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好,印刷精美,很值
评分评分
《唐风图》中马和之“笔法飘逸”及其笔法风格传达的新情意,在当时反映了艺术的新突破,与李唐开派以来院体画家多尚阳刚之美不同,他竭力追求的是萧散简远的阴柔美。
评分《椒聊》一图中,诗人反复吟颂的花椒树被描绘在主要位置,它葳蕤茂盛,果实累累。树下又画了两个指点议论的人物,似发感慨,于是,读者自然想知道所议何事,那么,无妨看看图前的毛诗及序,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君子见沃之感”的解释。《扬之水》一诗,按诗序的解释为:一位贵族,背离了已衰弱下来的晋昭侯,投奔曲沃的桓侯,一路上清溪白石,心情无比欢快,表达了效忠于沃的决心。按照诗意,马和之画水边一人,踽踽独行,回顾沉思。显然,画的是这位君子不堪回首又最后一顾的矛盾心情,却极力渲染清澈活泼的溪水与沐浴水中的拳拳白石,借景抒情,表达他即将出现的愉悦欢欣。
评分评分
一些在诗歌中容易表现的东西,在画中未见得同样易于表现。《蟋蟀》诗中的“岁聿其暮”与“蟋蟀在堂”,一为笼统抽象的季节表述,一为巧妙暗喻秋虫之鸣。马和之根据自己的生活观察,以落叶满地的形象点破时令,又通过描写一人俯首侧耳谛听的神态,在读者联想中显示了秋虫唧唧。 《采苓》一篇,诗意是劝人不要听信谎言,以非为是,诗序则引申为不要听信谗言。这在画中又是不好形容的。画家却从诗的起兴中得到灵感,构置了问路于采苓人的情节,描写采苓人指路,两个问路人一个将信,一个将疑。以问路人心理活动迥乎不同的对比,体现了诗意。
评分评分
马和之虽兼有文人与院画家双重身份,山水人物并工,但在画法风格上独出手眼,似乎竭力追求萧散简远的阴柔美。他画树石的笔法曲屈多弧线,时杂干笔,每笔又非少变化的“线”,而是较粗又多变“面”。适于人物相互衬托,人物线描则取法兰叶,富节奏感与韵律感。他的艺术有院画家的工能,但更多文人气味。没有作家(行家)的工力即难画《毛诗》题材,没有文人的审美趣味更不会产生这一与众不同的风格,马和之比同代画家的高妙处恰恰在于他兼而有之。
评分挺不错的呀,看着还行,质量还可以,还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