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纳米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奇 著
图书标签:
  • 纳米材料
  • 半导体
  • 器件
  • 纳米半导体
  • 材料科学
  • 电子工程
  • 物理学
  • 微电子学
  • 集成电路
  • 纳米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665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24550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7-01
页数:256
正文语种:汉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纳米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可作为广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凝聚态物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纳米半导体科研、开发、教学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和参考。

内容简介

  纳米半导体具有常规半导体无法媲美的奇异特性和非凡的特殊功能,在信息、能源、环境、传感器、生物等诸多领域具有空前的应用前景,成为新兴纳米产业,如纳米信息产业、纳米环保产业、纳米能源产业、纳米传感器以及纳米生物技术产业等高速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纳米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力求以最新内容,全面、系统阐述纳米半导体特殊性能及其在信息(纳米光电子、纳米电子学)、能源、环境、传感器技术以及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反映当前纳米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国际上最新成果与技术。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定义
1.2 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特性
1.2.1 量子尺寸效应
1.2.2 小尺寸效应
1.2.3 表面与界面效应
1.2.4 量子隧穿效应
1.2.5 库仑阻塞效应
1.2.6 量子干涉效应
1.2.7 二维电子气和量子霍耳效应
1.3 纳米半导体材料的特殊性质
1.3.1 光学特性
1.3.2 光催化特性
1.3.3 光电转换特性
1.3.4 电学特性
1.3.5 表面活性与敏感特性
1.4 纳米半导体技术对各个领域的影响
1.4.1 纳米电子学与纳米半导体电子器件
1.4.2 纳米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1.4.3 纳米能源技术
1.4.4 环境纳米技术
1.4.5 纳米传感技术
1.4.6 纳米生物技术
参考文献

第2章 低维纳米半导体激光器材料与器件
2.1 半导体激光器发展的简要回顾
2.1.1 三维同质、异质结构的半导体激光器
2.1.2 二维量子阱结构的半导体激光器
2.1.3 一维量子线、零维量子点半导体激光器
2.2 半导体激光器基础
2.2.1 态密度和量子限制效应
2.2.2 光吸收、联合态密度、准费米能级和粒子数分布反转
2.2.3 载流子和光波的限制
2.2.4 激光阈值条件
2.2.5 半导体激光器主要性能参数及其表征
2.3 紫外至可见光量子阱激光器材料
2.3.1 GaN基激光器材料与器件
2.3.2 AlGaInP红光激光器材料与器件
2.4 近红外波段量子阱激光器材料
2.4.1 短波长AlGaAsGaAs激光器材料
2.4.2 长波长InP基激光器材料
2.4.3 980nm InGaAsGaAs应变量子阱激光器材料
2.5 2~3μm中红外波段量子阱激光器材料
2.5.1GaInAsSbAlGaAsSb量子阱激光器材料
2.5.2InGaAsInGaAsP应变量子阱激光器材料
2.6 中远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材料
2.6.1 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6.2 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2.6.3 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结构与特性
2.7 紫外波段氧化锌量子线阵列激光器
2.7.1 纳米氧化锌激子发光理论
2.7.2 氧化锌量子线阵列的外延生长
2.7.3 氧化锌量子线阵列的激光发射
参考文献

第3章 纳米电子材料和器件
3.1 从微电子学到纳米电子学
3.1.1 微电子器件发展的摩尔定律
3.1.2 纳米电子学的诞生
3.1.3 纳米电子学的研究基础
3.2 纳米电子材料和器件
3.2.1 纳米电子材料及其应用
3.2.2 电子器件的发展
3.2.3 纳米电子器件及其研究内容
3.3 纳米硅基CMOS器件
3.3.1 硅基MOS集成电路技术步入纳米尺度
3.3.2 纳米CMOS器件面临的挑战
3.3.3 纳米硅基CMOS器件结构
3.3.4 纳米体硅CMOS器件工艺
3.3.5 纳米体硅CMOS器件的量子效应
3.3.6 新型CMOS器件及其集成技术
3.4 固态纳米电子器件
3.4.1 量子电子器件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3.4.2 共振隧穿器件
3.4.3 单电子器件
3.4.4 碳纳米管互连及其场效应晶体管
参考文献

第4章 纳米半导体气敏传感器
4.1 半导体气敏传感器分类
4.1.1 气敏传感器的应用与分类
4.1.2 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分类
4.2 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2.1 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结构
4.2.2 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4.3 纳米SnO2薄膜气敏传感器
4.3.1 纳米SnO2薄膜气敏传感器
4.3.2 掺杂纳米SnO2薄膜气敏传感器
4.3.3 多组分氧化物复合的纳米SnO2薄膜气敏传感器
4.4 新型纳米半导体气敏材料与传感器
4.4.1 纳米In2O3气敏传感器
4.4.2 纳米NiO气敏传感器
4.4.3 纳米ZnO气敏传感器
4.4.4 纳米TiO2气敏传感器
4.4.5 尖晶石型铁酸盐(MFe2O4)纳米材料气敏传感器
4.4.6 纳米铜氧化物气敏传感器
4.4.7 纳米WO3气敏传感器
4.4.8 纳米ZnS气敏传感器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5.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概况
5.1.1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与新方向
5.1.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特点及产业化前景
5.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组成
5.2.1 纳米结构的光阳极
5.2.2 电解质体系
5.2.3 染料敏化剂
5.2.4 对电极
5.3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5.3.1 半导体�踩芤航缑�
5.3.2 染料敏化半导体表面以及光诱导电荷分离
5.3.3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5.4 基于TiO2纳米结构光阳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5.4.1 染料敏化TiO2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概况
5.4.2 多孔TiO2纳米晶薄膜DSC
5.4.3 一维TiO2纳米结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5.4.4 TiO2核壳纳米结构DSC
5.4.5 TiO2量子点敏化纳米结构DSC
5.5 基于ZnO纳米结构光阳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5.5.1 染料敏化ZnO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
5.5.2 ZnO纳米晶粒薄膜DSC
5.5.3 ZnO纳米线DSC
参考文献

第6章 纳米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与光催化技术
6.1 光催化技术应用
6.1.1 光催化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
6.1.2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6.1.3 光催化抗菌
6.1.4 光催化提取贵金属
6.1.5 光催化化学合成
6.2 纳米半导体光催化的基本原理
6.2.1 带隙激发
6.2.2 去活化过程
6.2.3 半导体光催化反应机理
6.2.4 反应过程动力学
6.3 TiO2微纳米空心球
6.3.1 模板法制备中空TiO2微球
6.3.2 在离子液体中制备TiO2空心球
6.3.3 利用Ostwald生长机理制备TiO2空心球
6.4 TiO2介孔材料
6.4.1 溶胶�材�胶法制备介孔TiO2纳米材料
6.4.2 超声水解法制备介孔TiO2纳米材料
6.4.3 水热法制备介孔TiO2纳米材料
6.4.4 蒸发诱导自组装法制备介孔TiO2纳米材料
6.5 分级纳米结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
6.5.1 分级结构钨酸铋纳米材料
6.5.2 钛酸铋钠分级结构纳米材料
6.5.3 金属硫化物固溶体纳米棒自组装的分级纳米结构光催化材料
参考文献

第7章 荧光量子点纳米探针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7.1 生物标记技术
7.1.1 生物标记和标记物
7.1.2 免疫生物标记
7.1.3 纳米粒子和生物标记
7.2 量子点荧光纳米探针的构建
7.2.1 荧光量子点的基本特性
7.2.2 荧光量子点的合成
7.2.3 荧光量子点的表面修饰
7.3 量子点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7.3.1 量子点应用于细胞成像及活细胞动态过程的实时示踪
7.3.2 量子点应用于活体动物标记成像
7.3.3 量子点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7.3.4 量子点在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及相互识别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前言/序言

  纳米半导体具有许多常规半导体无法媲美的奇异特性和非凡的特殊功能,在信息、能源、环境、传感器、生物等诸多领域具有空前的应用前景,相应就产生新兴纳米产业,如纳米信息产业、纳米环保产业、纳米能源产业、纳米传感器以及纳米生物技术产业等,这是纳米半导体材料高速发展的市场动力。
  本书力求以最新的内容全面系统阐述纳米半导体的特殊性能及其在信息(纳米光电子、纳米电子学)、能源、环境、传感器技术以及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本书是作者根据国内外有关科研成果和作者自身的科研成果编写而成。从材料学角度力求反映当前国际上纳米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的最新成果。
  全书共7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简单介绍了纳米半导体的基本概念、基本效应和特殊性能及纳米半导体技术对各个领域的影响。第2章介绍低微纳米半导体激光器材料与器件,主要包括激射波长覆盖从紫外波段至中红外波段的量子阱(包括应变量子阱)激光器材料与器件、中远红外波段量子级联激光器材料与器件以及紫外波段ZnO量子线阵列激光器。第3章介绍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主要包括纳米硅基CMOS器件和基于量子效应的固态纳米电子器件,其中后者重点介绍共振隧穿器件、单电子器件以及碳纳米管互连及其场效应晶体管。第4章纳米半导体气敏传感器,首先重点介绍纳米SnO2薄膜气敏传感器,然后分别简单介绍新型纳米半导体气敏材料与传感器,其中主要有纳米In2O3气敏传感器、纳米TiO2气敏传感器、纳米ZnO气敏传感器、纳米CdO气敏传感器、尖晶石型铁酸盐(MFe2O4)纳米材料气敏传感器、纳米铜氧化物气敏传感器、纳米WO3气敏传感器和纳米ZnS气敏传感器。第5章基于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内容主要包括基于TiO2纳米结构光阳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基于ZnO纳米结构光阳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第6章纳米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与光催化技术,首先简单介绍光催化技术应用和半导体光催化原理,然后分别重点讨论TiO2微纳米空心球、TiO2介孔材料和几种典型分级纳米结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第7章荧光量子点纳米探针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首先介绍了荧光量子点纳米探针的构建技术,包括荧光量子点的合成技术与表面修饰技术,然后介绍了量子点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其中主要有量子点应用于细胞成像及活细胞动态过程的实时示踪、量子点应用于活体动物标记成像、量子点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以及量子点在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及相互识别中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凝聚态物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纳米半导体教学、科研、开发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姚池、朱高远、童秋桃、王涛、陈枫、袁培等研究生做了大量工作,本书的出版也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作者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鉴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光之幻影:折射世界的奇妙物质》 序章:窥探物质的无形之舞 当晨曦的第一缕光线穿透薄雾,洒落在大地之上,我们沐浴在电磁波的海洋中。从指尖划过的触屏,到照亮黑夜的灯光,再到传递信息的无线电波,光以其无处不在的形态,深刻地塑造着我们的现代生活。然而,我们对光的感知,仅仅是它宏伟交响曲中的几个音符。光,作为一种基本粒子和波动的统一体,其本质的奥秘,以及它与物质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一直是人类探索宇宙和自身存在的终极问题之一。 《光之幻影》并非一本冰冷的技术手册,也不是一本枯燥的物理定理集。它是一场关于物质如何与光共舞的视觉与概念的盛宴,一次深入人类最微观世界的奇妙旅程。本书将带领读者,超越日常经验的局限,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光”这一普遍现象背后,更为精妙、更为令人惊叹的物质构成与物理原理。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看到”,而是要去理解“为何能看到”,理解那些能捕捉、弯曲、转化、甚至创造“光”的物质,它们是如何炼成的,又是如何工作的。 第一章:色彩的低语——颜料、染料与光的反射 我们每日面对形形色色的世界,色彩是我们感知事物最直接的语言。而这无数种色彩,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物质与光相互作用的直接体现。在这一章,我们将告别对色彩的直观理解,深入探究其背后的科学。 颜料的秘密: 为什么红色颜料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吸收了大部分光谱中的绿光和蓝光,并将红光反射出来。我们将探索不同颜料的化学结构,以及它们如何通过选择性吸收来实现特定的色彩表现。从古老的矿物颜料到现代的合成染料,每一抹色彩背后,都蕴含着精妙的化学工艺和对光物理学的深刻理解。我们将揭示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如何凭借对颜料的敏锐直觉,捕捉并定格了永恒的光影。 染料的魔力: 纺织品上的绚丽色彩,是如何经久不衰的?染料通过化学键与纤维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色彩。我们将剖析染料分子与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为何有些染料牢固,有些则容易褪色。从丝绸的华美,到棉麻的质朴,不同的织物与染料组合,编织出丰富多彩的时尚图景。 光学的游戏: 除了吸收与反射,光还可以通过散射、透射等方式与物质互动,产生更为奇妙的视觉效果。我们将讨论天空为何是蓝色的,彩虹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干涉和衍射现象如何创造出虹彩般的光泽。这些现象,都源于物质微观结构的精密设计,它们“玩弄”着光线,创造出令人目眩神迷的视觉奇观。 第二章:透视的艺术——玻璃、晶体与光线的轨迹 玻璃,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材料,在《光之幻影》中,将不再仅仅是窗户上的透明屏障,而是操控光线轨迹的魔法师。 折射的奥秘: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方向的改变,这就是折射。我们将深入理解折射定律,以及不同材料的折射率是如何影响光线弯曲程度的。从眼镜如何矫正视力,到潜望镜如何让我们“看到”不可能的角度,折射的原理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透镜的奇迹: 凸透镜和凹透镜,简单的弧面设计,却能汇聚或发散光线,从而放大或缩小物体。我们将探讨望远镜如何让我们窥探遥远的星辰,显微镜如何揭示微观世界的神秘,以及相机镜头如何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这些光学仪器的核心,正是对透镜光学特性的精准运用。 晶体的世界: 晶体,以其规则的原子排列,展现出独特的光学性质。我们将研究晶体中的双折射现象,以及为何有些晶体能够产生偏振光。从水晶的闪耀,到宝石的璀璨,晶体的内部结构决定了它们对光的独特“反应”,赋予了它们无与伦比的美丽。 第三章:能量的转换——热释电材料、压电晶体与蓄能之道 光与能量,是构成宇宙的两大基石。某些神奇的物质,能够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或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甚至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它们是连接不同能量形式的桥梁。 光电效应的初探: 当光照射在某些材料上时,会激发电子的运动,产生电流。这一现象,被称为光电效应,是太阳能电池的核心原理。我们将初步了解光电效应的种类,以及不同材料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热电转换的魅力: 热电材料能够利用温差产生电压,或者利用电压产生温差。我们将探索其在能量收集和热管理方面的潜在应用,例如将废热转化为电能,或者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 压电效应的妙用: 压电晶体在受到外力挤压或拉伸时,会产生电荷;反之,施加电场时,则会发生形变。我们将领略压电效应在传感器、执行器以及声波发生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理解它们如何将机械的“触碰”转化为电的“信号”,或者将电的“指令”转化为机械的“动作”。 第四章:传感的灵敏——荧光、磷光与环境的“侦察兵” 在现代科技中,能够对环境变化做出敏感响应的材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荧光和磷光材料,就是一类经典的“环境侦察兵”,它们以光的形式,悄然地传递着信息。 荧光的瞬间闪耀: 荧光材料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后,会立即发出另一种波长的光,并在激发源移除后停止发光。我们将探究荧光粉在照明、显示屏、以及生物标记等领域的应用。从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到我们手中发光的手机屏幕,荧光物质无处不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觉体验。 磷光的持久辉光: 与荧光不同,磷光材料在吸收光能后,会在激发源移除后持续发光一段时间。我们将了解磷光材料在紧急指示标志、夜光玩具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其背后的能量储存和缓慢释放机制。 化学传感的新篇章: 荧光和磷光还能够被设计成对特定化学物质或物理条件敏感的探针。例如,某些荧光探针在与特定离子或分子结合时,其发光强度或颜色会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监测。我们将展望这一技术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以及疾病诊断等领域的巨大潜力。 第五章:信息的光载体——光学纤维与数据传输的革命 人类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光学纤维,则为信息的传输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全反射的奇迹: 光学纤维的核心原理是全反射。当光线在光纤内部以特定的角度入射时,会发生多次全反射,从而沿着光纤前进,极少量的能量损失。我们将深入理解全反射的物理机制,以及它是如何实现长距离、低损耗的光信号传输的。 光信号的编码: 信息的传输,需要将信息转化为光信号。我们将初步了解信息是如何被编码成不同强度、频率或相位的光脉冲,并通过光纤进行传输的。 光通信的网络: 光学纤维网络,已经构成了全球通信的骨干。我们将了解电话、互联网、以及电视信号是如何通过光纤网络传递的,以及它们对现代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从海底光缆连接大陆,到城市内的光纤入户,光纤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连接着世界。 终章:未来的光之展望 《光之幻影》所展现的,仅仅是物质与光互动奥秘的冰山一角。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我们正不断发现和创造出更多具有奇特光学性质的物质。 新材料的曙光: 从超材料对光的操纵,到量子点在显示技术上的突破,再到新型光敏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未来的材料科学,将继续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挑战我们对光的认知,并创造出更加令人惊叹的应用。 能量的无限可能: 随着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我们有望在清洁能源、高效照明以及精确传感等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构建一个更加可持续、更加智能的未来。 探索的永恒主题: 光,作为宇宙中最基本、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其背后蕴藏的奥秘无穷无尽。本书的目的,并非穷尽所有知识,而是点燃读者对科学的好奇心,鼓励大家继续探索物质世界的无形之舞,感受光之幻影的无限魅力。 《光之幻影:折射世界的奇妙物质》将带领您踏上一段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让您重新审视身边看似平凡的物质,发现它们与光之间隐藏着的、令人着迷的深刻联系。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一扇通往更广阔、更精彩的科学世界的窗户。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选择这本书,主要是被“材料”这个词所吸引。虽然我并非材料科学的专业人士,但我对不同材料的特性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我总觉得,材料是科技发展的基石,任何一项技术的突破,往往都离不开新型材料的发现和应用。而“纳米半导体材料”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充满了无限可能。我常常想象,那些比头发丝细无数倍的纳米材料,究竟拥有怎样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它们是如何被合成和调控的?又如何能够在极小的尺度上实现半导体的特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些材料的奥秘,让我了解它们是如何在原子和分子层面被设计和构建的,以及这些微观世界的结构如何影响着宏观世界的性能。或许,这本书会介绍一些我从未听说过的奇妙材料,它们可能具有超导性、特殊的导电性,或者在光学、磁学等方面有着惊人的表现,这些都让我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充满了期待,并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评分

这本书的封皮设计倒是挺有意思的,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配上几条抽象的光线,让我联想到宇宙的浩瀚和微观世界的神秘。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好奇心,我对“纳米”这个词总是充满了遐想,总觉得它代表着一种前沿的、不可思议的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手机、电脑、电视,这些东西都离不开半导体,而“纳米半导体”听起来就像是这些东西的核心,而且是更小、更强大的版本。我总是在想,这些微小的东西是如何工作的?它们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比如,是不是以后手机的电池就能用好几年?或者,是不是能发明出全息投影的电视?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哪怕只是冰山一角,能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那些看不见的微观世界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是如何孕育出我们习以为常的科技成果的。有时候,对未知的探索,仅仅是因为那份纯粹的好奇,这本书的标题就恰好触动了我心底的这份好奇。

评分

我购入这本书,与其说是出于对某个具体知识点的渴求,不如说是一种对“前沿科技”的广泛兴趣的体现。我一直关注着科技界的新闻和发展,总觉得“纳米”和“半导体”这两个词汇碰撞在一起,就预示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我平时会浏览一些科技博客、观看一些科普纪录片,对诸如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我深知,这些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底层技术的支撑,而半导体技术无疑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更深入、更系统的视角,让我了解纳米技术是如何与半导体技术相结合,从而催生出颠覆性的新材料和新器件。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比如更小的晶体管、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或者更强大的信息存储技术等等,从而帮助我理解这些前沿技术究竟能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怎样的深刻影响,并拓宽我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想象空间。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对“科学探索精神”的向往。我喜欢阅读那些能够激发思考、挑战认知的书籍,尤其对于那些涉及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作品,我总是充满着好奇。我虽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书中的所有技术细节,但我渴望通过阅读,去感受科学家们是如何在微观世界里进行不懈探索的。我想了解,那些在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地发现和创造出这些纳米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他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的是那些在显微镜下闪耀着微光的神奇物质,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和汗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科学世界,让我体会到科学探索的魅力,哪怕只是浅尝辄止,也能从中汲取一些鼓励和启示,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保持一份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勇气。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动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所包含的“器件”这个词。虽然我不是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但我的工作偶尔会接触到一些关于电子元件和电路设计的内容,虽然只是皮毛,但我知道这些“器件”是构建一切电子设备的基础。而“纳米半导体器件”听起来就像是这些基础的升级版,是更先进、更高效、更小巧的解决方案。我平时也喜欢看一些科技类的科普文章,了解一些前沿的技术发展,尤其对那些能够切实改善我们生活质量的发明很感兴趣。我想知道,这些纳米尺度的半导体器件,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它们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又有哪些新颖的应用场景?我设想,或许未来我们能看到更加智能化的家居设备,或者更强大的可穿戴设备,甚至是一些能够直接植入人体的医疗监测装置,而这一切的实现,可能都离不开这些微小的“纳米半导体器件”。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有机会能够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的奥秘,弥补我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下和未来的科技趋势。

评分

还不错有参考价值的。

评分

也不懂啊,自己看吧!呵呵

评分

纸质不太好。。。。。。。。

评分

这本书不错,内容详细,挺好

评分

挺好的一本书,好好学!!!!!!!!

评分

内容详实,全面,不过有些许错误;

评分

也不懂啊,自己看吧!呵呵

评分

内容可以 正是需要看的

评分

这本书不错,内容详细,挺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