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全新修订)》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全新修订)》带读者做一次量子之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人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全新修订)》适合任何有中学基本物理概念的读者。
曹天元,出生于上海,足迹遍历内地、香港和美国,现居香港。本人不愿透露具体身份。
★每个男士书橱上的必备书之一。谁不拥有《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全新修订)》,他就是一个和时代脱节的人。
以往看了很多国外的读物,觉得老外写得真不错,为什么国人就写不出来呢7另一方面,看老外的读物后,有些东一枪、西一棒的感觉,甚至包括《时间简史》。此书一出,感觉把以往读过的量子科普读物给串起来了,相当耐读,相当生动。《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全新修订)》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国产前沿科普佳作!
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通俗易懂,初一的数学水平看懂都完全无压力。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人生观:P从今以后要好好学习啦。
作者文笔流畅,描写生动,语言通俗易懂,对于一本讲述量子物理的科普著作来说,实属难得。而作为读者,无论你是否具备物理学的专业背景,只要你对物理学界这一段灿烂辉煌的历史感兴趣,你都可以拾起这本书,听听曹天元(Capo)为你娓娓道来这段物理史上镌骨铭心的光辉岁月!作者是个天才。
——读者评论
序
黄金时代
乌云
火流星
白云生处
曙光
殊途同归
不确定性
决战
歧途
回归经典
不等式的判决
新探险
尾声
外一篇
海森堡和德国
原子弹计划
后记
主要参考资料
人名索引
我们的故事要从1887年的德国小城——卡尔斯鲁厄(Karlsruhe)讲起。美丽的莱茵河从阿尔卑斯山区缓缓流下,在山谷中辗转向北,把南方温暖湿润的风带到这片土地上。它本应是法德两国之间的一段天然边界,但在1870年,雄才大略的俾斯麦通过一场漂亮的战争击败了拿破仑三世,攫取了河对岸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也留下了法国人的眼泪和我们课本中震撼人心的《最后一课》的故事。和阿尔萨斯隔河相望的是巴登邦,神秘的黑森林从这里延展开去,孕育着德国古老的传说和格林兄弟那奇妙的灵感。卡尔斯鲁厄就安静地躺在森林与大河之间,无数辐射状的道路如蛛网般收聚,指向市中心那座著名的18世纪的宫殿。这是一座安静祥和的城市,据说它的名字本身就是由城市的建造者卡尔(Karl)和“安静”(Ruhe)一词所组成。对于科学家来说,这里实在是一个远离尘世喧嚣,可以安心做研究的好地方。
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正站在卡尔斯鲁厄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摆弄他的仪器。那时候,赫兹刚刚30岁,新婚燕尔,也许不会想到他将在科学史上成为和他的老师亥姆霍兹(Hermannyon Helmholtz)一样鼎鼎有名的人物,他不会想到将和汽车大王卡尔·本茨(Carl Benz)一起成为这个小城的骄傲。现在,他的心思只是完完全全地倾注在他那套装置上。
赫兹给他的装置拍了照片,不过在19世纪80年代,照相的网目铜版印刷技术还刚刚发明不久,尚未普及,以致连最好的科学杂志如《物理学纪事》(Anna.Zen der Physik)都没能把它们印在论文里面。但是我们今天已经知道,赫兹的装置是很简单的:它的主要部分是一个电火花发生器,有两个大铜球作为电容,并通过铜棒连接到两个相隔很近的小铜球上。导线从两个小球上伸展出去,缠绕在一个大感应线圈的两端,然后又连接到一个梅丁格电池上,将这套古怪的装置连成了一个整体。
赫兹全神贯注地注视着那两个几乎紧挨在一起的小铜球,然后合上了电路开关。顿时,电的魔力开始在这个简单的系统里展现出来:无形的电流穿过装置里的感应线圈,并开始对铜球电容进行充电。赫兹冷冷地注视着他的装置,在心里面想象着电容两端电压不断上升的情形。在电学的领域攻读了那么久,赫兹对自己的知识是有充分信心的。他知道,当电压上升到2万伏左右,两个小球之间的空气就会被击穿,电荷就可以从中穿过,往来于两个大铜球之间,从而形成一个高频的振荡回路(Lc回路)。但是,他现在想要观察的不是这个。
果然,过了一会儿,随着细微的“啪”的一声,一束美丽的蓝色电花爆开在两个铜球之间,整个系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细小的电流束在空气中不停地扭动,绽放出幽幽的荧光来。火花稍纵即逝,因为每一次振荡都伴随着少许能量的损失,使得电容两端的电压很快又降到击穿值以下。于是这个怪物养精蓄锐,继续充电,直到再次恢复饱满的精力,开始另一场火花表演为止。
赫兹更加紧张了。他跑到窗口,将所有的窗帘都拉上,同时又关掉了实验室的灯,让自己处在一片黑暗之中。这样一来,那些火花就显得格外醒目而刺眼。赫兹揉了揉眼睛,让它们更为习惯于黑暗的环境。他盯着那串间歇的电火花,还有电火花旁边的空气,心里面想象了一幅又一幅图景。他不是要看这个装置如何产生火花短路,他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求证那虚无缥缈的“电磁波”的存在。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啊,它看不见,摸不着,到那时为止谁也没有见过、验证过它的存在。可是,赫兹对此是坚信不疑的,因为它是麦克斯韦(Maxwell)理论的一个预言,而麦克斯韦理论……哦,它在数学上简直完美得像一个奇迹!仿佛是上帝之手写下的一首诗歌。这样的理论,很难想象它是错误的。赫兹吸了一口气,又笑了:不管理论怎样无懈可击,它毕竟还是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的呀。他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在心里面又推想了几遍,终于确定自己的实验无误:如果麦克斯韦是对的话,那么每当发生器火花放电的时候,在两个铜球之间就应该产生一个振荡的电场,同时引发一个向外传播的电磁波。赫兹转过头去,在不远处,放着两个开口的长方形铜环,在接口处也各镶了一个小铜球,那是电磁波的接收器。如果麦克斯韦预言的电磁波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它就会飞越空间,到达接收器,在那里感生一个振荡的电动势,从而在接收器的开口处也同样激发出电火花来。
实验室里面静悄悄的,赫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仿佛他的眼睛已经看见那无形的电磁波在空间穿越。当发生器上产生火花放电的时候,接收器是否也同时感生出火花来呢?赫兹睁大了双眼,他的心跳得快极了。铜环接收器突然显得有点异样,赫兹简直忍不住要大叫一声,他把自己的鼻子凑到铜环的前面,明明白白地看见似乎有微弱的火花在两个铜球之间的空气里跃过。是幻觉,还是心理作用?不,都不是。一次,两次,三次,赫兹看清楚了:虽然它一闪即逝,但上帝啊,千真万确,真的有火花正从接收器的两个小球之间穿过,而整个接收器却是一个隔离的系统,既没有连接电池也没有任何的能量来源。赫兹不断地重复着放电过程,每一次,火花都听话地从接收器上被激发出来,在赫兹看来,世上简直没有什么能比它更加美丽了。
……
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极力推荐下购入此书的,他当时说,这本书改变了他对“科学”的固有印象,不再觉得物理是遥不可及的象牙塔里的学问。他着重提到了书中对那些关键实验和理论辩论过程的精彩描绘,说作者仿佛是一位高明的戏剧导演,将那些复杂的概念转化为了充满张力的对白和场景。我尤其好奇的是,书中如何处理那些科学哲学层面的冲突,比如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那种针锋相对却又互相尊重的思想交锋,光是想象那种智慧的碰撞就觉得过瘾。阅读这类书籍的乐趣,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体验那种“顿悟”的瞬间,看着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粒子行为,最终被一个简洁优美的数学公式所统一,这种美感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难以比拟的。我已经准备好沉浸其中,享受这场跨越百年的智力冒险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引人注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一些像是宇宙星云或者原子结构的光影效果,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着宏大且神秘的知识。拿到手里的时候,那精装的质感和厚度也让人觉得分量十足,翻开书页,那种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清香,都透露出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佳作。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每一个章节,但光是前言和目录的排版,就已经能看出作者在梳理历史脉络上的用心良苦。它不像那种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故事感,仿佛每一个物理学家的名字后面都隐藏着一段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我特别期待能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探寻那些伟大的思想是如何在那个充满争议和激情的年代中诞生的,那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光是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这种将深奥的科学理论与生动的人文历史交织在一起的叙事方式,无疑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物理世界奇妙殿堂的大门。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确实很考究,拿在手里就感觉像是握着一本厚重的史书,而不是一本普通的科普读物。我注意到书里应该包含了不少历史照片和插图,这对于理解当时科学家的形象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至关重要。我一直认为,任何重大的科学革命背后,都有着复杂的人性、政治环境乃至社会思潮的推动。这本书如果能成功地将这些元素融入到量子力学的诞生过程中,那它的价值就不仅仅是科普那么简单了,它将成为一部关于人类认知极限的史诗。我希望它能清晰地阐释那些让人困惑的概念,比如波粒二象性或者量子纠缠,不是用生硬的术语堆砌,而是通过巧妙的历史叙事来引导我们逐步理解其内涵,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超越日常经验的奇特魅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科学史颇有涉猎的读者,我更看重的是作者的史料挖掘能力和叙事节奏的把握。很多关于量子力学的书籍,要么过于偏向理论细节而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要么又过于肤浅,只是蜻蜓点水般地介绍几个名字和结论。我期待这本“全新修订精装珍藏版”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需要足够严谨,以保证历史的真实性,同时又必须足够生动,才能让读者在漫长的阅读过程中保持高度的兴趣。尤其是对于那些尚未被完全解决的争议和未竟的事业,如果作者能以一种开放性的视角去探讨,那将会是点睛之笔,引导我们思考未来科学探索的方向,而不是仅仅沉湎于过去的辉煌成就。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巨变的书籍,而这本的标题——“上帝掷骰子吗?”——本身就充满了哲学张力,直击了量子力学的核心悖论。我深信,理解量子力学,不仅是理解微观世界的运行规则,更是理解我们认识世界方式的根本转变。我特别关注那些奠基者们在面对概率性、不确定性时的内心挣扎和哲学反思。一本优秀的物理史话,应该让我们感受到科学发现并非一蹴而就的线性发展,而是一系列充满试错、争论甚至个人英雄主义的复杂过程。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挖掘这些心理侧面,将那些冰冷的代码和公式,转化为有血有肉的科学人性画卷,让人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也完成了对科学精神的深刻体悟。
评分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 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评分质量很好,包装很好。快递速度很快。封面很完整。
评分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评分通俗易懂,物理史,更多的是历史书而非
评分第一本有瑕疵,又给换了一本,挺好的。
评分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评分希望能静下心看下去。
评分"他让人想起了毛的很多方面,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地方"。在员工眼中,刘q东无疑是"铁腕",送货服务引发投诉的员工将被扣罚当月全部奖金(占月收入的一半),投诉三次,员工将被解雇。他擅长从基层培养干部,京东每年会录用约100名大学毕业生,并培养他们从基层岗位干起。刘q东表示:"我们要求新人此前从未在其他作过,这样他们才不会受到其他企业文化的污染"。当然,虽然身居高位,他也会与员工一起摸爬滚打在一线,刘q东以担任配送业务负责人的升职前景说服了少数员工,带着他们一起出门送货。
评分包装不错,快递速度可以,很精美,有时间要细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