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舰船图鉴 白金版 全新正版 图书大厦

现代舰船图鉴 白金版 全新正版 图书大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深度军事》编委会 著
图书标签:
  • 舰船
  • 军事
  • 图鉴
  • 海军
  • 现代
  • 武器
  • 图书大厦
  • 科技
  • 战争
  • 舰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津图书大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46996
商品编码:1126049685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舰船图鉴 白金版

定价:88.00元

售价:68.6元,便宜19.4元,折扣77

作者:《深度军事》编委会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302446996

字数:

页码:26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清华大学出版社重点推广的兵器知识系列图书,其具有如下明显的特色。

n

  ·内容全面,经典不错过从冷战到现在,从欧美到亚洲,经典武器全盘收录。

n

  ·文字简明,理解更容易文字力求通俗易懂,减少生僻专业术语,读者理解更容易。

n

  ·重点突出,记忆更深刻舰艇概况和优点置顶显示,关键信息清晰醒目。

n

  ·结构清晰,搜索更简单分章合理,排列有序,主次分明,一目了然。

n

  ·图片丰富,阅读更轻松图片数量多、质量高,观赏性和实用性兼具。

n

  一本书汇集全球经典军用舰艇,足不出户了解现代军事。

n

  大型水面舰艇、中型水面舰艇、小型水面舰艇、两栖舰艇、潜艇……从武器的角度了解现代海军的战略战术。

n

内容提要


  本书精心选取了世界各国海军装备的一百余种经典舰艇,包括大型水面舰艇(航空母舰、巡洋舰等)、中型水面舰艇(驱逐舰、护卫舰、濒海战斗舰等)、小型水面舰艇(猎雷舰、扫雷舰、巡逻艇等)、两栖舰艇(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两栖指挥舰等)和潜艇(常规动力潜艇、攻击型核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等)等多个类别,对每种舰艇的研发历史、综合性能、主要优点、武器特点等方面均作了详细介绍,并详列了准确的技术数据表格。

n

  本书内容结构严谨,分析讲解透彻,图片精美丰富,适合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和收藏,同时也可以作为青少年的科普读物。

n

目录


Chapter 01 军用舰艇概述

n

军用舰艇的发展历程 2

n

军用舰艇的主要分类 4

n

军用舰艇的前沿技术 8

n

Chapter 02 大型水面舰艇

n

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12

n

美国“福特”级航空母舰 16

n

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18

n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22

n

俄罗斯“基洛夫”级巡洋舰 26

n

俄罗斯“光荣”级巡洋舰 28

n

英国“无敌”级航空母舰 30

n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 32

n

法国“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 34

n

法国“夏尔·戴高乐”号航空母舰 36

n

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 38

n

意大利“加富尔”号航空母舰 42

n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空母舰 44

n

巴西“圣保罗”号航空母舰 46

n

日本“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 48

n

日本“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 50

n

印度“维兰玛迪雅”号航空母舰 52

n

印度“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 54

n

泰国“查克里·纳吕贝特”号航空母舰 56

n

Chapter 03 中型水面舰艇

n

美国“佩里”级护卫舰 60

n

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62

n

美国“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 64

n

美国“自由”级濒海战斗舰 66

n

美国“独立”级濒海战斗舰 68

n

俄罗斯“猎豹”级护卫舰 70

n

俄罗斯“不惧”级护卫舰 72

n

俄罗斯“守护”级护卫舰 74

n

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 76

n

俄罗斯“无畏”级驱逐舰 78

n

俄罗斯“无畏Ⅱ”级驱逐舰 80

n

英国“公爵”级护卫舰 82

n

英国“谢菲尔德”级驱逐舰 84

n

英国“勇敢”级驱逐舰 86

n

法国“花月”级护卫舰 88

n

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 90

n

法国“乔治·莱格”级驱逐舰 92

n

法国“卡萨尔”级驱逐舰 94

n

法国/意大利“地平线”级驱逐舰 96

n

德国“勃兰登堡”级护卫舰 98

n

德国“萨克森”级护卫舰 100

n

意大利“西北风”级护卫舰 102

n

西班牙“阿尔瓦罗·巴赞”级护卫舰 104

n

荷兰“卡雷尔·多尔曼”级护卫舰 106

n

澳大利亚/新西兰“安扎克”级护卫舰 108

n

日本“阿武隈”级护卫舰 110

n

日本“高波”级驱逐舰 112

n

日本“秋月”级驱逐舰 114

n

日本“金刚”级驱逐舰 116

n

日本“爱宕”级驱逐舰 118

n

韩国“浦项”级护卫舰 120

n

韩国“广开土大王”级驱逐舰 122

n

韩国“忠武公李舜臣”级驱逐舰 124

n

韩国“世宗大王”级驱逐舰 126

n

印度“塔尔瓦”级护卫舰 128

n

印度“加尔各答”级驱逐舰 130

n

Chapter 04 小型水面舰艇

n

美国“复仇者”级扫雷舰 134

n

美国“鱼鹰”级猎雷舰 136

n

美国“阿尔·希蒂克”级巡逻舰 138

n

美国“飓风”级巡逻艇 140

n

美国“短剑”高速快艇 142

n

俄罗斯“娜佳”级扫雷舰 144

n

英国“亨特”级扫雷舰 146

n

英国“桑当”级猎雷舰 148

n

法国/荷兰/比利时“三伙伴”级猎雷舰 150

n

法国“斗士”级快速攻击艇 152

n

德国“恩斯多夫”级扫雷舰 154

n

德国“库尔姆贝克”级猎雷舰 156

n

德国“弗兰肯索”级猎雷舰 158

n

德国“信天翁”级快速攻击艇 160

n

德国“猎豹”级快速攻击艇 162

n

意大利“勒里希”级猎雷舰 164

n

加拿大“金斯顿”级巡逻舰 166

n

澳大利亚“阿米达尔”级巡逻艇 168

n

瑞典“伟士比”级护卫舰 170

n

挪威“盾牌”级导弹快艇 172

n

Chapter 05 两栖舰艇

n

美国“惠德贝岛”级船坞登陆舰 176

n

美国“哈珀斯·费里”级船坞登陆舰 178

n

美国“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 180

n

美国“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 182

n

美国“黄蜂”级两栖攻击舰 184

n

美国“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 186

n

美国“蓝岭”级两栖指挥舰 188

n

美国“先锋”级联合高速船 190

n

美国LCAC气垫登陆艇 192

n

俄罗斯“蟾蜍”级坦克登陆舰 194

n

俄罗斯“野牛”级气垫登陆艇 196

n

英国“海神之子”级船坞登陆舰 198

n

法国“闪电”级船坞登陆舰 200

n

法国“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 202

n

意大利“圣·乔治奥”级船坞登陆舰 204

n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战略投送舰 206

n

荷兰/西班牙“鹿特丹”级船坞登陆舰 208

n

日本“大隅”级坦克登陆舰 210

n

韩国“独岛”级两栖攻击舰 212

n

新加坡“坚韧”级船坞登陆舰 214

n

Chapter 06 潜艇

n

美国“洛杉矶”级潜艇 218

n

美国“海狼”级潜艇 220

n

美国“弗吉尼亚”级潜艇 222

n

美国“俄亥俄”级潜艇 224

n

俄罗斯“阿库拉”级潜艇 226

n

俄罗斯“亚森”级潜艇 228

n

俄罗斯“德尔塔”级潜艇 229

n

俄罗斯“台风”级潜艇 230

n

俄罗斯“北风之神”级潜艇 232

n

俄罗斯“奥斯卡”级潜艇 234

n

俄罗斯“基洛”级潜艇 236

n

英国“特拉法尔加”级潜艇 238

n

英国“机敏”级潜艇 240

n

英国“前卫”级潜艇 242

n

英国“拥护者”级潜艇 244

n

法国“红宝石”级潜艇 245

n

法国“凯旋”级潜艇 246

n

法国/西班牙“鲉鱼”级潜艇 247

n

德国209级潜艇 248

n

德国212级潜艇 249

n

德国214级潜艇 250

n

以色列“海豚”级潜艇 251

n

瑞典“哥特兰”级潜艇 252

n

澳大利亚“柯林斯”级潜艇 253

n

日本“苍龙”级潜艇 254

n

参考文献

n


作者介绍


  《深度军事》编委会,是由一群资深的军迷组成的写作团队,主编曾经担任铁血论坛版主。曾经以笔名“铁血图文”以及“铁血工作室”出版过20余本军事类图书。写作团队中的作者也有曾经在《舰船知识》、《轻兵器》等专业军事杂志上发表过自作品的知名作者,还有多位曾经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过畅销军事书的主创人员。

n

  《深度军事》正在打造全国一流的军事图书写作团队,力求创作出深受读者喜爱的军事图书。

n

文摘


Chapter 02 大型水面舰艇 n
  在现代海军中,仍在使用的大型水面舰艇主要是航空母舰和巡洋舰,它们的排水量在军用舰艇中遥遥领先,在战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装备巡洋舰的国家已经很少,而航空母舰则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 n
  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n
  专家点评 n
  外观造型 9.5★★★★★ n
  局部细节 9.0★★★★☆ n
  性能配置 9.5★★★★★ n
  技术数据 n
  研发单位 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 n
  满载排水量 100020吨 n
  全长 332.8米 n
  全宽 76.8米 n
  吃水 11.3米 n
  高航速 30节 n
  舰载机容量 90架 n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现役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在后继的“福特”级航空母舰服役前,它一直是美国乃至全世界大的军舰。 n
  从排水量来说,“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是目前世界上大的现役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已超过10万吨,而10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总排水量超过100万吨。 n
  武器装备:24枚RIM-7“海麻雀”防空导弹、4座“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n
  动力装置:2具西屋A4W核反应堆、4座蒸汽涡轮发动机。 n
  剖视图 n
  1961年,美国海军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USS Enterprise CVN-65)服役后,由于其造价太昂贵,一度使美国停止继续建造核动力航空母舰。直到1965年“越战”爆发以后,美国国防部才又意识到核动力航空母舰无与伦比的持续作战能力以及寿命周期成本效益。1968年6月,美国开始建造新一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即“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n
  首舰“尼米兹”号于1975年开始服役,第十艘也是后一艘“布什”号则于2009年开始服役。“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前3艘和后7艘的规格略有不同,因此也有人将后7艘称为“罗斯福”级航空母舰。不过,美国海军对这两种舰只构型并不做区别,一律称呼为“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n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返回母港 n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采用封闭式飞机甲板,机库甲板以下的船体是整体的水密结构,由内外两层壳体组成。机库甲板以上共分9层,飞行甲板以下为4层,飞行甲板上的岛形上层建筑为5层。“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2具A4W核反应堆(总功率达191230千瓦)更换铀燃料棒的频率为13年,使其具有较好的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防护设计相当优越,抵抗战损的能力比“二战”时期的美国主力航空母舰“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高出三倍以上。 n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装备有4座升降机、4台蒸汽弹射器和4条拦阻索,可以每20秒弹射出1架作战飞机。该级舰可搭载90架舰载机,均是美国海军目前先进的舰载机型,包括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E-2“鹰眼”预警机、MH-60“海鹰”直升机、C-2“灰狗”运输机等。 n
  在“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上空飞行的 n
  F/A-18战斗/攻击机 n
  俯瞰“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n
  美国“福特”级航空母舰 n
  专家点评 n
  外观造型 9.5★★★★★ n
  局部细节 9.5★★★★★ n
  性能配置 9.5★★★★★ n
  技术数据 n
  研发单位 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 n
  满载排水量 101600吨 n
  全长 337米 n
  全宽 78米 n
  吃水 12米 n
  高航速 30节 n
  舰载机容量 75架以上 n
  “福特”级航空母舰是美国正在建造的新一代核动力航空母舰,计划建造10艘,服役后将取代“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成为美国海军舰队的新骨干。 n
  “福特”级航空母舰的改良重点有三个主要方向,包括全面提升作战能力,改善官兵在舰上的生活品质,以及降低建造成本。 n
  武器装备:2座RIM-162“改进型海麻雀”导弹发射装置、2座RIM-116“拉姆”导弹发射装置、2座“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n
  动力装置:2具A1B核反应堆。 n
  “福特”级航空母舰是以目前美国海军主力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基本概念为蓝本,进一步改良而成的新舰级。这样的渐进式改良手法,有助于大幅度降低新一代航空母舰的设计费用。首舰“福特”号于2009年11月开始建造,2013年10月下水,预计将在2016年内正式服役。二号舰“肯尼迪”号于2015年8月开始建造,预计2018年下水,2020年开始服役。三号舰“企业”号及其他同级舰计划于2018年后陆续开始建造,终完全取代“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n
  与“尼米兹”级相比,“福特”级的设计更加紧凑,并且还具备隐形能力。“福特”级航空母舰有2座机库、3座升降台,配合加大的飞行甲板,能够大幅提升战机出击率。“福特”级航空母舰采用新型A1B核反应堆,发电量为“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3倍,其服役期间(50年)不用更换核燃料棒。此外,舰员舱也有所改进,每个住舱都配有卫生间,舰员生活空间也更私密。“福特”级航空母舰的整体自动化程度较“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大大增加,有效地降低了人力需求。 n
  “福特”级航空母舰配备了4具电磁弹射器和先进的降落拦截系统(含3条拦截索和1道拦截网),比传统的拦阻索和蒸汽弹射器的效率更高,甚至能起降无人机。“福特”级航空母舰计划搭载的舰载机有F-35C“闪电Ⅱ”战斗机、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18G“咆哮者”电子作战飞机、E-2D“鹰眼”预警机、MH-60R/S“海鹰”直升机、联合无人空战系统(J-UCAS)等。 n
  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n
  专家点评 n
  外观造型 7.5★★★☆☆ n
  局部细节 8.0★★★★ n
  性能配置 9.0★★★★☆ n
  技术数据 n
  研发单位 英戈尔斯造船厂 n
  满载排水量 9800吨 n
  全长 173米 n
  全宽 16.8米 n
  吃水 10.2米 n
  高航速 32.5节 n
  续航距离 6000海里 n
  “提康德罗加”级常规动力导弹巡洋舰是美国种装备“宙斯盾”系统的作战舰只,也是美国海军目前的现役巡洋舰。 n
  “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配备以AN/SPY-1舰用相控阵雷达为核心的整合式水面作战系统,拥有的防空作战能力,使得美军航空母舰战斗群有充足的力量抵抗来自敌方水面、空中、水下兵力的导弹攻击。 n
  武器装备:2座Mk 41垂直发射系统、2座四联装“鱼叉”导弹发射装置、2门127毫米Mk 45舰炮、2座“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2座Mk 32鱼雷发射管、20枚RUR-5“阿斯洛克”反潜火箭。 n
  动力装置:4具通用动力LM2500燃气涡 n
  轮机。 n
  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军开始进行“先进水面导弹系统”(ASAM)计划,旨在研发一种先进的舰载战斗系统装备在航空母舰的护卫舰只上,拥有出色的防空管制能力,能同时监视大量目标并有效地应付来自空中、水面与水下的威胁。经过不断发展,该计划在1969年12月改名为“空中预警与地面整合系统”,英文缩写正好是希腊神话中宙斯之盾(AEGIS),所以也译为“宙斯盾”系统。 n
  美国海军初计划将“宙斯盾”系统安装在由“弗吉尼亚”级改进的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上,但是由于费用太昂贵而放弃。后经过多种尝试,美国海军终决定建造一种传统动力“宙斯盾”舰艇,即“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首舰于1980年3月开始建造,1981年4月下水,1983年1月开始服役。直到1994年7月,全部27艘巡洋舰建成 n
  服役。 n
  在美国海军的作战编制上,“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是航空母舰战斗群与两栖攻击战斗群的主要指挥中心,并为航空母舰提供保护。虽然AN/SPY-1相控阵雷达能大幅提升“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防空作战能力,但它的功率消耗远大于传统雷达,如果不停地持续开机使用,将会使“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续航能力减少2000海里。虽然“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大量采用自动化现代设备使得人力精简,但由于舰体小、装备多,生活空间仍然拥挤。 n
  “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武器配置比较全面,涵盖了反潜、反舰、防空和对地四个种类。由于该级舰的主要任务是防空,所以防空能力较为突出,装备了先进的“宙斯盾”防空系统。防空作战主要依靠“标准”Ⅱ型导弹,近程防御方面则使用“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和127毫米Mk 45舰炮。此外,它还可以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鱼叉”反舰导弹、324毫米鱼雷等。 n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n
  专家点评 n
  外观造型 8.5★★★★☆ n
  局部细节 8.0★★★★ n
  性能配置 9.0★★★★☆ n
  技术数据 n
  研发单位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 n
  满载排水量 61390吨 n
  全长 305米 n
  全宽 72米 n
  吃水 10米 n
  高航速 29节 n
  续航距离 8500海里 n
  …… n

序言


Chapter 01 军用舰艇概述

n

军用舰艇的发展历程 2

n

军用舰艇的主要分类 4

n

军用舰艇的前沿技术 8

n

Chapter 02 大型水面舰艇

n

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12

n

美国“福特”级航空母舰 16

n

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18

n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22

n

俄罗斯“基洛夫”级巡洋舰 26

n

俄罗斯“光荣”级巡洋舰 28

n

英国“无敌”级航空母舰 30

n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 32

n

法国“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 34

n

法国“夏尔·戴高乐”号航空母舰 36

n

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 38

n

意大利“加富尔”号航空母舰 42

n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空母舰 44

n

巴西“圣保罗”号航空母舰 46

n

日本“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 48

n

日本“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 50

n

印度“维兰玛迪雅”号航空母舰 52

n

印度“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 54

n

泰国“查克里·纳吕贝特”号航空母舰 56

n

Chapter 03 中型水面舰艇

n

美国“佩里”级护卫舰 60

n

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62

n

美国“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 64

n

美国“自由”级濒海战斗舰 66

n

美国“独立”级濒海战斗舰 68

n

俄罗斯“猎豹”级护卫舰 70

n

俄罗斯“不惧”级护卫舰 72

n

俄罗斯“守护”级护卫舰 74

n

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 76

n

俄罗斯“无畏”级驱逐舰 78

n

俄罗斯“无畏Ⅱ”级驱逐舰 80

n

英国“公爵”级护卫舰 82

n

英国“谢菲尔德”级驱逐舰 84

n

英国“勇敢”级驱逐舰 86

n

法国“花月”级护卫舰 88

n

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 90

n

法国“乔治·莱格”级驱逐舰 92

n

法国“卡萨尔”级驱逐舰 94

n

法国/意大利“地平线”级驱逐舰 96

n

德国“勃兰登堡”级护卫舰 98

n

德国“萨克森”级护卫舰 100

n

意大利“西北风”级护卫舰 102

n

西班牙“阿尔瓦罗·巴赞”级护卫舰 104

n

荷兰“卡雷尔·多尔曼”级护卫舰 106

n

澳大利亚/新西兰“安扎克”级护卫舰 108

n

日本“阿武隈”级护卫舰 110

n

日本“高波”级驱逐舰 112

n

日本“秋月”级驱逐舰 114

n

日本“金刚”级驱逐舰 116

n

日本“爱宕”级驱逐舰 118

n

韩国“浦项”级护卫舰 120

n

韩国“广开土大王”级驱逐舰 122

n

韩国“忠武公李舜臣”级驱逐舰 124

n

韩国“世宗大王”级驱逐舰 126

n

印度“塔尔瓦”级护卫舰 128

n

印度“加尔各答”级驱逐舰 130

n

Chapter 04 小型水面舰艇

n

美国“复仇者”级扫雷舰 134

n

美国“鱼鹰”级猎雷舰 136

n

美国“阿尔·希蒂克”级巡逻舰 138

n

美国“飓风”级巡逻艇 140

n

美国“短剑”高速快艇 142

n

俄罗斯“娜佳”级扫雷舰 144

n

英国“亨特”级扫雷舰 146

n

英国“桑当”级猎雷舰 148

n

法国/荷兰/比利时“三伙伴”级猎雷舰 150

n

法国“斗士”级快速攻击艇 152

n

德国“恩斯多夫”级扫雷舰 154

n

德国“库尔姆贝克”级猎雷舰 156

n

德国“弗兰肯索”级猎雷舰 158

n

德国“信天翁”级快速攻击艇 160

n

德国“猎豹”级快速攻击艇 162

n

意大利“勒里希”级猎雷舰 164

n

加拿大“金斯顿”级巡逻舰 166

n

澳大利亚“阿米达尔”级巡逻艇 168

n

瑞典“伟士比”级护卫舰 170

n

挪威“盾牌”级导弹快艇 172

n

Chapter 05 两栖舰艇

n

美国“惠德贝岛”级船坞登陆舰 176

n

美国“哈珀斯·费里”级船坞登陆舰 178

n

美国“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 180

n

美国“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 182

n

美国“黄蜂”级两栖攻击舰 184

n

美国“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 186

n

美国“蓝岭”级两栖指挥舰 188

n

美国“先锋”级联合高速船 190

n

美国LCAC气垫登陆艇 192

n

俄罗斯“蟾蜍”级坦克登陆舰 194

n

俄罗斯“野牛”级气垫登陆艇 196

n

英国“海神之子”级船坞登陆舰 198

n

法国“闪电”级船坞登陆舰 200

n

法国“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 202

n

意大利“圣·乔治奥”级船坞登陆舰 204

n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战略投送舰 206

n

荷兰/西班牙“鹿特丹”级船坞登陆舰 208

n

日本“大隅”级坦克登陆舰 210

n

韩国“独岛”级两栖攻击舰 212

n

新加坡“坚韧”级船坞登陆舰 214

n

Chapter 06 潜艇

n

美国“洛杉矶”级潜艇 218

n

美国“海狼”级潜艇 220

n

美国“弗吉尼亚”级潜艇 222

n

美国“俄亥俄”级潜艇 224

n

俄罗斯“阿库拉”级潜艇 226

n

俄罗斯“亚森”级潜艇 228

n

俄罗斯“德尔塔”级潜艇 229

n

俄罗斯“台风”级潜艇 230

n

俄罗斯“北风之神”级潜艇 232

n

俄罗斯“奥斯卡”级潜艇 234

n

俄罗斯“基洛”级潜艇 236

n

英国“特拉法尔加”级潜艇 238

n

英国“机敏”级潜艇 240

n

英国“前卫”级潜艇 242

n

英国“拥护者”级潜艇 244

n

法国“红宝石”级潜艇 245

n

法国“凯旋”级潜艇 246

n

法国/西班牙“鲉鱼”级潜艇 247

n

德国209级潜艇 248

n

德国212级潜艇 249

n

德国214级潜艇 250

n

以色列“海豚”级潜艇 251

n

瑞典“哥特兰”级潜艇 252

n

澳大利亚“柯林斯”级潜艇 253

n

日本“苍龙”级潜艇 254

n

参考文献

n



《世界海军舰艇史话:从风帆到核能的战争机器进化录》 目录 引言:大海霸权与钢铁巨兽的百年交响 第一章:风帆时代的曙光与阴影——炮舰、盖伦舰与海上秩序的奠基 1.1 早期舰船的起源与发展:木质船体与人力驱动的时代 1.2 大航海时代的舰船变革:坚固船体、多层炮甲板与远洋航行能力 1.3 战列舰的雏形:巨炮与装甲的初步结合 1.4 风帆海军的辉煌与局限:战术、战略与技术瓶颈 第二章:蒸汽与钢铁的革命——铁甲舰、巡洋舰与海军强国的崛起 2.1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涟漪:蒸汽机的应用与木质船体的终结 2.2 铁甲舰的问世:划时代的装甲防护与火力提升 2.3 巡洋舰的诞生与演变:从侦察到炮击,多用途性的探索 2.4 海军竞赛的序幕:民族主义、殖民扩张与军备竞赛的驱动 2.5 战列舰的黄金时代:巨炮巨舰主义的巅峰 第三章:航空母舰的黎明——制海权的新维度与海空一体战的开端 3.1 飞机的出现与海军的初步认知 3.2 航空母舰的早期探索与技术难题 3.3 航空母舰的战略价值:打破传统海战思维 3.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航空母舰:决战太平洋与制海权的转移 3.5 舰载机的进化:从螺旋桨到喷气式,性能的飞跃 第四章:水下幽灵的崛起——潜艇技术与非对称作战的兴起 4.1 潜艇的早期构想与试验 4.2 第一次世界大战:潜艇战术的初步运用与恐怖效应 4.3 第二次世界大战:狼群战术与大西洋的绞杀战 4.4 冷战时期的潜艇发展:核动力、导弹与战略威慑 4.5 现代潜艇的隐身技术与多任务能力 第五章:导弹时代的冲击——舰船的火力革命与电子对抗的时代 5.1 导弹技术的突破与海军应用的探索 5.2 反舰导弹的出现:对传统大型水面舰艇的挑战 5.3 舰载防空导弹与区域防空概念 5.4 电子战与信息战:现代海战的新战场 5.5 护卫舰、驱逐舰的现代化:多功能化与导弹化 第六章:走向未来——信息化、智能化与无人化舰船的展望 6.1 信息化作战平台:网络中心战与传感器融合 6.2 无人作战系统(UUVs/UAVs)的兴起 6.3 高技术武器装备:电磁炮、激光武器与定向能武器 6.4 新型舰船设计理念:隐身、模块化与可持续性 6.5 未来海战的趋势: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人类的协同 --- 引言:大海霸权与钢铁巨兽的百年交响 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海洋便一直是探索、贸易、冲突与霸权的舞台。控制海洋,也就意味着掌握了通往财富、权力与荣耀的钥匙。在这场永无止境的争夺中,人类建造了无数奇迹般的钢铁巨兽——舰船。它们不仅是战争的工具,更是科技进步的缩影,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结晶。从漂浮在海面上的简陋木筏,到能够巡弋全球的核动力航母,舰船的演变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海洋战争史,一段扣人心弦的科技发展史,更是一部充满激情的民族崛起与衰落史。 本书《世界海军舰艇史话:从风帆到核能的战争机器进化录》,旨在为您呈现一部跨越数百年,从风帆时代的蹒跚起步,到蒸汽与钢铁交织的铁甲巨舰时代,再到航空母舰横空出世、潜艇深潜幽灵,直至导弹革命与信息化战争的现代篇章。我们将深入剖析不同时代背景下,舰船设计、技术革新、战术应用以及它们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与人类命运。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舰船的图鉴,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带领读者走进那段波涛汹涌、充满传奇的海上岁月。 第一章:风帆时代的曙光与阴影——炮舰、盖伦舰与海上秩序的奠基 在遥远的古代,人类对海洋的征服首先体现在对船只的简单建造上。早期舰船,多为木质结构,依靠人力划桨或简单的风帆驱动,承载着探险家、商人和士兵,开启了人类征服海洋的漫漫征程。随着技术的进步,诸如独木舟、长船、桨帆混合船等逐渐出现,满足了不同区域和需求的航行。 到了中世纪,欧洲的造船技术有了显著的突破。大型的盖伦船(Galleon)应运而生,它们拥有更坚固的船体、多层炮甲板以及更高的船楼,这使得它们能够携带更多的火炮,并能在更广阔的海洋上航行。这些船只成为了大航海时代最重要的海上力量,它们搭载着勇敢的探险家,发现了新大陆;它们也成为了殖民扩张的利器,为欧洲列强建立全球帝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风帆时代的海战,虽然不如后来的时代那般血腥与残酷,但其战术策略却同样精妙。风帆舰的机动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风力,因此,舰队的编队、阵型以及对风向的判断至关重要。战列舰(Battleship)的雏形也在这一时期逐渐显现,它们通过在船体两侧布置密集的火炮,依靠齐射来摧毁敌舰。然而,木质船体在强大的火炮面前显得脆弱不堪,每一次炮击都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风帆海军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主导了海洋,但其技术的局限性也为后来的变革埋下了伏笔。 第二章:蒸汽与钢铁的革命——铁甲舰、巡洋舰与海军强国的崛起 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蒸汽机的发明和冶金技术的进步,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造船理念。当蒸汽机被成功应用于船舶动力后,船只不再受风力的限制,能够更加稳定、高效地航行。而钢铁的广泛应用,则为舰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防护能力。 1859年,法国的“光荣号”(Gloire)和英国的“勇士号”(Warrior)的诞生,标志着铁甲舰(Ironclad)时代的到来。这些巨大的钢铁怪物,用厚重的装甲取代了易燃的木质船体,它们不仅能够抵御当时威力最大的火炮的轰击,自身也能装备更强大的火炮。海战的形态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威风凛凛的风帆战列舰,在铁甲舰面前不堪一击。 与此同时,巡洋舰(Cruiser)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它们通常比战列舰更灵活,航速更快,主要用于侦察、巡逻、封锁和攻击敌方的海上贸易线。巡洋舰的出现,使得海军的作战能力更加多样化,既能进行大规模的海战,也能执行更广泛的任务。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殖民扩张的加剧,促使各国纷纷投入巨资发展海军。一场史无前例的海军竞赛就此展开,各国竞相建造更大、更强的战列舰,装备更先进的火炮。战列舰因此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巨炮巨舰”主义成为主流。这些庞然大物,代表着一个国家海军的实力,也象征着其在全球舞台上的雄心。它们的设计越来越注重火力、装甲和航速的平衡,是那个时代最尖端科技的集合。 第三章:航空母舰的黎明——制海权的新维度与海空一体战的开端 当人类掌握了天空之后,战争的维度被彻底拓展。飞机的出现,为海军的作战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思考。起初,海军对飞机的应用多限于侦察和观测,但很快,一些富有远见的军事家便意识到,将飞机搭载在舰船上,并使其能够起降,将为海军带来前所未有的作战优势。 早期的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设计相对简陋,它们通常由改装的商船或战列舰改造而来,技术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如何安全地让飞机起降,如何存放和维护飞机等。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航空母舰的潜力逐渐显现。它们不再是单纯的海洋平台,而是漂浮在海面上的“航空兵基地”,能够将战斗机、轰炸机和鱼雷机投送到敌方空域和海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太平洋战争,成为了航空母舰真正闪耀的舞台。珍珠港事件中,日本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袭击,震惊了世界,也标志着海上霸权的天平开始向航空母舰倾斜。中途岛海战,以及珊瑚海海战等一系列战役,充分展现了航空母舰在现代海战中的决定性作用。舰载机的性能也在这期间得到了飞速发展,从初期的螺旋桨飞机,到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重型轰炸机,它们成为打击敌方舰队和陆地目标的主要力量。航空母舰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制海权概念,海空一体战的时代正式拉开序幕。 第四章:水下幽灵的崛起——潜艇技术与非对称作战的兴起 与天空中飞行的飞机不同,潜艇(Submarine)则是在海洋的最深处,以一种隐蔽而致命的方式,改变着战争的面貌。潜艇的早期构想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但直到20世纪初,随着技术的进步,潜艇才真正成为一种具有实战价值的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潜艇战术的首次大规模运用。德国的U型潜艇,凭借其隐蔽性和攻击性,对协约国的海上交通线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一度让英国濒临崩溃。潜艇利用鱼雷对敌方军舰和商船进行伏击,这种非对称的作战方式,让那些庞大的水面舰艇倍感恐惧。 第二次世界大战,潜艇的运用达到了新的高度。德国再次在潜艇战上投入巨大,其“狼群战术”使得大西洋成为一片炼狱,无数盟军的物资和士兵葬送在潜艇的鱼雷之下。战争也促使各国加速了反潜技术的发展,声纳、深水炸弹等装备不断改进。 冷战的爆发,为潜艇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核动力的出现,使得潜艇的续航能力和隐蔽性得到了指数级的提升。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的出现,成为了战略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潜艇能够携带核弹头,对敌方本土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其“二次打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冷战时期的战略平衡。如今,现代潜艇在保留强大攻击力的同时,更注重隐身技术、传感器融合和多任务能力,成为海上力量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 第五章:导弹时代的冲击——舰船的火力革命与电子对抗的时代 20世纪下半叶,导弹技术的突破,再次为海军的作战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曾经决定海战胜负的巨型火炮,在射程和威力上都受到了巨大挑战。反舰导弹(Anti-ship Missile)的出现,使得远距离精确打击成为可能,一艘小型护卫舰,也可能通过发射导弹,威胁到大型的战列舰或航空母舰。 为了应对导弹的威胁,各国海军开始大力发展舰载防空导弹系统。区域防空(Area Defense)的概念应运而生,旨在构建一道由导弹组成的“空中保护网”,保护舰队免受敌方空中和导弹的攻击。现代舰船的设计,也越来越注重降低雷达反射面积,提升隐身性能,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战场环境。 与此同时,电子战(Electronic Warfare)和信息战(Information Warfare)也逐渐成为现代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干扰敌方的通信、雷达和火控系统,或者利用信息优势来迷惑和欺骗敌人,可以在不发一弹的情况下,取得重要的战略优势。 在这个时代,传统的舰种划分也变得更加模糊。护卫舰(Frigate)和驱逐舰(Destroyer)等中小型水面舰艇,通过整合先进的传感器、武器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已经具备了相当强大的多任务能力,能够执行防空、反潜、反舰等多种作战任务。它们的建造速度更快,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在现代海军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六章:走向未来——信息化、智能化与无人化舰船的展望 进入21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正将海军舰船推向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化作战平台(Information Warfare Platform)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未来的舰船将不再是独立的作战单位,而是构成一个庞大、 interconnected 的网络中心战(Network-Centric Warfare)体系中的节点。传感器融合(Sensor Fusion)、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AI)将在战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帮助指挥员做出更快速、更精准的决策。 无人作战系统(Unmanned Systems)的兴起,预示着海战模式的深刻变革。无人水面舰艇(USVs)和无人潜航器(UUVs),以及无人机(UAVs),将能够执行侦察、巡逻、反潜、扫雷等多种任务,它们具有成本效益高、风险低、续航能力强等优势,将成为未来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一代的高技术武器装备也在不断涌现。电磁炮(Electromagnetic Cannon)和激光武器(Laser Weapon)等定向能武器,有望在未来提供更快速、更精确、更具威慑力的打击能力。它们不仅能够拦截导弹和无人机,甚至可能改变海战的本质。 在舰船设计理念上,隐身性、模块化(Modularity)和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模块化设计使得舰船能够根据任务需求快速更换和升级装备,而可持续性则关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和提升舰船的长期作战能力。 未来海战的景象,将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技术与人类智慧协同作战的壮丽画卷。舰船作为人类征服海洋、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基石,将继续在科技的驱动下,不断进化,书写属于它们的新篇章。 《世界海军舰艇史话:从风帆到核能的战争机器进化录》,希望通过对舰船发展历程的梳理与解读,能够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人类在海洋上的智慧与力量,以及科技进步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改写战争的面貌。这是一部关于钢铁、火焰与智慧的史诗,一段关于探索、勇气与荣耀的传奇。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巧在寻找关于海军作战支援舰艇的资料,结果意外发现了这本书,简直是瞌睡遇到枕头!这本书的设计非常精美,封面给人一种沉稳而有力量的感觉,一看就是高质量的出版物。翻开第一页,就被那清晰的印刷和高质量的图片所吸引,完全没有廉价感,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无论是舰船的每一个舷窗,还是武器系统的每一个管线,都清晰可见。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补给舰和医疗船的章节。虽然它们不像攻击型舰艇那样耀眼,但却在现代海战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综合补给舰、油船、弹药船,以及特种的医疗船。它不仅仅是展示了这些舰艇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地剖析了这些舰艇在保障舰队持续作战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比如海上加油、弹药补给、物资运输,甚至是为前线部队提供医疗救助。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对一些经典的海上补给行动进行了案例分析,比如在漫长的海上巡逻任务中,补给舰如何默默地支撑着整个舰队的运作。这些内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现代海战的成功,绝不仅仅是依靠先进的武器,更是依靠高效的后勤保障体系,而这些支援舰艇,正是这个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让我看到了海军力量的另一面,那是不为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幕后英雄”。 此外,书中还对一些特种舰艇,比如破冰船、科学考察船等进行了介绍,虽然它们不是典型的作战舰艇,但它们在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科学研究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广阔的视野,让我对“海军”这个概念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军事层面,而是将其视为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这是一本内容非常丰富、角度也很独特的图鉴。它不仅仅满足了我对舰船外观的好奇,更让我深入了解了现代海军作战体系的运作逻辑和幕后英雄。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我从中获益匪浅,这本书绝对是我书架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眼就被它那种“专业感”吸引了。封面设计简洁而不失力量感,一看就知道内容是硬核的。书的装帧也很不错,纸张质量很好,翻阅的时候有种厚实感,而且印刷清晰,色彩还原度很高,无论是舰船的金属光泽还是海水的波涛,都仿佛跃然纸上。 我最喜欢的部分,当属关于两栖攻击舰和登陆舰的介绍。一直觉得这些舰艇是海上力量投送的重要载体,它们承载着将兵力、装备送上敌方海岸的重任,想想就觉得非常震撼。这本书对这两类舰艇的介绍非常详尽,从它们的设计演变,到搭载的直升机、气垫船,再到船坞的容积和装载能力,都给出了非常清晰的图示和说明。 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书中还会穿插介绍一些历史上的经典两栖登陆作战,比如诺曼底登陆、硫磺岛战役等等,并分析了当时使用的登陆舰艇的特点和战术运用。这种将装备介绍与历史战例相结合的方式,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舰艇的设计初衷和实战价值,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战争年代,亲眼见证舰艇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 而且,书中还对不同国家在两栖作战方面的战略思想进行了探讨,比如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由海向陆”战略,以及其他国家在发展两栖作战能力方面的不同侧重。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不只是关注某一个具体型号的舰艇,更能从国家战略层面去理解它们的重要性。我常常在读这些内容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些现代的国际局势,感觉这些舰艇不仅仅是军事装备,更是国家实力和外交政策的延伸。 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单纯的舰船图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海上力量投送的百科全书。它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图文讲解,让我对现代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这些承载着使命的钢铁巨兽充满了敬意。

评分

哇,收到这本书的时候简直太惊喜了!我一直对军事题材类的书籍情有独钟,尤其是关于海军舰船的,总觉得它们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力量和科技水平。拿到《现代舰船图鉴 白金版》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封面所吸引。书的包装也非常用心,一看就是正版图书,从细节处就能感受到出版社的诚意。 我翻开书页,一股浓郁的书香扑面而来,那种纸张的触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让人爱不释手。里面的插图和照片质量真的太高了,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仿佛能感受到舰船钢铁铸就的冰冷质感。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航空母舰的部分,那些巨大的身躯,密密麻麻的甲板,还有起降战机时的震撼场景,光是看着图片就让人心潮澎湃。而且,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舰船,还穿插了一些历史背景和技术讲解,让我在欣赏外观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它们的背后故事和设计理念。 我一直是个对军事史略有研究的人,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它提供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知识上的补充。我一直对二战时期的潜艇很感兴趣,总觉得它们是隐藏在深海中的幽灵,而这本书里对现代潜艇的介绍,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从静音技术到武器系统,再到指挥舱内的布局,每一个细节的描述都非常到位,让我仿佛置身于指挥室,感受着水下作战的紧张与神秘。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的结构安排。它不是简单地按照舰船类型进行分类,而是巧妙地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用途的舰船穿插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加立体的知识网络。比如,在介绍一艘先进的驱逐舰时,它还会回溯到早期驱逐舰的设计演变,或者对比不同国家的同类型舰船的优劣,这种对比和联系,让我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也很有趣,虽然是专业性的内容,但作者却能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让即使是门外汉也能轻松理解。 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现代海军力量的书籍。很多市面上的图鉴都流于表面,要么图片质量不高,要么内容过于简略。《现代舰船图鉴 白金版》的出现,可以说是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心愿。它在内容深度、图片质量、信息准确性上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尤其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比如不同舰载武器的参数、舰船的战术运用分析等,都展现了编撰者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评分

这本书的尺寸比我想象的要大一些,但拿在手里却意外地有分量,一看就是厚实的好书。封面设计非常大气,用色和图案都很吸引眼球,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军事装备的硬朗风格。拆开包装的时候,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油墨香,这大概就是正版图书特有的味道吧,瞬间就勾起了我的阅读欲望。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迎接我的是一幅幅精美的舰船插画,色彩饱满,线条流畅,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这些庞然大物就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导弹驱逐舰的章节。我一直对现代海军中最具标志性、也是最能体现国家海军实力的舰艇之一——导弹驱逐舰很着迷。它不像航空母舰那样庞大,却有着令人惊叹的打击能力和防御能力。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不同国家主流的导弹驱逐舰型号,从其设计理念、动力系统,到各种先进的导弹发射装置、雷达系统,再到舰载武器的配置,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甚至能看到不同国家在设计思路上的差异,比如是侧重于反潜作战,还是制海作战,或者是多用途均衡发展,这些都非常有意思。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舰船的内部结构和作战指挥系统也有涉及。虽然不像专业技术手册那样详细,但它通过清晰的图示和简明的文字,让我能够大致了解舰艇内部的复杂构造,例如动力舱、作战情报中心、舰载机机库等等。这种“透视”式的展示,比单纯的外部模型更能激发我的想象力,让我对这些钢铁巨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常常在看图的时候,会想象自己在舰桥上,看着海浪拍打船舷,指挥着舰队进行一场宏大的海上演习。 此外,书中的历史背景介绍也十分到位。它不会枯燥地列举数据,而是通过讲述一些经典的舰船发展历程,或者某型舰船在关键历史事件中的作用,来烘托舰船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某个国家的两栖攻击舰时,会穿插讲述其在海外投送兵力、人道主义救援等方面的作用,这让我对这些军事装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只是停留在“打仗”的层面,更能感受到它们在维护和平、保障国家利益方面的价值。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本现代海军的百科全书,一本引人入胜的军事故事集。它用高质量的内容和精美的视觉呈现,满足了我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对知识的渴求,也让我对那些奔涌在蔚蓝大海上的钢铁巨兽有了更深的敬畏和喜爱。

评分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厚重”。它确实很有分量,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信息。书的封面设计也很巧妙,不是那种张扬的风格,而是沉稳大气,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打开书,第一页的介绍就让我觉得非常专业,使用的语言精准且富有逻辑性,不像有些科普读物那样过于口语化。 我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对各型护卫舰和巡逻舰的解读。在我看来,这些舰艇虽然不像航空母舰或驱逐舰那样引人注目,但它们却扮演着海上巡逻、反潜、护航等至关重要的角色。书中对它们的介绍非常细致,不仅有各种型号的舰船图片,还有详细的参数说明,例如长度、宽度、排水量、航速、续航里程等等,这些数据对我这种喜欢钻研细节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宝藏。 更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书中对舰船的武器配置和电子设备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如,对于一艘护卫舰,它会详细列举其配备的防空导弹、反潜鱼雷、舰炮等,并简要介绍这些武器的性能和射程。同时,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先进的电子战系统和雷达系统,这些信息让我对现代舰船的科技水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甚至能感受到,一本小小的护卫舰,内部却集成了如此多的高科技装备,真是令人惊叹。 另外,这本书的编排方式也很有特色。它没有将所有同类型的舰船放在一起,而是会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同类型舰船进行对比,或者将不同类型的舰船在特定任务中的协同作战能力进行分析。这种“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让我能更全面地理解舰船的设计理念和战略定位。我喜欢这种能够引发思考的呈现方式,它让我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能主动地去分析和比较。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扎实、内容丰富的军事图鉴。它满足了我对现代舰船信息的需求,而且在内容呈现上也极具深度和广度。作为一名对军事装备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强烈推荐这本书,因为它真的能够让你对现代海军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