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完全读懂家居风水(图解中国生存文化科1001问)
市场价:68.00元
作者:王学典 编著
出版社:卷出版公
出版日期:2012-4-1
ISBN:9787547011874
字数:560000
页码:5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1.内容详尽:全书涵盖住宅吉祥布局、择吉方法和古代星象学等实用内容。
2.实用图解:建筑实物图、手绘图、图表、家居布局示意图,按图操作即可。
3.重点分析:1001个实用问题,重点分析环境好坏、布局优劣,阐述具体。
目录
前言
阳宅六事
常见的不利居住环境
住宅的五行属性
古代住宅吉祥物
客厅布局
卧室布局
阳台布局
餐厅布局
上篇:宅经
第一章 古代环境文化学历史
第二章 古代环境文化学知识
第三章 住宅文化
第四章 开运文化
第五章 择吉的历史
第六章 择吉知识
第七章 择吉神煞
第八章 择吉实践
下篇:星象学
第九章 占星历史
第十章 占星知识
第十一章 星象与人
第十二章 星象与人生命运
内容提要
本书重点介绍了中国生存文化的相关内容,范围涵盖了古代住宅文化、趋吉避凶习俗和天文星象学等方面的内容。古代住宅文化介绍了如何利用自然环境创造良好的家居环境;趋吉避凶习俗探求了古人寻求及选择对人类活动有利的吉祥信息的行为;天文星象学讲述了古人如何根据天上日月风云等气象变化来预测人间事态变化、事物吉凶,进而指导生产与生活。
全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阐释,1000多幅精美的插图和图解,为大家全面解读了神秘的中国古代生存文化。
这本书拿到手里,光是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那种传统的国风元素和现代的简约感结合得恰到好处,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本来对风水这种玄学一直持保留态度,觉得很多都是故弄玄虚,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新颖,它没有直接去讲那些深奥难懂的口诀和理论,而是像一位经验老到的长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观察和调整我们身处的环境。比如,它详细阐述了光照、气流、色彩对居住者情绪和运势的影响,这些其实都深深植根于我们对自然环境的感知之中,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晦涩。我特别喜欢它剖析不同户型时所用的图例,那些线条清晰的平面图,配合着文字的说明,一下子就让人明白“穿堂煞”或者“梁压顶”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如何用一些巧妙的家具布局来化解,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敲墙动土。它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对抗自然”,这让整个风水学从一种神秘的力量变成了一门关于生活美学和环境心理学的学问,非常实用,让人感觉每一步操作都踏实可靠。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值得一提。作为一个经常需要翻阅参考的书籍,页面的耐用度和字体的清晰度非常重要。这本的纸张选用了那种略带米黄色的哑光纸,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会感到疲劳,这是长时间研究风水布局时极其重要的体验。而且,书中的插图和图示,无论是在细节的描绘上,还是在色彩的搭配上,都达到了专业级别的水平。很多复杂的概念,比如“五行生克制化”在空间布局中的体现,如果单纯靠文字描述,很容易让人混淆,但通过那些清晰的色块和箭头指向,立刻就变得直观易懂。这套书真正做到了“图解”的精髓——让图像说话,用最少的文字,传达最丰富的信息。对于我这种喜欢在实践中学习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可以随时放在手边、随时翻阅的“工具书+理论宝典”的完美结合体。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趋吉避凶”,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打造舒适宜居空间”的指南。我注意到书中对“动线设计”的描述非常到位。我们都知道动线重要,但在风水书中谈动线,往往会陷入“财位”和“财路”的僵硬解释。但这本书里,它将动线视为能量流动的路径,强调入口的开阔性、通道的顺畅性,这实际上与现代建筑学中对空间效率和居住舒适度的追求是高度一致的。我以前总觉得玄关处那个小小的角落很鸡肋,放什么都显得局促,书里针对玄关的收纳和光线处理给出了几个非常巧妙的建议,比如利用镜子的反射来扩大视觉空间,或者用特定的植物来软化入口的硬朗线条。照着做了之后,每次回家都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细节上的优化,才是真正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它教会我们的是如何用最少的改动,激发空间最大的潜力。
评分我得说,市面上很多号称“通俗易懂”的风水书,最后读下来往往是更加一头雾水,充斥着大量我根本听不懂的术语,或者干脆就是一本“图解吉凶大全”,拿来查阅倒方便,但完全没有指导意义。然而,这本《图解家居风水》在结构编排上显得格外用心。它不像那种流水账式的罗列,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从宏观的选址原则,到中观的楼层高低考量,再到微观的卧室床头朝向、厨房灶台的方位,每一步都做到了层层递进。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用大量的篇幅去讨论了“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比如,它不只是告诉你书桌要放在“文昌位”,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个位置能让人心境平和、专注力提高,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心理学上的视觉聚焦和环境暗示。我尝试着按照书中提到的建议,调整了我家客厅沙发的朝向,仅仅是改变了观看电视和面向门口的角度,但神奇的是,家里人之间的交流明显多了,感觉整个客厅的氛围都变得更加和谐了,这种即时反馈的积极效果,让我对后续的实践更加充满信心。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阴宅”和“阳宅”这种划分是感到有些抗拒的,总觉得这部分内容过于沉重,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然而,这本书处理这部分议题的方式,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它并不是在宣扬迷信,而是以一种非常尊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去解释古人对于“安顿”的重视。它将这些概念升华为一种对“传承”和“纪念”的表达方式,强调了祖先的地位对家族气运的影响,但这影响更多体现在家族成员的精神连接和对居住环境的敬畏心上。它没有用任何吓人的语言来制造焦虑,反而是提供了一种平和、理性的思考框架,让我们理解为什么传统文化如此重视对先人的安置。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即便是完全不信风水的年轻一代,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尊重根源”和“平衡过去与现在”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