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9:元(汉英对照) [Compendium of Collections in the Palace Museum Calligrqphy 9 Yuan Dynasty(1271-1368)]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9:元(汉英对照) [Compendium of Collections in the Palace Museum Calligrqphy 9 Yuan Dynasty(1271-136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华宁 编
图书标签:
  • 故宫博物院
  • 书法
  • 元代
  • 汉英对照
  • 艺术
  • 文化
  • 历史
  • 中国艺术
  • 书法作品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ISBN:9787513403993
版次:1
商品编码:11273103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Compendium of Collections in the Palace Museum Calligrqphy 9 Yuan Dynasty(1271-1368)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3-04-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9·元)(汉英对照)》是从故宫博物院藏的近百万余件文物中精选有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文物。《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9·元)(汉英对照)》不仅包含有这次参展的许多难以出故宫的作品,更有很多平时无缘看到的传世佳作。

内页插图

目录

图版目录
图版
图版索引

前言/序言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卷(元代) 一部跨越历史长河的翰墨瑰宝集萃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卷(元代)》是故宫博物院浩瀚馆藏中,专门遴选和研究元代书法艺术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精美的图版呈现,全面展示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中国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与独特风貌。本书内容聚焦于元代(1271年—1368年)这一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为研究者、书法爱好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份不可或缺的深度参考资料。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复杂性与变革的时代,蒙古族的入主中原,带来了文化上的碰撞与融合。在书法艺术领域,这种时代背景也催生了新的审美取向和技法探索。本书通过对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元代书法作品的系统梳理,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书法风格的演变脉络。 内容构成与学术价值 本书的编纂遵循了故宫博物院一贯的严谨标准,力求在图录与研究的平衡中达到高度统一。 一、珍贵墨迹的全面收录与高清再现: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近现代以来故宫博物院所藏元代重要书法作品的权威性、完整性收录。这些作品涵盖了从宫廷法帖到私人尺牍的各个层面,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元代书风的认知范围。 收录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 名家巨制: 赵孟頫、鲜于枢、耶律楚材、柳贯、谭真、周伯琦等元代书坛领军人物的代表作。这些作品不仅是他们个人风格的体现,更是当时士人群体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碑帖精选: 对流传有绪、具有代表性的碑刻拓片或法帖的摹刻件进行了审慎选择,展现了正书、行书、草书在碑刻领域的实践。 尺牍与题跋: 尺牍作为私人交往的书写体,最能体现书家在日常状态下的笔墨习惯和情感流露。本书细致地收录了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尺牍,揭示了元代文人生活的侧影。 所有选入的作品均采用高保真印刷技术进行呈现,确保观众能够清晰观察到墨色的浓淡干湿、笔锋的提按顿挫,以及纸绢的肌理质感,力求“隔纸可观其韵”。 二、深入的专题研究与时代特征分析: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图录,更是一部带有深刻学术洞察力的研究性著作。编者针对元代书法的历史定位进行了细致的论述: 1. “复古”思潮的兴起与实践: 元代初期,面对宋代尚意的宽泛风气,以赵孟頫为代表的书家高举“复古”大旗,倡导回归晋唐法度。本书通过对比分析,清晰展示了元代如何从唐代法度中汲取养分,并尝试重新确立书法的规范性。探讨了“楷则晋唐,行草上溯”的理论如何在实践中被解读和执行。 2. 文人阶层的精神寄托: 经历朝代更迭,元代士人往往退居林下,书法成为他们寄托政治抱负、抒发个人情怀的重要载体。本书研究了不同地域、不同政治立场的书家,其作品中流露出的“遗民情结”或“顺应时势”的复杂心态。 3. 书风的多元发展: 尽管以赵孟頫的“圆熟清雅”成为主流,但元代书法并未固步自封。本书也关注了如鲜于枢的雄健、王铎等早期探索的笔法特点,展现了元代书法在规范中寻求变化的张力。 三、汉英对照的国际化学术视野: 本书采用了汉英对照的编排形式,这是故宫藏品大系的一贯特点,极大地便利了国际学者和海外同好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与研究。详细的器物名称、作者介绍、款识释文及必要的学术注释,均提供精准的英文译文,确保了学术信息的无碍流通。 结语:连接古今的笔墨对话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卷(元代)》不仅是故宫博物院对自身宝藏的一次系统性整理与展示,更是对中国书法史关键一环的深度聚焦。它以无可辩驳的实物证据,为我们重建了元代那个充满矛盾与创造力的艺术世界。通过研读其中的一笔一画,读者可以真切感受到跨越七百年的墨香,与昔日翰林、隐士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笔墨对话。本书是书法史研究者案头不可或缺的案头书,也是对中华文化遗产怀有深厚敬意的读者提升鉴赏能力的优秀读本。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9:元(汉英对照)》简直是书法爱好者们的福音,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对元代书法情有独钟的人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宝库。我一拿到书,首先就被它那精美的装帧和清晰的印刷质量所震撼。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向来是精品中的精品,这次汇集了元代各个流派的代表作,从赵孟頫的圆润秀逸到鲜于枢、邓文原的古朴自然,再到吴镇、倪瓒等文人书家的个性表达,几乎囊括了当时书坛的方方面面。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古人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那些或雄健、或秀雅、或枯涩的笔墨,都通过这本书得到了完美的再现。尤其值得称赞的是,这不仅是一本纯粹的图录,它还提供了详尽的汉英对照说明,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深入研究、并与国际学者交流的朋友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无论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还是从纯粹的审美角度,这本书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让人爱不释手,值得反复揣摩。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超我的预期,特别是那精美的图版质量,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要知道,书法作品的精髓往往在于笔触的细微变化、墨色的干湿浓淡,这些细节在低劣的影印本中是完全无法体现的。然而,这套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笔画,都仿佛触手可及,墨韵的层次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仔细比对了其中几件大家熟知的行草作品的局部放大图,那些侧锋入笔的顿挫,飞白处的枯笔飞扬,都清晰可见,这对于临摹者来说,是多么重要的财富啊!我甚至尝试着根据书中的图版进行比对练习,发现即便是电子设备上看高清图片,也远不如这本书的物理呈现来得真切有力。它不仅仅是一部藏品集,更像是一部高质量的艺术品样本册,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都达到了完美平衡。

评分

作为一个业余的书法爱好者,我最怕的就是那种只有华丽辞藻而缺乏实质内容的出版物。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的学术态度非常严谨,这从它提供的“汉英对照”就能看出来。这种对双语的坚持,不仅提升了书籍的国际视野,更重要的是,它要求编纂者必须在释文和题跋的翻译上做到精准无误,从而间接地保证了引文和考证资料的可靠性。我特别留意了几段晦涩难懂的题跋翻译,发现其译文既忠实于原文的含义,又照顾到了现代读者的理解习惯,没有生硬地直译造成歧义。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故宫博物院在文物整理和出版方面的专业水准,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展示,更是一次深入、负责任的文化传承工作。

评分

翻开这套书,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穿越时空的艺术殿堂,感受到了元代文人那种士大夫的雅致与孤傲。它不仅仅罗列了作品,更是在讲述一个时代的精神侧面。比如,在元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停滞,很多知识分子将情感和抱负寄托于书画之中,这种“以书言志”的氛围在这套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你能在那些看似随意的笔墨中,读出他们对家国、对友人的复杂情愫。我特别关注了那些“江湖派”书家的作品,他们不受传统桎梏,追求个性和自由,其书风的放达与当时文人阶层的处境形成了有趣的对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平台,让我们不仅能欣赏到“书写技巧”的美,更能领悟到“书写精神”的深度,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研究的珍贵典籍。

评分

说实话,初次接触这本《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9:元》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元代的书法,正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它既继承了宋人的法度,又开始孕育出明清的变革之风。这本书恰好把这个时期的风貌梳理得井井有条。我特别喜欢它对每一件作品的介绍,不仅仅是简单的年代和作者信息,还能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书家心境进行剖析。比如,对于那些传为“逸笔草书”的作品,书中的考据显得尤为严谨,这对于辨别真伪和理解创作意图至关重要。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仅仅是沉浸在几件尺牍的细节中,体会那种“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韵味。对于想要系统学习元代书风演变脉络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它的系统性让人感到无比踏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