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为祖,《大观》尤妙”——北宋·刘次庄
评分金人占领开封,南北互不往来,帖版亦失陷。1141年“绍兴和议”签订后,南北方互置“榷场”(货物南北过江必须通过的换货纳税市场,即边贸市场),开展边境贸易。为满足南宋士人对《大观帖》的需求,有人开始“潜拓”少量拓本拿到榷场上贩卖。由此,南宋拓(金拓)者在此出货,因而又称为“榷场本”。
评分拓本又分北宋拓与南宋拓。[北宋本
评分第一卷:题为“历代帝王法帖”,收入从汉章帝到陈永阳王共18位帝王的法书。
评分 评分这一套《大观帖》残本为清代聊城人杨协卿旧藏,大收藏家崇恩为题卷首曰:“宋拓太清楼帖残本真迹,东郡畅氏家藏希世墨宝。”并加跋云:“第二、四、六、八、十,计五卷、百四十七纸、五百三十六行,共装三册。生动腴润,宛与手写无异。”故世称为“杨氏本”。
评分第一册为卷二(存十三开半)和卷四(存十开);
评分这套书是彩色印刷,有缩放,印刷一般,每页页释文,后有题跋。
评分第九、第十卷:亦题为“历代名臣法帖”,实际专收晋中书令王献之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