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利基础知识
1.1 专利的基本概念
1.2 申请专利的重要性
1.3 专利的种类及其特性
1.3.1 发明专利
1.3.2 实用新型专利
1.3.3 外观设计专利
1.4 专利先申请原则
1.5 专利权人、发明人的权利与义务
1.6 专利权的主要特征
1.7 专利侵权及其法律责任
1.8 专利纠纷及假冒、冒充专利的处理
1.9 授予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条件
1.9.1 新颖性
1.9.2 创造性
1.9.3 实用性
1.1 0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的条件
1.1 1不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1.1 2申请专利的途径及代理制度
1.1 2.1 专利申请的代理
1.1 2.2 专利代理的内容
1.1 2.3 专利代理的优点
2 专利的国内申请
2.1 申请专利前的主要准备工作
2.1.1 有关专利的法律和法规学习
2.1.2 专利文献与检索
2.1.3 市场前景和经济收益的分析
2.1.4 了解专利文件要求
2.1.5 其他在申请前应注意的事项
2.2 如何办理专利申请
2.3 申请文件准备
2.4 申请文件的基本要求
2.4.1 专利申请的形式
2.4.2 申请文件的组成及排列次序
2.4.3 申请文件的纸张要求
2.4.4 申请文件的文字和书写要求
2.4.5 专利申请内容的单一性要求
2.5 专利申请的提交和受理
2.5.1 提交申请文件的注意事项
2.5.2 专利申请的受理
2.6 申请费的缴纳与减缓
2.6.1 申请费的缴纳
2.6.2 申请费的减缓
2.7 专利申请与审批程序
2.7.1 专利申请的程序
2.7.2 专利审批程序简介
2.8 对知识产权局驳回专利申请决定的处理
2.9 审批手续中的一般要求及主要手续
2.9.1 审批手续的一般要求
2.9.2 审查程序中的主要手续
2.1 0专利申请的授权和其他可能的结局
2.1 0.1 专利申请被主动撤回
2.1 0.2 申请被视为撤回及其恢复
2.1 0.3 驳回申请及请求复审
2.1 0.4 授予专利权与办理登记手续
2.1 1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2.1 1.1 分案申请的提出
2.1 1.2 分案申请应当满足的要求
2.1 1.3 分案申请时应当办理的手续
2.1 2电子申请基本知识
2.1 2.1 电子申请简介
2.1 2.2 电子申请使用流程简介
3 专利的国际申请
3.1 国际申请的概念
3.1.1 专利合作协定
3.1.2 PCT的主要目的
3.1.3 国际申请的效力
3.1.4 国际申请的标准化
3.1.5 提交国际申请的特别要求
3.1.6 PCT体系的组织构成
3.2 国际申请的申请人、主管受理局、国际申请的语言
3.2.1 PCT申请人
3.2.2 PCT申请提出
3.2.3 国际申请的申请文件和申请手续
3.2.4 国际申请的语言
3.3 国际申请的审查程序
3.4 利用国际申请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好处
3.5 申请进入国家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和有关手续
3.5.1 进入国家阶段后对申请文件的修改
3.5.2 改正译文错误
3.5.3 实质审查请求
3.5.4 国家公布
3.6 进入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的实质审查
3.6.1 实质审查的基本原则
3.6.2 实质审查依据文本的确认
3.6.3 实质审查中的检索
3.6.4 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审查
3.6.5 单一性的审查
3.6.6 避免重复授权的审查
3.7 PCT体系与传统专利体系的比较
4 专利申请事务处理
4.1 专利申请文件的提交
4.2 申请后的各种通知和决定
4.2.1 受理通知书
4.2.2 缴纳申请费通知书和费用减缓审批通知书
4.2.3 初步审查合格通知书
4.2.4 补正通知书
4.2.5 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通知书
4.2.6 发明专利申请进入实质审查程序通知书
4.2.7 审查意见通知书
4.2.8 授予专利权通知书和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
4.2.9 专利证书
4.3 专利申请各种手续的办理
4.3.1 实质审查请求
4.3.2 提前公布声明
4.3.3 撤回专利申请声明
4.3.4 著录项目变更
4.3.5 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
4.4 专利权的维持及终止
4.4.1 专利权的维持
4.4.2 专利权的终止和无效
4.4.3 专利登记簿
4.5 审查意见的答复
4.5.1 初步审查程序中审查意见的答复
4.5.2 实质审查程序中审查意见的答复
4.5.3 答复审查意见时应注意的问题
5 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要求
5.1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概述
5.1.1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组成
5.1.2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5.2 撰写前的准备工作
5.2.1 理解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
5.2.2 确定可专利性
5.2.3 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或者发明专利保护
5.2.4 确定权利要求的类型
5.3 请求书
5.3.1 发明专利请求书和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
5.3.2 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声明
5.4 说明书
5.4.1 说明书应当满足的要求
5.4.2 说明书的撰写方式和顺序
5.5 说明书附图
5.6 说明书摘要
5.7 说明书撰写的一般方法
5.8 说明书的语言规范
5.8.1 说明书语言种类
5.8.2 标准技术术语
5.9 权利要求书
5.9.1 权利要求
5.9.2 权利要求书应当满足的要求
5.9.3 权利要求的撰写规定
5.10 委托书
5.11 优先权及有关文件
5.11.1 要求外国优先权
5.11.2 要求本国优先权
5.12 生物材料样品的保藏证明和存活证明
6 专利文件翻译
6.1 专利文献的特点
6.2 专利文献的作用
6.3 英文专利文献的阅读及翻译
6.3.1 一般要求
6.3.2 专利申请文件翻译的原则
6.3.3 专利申请文件翻译的一些技巧
6.3.4 翻译英文申请文件时应注意的问题
7 专利审查的通用要求
7.1 新颖性
7.1.1 新颖性的界定
7.1.2 新颖性的对比文件
7.2 新颖性的审查
7.2.1 审查原则
7.2.2 审查基准
7.2.3 不丧失新颖性的宽限期
7.2.4 对同样的发明创造的处理
7.2.5 判断原则
7.2.6 处理方式
7.3 创造性
7.4 发明创造性的审查
7.4.1 审查原则
7.4.2 审查基准
7.4.3 几种不同类型发明的创造性判断
7.4.4 判断发明创造性时需考虑的其他因素
7.4.5 审查创造性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7.5 实用性
7.5.1 实用性的概念
7.5.2 专利实用性的审查及审查原则
7.5.3 审查基准
8 发明专利的审查
8.1 发明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
8.1.1 初步审查及事务处理的范围
8.1.2 发明专利申请初步审查的主要任务
8.1.3 初步审查和事务处理中应遵循的原则
8.1.4 发明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内容
8.1.5 发明专利申请文件的初步审查
8.2 发明专利的实质审查程序
8.2.1 实质审查程序概要及若干基本原则
8.2.2 实质审查的步骤
8.2.3 实质审查的内容
8.2.4 有关申请文件修改的审查
8.2.5 驳回决定
8.2.6 授予专利权的通知
8.2.7 实质审查程序的终止、中止和恢复、继续审查
9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
9.1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初步审查的范围
9.2 审查原则
9.3 审查程序
9.3.1 授予专利权通知
9.3.2 申请文件的补正
9.3.3 明显实质性缺陷的处理
9.3.4 通知书的答复
9.3.5 申请的驳回
9.3.6 前置审查和复审后的处理
9.4 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审查
9.4.1 实用新型专利只保护产品
9.4.2 产品的形状
9.4.3 产品的构造
9.4.4 技术方案
9.4.5 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9.5 申请文件的审查
9.5.1 说明书
9.5.2 说明书附图
9.5.3 权利要求书
9.5.4 说明书摘要
9.6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
9.6.1 申请人主动修改
9.6.2 按照通知书要求修改
9.6.3 审查员依职权修改
10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
10.1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初步审查的范围
10.2 审查原则
10.3 审查程序
10.3.1 授予专利权通知
10.3.2 申请文件的补正
10.3.3 明显实质性缺陷的处理
10.3.4 通知书的答复
10.3.5 申请的驳回
10.3.6 前置审查与复审后的处理
10.4 申请文件的审查
10.4.1 使用外观设计的产品名称
10.4.2 外观设计图片或者照片
10.4.3 简要说明
10.5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要求优先权的审查
10.6 违反法律和主要起标识作用的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查
10.6.1 申请专利的外观设计是否违反法律的审查
10.6.2 主要起标识作用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查
10.7 外观设计专利的技术方案审查
10.7.1 外观设计必须以产品为载体
10.7.2 可以构成外观设计的组合
10.7.3 适于工业应用的富有美感的新设计
10.7.4 不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情形
10.8 外观设计专利的合案申请
10.8.1 同一产品的两项以上的相似外观设计
10.8.2 成套产品的外观设计
10.8.3 合案申请的外观设计应当分别具备授权条件
10.9 分案申请的审查与核实
10.1 0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审查
10.1 0.1 申请人主动修改
10.1 0.2 针对通知书指出的缺陷进行修改
10.1 0.3 审查员依职权修改
10.1 1雷同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查
11 典型领域的专利特点及文件撰写
11.1 化学领域发明专利申请的共同特点
11.1.1 化学领域发明专利申请的特点
11.1.2 化学发明的单一性
11.1.3 化学领域发明专利申请的实施例
11.2 化合物发明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
11.2.1 化合物发明的表示方式
11.2.2 化合物的新颖性
11.2.3 化合物的创造性
11.2.4 权利要求书的撰写
11.2.5 说明书的撰写
11.3 高分子化合物发明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
11.3.1 说明书的撰写
11.3.2 权利要求书的撰写
11.4 组合物发明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
11.4.1 组合物发明的特点及表示方式
11.4.2 组合物说明书的撰写
11.4.3 组合物权利要求书的撰写
11.5 用物理化学参数或者用制备方法表征的化学产品的发明专利
11.5.1 仅用结构和/或组成特征不能清楚表征的化学产品权利要求
11.5.2 用物理化学参数或者用制备方法表征的化学产品的新颖性
11.6 用化学方法特征限定的发明专利
11.6.1 化学产品的制备或制造方法发明
11.6.2 一般性处理方法发明
11.6.3 说明书的撰写
11.6.4 化学方法权利要求
11.7 以化学产品用途特征限定的发明专利
11.7.1 化学产品用途发明的特点及表示方式
11.7.2 化学产品用途发明的创造性
11.7.3 化学产品用途发明的权利要求
11.7.4 化学产品用途发明的新颖性
11.7.5 化学产品用途发明的说明书的撰写
11.7.6 化学产品用途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撰写
12 专利申请实例
12.1 实例1(发明专利)一种太阳电池用铜铟硫光电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12.1.1 摘要
12.1.2 权利要求书
12.1.3 说明书
12.1.4 说明书附图
12.2 实例2(发明专利)一种高纯度二硒化锡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12.2.1 摘要
12.2.2 权利要求书
12.2.3 说明书
12.2.4 说明书附图
12.3 实例3(发明专利)一种工艺性能良好的酸性焊条
12.3.1 摘要
12.3.2 权利要求书
12.3.3 说明书
12.4 实例4(发明专利)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Fe2+含量快速分析方法
12.4.1 摘要
12.4.2 权利要求书
12.4.3 说明书
12.5 实例5(发明专利)一种在铁基体上双脉冲预镀无氰碱铜的方法
12.5.1 摘要
12.5.2 权利要求书
12.5.3 说明书
12.5.4 说明书附图
12.6 实例6(发明专利)一种实验室钾盐镀锌废液循环利用的方法
12.6.1 摘要
12.6.2 权利要求书
12.6.3 说明书
12.7 实例7(发明专利)一种代铬电镀工艺添加剂和稳定剂的制备工艺
12.7.1 摘要
12.7.2 权利要求书
12.7.3 说明书
12.8 实例8(发明专利)一种镀锌层彩虹色钝化剂的制备及钝化工艺
12.8.1 摘要
12.8.2 权利要求书
12.8.3 说明书
12.9 实例9(发明专利)一种钾盐镀锌、硫酸盐镀锌通用型光亮剂的制备
12.9.1 摘要
12.9.2 权利要求书
12.9.3 说明书
12.10 实例10(发明专利)一种实验室光亮镀镍废液循环利用的方法
12.10.1 摘要
12.10.2 权利要求书
12.10.3 说明书
12.11 实例11(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旋转甩膜机
12.11.1 摘要
12.11.2 权利要求书
12.11.3 说明书
12.11.4 说明书附图
12.12 实例12(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镀锡用赫尔槽实验装置
12.12.1 摘要
12.12.2 权利要求书
12.12.3 说明书
12.12.4 说明书附图
12.13 实例13(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扫描电子显微镜用分析柔性长样品的样品台
12.13.1 摘要
12.13.2 权利要求书
12.13.3 说明书
12.13.4 说明书附图
12.14 实例14(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快速制取蒸馏水小型实验设备
12.14.1 摘要
12.14.2 权利要求书
12.14.3 说明书
12.14.4 说明书附图
12.15 实例15(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实验室用发蓝工艺实验装置
12.15.1 摘要
12.15.2 权利要求书
12.15.3 说明书
12.15.4 说明书附图
12.16 实例16(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还原和硫化的实验装置
12.16.1 摘要
12.16.2 权利要求书
12.16.3 说明书
12.16.4 说明书附图
12.17 实例17(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气室带散热片的汽车中冷器
12.17.1 摘要
12.17.2 权利要求书
12.17.3 说明书
12.17.4 说明书附图
12.18 实例18(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球铁等温淬火预冷用实验装置
12.18.1 摘要
12.18.2 权利要求书
12.18.3 说明书
12.18.4 说明书附图
12.19 实例19(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滚镀镍恒温装置
12.19.1 摘要
12.19.2 权利要求书
12.19.3 说明书
12.19.4 说明书附图
12.20 实例20(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线材、带材镀槽的装置
12.20.1 摘要
12.20.2 权利要求书
12.20.3 说明书
12.20.4 说明书附图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附录3 专利专业英语词汇
附录4 建议授课学时进度表
附表1 发明专利请求书
附表2 实质审查请求书
附表3 发明专利请求提前公布声明
附表4 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
附表5 外观设计专利请求书
附表6 补正书
附表7 意见陈述书
附表8 更正错误请求书
附表9 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
附表10 办理文件副本请求书
参考文献
拿到《专利申请与案例分析》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它可能更偏向于一本工具书。我本身不是法律专业出身,但因为工作原因,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保护知识产权的情况,所以对专利申请有一定的了解需求,但又感到无从下手。我需要一本能够给我一个清晰指引的书,告诉我从哪里开始,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流程是怎么走的,以及在什么环节需要注意什么。我尤其看重“案例分析”这部分,因为我觉得只有通过真实的案例,才能理解那些抽象的法律条文和申请规定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哪些具体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那些复杂的专业术语,并且能够提供一些实操性的建议,比如如何进行专利检索,如何撰写专利申请文件,以及在申请过程中如何应对审查意见。如果这本书能够包含一些不同领域(比如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案例,并且分析得足够透彻,能够让我从中学习到不同类型的专利申请策略,那就再好不过了。我期望它能够让我对整个专利申请的过程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并且能够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去应对一些初步的专利申请工作。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挺硬核的,“专利申请与案例分析”,还加上了“‘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的标签,这一下子就给人一种学术、严谨、面向专业的印象。我当初选择它,纯粹是觉得自己的知识体系里,关于知识产权这块儿是块空白,尤其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可以说是完全摸不着头脑。我知道专利的重要性,但具体怎么去申请,里面有哪些门道,又该注意些什么,这些问题我都是一头雾水。学校里虽然有相关的课程,但总觉得讲授式的课堂内容,有时候离实际操作太远,更像是一种理论的普及,很难让我真正理解那些复杂的流程和概念。我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一步步带着我理解,甚至有点“手把手”教我怎么做的书。这本书的副标题,“案例分析”,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我一直觉得,理论的学习只有结合实际案例,才能真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纯粹的理论条款,读起来总是枯燥乏味,而且容易产生“知道但不会用”的困境。我期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看到真实世界里,大家是如何进行专利申请的,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又是如何解决的,这样学习起来才更生动,也更容易掌握其中的精髓。毕竟,理论知识的掌握,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实践能力的提升上。
评分当初选择《专利申请与案例分析》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知识焦虑”。我总觉得,在这个时代,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尤其是通过专利这种方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但问题是,我完全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市面上关于专利的书籍不少,但很多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又过于浅显,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实用性的。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案例分析”这几个字,让我觉得它有可能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我希望它能够像一本说明书一样,清晰地列出专利申请的每一个环节,比如从最初的想法萌发,到技术方案的构思,再到如何进行专利检索,如何撰写权利要求书,如何应对审查员的质疑,等等。我希望每一环节都有相关的解释和指导,并且能够通过具体的案例来佐证。例如,看到一个实际的专利申请案例,能够了解这个专利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申请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最终获得了授权。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我来说会更加直观和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法律条文背后的实际意义。我期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掌握申请专利的基本技能,并且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不再感到那么迷茫。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专利申请与案例分析》,我的期待值其实是比较复杂的。作为一本“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它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肯定有一定要求,但同时,“规划教材”这个定位也可能意味着它需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不会过于晦涩难懂。我当初是因为需要快速掌握专利申请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而且手头时间有限,所以想找一本能快速上手、效率高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逻辑框架,把原本庞杂的专利申请过程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步骤,并且为每个步骤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操作指南。更重要的是,我需要它能覆盖到申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常见问题,并且给出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非是概念本身难以理解,而是不知道如何在具体实践中应用这些概念,或者说,不知道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这本书如果能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出不同类型专利申请的特点、审查过程中的常见驳回理由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答辩,那将极大地提高我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我期望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能力的培养,能够让我从一个“知识接收者”变成一个“能够实际操作者”。
评分我的兴趣点在于,这本《专利申请与案例分析》作为一本“十二五”时期的规划教材,它所涵盖的知识体系和案例选取的时效性如何?我之前接触过一些专利相关的资料,但发现专利法和审查指南经常会有更新,一些旧的案例和操作方法可能已经不太适应当前的环境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相对稳定且具有指导意义的知识框架,能够让我理解专利申请的核心原理和基本流程,即使某些具体细节有所更新,我依然能够凭借书中的基础知识去理解和适应。更重要的是,“案例分析”部分,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当时技术发展和法律环境特点的案例。这些案例的选取,是否能够展现出在不同时期,专利申请策略和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否能够让我通过这些案例,窥探到当时科技界和法律界在专利保护方面的一些思考和探索?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能够学到如何申请专利,更能对专利制度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更宏观和深入的理解。这样,我才能更好地把握专利申请的意义,并将其融入到我自身的学习或工作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