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医书籍浩如烟海,选择哪些书籍阅读才能尽快地登堂入室,是初学中医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一些中医专家认为,初学中医应当先学好“四大经典”(即《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只有先学好理论,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左右逢源、事半功倍。持这种观点的医家有张志聪、任应秋、魏长春、蒲辅周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医学心悟
医学实在易
医学从众录
医学三字经
精彩书摘
论下法
下者,攻也,攻其邪也。病在表,则汗之;在半表半里,则和之;病在里,则下之而已。然有当下不下误人者;有不当下而下误人者;有当下不可下,而妄下之误人者;有当下不可下,而又不可以不下,下之不得其法以误人者;有当下而下之不知浅深,不分便溺与蓄血不论汤丸以误人者;又杂症中,不别寒热、积滞.、痰水、虫血、痈脓以误人者,是不可不察也。
何谓当下不下?仲景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少阴病,六七日腹满不大便者,急下之;下利,脉滑数,不欲食,按之心下硬者,有宿食也,急下之;阳明病,谵语,不能食,胃中有燥屎也,可下之;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少阴病,下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证,大便难者,急下之。此皆在当下之例,若失时不下,则津液枯竭,身如槁木,势难挽回矣。
然又有不当下而下者,何也?如伤寒表证未罢,病在阳也,下之则成结胸。病邪虽已入里,而散漫于三阴经络之间,尚未结实,若遽下之,亦成痞气。况有阴结之症,大便反硬,得温则行,如开冰解冻之象。又杂症中,有高年血燥不行者,有新产血枯不行者,有病后亡津液者,有亡血者,有日久不更衣、腹无所苦,别无他症者。若误下之,变症蜂起矣。所谓不当下而下者此也。
然又有当下不可下者,何也?病有热邪传里,已成可下之证,而其人脐之上下左右或有动气,则不可以下。经云:动气在右,不可下。下之则津液内竭、咽燥鼻干、头眩心悸也。动气在左,不可下,下之则腹内拘急、食不下、动气更剧,虽有身热,卧则欲蜷。动气在上,不可下,下之则掌握烦热、身浮汗泄、欲得水自灌。动气在下,不可下,下之则腹满头眩、食则清谷、心下痞也。又咽中闭塞者不可下,下之则下轻上重、水浆不入、蜷卧、身疼、下利日数十行。又脉微弱者不可下,脉浮大、按之无力者不可下,脉迟者不可下。喘而胸满者不可下,欲吐、欲呕者不可下。病人阳气素微者不可下,下之则呃。病人平素胃弱,不能食者不可下,病中能食,胃无燥屎也不可下。小便清者不可下。病人腹满时减,复如故者不可下。若误下之,变症百出矣。所谓当下不可下,而妄下误人者此也。
然有当下不可下,而又不得不下者,何也?夫以赢弱之人,虚细之脉,一旦而热邪乘之,是为正虚邪盛,最难措手。古人有清法焉,有润法焉,有导法焉,有少少微和之法焉,有先补后攻,先攻后补之法焉,有攻补并行之法焉,不可不讲也。如三黄解毒,清之也。麻仁、梨汁,润之也。蜜煎、猪胆汁、土瓜根,导之也。凉膈散、大柴胡,少少和之也。更有脉虚体弱不能胜任者,则先补之而后攻之,或暂攻之而随补之,或以人参汤送下三黄枳术丸。又或以人参、瓜蒌、枳实,攻补并行而不相悖。盖峻剂一投,即以参、术、归、芍维持调护于其中,俾邪气潜消而正气安固,不愧为王者之师矣。又有杂症中,大便不通,其用药之法可相参者。如老人、久病人、新产妇人,每多大便闭结之症,丹溪用四物汤,东垣用通幽汤,予尝合而酌之,而加以苁蓉、枸杞、柏子仁、芝麻、松子仁、人乳、梨汁、蜂蜜之类,随手取效。又尝于四物加升麻,及前滋润药,治老人血枯,数至圊而不能便者,往往有验,此皆委曲疏通之法。若果人虚,虽传经热邪,不妨借用。宁得猛然一往,败坏真元,至成洞泻,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所谓下之贵得其法者此也。
……
前言/序言
中医入门必读丛书:传统中医启蒙读物(特惠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医入门必读丛书:传统中医启蒙读物(特惠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