划分所吸引。从沸石的矿物学特征、形成机理,到各种改性方法、制备工艺,再到在水处理、气体分离、催化、农业等领域的具体应用,这本书几乎囊括了沸石研究和应用的方方面面。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真正扎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实践的成果。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沸石改性处理的部分印象深刻。我知道,天然沸石的性能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对其进行改性,是提升其应用效果的关键。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改性技术,例如酸洗、碱处理、离子交换、有机改性等等,并且深入剖析了这些改性方法对沸石结构、表面性质以及吸附性能的影响机理。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谱,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不同改性方式带来的具体变化,这对于我日后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沸石改性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此外,这本书对沸石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水污染的日益严重,使得高效、经济的水处理技术成为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沸石因其优异的吸附能力,在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氨氮、放射性核素以及有机污染物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书中详细介绍了沸石在饮用水净化、工业废水处理、污水回用等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案例,并分析了其吸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与其他处理技术的结合应用。这让我看到,沸石并非只是实验室里的研究对象,而是真正能够为解决现实世界的水污染问题提供切实可行方案的“绿色材料”。 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传统的应用领域,而是积极关注了沸石在一些新兴领域的发展。例如,书中对沸石在能源储存与转换、CO2捕获与封存、生物医药以及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介绍。这些前沿性的内容,充分展现了沸石作为一种功能材料的广阔前景,也为我打开了新的研究思路。对于我这样一个渴望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的读者来说,这些信息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阐述理论知识时,总是能够结合大量的实例和图表,使得复杂的概念变得生动易懂。例如,在讲解沸石的分子筛效应时,书中通过具体的分子尺寸对比和模拟图,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孔径的沸石如何选择性地吸附特定大小的分子。这种“可视化”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也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涵盖了基础的理论知识,还涉及了大量的实验方法、技术细节和工程应用。例如,在描述沸石的制备工艺时,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反应条件以及后处理过程,并且对于如何控制沸石的晶型、粒径和比表面积等关键参数也给出了详细的指导。这对于那些希望从零开始学习沸石制备的科研人员或工程师来说,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在介绍沸石应用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实际应用中的各种挑战和限制。例如,在讨论沸石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时,书中不仅列举了其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的优点,也指出了其在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和选择性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改性来克服这些不足。这种辩证的分析视角,让读者对沸石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客观。 对于那些希望将沸石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工艺流程图、设备选型建议以及经济性分析,让我能够了解到如何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规模化的工业生产。即使是对于一些基础理论尚不熟悉的新手,通过阅读本书,也能逐步建立起对沸石加工与应用的整体认识,并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沸石加工与应用(第2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了解沸石世界的窗口。它不仅解答了我之前对沸石的许多疑问,更激发了我对这一材料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工业实践,这本书都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知识和指导。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沸石材料感兴趣的读者,相信它一定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