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言雅音论昆曲

长言雅音论昆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古兆申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4389
版次:1
商品编码:11380219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2
字数:14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长言雅音论昆曲》中于对昆曲音乐性、演唱的审美传统的研究以及曲唱理论的梳理,此外还从净末丑等脚色的演变、剧本的当代改编和昆剧生态环境的重建几个方面探讨昆曲该如何传承、保护和发展。《长言雅音论昆曲》在昆曲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有特别的意义,对喜爱昆曲的读者来说,提供了一个学习与思索的空间问。
  作者是香港著名的学者和文学评论家,曾任《汉声》和《明报月刊》等杂志主编,_十余年中沉迷于昆曲的欣赏、习唱及研究,近年来更参与昆剧的创编、舞台制作和推广,2004年他参与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公演引发了相当的反响,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喜欢上昆曲。

作者简介

  古兆申(1945~),笔名古苍梧。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文学硕上。香港大学哲学博士。早年活跃文坛,曾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及赴法国进修现代文学。曾任台湾《汉声》杂志主编、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学术总监。近年致力昆曲研究及推广,曾任香港大学昆曲研究项目研究员,为浙江昆剧院改编《牡丹亭》、《暗箭记》及为上海昆剧团改编《蝴蝶梦》,著有昆曲美学论文多种。现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名誉讲师。

内页插图

目录

自序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昆曲演唱的审美观
徐大椿的曲唱理论
昆曲曲音的当代探讨
曲音理论的形成
曲唱的秘密
中国音乐的美国辩护士——乐维思
《牡丹亭》的净、末、丑
昆剧剧本的改编与求变自存
昆剧生态环境的重建;青春版《牡丹亭》的珍贵经验
我们需要阿甲这样的戏曲编导

精彩书摘

  三、守卫曲音就是保护曲唱遗产
  从上面各家的论述,可知曲音在当代的应用,与其在草创期的策略已有很大的差别。在今天,南北曲已不是当时所说的“时曲”,而是经几百年发展形成的“古曲”;曲音的应用策略重点不应再是“雅音”或“通四海”,而是其有关艺术遗产的保存与继续累积。换言之,如何保存曲唱艺术的声腔之美,才是考虑的首要。
  在文献上保存最多曲谱的《九官大成南北词官谱》收南北曲共四千四百六十六曲。这几千首南北曲的唱腔,都是依据由传统曲音(主要是由《韵学骊珠》所代表的明清曲音)所形成的格律而编制的。这些曲作,虽标明了工尺、板眼,分别正衬,详举曲牌体式,却仍然要通过实际演唱体现它的音乐效果,把口法、腔格的转音之妙加以发挥,才算是整个曲唱遗产的承传。可以想象,如果用当代的普通话来演唱这些南北曲,在审美价值上,一定会大打折扣。
  举例来说:普通话没有入声字,而南曲曲音保留入声,南曲人声字的“断腔”口法和节奏,普通话就唱不来;普通话并无南、北音字读之异,曲音针对南北曲调不同而有之,用普通话音唱曲,不但字不应调,也无法体现南北曲不同的字声之美;又如愈振飞先生所说的,曲音上、去两声调值刚好和普通话相反,用普通话音唱曲便无法把上声的“晖腔”,去声的“豁腔”唱好。诸如此类,当代某些主张曲音普通话化的做法,对曲唱遗产所造成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对昆曲艺术所起负面作用也是必然的。
  曲音在曲唱艺术上发挥过很大的作用,已成为昆曲遗产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今天谈曲音,应该讨论的不是它的改造问题,而是它的保存问题。曲音的保存,并不是简单地只是字音读法的保存。读音的保存在今日的技术及科学条件下,比过去应更为容易,标音也可能更准确。事实上已有现当代曲家及学者用汉语拼音符号及国际音标整理曲音,辑而成书。当然,某些韵类或字音的标法,仍有不一致之处,这些都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讨论加以修订。更困难而复杂的,应该是曲音在实际曲唱中的保存。
  ……

前言/序言

  大学本科修戏曲史的时候,在文献上读到关于昆曲演唱的描述:“今又有昆山(腔)……一字之长,延至数息。”(顾起元《客座赘语·戏剧》)又说:“当是时……魏良辅转喉押调,度为新声……跌换巧掇,恒以深邈助其凄泪。”(余怀《寄畅园闻歌记》)“甚矣!吴音之微而婉,易以移情而动魄者也。”(潘之恒《叙曲》)心向往之,但怎样唱法,只能想象。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机会听到许多清曲家及优秀演员的演唱,果真如文献所述。乃为之着迷。并不自量力,以不惑之年学唱,至今二十余载矣,仍乐此不疲,难怪友人以“沉迷声色”四字相责。
  昆曲演唱艺术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因为有大量文人参与了声腔的改造及唱法的研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文献。这些文化遗产,可以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汉语作曲及声乐理论——从审美到演唱,而其渊源,可上溯至《诗经》时代。事实上,历代音乐家及文人对此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探讨和贡献。但就演唱的技术层面而言,元、明、清三代,由于曲唱活动的盛行,体验丰富,成果尤为骄人。我自习唱昆曲,开始注意前人留下的宝藏,并想用较宏观角度作系统性的整理,希望可应用于今日的曲唱。本集所收论文,有一大部分是这方面的探讨。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注意到音乐和语言的关系,并作了简明的原理性论述。如《尚书·虞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就把情思与语言,语言与歌声,歌声与乐律的相连性,都讲得清清楚楚,成为后世作曲与演唱的金科玉律;其具体的应用与理论的发展完成,更是历代音乐家努力的方向。在西方则要到18世纪末,有关语言与音乐关系的论述才引起注意,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音乐学(musicalogy)的兴起,方成为热门话题。

用户评价

评分

南长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园,学人称为葵园先生。是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湖南岳麓、城南书院院长。曾校刻《皇清经解续编》,并编有《十朝东华录》、《荀子集解》、《庄子集解》、《诗三家义集疏》、《续古文辞类纂》、《后汉书集解》、《汉书补注》等。所著有《虚受堂文集》。 《汉书》,众所周知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在二十四史中也是典范之作,它开创了断代史写作的体例,成为后世撰史的楷模。但是,《汉书》“义蕴宏深,通贯匪易”,自汉代诞生时起就被视为难读,而初唐王勃以九岁能读《汉书》即被视为神童。因此,东汉以来为《汉书》注解、音释和校订者,代不乏人,且硕果累累。自汉至南北朝数百年间,已有服虔、应劭、晋灼、臣瓒、蔡谟等二十余位学者,或为注解,或为音释,各成一家。唐代颜师古出,乃博采各家注释,发明驳正,而集大成。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即采用”颜注本“。此后,《汉书》的注疏一直笼罩在颜师古的余荫之下。两宋降至有明,虽有宋祁、三刘(刘敞、刘攽、刘奉世)等辈对《汉书》勘误的纠正,但其学术贡献显然远不逮前朝。真正在《汉书》的研究上重新掀起高潮的,是在清代乾嘉考据学兴起之后。在注重实证的考据方法的指导下,一大批治《汉书》的史学和考证大家,如钱大昭、陈景云、沈钦韩、王鸣盛、王念孙、钱大昕、周寿昌、梁玉绳、徐松等人,“研穷班义,考证注文”,在校订和释义方面,取得了超迈前人的成绩,也涌现了一批专门著述。从以上的回顾中,我们不难发现,不仅《汉书》本身即成为考释的对象,对《汉书》的研究整理也自成专门之学,非专研的功夫不能尽悉。这种情况到晚清尤其突出,很多清代学者的精深见解,散见诸书,连学者亦罕能通习。这在客观上产生了对《汉书》的注释作一次全面梳理和考订的需要。于是王先谦应运而生。 王先谦“自通籍以来,即究心班书,博求其义”,积三十余年精深功力,在颜注的基础上,广征博引,再次全面总结了历来尤其是清代学者对《汉书》的研究成果,直接引据的宋、清学者达67位,基本囊括了颜注之后学者的研究。虽继承了颜注,但不盲从,对颜注的失当多有驳正。对引据的宋、清学者的论点,也常有考辨,并非单纯的罗列与堆砌。学界评说《汉书补注》是迄今《汉书》注释最为完备的本子,堪称允当。李家骥先生甚至认为,“总的说来,《汉书补注》已基本结束了《汉书》的注疏”。 主要版本: 1、中华书局两册精装影印本 2、江苏古籍出版社两册精装影印本 3、上海古籍出版社三册精装影印本 4、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二册平装点校本,以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氏虚受堂刻本为底本,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时20余年精加校勘、细加标点,是为目前惟一标点版本。 王先谦(1842-1917),清末学者。湖南长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园,学人称为葵园先生。是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湖南岳麓、城南书院院长。曾校刻《皇清经解续编》,并编有《十朝东华录》、《荀子集解》、《庄子集解》、《诗三家义集疏》、《续古文辞类纂》、《后汉书集解》、《汉书补注》等。所著有《虚受堂文集》。 王先谦(1842-1917),清末学者。湖南长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园,学人称为葵园先生。是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湖南岳麓、城南书院院长。曾校刻《皇清经解续编》,并编有《十朝东华录》、《荀子集解》、《庄子集解》、《诗三家义集疏》、《续古文辞类纂》、《后汉书集解》、《汉书补注》等。所著有《虚受堂文集》。王先谦(1842-1917),清末学者。湖南长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园,学人称为葵园先生。是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湖南岳麓、城南书院院长。曾校刻《皇清经解续编》,并编有《十朝东华录》、《荀子集解》、《庄子集解》、《诗三家义集疏》、《续古文辞类纂》、《后汉书集解》、《汉书补注》等。所著有《虚受堂文集》。王先谦(1842-1917),清末学者。湖南长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园,学人称为葵园先生。是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湖南岳麓、城南书院院长。曾校刻《皇清经解续编》,并编有《十朝东华录》、《荀子集解》、《庄子集解》、《诗三家义集疏》、《续古文辞类纂》、《后汉书集解》、《汉书补注》等。所著有《虚受堂文集》。王先谦(1842-1917),清末学者。湖南长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园,学人称为葵园先生。是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湖南岳麓、城南书院院长。曾校刻《皇清经解续编》,并编有《十朝东华录》、《荀子集解》、《庄子集解》、《诗三家义集疏》、《续古文辞类纂》、《后汉书集解》、等。所著有《虚受堂文集》。》、《续古文辞类纂》、《后汉书集解》、《汉书补注》等

评分

好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春逝去,不必感伤,不必回首。或许他们早该明白,世上已没有了小飞龙,而她奋不顾身爱过的那个清高孤傲的少年,也早已死于从前

评分

评分

而他们太过贪婪固执地以为可以再唱下去才知道后来的曲调是这样不堪。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所以作者写的故事是来纪念。不是感伤懊悔,而是最好的纪念。道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