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民國前期國傢儀式研究(1912—1931)》以政權閤法性建設為論旨,結閤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知識界定“民圍睏傢儀式”概念,並以個案形式考察民國前20年問國傢儀式的操演狀況。進而探討國傢儀式本身及背後所蘊藏的政治文化內涵和意義,係統深入地探尋瞭國傢儀式與閤法性建構之間的復雜關係、國傢儀式舉辦的主觀動因和客觀功用。
作者簡介
郭輝,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碩士,華東師範大學曆史學博士,湖南師範大學講師。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論
一 寫作緣起及意義
二 學術研究現狀
三 理論方法與概念界定
第一章 民國國傢儀式産生的背景
一 中國傳統禮儀、節日文化的影響
二 域外“現代”國傢儀式知識的傳人
三 中西交織下的“清末”國傢儀式
第二章 民國國傢儀式的産生
一 闡釋“國傢”: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儀式
二 宣告“正統”:中華民國南北統一大慶典
三 權力轉移: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典禮
四 “革命”傳統:民元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紀念
五 “共和”精神:民元雙十節紀念
第三章 民國國傢儀式的擴展
一 藉助天神:祭天大典
二 尊崇孔子:國傢祀孔
三 實權的錶徵: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典禮
四 總統的接替:徐世昌總統就職儀式
第四章 民國國傢儀式的黨國化(一)
一 國民黨與北京政府的博弈:孫中山北京葬禮
二 黨國政治的權力化錶達:孫中山奉安大典
第五章 民國國傢儀式的黨國化(二)
一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革命紀念日”體係
二 “革命烈士”的建構:革命先烈紀念日
三 “革命領袖”的塑造:孫中山誕辰與逝世紀念日
四 “革命事跡”的強化:國慶紀念日
結語 國傢儀式與政治閤法性的建構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由於1912年春丁祭日臨近,問題再度齣現,雖政府在“尊孔讀經”上態度昭然,但對春鞦丁日兩次祀孔未有規定。有官員就祀孔舊傳統谘詢教育部:文廟丁祭應否舉行,禮式祭服如何,其餘前清各祀典應否照辦?教育部對此規定:查民國通禮,現在尚未頒行。未頒以前,文廟應暫時照舊緻祭,惟除去拜跪之禮,改行三鞠躬,祭服則用便服。其餘前清祭奠所載,凡涉於迷信者,應行廢止,惟各地所祀者不同,由本省議會議決存廢。①由於南京臨時政府在祀孔上未有新的具體條文和典例,隻能延續前清而稍作修改,說明南京臨時政府對祀孔也許未足夠重視;也可能由於民國肇造,需要改革處尚多,未得及時考慮。南京臨時政府的祀孔規定過於倉促,國傢層麵上的京師文廟丁祭,因沒有皇帝,無法進行,事實上被廢止。而地方文廟丁祭,估計按照教育部規定進行,廢除跪拜禮,用便服,將孔子視作文化偉人崇拜,不再是“朝拜”孔聖人。在廢止“尊孔讀經”背景下,曾經的偶像和神話孔子被剝除傳統上具有的政治價值內核和神聖光環,隻剩下紀念的一般性意義,實已名存實亡。
袁世凱當選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雖然此時教育部在小學教育中重申“廢止讀經”,實際上社會齣現一股復古社會潮流。民國成立,破除舊道德的同時,未能建起新道德,道德倫理失範,導緻社會一時無法正常運轉。外加此時社會持續動蕩,政局不穩,許多原本持保守立場者紛紛發錶“尊孔”言論,將社會失序歸咎於儒傢道德倫理喪失,希望能夠利用儒傢道德倫理重新規範社會。舊傳統提倡者不僅包括以前的保守立憲黨人,還包括一些西方人,甚至連一些革命黨人麵對混亂政局,束手無策下不得不轉而依賴舊道德,從而崇敬和信仰孔子。不僅在思想層麵上尊孔,實際行動上也越演越烈。1912年6月,山西軍政要人趙戴文等在太原成立“宗聖會”,希望藉助孔子“闡明人道,輔助政教,促進人群進化,民族大同”。②此後濟南“孔道會”、上海“孔教會”等各種尊孔團體紛紛成立。
……
前言/序言
民國前期國傢儀式研究(1912—1931)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民國前期國傢儀式研究(1912—1931)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