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1(徽剧、傩舞、茶艺)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1(徽剧、傩舞、茶艺)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1(徽剧、傩舞、茶艺)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王振忠 编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10


商品介绍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596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25968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7
正文语种:中文

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1(徽剧、傩舞、茶艺)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编辑推荐

  《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1(徽剧、傩舞、茶艺)》既注重史料的运用,又强调实地调查和口碑资料的采集;既重视资料的收集,更重视分析研究。其宗旨就是将各研究课题放在徽州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分析其源流、成因、发展演变,并为项目传承提供翔实资料。同时,基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宣传的需要,在研究成果汇编中,除了突出学术性,也兼顾了可读性,表述力求生动、通俗。

内容简介

  《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1(徽剧、傩舞、茶艺)》全面准确地反映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与保护成果,得到了婺源文化人士的积极响应。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婺源重视申遗与保护并举的措施,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1(徽剧、傩舞、茶艺)》还体现了编写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情怀。

作者简介

  王振忠,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明清史、社会史、徽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迄今出版著作十数种,主要包括《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1996)、《乡土中国·徽州》(2000)、《中国历史人文地理》(2001,副主编)、《徽州社会文化史探微》(2002)、《水岚村纪事:1949年》(2006)、《(新发现的徽商小说)我之小史》《2008)、《千山夕阳:王振忠论明清社会与文化》(2009)、《新安江》(2010)、《日出而作》(2010)、《明清以来徽州村落社会史研究》(2011)等。另与法国劳格文(John Lagerwey)教授合作主编有“徽州传统社会丛书”(2011-)。

目录

第一篇 婺源徽剧
一、婺源徽剧的形成与传播
二、雅俗共赏的徽剧艺术
三、婺源徽剧的传统唱段
四、婺源徽剧的文武场
五、婺源徽剧艺人与传承
六、戏俗·戏台·戏联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婺源傩舞
一、婺源傩舞历史沿革
二、婺源傩舞节目简介
三、婺源傩舞演出习俗
四、婺源傩舞活动仪式
五、婺源傩舞面具与服饰道具
六、婺源傩舞音乐唱腔
七、婺源傩舞风格特点
八、婺源傩舞传承复兴
附录:婺源县傩舞节目调查表

第三篇 婺源茶艺
一、婺源茶艺的形成及其源流
二、受地方茶文化浸润的婺源茶艺
三、婺源茶艺的经典演绎
四、婺源茶艺的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徽剧,旧名徽调,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也是闻名全国的一个大剧种。徽剧剧目通俗易懂,声腔艺术雅俗共赏。徽剧传播地域广泛,不仅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地方剧种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婺源徽剧属皖南徽剧的一个流派,主要流行于皖南的歙县、祁门、绩溪、休宁、黟县、婺源和赣东北的浮梁、乐平、德兴、鄱阳及浙江开化等地。婺源微剧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人文环境有很大关系。
  一、婺源徽剧的形成与传播
  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古属新安郡、歙州、徽州府管辖,1934年从安徽划入江西,1947年8月又划回安徽,1949年5月再划隶江西。婺源民俗礼仪、建筑格调、风土人情都与徽州一脉相承,婺源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婺源处于徽州的最南端,北与安徽休宁县连接,东与浙江开化县毗邻,自西至南与饶州府的浮梁县(景德镇)、乐平县、德兴县接壤。东北部海拔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纵横百里,贯通婺源的徽饶古驿道南北相连;西南面地势渐趋平缓开阔,婺水向南走乐安河经鄱阳湖人长江。千余年来,婺源的木材、茶叶等物产,外埠的粮食等许多商品,大多是走水路在饶州或经饶州进行贸易。徽饶之间从商业贸易、人员往来到文化交流,联系十分密切。同时,与婺源接壤的四周皆为戏曲繁盛之地,西部、西南部毗邻的浮梁、乐平一带,发端于明代的弋阳腔与饶河戏非常流行;南面的玉山、上饶,离弋阳腔的发源地不远,同时是信河调的流行地区;东面接壤浙江衢州、金华地区,为高腔、乱弹的流行区域;西北往祁门、石台就达徽剧发源地安庆。婺源特殊的地理位置,这周边广袤的观众市场,为婺源徽剧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婺源徽剧是明末清初在多方吸收周边流行的优秀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
  婺源又是一个“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山区,由于山多田少,农耕难以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婺源先民不得不离开故土外出谋生。他们出外一是经商服贾,明清时期精明守信的婺源商帮,不仅传统的木业、茶业越做越大,而且还涉足粮食、典当、食盐、布匹、瓷器、制墨等行业,闯荡大江南北,成为徽州商帮中的一支劲旅。另外一条出路就是苦读书,靠科举考试进入官场改变命运,“山问茅屋书声响”,耕读成了婺源民间的风尚,自宋至清婺源有500多人荣登进士,有2600多人成为朝廷命官,“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就是婺源名人辈出的写照。
  婺源商帮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对徽剧艺术有较高的欣赏水平,他们对家乡戏曲的热爱,客观上促进了婺源徽剧的形成和发展。明清时期,正是婺源商帮特别是木商茶商富甲一方的辉煌时期。他们经商致富后,除了在家乡建祠堂、修族谱、筑桥铺路等善举外,也慷慨解囊,资助家乡戏班的演出。家乡节庆庙会,商人都积极支持,提供经济支撑。婺源商帮在全国各地做生意,徽班也经常跟着他们跑码头,有许多侨居外地的木商,回乡时还把戏班一起带回老家。有些富商大贾还蓄优伶,建家班,自娱自乐。清末庐坑木商世家的詹鸣铎,自小对家乡的徽戏就有浓厚的兴趣,他撰写的自传《我之小史》,就多次提到他和戏班的不解之缘。幼时,“记得三月三戏,演《三官堂》《鱼藏剑》《柏花台》《翠花缘》《双合印》《满堂福》……母亲给我铜钱两文,教我上绿树祠去看《祭忠勇》”。
  詹鸣铎在家读书时,母亲还教他唱《收白蛇》《状元祭塔》等曲子。一个木商的母亲能一板一眼教唱徽戏的曲谱,可见徽剧在婺源商人家庭中的普及程度和地位。詹鸣铎还清楚地记得那些有关家乡戏曲的陈年往事,说庐坑村的对面溪演戏,“戏班中金不换在内,徒弟好多须生,大家称为好戏。旦角则只小源好哩一人,善演苦戏,如《重台分别》,竟真下泪。另一花旦生病在把内,惟末夜演过一出《拾玉镯》,身段苗条,做功亦好”。后来,詹鸣铎的父亲命他去浙江练市木行管账,他的姻戚江峰青(湘岚)也在那里开德隆木行,他说该木行的“伙友詹文镜、詹汉成,皆与我熟识。汉成即小旦汉,有一照片,与灶祥合拍,系《四郎探母》戏装,他演公主,尚悬在房中”②。尽管还没有资料明确德隆木行是否蓄养戏班,但该木行的伙友詹汉成被家乡熟识的人称为“小旦汉”,说明他不只是穿戏装照过相,他演的“小旦”在当地被人熟知,显然经常演出且有一定知名度。詹鸣铎脑海中印象深刻的“善演苦戏”的“小源汉哩”,很可能也就是这位“小旦汉”。江峰青是饱学宿儒,当时任嘉善知县,又开了几个木行,是亦官亦商的红顶商人,他显然有条件蓄优伶养戏班。也许这些推断尚缺少史料支撑,但商人蓄养戏班却是不争的事实。徽商蓄养戏班,往往还不惜成本聘请知名艺人,帮助演员提高演技。商帮的关爱和帮助,也积极推进了徽戏的发展。
  从婺源走出去的那些文武官员,对于婺源徽剧的形成和传播也起过不小的作用。最早来婺源演出的徽班“庆生班”,据传是清光绪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蓄养的家班。婺源曹氏家谱记载,曹振镛祖籍系婺源晓鳙村人,世崇儒教,其祖曹泾曾在婺源石耳山创办“石耳书院”,对家族子弟的培养教育十分重视。其父曹文埴,历任经筵讲官、户部尚书兼顺天府尹,家居歙县时就创办蓄养了“华廉科班”。后来曹振镛将“华廉科班”改为“庆升班”。该班平时也串村巡回演出,还曾到浙江、上海、江西等地演出,但曹府有庆典活动,必须赶回参与庆典演出。“庆升班”每到一地,戏台前都悬挂有“曹相府”字样的大灯笼,台中桌围上均绣有“曹府家班”的醒目大字。该班后来是徽州“京外四大徽班”之一,誉满一时。
  前面介绍的德隆木行老板江峰青,后任江西省审判厅厅丞,他60寿诞时,徽班“新阳春”免费送了5天戏以示祝贺。江峰青不愿戏班经济受损失,便暗示他们“跳加官”,按习俗演这些节目是要给红包的。“新阳春”徽班于是粉墨登场“跳三出头”,即“跳魁星”、“跳加官”、“跳财神”,十分喜庆热闹。那些前来祝寿的官员、富绅大加喝彩,纷纷掏红包捧场,最后戏班收到的红包竞高于戏金。由此也可看出江峰青对徽班艺人的关爱。江峰青三子江眉仲曾任上海知县、国大代表,他对家乡徽戏也热心支持。他曾聘请教师,出资购办行头,并动员自己的亲戚子弟学戏。在他的支持下,当时县城的专业与业余的戏曲演出活动都非常兴盛,还造就了一批较有影响的演员。
  婺源徽剧是众多徽班在婺源的演出交流中兼收并蓄逐渐发展形成的。相传嘉庆三年(1798),曹振镛回婺源晓鳙祭祖时,将其蓄养的家班“庆生班”带来婺源,还重金聘请艺人,为戏班添置了新服装道具。婺源本地这时也组建了不少徽班,并先后在周边地区巡回演出。光绪年间,婺源中云村王旺金组建了“洪福林徽昆班”,演员以婺源人居多,有武小生汪灶喜、武旦寿喜等,王旺金为班主。该班除在婺源本地演出外,还经常沿着德兴九都、叶村、占才进入浙江开化、衢州、金华一带演出。后来“洪福林”班改为“马家班”,由乐平人马万庆带班。该戏班除接收洪福林班的人马外,又吸收了二花吴老黑、三花袍、汪金水、汪仙保、余三金等演员参加,以唱徽戏为主。
  ……

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1(徽剧、傩舞、茶艺)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1(徽剧、傩舞、茶艺)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1(徽剧、傩舞、茶艺)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1(徽剧、傩舞、茶艺)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1(徽剧、傩舞、茶艺)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1(徽剧、傩舞、茶艺)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1(徽剧、傩舞、茶艺)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