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第2版)/中国旅游业“十二五”高等教育教材》介绍了旅游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研究方法,让学生对旅游学的整体知识结构和所涉及的领域有一个初步和全面的了解,为其他课程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本次修订针对调查问卷的结果,有目的性地对内容结构以及案例、资料等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吴必虎,1962年出生,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规划博士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美国普渡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访问教授,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访问教授。曾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论文200余篇。独著或合著10种学术专著,其中《旅游规划原理》受到业内广泛好评。独立翻译、主译或审校8种国外旅游学术著作。
吴必虎,曾中标担任全国若干重要国际旅游城市的旅游总体规划专家组组长,包括北京、杭州、西安、成都、咸阳、敦煌、延安、井冈山等。兼任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规划咨询专家、世界银行旅游咨询专家、国家旅游局《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及实施细则》中方专家组组长、国际旅游学会(International Tourism Studies Association,ITSA)秘书长、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旅游学会副会长等。同时,还担任全球10种旅游学术期刊的编委。
第1章 旅游活动
1.1 旅游活动界定
1.2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1.3 旅游业的形成
1.4 旅游活动的影响
第2章 访客与旅游需求
2.1 访客
2.2 旅游动机
2.3 旅游需求与影响因素
2.4 旅游消费者行为
第3章 旅游产品与供给
3.1 旅游产品界定
3.2 旅游产品分类
3.3 旅游产品供给
第4章 旅游学科
4.1 旅游学的发展
4.2 旅游研究体系
4.3 旅游专业
第5章 观光与度假吸引物
5.1 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
5.2 观光吸引物
5.3 度假吸引物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
第6章 商务·会展与节事活动
6.1 商务旅游
6.2 会议与展览
6.3 旅游节事
第7章 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城市
7.1 旅游目的地
7.2 旅游城市
7.3 目的地营销
第8章 移动性与旅游交通
8.1 旅行与移动性
8.2 旅行方式与旅游交通
8.3 旅游交通系统
第9章 旅游中介服务
9.1 旅游中间商
9.2 普通旅行社与包价旅游
9.3 商务旅游的服务商
第10章 旅游接待服务
10.1 接待业界定
10.2 旅游接待分类
10.3 接待管理
第11章 旅游支持行业
11.1 餐饮服务与美食旅游
11.2 旅游购物与购物旅游
11.3 旅游娱乐与娱乐旅游
11.4 旅游信息服务
11.5 旅游金融、保险与房地产
11.6 旅游装备制造业
第12章 旅游公共管理
12.1 旅游公共组织
12.2 旅游法规与政府管理
12.3 资源管理与旅游规划
12.4 公共环境与生态保障
参考文献
《旅游学概论(第2版)》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前瞻性的视野,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框架来审视旅游的本质。我一直认为旅游是一种休闲活动,是人们放松身心、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旅游更深层次的意义。 书中关于旅游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的论述,让我茅塞顿开。作者们探讨了旅游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进民族认同感、甚至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旅游与身份认同”的讨论,它揭示了人们通过旅游来探索自我、重塑自我,以及在陌生环境中重新认识自身价值的过程。书中引用了大量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理论,将旅游行为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解读。例如,书中关于“旅游者作为文化观察者和实践者”的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旅途中的角色,不再仅仅是观光者,更是文化的体验者和传播者。这种从人文社科角度切入的分析,使得这本书的内涵远超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指南。
评分在阅读《旅游学概论(第2版)》的过程中,我被其中关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章节深深吸引。这本书并没有回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是积极地探讨如何实现旅游业与环境、社会、文化的和谐共生。书中对生态旅游、负责任旅游等理念进行了深入阐释,并提供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讨论感到惊叹。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指出两者之间的潜在冲突,而是深入剖析了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旅游开发,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并为当地社区带来经济效益。作者们强调了当地居民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如何通过旅游业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书中对一些“过度商业化”的旅游现象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限制游客数量、实施分时段参观、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项目等。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可持续旅游,绝非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需要系统性的规划、精细化的管理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旅游业”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我曾经印象中的“低价团”、“走马观花”,而是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转型升级的现代化产业。 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中国旅游业的政策法规与发展战略”的分析。作者们清晰地梳理了中国旅游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导向,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初步探索,到“十一五”、“十二五”时期的加速发展,再到新时期的转型升级,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目标。书中对“全域旅游”理念的阐释,让我对未来的旅游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强调了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将旅游业融入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实现旅游资源的一体化开发和管理。我深刻感受到,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支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旅游业的巨大潜力和光明前景,也让我对作为一名中国公民,能够亲身经历和见证这样的发展感到无比自豪。
评分读完《旅游学概论(第2版)》,我才真正理解了“旅游业”作为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产业体系,其内部运作的精妙之处。之前我总觉得旅游就是旅行社接单、游客买单,比较简单。 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旅游业背后庞大的产业链条和复杂的利益关系。书中关于旅游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分析,让我了解到从宏观的国家旅游局、行业协会,到中观的旅游企业、目的地管理机构,再到微观的服务提供者,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职能和运作方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目的地营销与管理”的论述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宣传口号,而是需要系统性的规划、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利益,才能打造出一个成功的旅游目的地。书中还深入探讨了旅游业中的风险管理,包括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事故等,以及如何提前防范和应对这些风险。这种对产业运作的深度剖析,让我看到了旅游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也让我对投身旅游行业的人们充满了敬意。
评分这本书对于我理解中国旅游业的宏观发展脉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关于“十二五”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分析,不仅清晰地勾勒出了当时的政策导向和发展重点,更深入地探讨了这一时期中国旅游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部分。作者们细致地分析了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旅游业如何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书中提到了提升旅游产品品质、丰富旅游业态、优化旅游服务等具体举措。我深有体会的是,过去我们常常抱怨旅游产品单一、服务质量不高,而“十二五”规划正是瞄准了这些痛点,大力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书中还对区域旅游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如何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构建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体系。比如,书中提到如何将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这种从国家战略层面解读旅游业发展的视角,让我对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在论述旅游业的创新与发展时,展现出了极为前瞻性的思考。我原本以为旅游业是一个相对传统的行业,似乎变化不大,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旅游业的创新是多么的活跃和多元。 书中关于“智慧旅游”、“数字旅游”的章节,让我大开眼界。作者们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如何改变旅游业的方方面面,从在线预订、个性化推荐,到虚拟现实体验、无人机导览,这些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旅游的形态。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数据分析在旅游业的应用”的讨论,它揭示了如何利用大数据来更好地理解游客需求、优化产品设计、提升运营效率。书中还提到了“共享经济”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例如民宿、共享出行等,这些创新模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旅游服务模式。让我感到兴奋的是,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技术的介绍,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这些创新如何能够提升游客体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对未来趋势的把握,让我对旅游业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在探讨旅游业的社会责任时,展现了极为深刻的洞察力。我过去常常把旅游业看作是一种经济活动,很少去思考它对社会的影响。 然而,《旅游学概论(第2版)》却让我认识到,旅游业的社会责任是一个极为重要且不容忽视的议题。书中关于“旅游业对当地社区的影响”的论述,让我看到了旅游业在促进社区发展、改善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也同时警示了过度开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文化冲击、资源枯竭、社会矛盾等。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它强调了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平衡游客、企业、当地居民、政府等各方利益,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书中还提到了“公民旅游”和“参与式旅游”等理念,鼓励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更加关注当地的社会文化和环境保护,并积极参与到社区发展中来。这种对旅游业的社会责任的强调,让我意识到旅游不仅仅是为了放松和娱乐,更是可以成为一种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对于我理解旅游业的全球化趋势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一直对国际旅游市场比较好奇,但缺乏一个系统的框架来理解其运作机制。 《旅游学概论(第2版)》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书中对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客源国和目的地的分析,让我对全球旅游格局有了初步的认识。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旅游目的地的国际竞争力”的章节,作者们详细阐述了影响一个目的地国际竞争力的多种因素,包括基础设施、旅游产品、营销推广、政策环境等。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国际案例,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提升旅游国际竞争力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强调了“品牌塑造”和“体验营销”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宣传景点,更是要通过独特的文化、故事和体验,来吸引全球游客。这种全球化的视角,让我意识到中国旅游业在国际舞台上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潜力。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彻底颠覆了我对“旅游学”这个学科的固有认知。我之前一直觉得,旅游学不过就是研究一下景点、酒店、路线,再讲讲风土人情,属于那种比较轻松、感性的学科。然而,《旅游学概论(第2版)》这本书,以一种极为严谨且系统的方式,将旅游学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它不再仅仅是浮光掠影式的介绍,而是深入剖析了旅游业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层面的复杂互动。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旅游业经济贡献部分的论述。作者们并非简单地罗列 GDP 贡献数字,而是从多个维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例如,他们探讨了旅游业如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餐饮住宿、零售业,甚至连农业和手工艺品都从中受益。更重要的是,书中还深入分析了旅游业在就业创造方面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往往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引擎。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提及了旅游业的“乘数效应”,即旅游消费的初始投入如何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为经济带来更大的增值。这种宏观层面的经济分析,让我看到了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真正实力。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旅游业的“人性化”一面时,做得尤为出色。我曾经以为,旅游学主要关注的是宏观经济、市场营销、管理策略等,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旅游业背后鲜活的个体和他们之间的互动。 书中关于旅游服务质量的章节,让我对“服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提供产品,更是创造一种体验。作者们深入分析了旅游服务中的“情感劳动”,即旅游从业人员如何在与游客的互动中,运用情绪和沟通技巧来提升游客满意度。书中还提到了“服务蓝图”的概念,让我了解到如何通过精细化的流程设计,来确保每一个服务环节都能达到最佳效果。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游客体验管理”的论述,它强调了如何从游客的视角出发,设计和优化整个旅游过程,从预订、出行、游览到返程,每一个环节都要力求完美。书中还深入探讨了旅游投诉处理的策略,以及如何将负面体验转化为提升服务质量的机会。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和对人性化的考量,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本充满实践智慧的指南。
评分没开始学呢.买回来了.印刷也好.
评分还好还好还好还好还好!
评分書太多灰塵 很髒!!!!!
评分涉及旅游学基本原理的书,很实用。
评分内容实用,分析还算到位,具参考性。
评分书挺好嗒 包装也很完整 调货速度还挺快
评分書太多灰塵 很髒!!!!!
评分不错,是正版
评分买错了 不过内容还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