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十四史》为本,务求确凿,不尚虚诬,写千秋功过。
以《三国演义》为体,娓娓道来,妙趣横生,览百世兴衰。
1935年会文堂铅印本简体版专业定本。
自秦汉至民国,全书共一千余回,六百多万字,有史以来卓著的历史演义作家;
民国时期学校当局精心挑选的学生课外读物。
备受当代、后世史学家称赞,被誉为:“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几乎涵盖所有历史典籍和历史小说的内容,可谓是一本书读懂中国历史。揭穿所有历史影视剧的谎言,展现一副真实的历史风云古今长线,甚至可以从中找到金庸武侠小说的所有历史。
一部书的价格,两部原著的内容,两相对照,相得益彰,堪称超便宜的精装典藏版。
像《三国演义》一样轻松阅读、生动有趣,像《汉书》《后汉书》一样翔实可信,可为借鉴。
《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为《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丛书中的其中两部。《前汉演义》起自秦始皇统一六国,终至王莽篡汉,共一百回,真实再现了统一秦帝国的兴衰,楚汉之际的风云变幻及大汉帝国高峰期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后汉演义》起自王莽篡汉终至蜀汉亡国,共一百回,真实再现了新朝的短暂统治,大汉帝国第二高峰期的兴衰演进及黄巾之乱后群雄纷争、三国鼎立的时代。
章回体结构,剪裁得体,张弛有度,自批自评,妙趣横生,集文学性与史学性于一体,是值得一辈子去阅读、体味的历史著作。
蔡东藩(1877~1945年),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浙江省山阴县临浦(今属浙江萧山)人。民国著名历史小说家。他从1915年开始创作《清史演义》,至1931年《后汉演义》出版,耗十年之功,写成了中国完整的历史小说《中国历朝通俗演义》。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同时也是中国有史以来较大的历史演义作家。
★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
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
★《历朝通俗演义》于中等学校学生文史知识,裨益匪浅。特采作课外补充读物。
——民国江苏省立南京中学校长张海澄
★它既不是“纯文学”,也不是“雅文学”;它不是纯历史,又没有虚造历史……—部好的历史实录,何尝不可当作一部小说和文学作品看?
我们的民族历史要承、要绪,读蔡先生的书可以导你入门,且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从这个意味上说,真的是厥功甚伟了
——著名历史小说家二月河
《前汉演义、后汉演义》
《两晋演义、南北史演义》
《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
《宋史演义、元史演义》
《明史演义、南北史演义》
《民国演义、慈禧太后演义》
第一回移花接木计献美姬用李代桃欢承淫后
且说秦朝第一代皇帝,就是嬴政,远祖乃是帝舜时代的伯益。益掌山泽,佐禹治水,有功沐封,赐姓嬴氏。好几传到了蜚廉,生子恶来,善走有力,助纣为虐,与纣同诛。恶来五世孙非子,住居犬邱,善养马,得周孝王宠召,令主汧渭间畜牧。马大蕃息,孝王遂封他为附庸,食邑秦地。四传至襄公,佐周平戎,护送平王东迁,得岐丰地,受封为伯,嬴秦始大。又数传至穆公,并国十二,遂霸西戎;再历十余传,正当六国七乱的时候,孝公奋起,用商鞅为左庶长,变法图强,战胜各国,定都咸阳。子惠文君嗣,僭号称王,嗣是为武王、昭襄王,与山东六国争衡,攻城略地,日见盛强。周赧王献地入秦,所有宝器九鼎,统被秦人取归。昭襄王子孝文王,有子异人,入质赵国,阳翟大贾吕不韦,行经赵都邯郸,见了异人,私叹为奇货可居,乃阳为结纳,与订知交。异人质居异地,举目无亲,免不得抑郁寡欢,离愁百结,蓦然碰着了意外良朋,正是天涯知己,相得益欢,当下往来日密,情好日深,遂把那羁旅苦衷,及平生愿望,一一流露出来。不韦遂替他设法,想出一条斡旋的妙计。原来异人出质时,昭襄王尚然在位,孝文王柱,正为太子,有妃华阳夫人,未得生男,异人乃是夏姬所出,兄弟甚多,约有二十余人。不韦既得异人传述,便即乘间进言,谓必取悦华阳夫人,作为嫡嗣,将来方得承统云云。异人当然称善,但恨无人代为先容,偏不韦又愿为效劳,且慨出千金,半赠异人,令结宾客,半贮行囊,西行诣秦,替异人作运动费。(这真叫作投机事业)异人听到这般帮忙,怎得不感激万分?便与不韦订了密约,说是计果得成,他日当与共秦国。不韦便欣然西去,沿途购办奇物玩好,携入关中,先向华阳夫人的阿姊处,买通关节,托她入白夫人。大略谓:夫人无子,亟宜择贤过继,若待至色衰爱弛,尚且无嗣承立,悔何可及?今异人出质赵国,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乘此机会,立异人为嫡嗣,请令归国,是异人必感德不忘,夫人亦终身有靠,一举两得,莫如此策”云云。这一席话,说得夫人如梦初醒,非常感佩。当夜转告太子,用着一种含颦带泪的柔颜,宛转陈词,不由太子不从。彼此破符为约,决立异人为嗣子。夫人得自姊言,知由不韦替他画策,便嘱使不韦归傅异人,并赠他厚赆。(已经赚得利息)不韦返报异人,异人自然欣慰,从此与异人交谊,又加添了一层。
不韦更怀着鬼胎,随时访觅美人儿,凑巧赵都中有一歌妓,生得袅娜娉婷,楚楚可爱,遂不惜重资,纳为簉室,凭着那天生精力,交欢数次,居然种下了一点灵犀。不韦预先窥测,料是男胎,(这是何术?想是不韦蓄有种子秘方)便去引那异人进来,开筵相待。酒到半酣,才令赵姬盛妆出见,从旁劝酒。异人不瞧犹可,瞧着那花容月貌,禁不住目眩心迷,一时神情失主,尽管偷眼相窥。偏那赵姬也知凑趣,转动了一双秋波,与他对映,(想是不韦已经授意,但此姬本来狂荡,当然爱及少年)惹得异人心痒难熬,跃跃欲动。可巧不韦似有酒意,就在席间假寐,把手枕头,略有鼾声。异人色胆如天,便去牵动翠袖,涎脸乞怜。那美姬若嗔若喜,半就半推,正要引人入胜,不防座上拍的一声,接连便闻呵叱道:“你,你敢调戏我姬人么?”异人慌忙回顾,见不韦已立起座前,面有怒容,顿吓得魂飞天外,只好在不韦前做了矮人,长跪求恕。不韦又冷笑道,“我与君交好有年,不应这般戏侮,就使爱我姬人,也可直言告我,何必鬼鬼祟祟,作此伎俩呢?”异人听了,转惊为喜,便向不韦叩头道:“果蒙见惠,感恩不浅,此后如得富贵,誓必图报。”不韦复道:“交友贵有始终,我便将此姬赠君,但有条约二件,须要依我。”异人道:“除死以外,无不可从。”不韦即说出两大条件:“一是须纳此姬为正室,二是此姬生子,应立为嫡嗣。”异人满口应承,方由不韦将他扶起,索性嘱使赵姬,坐在异人座侧,缓歌侑觞,直饮到夜色仓黄,才唤入一乘轻舆,使赵姬陪伴异人上车,同返客馆。这时赵姬的身孕,已经阅两月了。美眷如花,流光似水,异人与赵姬日夕绸缪,约莫过了八个月,本来是腹中儿胎,应该分娩,偏偏这个异种,安然藏着,不见震动,又迟延了两月,方才坐蓐临盆,生下一个男儿。说也奇怪,巧遇是日为正月元旦,因取名为政,寄姓赵氏。(非吕非嬴,不如姓赵)异人总道是十月生男,定由己出,那知是吕氏种下的暗胎,已有以吕代嬴的默兆了。(特笔表明)
越三年秦赵失和,邯郸被围,赵欲杀害异人,亏得吕不韦阴赂守吏,把他纵去,逃赴秦军,妻子由不韦引匿。待至魏兵救赵,秦军西还,异人原得归国,不韦也将异人妻子,送入咸阳,俾他完聚。华阳夫人见了异人,异人当即下拜,涕泣陈情,叙那数年离别的思慕,引起夫人的感情。他又因夫人本是楚女,特地改着楚服,取悦亲心。果然夫人悲感交并,也挥泪与语道:“我本楚人,汝能曲体我心,便当养汝为子,汝可改名为楚罢。”异人唯唯从命,自是晨昏定省,格外殷勤。(想又是不韦所教)就是赵姬母子,得入秦宫,见了华阳夫人,也是致敬尽礼,不敢少疏,因此华阳夫人,喜得佳儿佳妇,便与孝文王再申前约,决不负盟。既而昭襄王病殁,孝文王嗣位,即立楚为太子。丧葬才毕,升殿视事,才阅三日,便即逝世。太子楚安然继统,得为秦王,报德践约的期限,居然如愿以偿。当下尊嫡母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为夏太后,立赵姬为王后,子政为嗣子,进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一番大交易,至此成功。
……
我对古典文学一直情有独钟,所以阅读此类讲述古代故事的作品时,对语言的考究程度会稍微高一些。这套《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语言风格,简直是国学大师的范儿,它既有文言的典雅韵味,却又完全没有晦涩难懂之感,做到了雅俗共赏的完美平衡。它大量运用了古典白话的精髓,很多段落读起来,仿佛直接从宋元话本里走出来一般,韵味十足,充满了古代市井说书人的那种“说书腔”。例如描述某位权臣得势的场景,那种潜台词里的得意和外表下的阴鸷,仅靠几个精准的动词和形容词就能勾勒出来,让人不寒而栗。而且,书中对古代礼仪、风俗的穿插介绍也十分自然,完全不突兀,读着读着,仿佛能闻到古代酒肆里的酒香,听到市集上的叫卖声,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其他很多历史普及读物难以企及的。它让我对古代中国的生活图景有了一个立体而鲜活的认知,而不仅仅是冰冷的朝代更迭记录。
评分拿到这套书时,首先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住了,但真正吸引我深入阅读的,是它对“人”的捕捉。历史书很容易把帝王将相塑造成符号,脸谱化严重,但这里的描绘却极其细腻和立体。我尤其喜欢它处理那些“小人物”的方式,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随波逐流的士人、谋士,甚至是一些在权力斗争中沦为牺牲品的后宫女子,她们的挣扎、智慧和无奈,都被还原得十分真实。比如在某个朝代的分崩离析之际,书中穿插描述了几个普通官员如何尽力保全一方百姓的场景,那种在绝境中仍坚守良知的精神,比读那些鸿篇巨制里的宏大叙事来得更加震撼人心。这套书的叙事节奏感把握得极佳,该快则快如疾风骤雨,如战事爆发时那种紧张的推进感;该慢则慢如品茗,细细剖析人物内心的纠结与权衡。它不像教科书那样要求你记住每一个年号,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引导性的叙事,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历史逻辑的探究欲望。
评分这套《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真是让我大呼过瘾,简直是穿越时空的最佳向导。我一直对历史有点“敬而远之”,觉得正史那些拗口的记载太枯燥,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它把从上古传说到清朝末年的历史脉络,讲得如同娓娓道来的家族故事,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比如读到秦始皇统一六国那段,那种万邦归一的磅礴气势,通过作者的白描手法,一下子就跃然纸上,你甚至能想象出他巡游时的威严和内心的孤独。再比如汉武帝时期与匈奴的鏖战,不仅仅是军事部署的罗列,更多的是对卫青、霍去病这些英雄人物命运的侧写,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为他们的功绩感到骄傲,也为他们的英年早逝感到惋惜。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戏剧张力,即便是对历史不甚了解的人,也能轻松进入这个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更妙的是,作者在关键历史节点上的评述,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时代的精神,既有对兴衰得失的深刻反思,又不失通俗易懂的亲和力,我常常读到深夜,完全停不下来,感觉自己真的和那些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评分这六册书的厚度,意味着一次漫长而充实的阅读旅程,而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因为它提供了一种罕见的“慢”体验。在这个信息碎片化、阅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能静下心来,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过上千年的风云变幻,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心灵净化。我尤其欣赏它对“治乱循环”的深刻洞察。每当一个王朝走向衰落,作者都会细致描绘其内部的腐败、阶层的固化以及民众的反抗,那种历史必然性带来的无力感和宿命感,读来令人深思。不同于某些只关注“明君贤臣”的歌颂性历史,这套书的视角更为全面和深刻,它敢于揭示权力运作的残酷本质,无论是开国君主的雄才大略,还是守成之君的昏庸无能,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读完之后,我感到自己看待当代社会的一些问题时,也多了一层历史的纵深感,理解了许多事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有着长远的因果链条在起作用,收获良多。
评分坦白说,我本来对“通俗演义”这类作品抱有一丝偏见,总觉得它们为了追求故事性,可能会牺牲历史的准确性。然而,这套书的编纂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它在“演义”的精彩叙述和“历史”的严谨考据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点。在很多重大事件的处理上,作者似乎非常审慎,对于史料存在争议的地方,往往会用一种旁观者的视角进行描述,既保留了故事的张力,又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这种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激发了我去查阅其他史籍进行交叉验证的兴趣,反而成了我深入研究的起点。例如,对于某些著名的宫廷秘闻,它不会写得过于耸人听闻,而是侧重于分析事件背后的政治动机和人物心理,让读者在享受精彩故事的同时,也能进行理性的分析。这套书的价值,远超一个简单的历史故事集,它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政治智慧和人性复杂面的窗口。
评分每次京东图书搞活动就忍不住想买书,在京东买过很多书了,质量都没得书,物美价廉,没事的时候阅读是很好的一种休闲方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618的时候看到好书还会再买的,还要说一下,京东的物流真的是太赞了?
评分30多年前买过一套,不知被谁借走未还。趁活动优惠又买了一套。
评分30多年前买过一套,不知被谁借走未还。趁活动优惠又买了一套。
评分好评好评,,。,。?!?。,。?,!?。,!好?。
评分非常喜欢的一套书,单本的在孔夫子网买了几本,看见京东有活动,价格喜人,还是入手了一套,质量不错正版,运送无损坏,次日达,京东现在是越来越好了,支持!
评分物流特别快,东西翻看了一下,挺不错的
评分收到,购物车放了好久,终于等到话动,果断剁手。
评分读史明智。这套书历史爱好者阅读收藏都甚好。
评分东西不错 除了一本书压皱了 其余的都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