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言
1.1 氟树脂/氟橡胶的发展历史
1.1.1 氟树脂/氟橡胶的起源
1.1.2 从实验室到商业化
1.2 氟树脂的基本特性
1.2.1 PTFE的基本特性
1.2.2 可熔融加工氟树脂的基本特性
1.3 氟树脂的分类及主要品种
1.3.1 非熔融加工氟树脂
1.3.2 可熔融加工氟树脂
1.4 氟树脂的主要资源情况
1.4.1 氟树脂同氟资源的关联
1.4.2 世界和中国氟资源的分布
1.4.3 氟资源开采和消费情况
1.4.4问题和对策
1.5 国内外氟树脂发展现状
1.5.1 主要生产商、产能、装置规模及分布
1.5.2 技术发展现状
1.5.3 主要应用领域及消费量
第2章 氟树脂用主要单体
2.1 氟树脂用主要单体及生产方法
2.1.1 四氟乙烯
2.1.2 六氟丙烯
2.1.3 偏氟乙烯
2.1.4 三氟氯乙烯
2.1.5 六氟环氧丙烷
2.1.6 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类
2.1.7 其他含氟单体622.1.8乙烯/丙烯
2.2 氟树脂用单体的主要性质
2.2.1 TFE的主要性质
2.2.2 HFP的主要性质
2.2.3 VDF的主要性质
2.2.4 CTFE的主要性质
2.2.5 HFPO和PPVE/PMVE的主要性质
2.2.6 乙烯、丙烯的主要性质
2.2.7 VF的主要性质
参考文献
第3章 非熔融性氟树脂的制造
3.1 概述
3.2 聚四氟乙烯的制造
3.2.1 悬浮法聚四氟乙烯树脂
3.2.2 分散法聚四氟乙烯树脂
3.2.3 聚四氟乙烯浓缩水分散液
3.2.4 APFO禁用和替代
3.2.5 聚四氟乙烯的改性
3.2.6 低分子量聚四氟乙烯粉
3.3 聚四氟乙烯树脂的产品规格及质量标准
3.3.1 悬浮PTFE树脂的基本性质及表征
3.3.2 分散PTFE树脂的性能表征
3.3.3 PTFE分散浓缩液的性能表征
参考文献
第4章 可熔融加工氟树脂的制造
4.1 概述
4.2 聚全氟乙丙烯
4.2.1 FEP树脂的聚合过程
4.2.2 后处理
4.2.3 FEP树脂浓缩乳液的制造
4.2.4 FEP树脂细粉的制造
4.3 聚偏氟乙烯的制造
4.3.1 概述
4.3.2 聚偏氟乙烯的乳液聚合
4.3.3 偏氟乙烯的悬浮聚合
4.3.4 引发体系评价和乳液/悬浮聚合的比较
4.3.5 聚偏氟乙烯的溶液聚合
4.4 乙烯和四氟乙烯共聚树脂的制造
4.4.1 概述
4.4.2 聚合过程及工艺
4.5 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树脂的制造
4.5.1 概述
4.5.2 非水介质聚合法(制备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聚合物)
4.5.3 水相介质聚合法
4.5.4 PFA树脂生产的后处理
4.6 CTFE基氟树脂的制造
4.6.1 聚三氟氯乙烯树脂(PCTFE)的制造
4.6.2 乙烯和三氟氯乙烯共聚树脂(ECTFE)的制造
4.6.3 基于CTFE室温固化氟涂料用共聚树脂(PFEVE)的制造
4.7 TFE、HFP、VDF三元(THV)共聚树脂的制造
4.8 其他可熔融氟树脂的制造
4.8.1 聚氟乙烯的制造
4.8.2 无定形透明氟树脂的制造
4.9 超临界CO2中的聚合反应
4.9.1 概述
4.9.2 合成可熔融加工氟树脂
4.10 可熔融氟树脂的表征方法
4.10.1 聚全氟乙丙烯
4.10.2 聚偏氟乙烯
4.10.3 可熔性聚四氟乙烯
4.10.4 乙烯和四氟乙烯共聚树脂
4.10.5 聚氟乙烯
4.10.6 无定形透明氟树脂
4.10.7 THV三元氟树脂
参考文献
第5章 功能性氟树脂的合成
5.1 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
5.1.1 概述
5.1.2 共聚合反应
5.1.3 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的后处理
5.1.4 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的表征和质量控制
5.1.5 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应用
5.2 全氟羧酸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
5.2.1 共聚合反应
5.2.2 全氟羧酸离子交换树脂的后处理
5.2.3 全氟羧酸离子交换树脂的表征和质量控制
5.3 全氟离子膜的加工技术
5.3.1 单膜制造
5.3.2 多层膜的结构设计
5.3.3 复合和增强技术
5.3.4 膜转型和表面处理技术
5.3.5 膜的成品
参考文献
第6章 氟树脂的基本特性
6.1 PTFE的基本特性
6.1.1 树脂分子量和分子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6.1.2 结晶态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6.1.3 PTFE的力学和机械特性
6.1.4 PTFE的电学性质
6.1.5 PTFE的化学性质
6.1.6 PTFE的耐温度性能和热学性能
6.1.7 PTFE的表面性能
6.1.8 PTFE的耐辐照性
6.1.9 吸收和渗透性
6.2 可熔融加工氟树脂的基本特性
6.2.1 聚全氟乙丙烯
6.2.2 可熔性聚四氟乙烯
6.2.3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6.2.4 聚偏氟乙烯
6.2.5 三氟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
6.2.6 THV三元共聚物
6.2.7 PVF
参考文献
第7章 非熔融性氟树脂的加工及应用
7.1 悬浮法PTFE树脂的加工和应用
7.1.1 概述
7.1.2 不同成型方法对树脂规格的选择
7.1.3 模压
7.1.4 自动模压成型
7.1.5 等压模压成型
7.1.6 柱塞挤出
7.1.7 悬浮法PTFE树脂的二次加工
7.2 分散法PTFE树脂的加工方法和应用
7.2.1 概述
7.2.2 树脂处理和储存
7.2.3 糊状挤出基础
7.2.4 糊状挤出助推剂(润滑剂)
7.2.5 电线涂覆
7.2.6 薄壁管的挤出
7.2.7 PTFE 生料带
7.2.8 膨体PTFE的制造
7.3 PTFE浓缩乳液的加工方法和应用
7.3.1 概述
7.3.2 应用
7.3.3 储存和处理
7.3.4 涂覆过程
7.3.5 分散液配方和特征
7.3.6 玻璃布的涂覆
7.3.7 亚麻和聚芳酰胺浸渍
7.3.8 金属和硬表面的涂覆
7.3.9 PTFE丝的制造
7.3.10 PTFE浇铸薄膜
7.3.11 其他应用
7.4 填充PTFE的加工方法及应用
7.4.1 PTFE填充改性概述
7.4.2 悬浮PTFE树脂的填充改性
7.4.3 分散PTFE树脂的填充改性
7.5 PTFE制品的成型及制造方法
7.5.1 机械加工成型
7.5.2 PTFE制品的粘接方法
7.5.3 PTFE制品的焊接
7.6 氟树脂的典型应用
7.6.1 在化学工业领域的应用
7.6.2 在管道和容器衬里的应用
7.6.3 在半导体和微电子行业的应用
7.6.4 在电气和机械方面的应用
7.6.5 在汽车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8章 可熔融加工氟树脂的加工及应用
8.1 概述
8.2 注射成型
8.2.1 概述
8.2.2 注射技术和参数
8.3 挤出成型
8.3.1 概述
8.3.2 挤出工艺简述
8.3.3 氟树脂电线包覆
8.3.4 氟树脂管的挤出
8.3.5 氟树脂薄膜的挤出加工
8.3.6 氟树脂纤维
8.4 旋转模塑和设备衬里
8.5 其他模塑技术概述
8.5.1 模压成型
8.5.2 传递模压
8.5.3 吹塑成型
8.6 可熔融加工氟树脂发泡技术
8.6.1 氟树脂发泡技术概述
8.6.2 可熔融加工全氟碳树脂的发泡
8.6.3 PVDF的发泡
8.6.4 ETFE的发泡
8.7 可熔融加工氟树脂的二次加工
8.7.1 机械加工
8.7.2 粘接方法
8.7.3 焊接
8.7.4 其他
8.8 可熔融加工氟树脂的应用
8.8.1 FEP的应用
8.8.2 PFA和MFA的应用
8.8.3 ETFE的应用
8.8.4 PVDF的应用
8.8.5 PVF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9章 氟橡胶的制造、性能、加工及应用
9.1 氟橡胶概述
9.1.1 引言
9.1.2 氟橡胶的组成和性质
9.1.3 含其他成分的氟橡胶
9.1.4 国内外氟橡胶主要生产商和商标牌号
9.2 氟橡胶生产技术
9.2.1 氟橡胶单体
9.2.2 氟橡胶的生产
9.3 氟橡胶的硫化体系
9.3.1 引言
9.3.2 VDF/HFP(TFE)共聚橡胶
9.3.3 VDF/PMVE/TFE共聚氟橡胶
9.3.4 氟橡胶TP
9.4 氟橡胶的加工
9.4.1 概述
9.4.2 混炼
9.4.3 挤出
9.4.4 模压
9.4.5 压延法
9.4.6 其他加工方法
9.5 氟橡胶的耐工况环境性能
9.5.1 含VDF氟橡胶的耐流体性
9.5.2 全氟醚橡胶的耐化学介质性能和耐热性
9.5.3 TFE和烯烃共聚氟橡胶的耐流体性
9.6 氟橡胶的应用
9.6.1 概述
9.6.2 O形圈和模压件
9.6.3 氟橡胶在汽车上的应用
9.6.4 氟橡胶其他应用和专用加工技术
9.7 氟橡胶的生产与加工中的安全和废料处理
9.7.1 概述
9.7.2 生产中的安全问题
9.7.3 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9.7.4 废料处理
参考文献
第10章 氟树脂生产和加工中的安全和环保
10.1 单体和树脂生产中安全问题及防范
10.1.1 潜在爆炸和火灾事故危险及预防
10.1.2 潜在中毒事故危险及预防
10.2 氟树脂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10.2.1 氟树脂加工时的热分解
10.2.2 分解产物对人体的危害性
10.2.3 安全措施
10.3 氟树脂工厂的污染源及处理方法
10.3.1 主要污染源
10.3.2 处理方法
10.4 氟树脂废料的回收和利用
10.4.1 PTFE废料的回收和利用
10.4.2 可熔融加工氟树脂废料的回收和利用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非熔融性氟树脂的牌号
附录2可熔融加工氟树脂的牌号
附录3 以TFE为原料的主要下游产品结构
附录4 本书英语缩略词中文对照表
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各种高科技产品和极端环境下的应用场景。氟树脂,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和高性能的联想。作为一名对材料科学充满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进入氟树脂的奇妙世界。我首先期待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氟树脂到底是什么,它的基本化学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它会拥有那些令人惊叹的特性,比如超强的耐高温、耐低温、耐化学腐蚀性,以及优异的绝缘性和低摩擦系数。我希望书中能够穿插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小故事,让我更容易理解这些抽象的化学概念。接着,我特别期待它能详细介绍各种不同类型的氟树脂,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氟乙烯(PVDF)、全氟烷氧基树脂(FEP)等等,并重点讲解它们各自的独特性质和适用的应用领域。比如,为什么PTFE适用于制作不粘锅涂层?PVDF又在哪些领域表现出色?我希望书中能有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配以精美的图片,让我能直观地感受到氟树脂在现实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我一直对材料科学充满好奇,尤其是在接触到一些高性能产品后,比如不粘锅的涂层,还有一些特殊的密封件,总觉得背后一定有某种神奇的材料在支撑。这本书的名字“氟树脂及其应用”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虽然我对具体的化学知识了解不多,但我对“应用”这个词特别敏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或者是一个热情的科普达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我走进氟树脂的世界。我不期待它里面充斥着复杂的化学式和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希望它能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示氟树脂在各个领域的惊人表现。比如,在航空航天领域,氟树脂是如何帮助飞机和火箭抵御极端环境的?在医疗器械方面,它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如何保证安全性、降低感染风险的?还有在电子电器、化工防腐等行业,氟树脂的应用又是如何推动技术进步的?我特别想看到图文并茂的介绍,比如一些实际产品的照片,或者使用场景的插画,这样我更能直观地感受到氟树脂的魅力。这本书如果能成为我的一个“应用指南”,帮助我理解生活中那些不起眼但又至关重要的“高性能”背后的秘密,那就太棒了。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氟树脂及其应用”让我联想到了一系列高性能材料,比如不粘锅的涂层,还有在极端环境下使用的电线绝缘层。我一直对这些能够改变我们生活、提升工业效率的材料充满好奇。然而,对于氟树脂这个概念,我仅仅停留在一些表面印象,对其化学本质、种类以及具体的应用领域了解不多。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深入探索的希望。我期待它能够从最基础的化学原理出发,系统地解释氟树脂的分子结构是如何赋予其独特的性能的,例如碳-氟键的强大稳定性是如何带来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和耐候性的。其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氟树脂,例如PTFE、PVDF、FEP、PFA等,它们各自的合成方法、分子链结构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性能差异。我特别感兴趣的是,这些不同的氟树脂在哪些特定的工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半导体制造、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化工防腐等领域,它们是如何解决技术难题,实现性能突破的。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高大上,封面设计也很沉稳,黑白为主,点缀着一些化学结构图,很有科技感。我一直对新材料领域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革新我们生活和工业的材料。氟树脂这个词在我脑海中就代表着高性能、耐腐蚀、绝缘性强等等,但具体到它的应用,我总是觉得有点模糊。这本书的副标题“‘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合成树脂及应用丛书”更是加深了我对它专业性和重要性的认知,感觉它应该是一本能够系统梳理氟树脂家族的“百科全书”。我期望它能从最基础的化学原理讲起,比如氟树脂到底是什么,它的分子结构有什么特殊之处,为什么它能具备那些超乎寻常的性能。然后,再深入到它的各种类型,比如PTFE(聚四氟乙烯)、PVDF(聚偏氟乙烯)、FEP(全氟烷氧基树脂)等等,它们各自的特性又有哪些差异,在哪些方面有优势。我特别想了解,为什么同样是含氟的聚合物,它们之间的性能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这背后的分子设计和合成工艺是怎样的。这本书如果能解答这些疑问,对我来说就是非常有价值的。
评分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厚重,沉甸甸的,封面设计也很简洁大气,黑色的封面上印着银灰色的书名,还有一些像是分子结构的线条,很有科技感。我一直对材料科学,尤其是那些具有特殊性能的聚合物特别感兴趣。氟树脂这个词在我脑海里,总是和“高性能”、“耐高温”、“耐腐蚀”这些词联系在一起,但具体到它的家族成员,还有它们是如何实现这些优异性能的,我就有点模糊了。这本书的书名明确指出了“氟树脂及其应用”,这正是我想要了解的。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对氟树脂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的清晰介绍。比如,氟树脂到底是什么?它的化学结构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它能拥有如此卓越的性能?然后,我更期待它能深入讲解不同类型的氟树脂,比如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氟乙烯(PVDF)、全氟烷氧基树脂(FEP)等等,它们各自的分子结构、合成方法、以及关键的物理化学性能,比如耐温范围、介电常数、摩擦系数、耐化学品性等等。如果能有详细的性能参数表,那就更好了。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氟树脂及其应用/‘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合成树脂及应用丛书”让我感觉它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高分子材料的介绍,但往往都是泛泛而谈,不够深入。当我看到“氟树脂”这个词时,立刻联想到了一些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但具体有多少种,各自的特点和应用方向是什么,我却知之甚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氟树脂家族,从基础的单体、聚合机理,到不同氟树脂(如PTFE、PVDF、FEP、PFA、ETFE等)的结构特点、合成方法、物理化学性能,再到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我特别关注那些可能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比如分子链的规整度、结晶度、交联度等,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通过合成工艺来控制的。而且,作为一部“国家重点图书”,我期待它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保证,能够覆盖到前沿的研究进展和最新的技术应用。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典型的制备工艺流程图、性能测试方法、以及实际案例分析,那就更能满足我深入学习的需求了。
评分看到“氟树脂及其应用”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了一些高科技产品和工业应用场景。我一直对材料科学,尤其是那些具有特殊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很感兴趣。氟树脂,以其优异的耐化学性、耐高温性、不粘性和绝缘性而闻名,在我看来,它在很多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来了解氟树脂。首先,关于“氟树脂”本身,我期待它能深入讲解氟树脂的化学结构、形成原理,以及不同类型氟树脂(如PTFE、PVDF、FEP、PFA等)之间的分子结构差异和由此带来的性能区别。我希望能理解,为什么这些含氟的聚合物能够具备如此卓越的性能,比如超低的摩擦系数、极高的介电强度、以及对各种腐蚀性介质的极强抵抗力。其次,关于“应用”,这正是我最想深入了解的部分。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氟树脂在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例如在化工领域,它如何作为防腐蚀材料保护设备;在电子电气领域,它又如何作为绝缘材料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在医疗领域,它如何应用于植入物和医疗器械;在建筑领域,它又如何用于屋顶膜和外墙涂层。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以及氟树脂是如何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技术难题的。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氟树脂及其应用”,光听就觉得是一本非常有分量、内容详实的著作。我一直对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充满兴趣,而氟树脂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氟树脂的系统性介绍,从最基础的化学结构和性质讲起。比如,为什么含氟的聚合物会如此稳定?碳-氟键的特殊性体现在哪里?它又如何影响材料的耐化学性、耐候性和介电性能?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各种主要的氟树脂类型,例如PTFE(聚四氟乙烯)、PVDF(聚偏氟乙烯)、FEP(全氟烷氧基树脂)、PFA(全氟烷氧基树脂)以及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等。对于每种氟树脂,我期待能了解到它的分子结构特点、合成方法、主要的物理化学性能参数(如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密度、拉伸强度、介电常数、摩擦系数等),以及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此外,这本书的另一半主题是“应用”,这一点对我来说尤其重要。我希望能看到氟树脂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案例,从航空航天、电子电气、化工防腐,到医疗器械、新能源、建筑材料等。我希望书中能有具体的实例分析,解释氟树脂是如何在这些领域解决技术难题,实现性能提升的。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听起来就充满技术含量和实用价值。“氟树脂及其应用/‘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合成树脂及应用丛书”,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让我对这本书的权威性和深度充满期待。我一直对材料科学领域,特别是那些能够推动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合成材料非常感兴趣。氟树脂,在我看来,就像是聚合物家族中的“特种兵”,具备着许多普通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异性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氟树脂入门和进阶的“教科书”。首先,我期待它能详细介绍氟树脂的基本理论,包括其分子结构、化学键的特点、聚合机理以及不同类型氟树脂(如PTFE、PVDF、FEP、PFA等)的形成过程。我希望能理解,为什么氟原子能够赋予聚合物如此高的化学惰性、热稳定性、耐候性和低的表面能。其次,我更加期待书中关于“应用”的部分。我希望它能系统地梳理氟树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从传统工业如化工防腐、电线电缆绝缘,到新兴领域如半导体制造、医疗器械、新能源技术(如锂电池隔膜、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等。我希望书中能有大量的案例分析,介绍具体的应用场景、产品设计以及氟树脂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最好能配以相应的技术图纸或实物照片。
评分从书名“氟树脂及其应用”来看,我猜这本书一定是一本涵盖面广、内容深入的专业书籍。我一直对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非常关注,特别是那些能够带来颠覆性变革的材料。氟树脂,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光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系统地解答一系列关于氟树脂的疑问。首先,关于“氟树脂”本身,我希望它能从最根本的化学层面入手,解释氟树脂的定义、分类,以及它与其他聚合物材料在结构和性能上的本质区别。为什么氟原子的引入会赋予聚合物如此独特的性能?碳-氟键的强相互作用力是如何影响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不同氟树脂(如PTFE、PVDF、FEP、PFA等)的分子结构特点、聚合机理和成型工艺,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决定了它们各自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其次,关于“应用”,我希望它能像一本“应用宝典”,详细介绍氟树脂在各个领域的成功案例。例如,在极端恶劣的化工环境中,氟树脂如何被用作防腐蚀衬里和密封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它又如何承担着关键的绝缘和保护作用?在新能源领域,比如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板中,氟树脂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评分不错,快递特给力,相信京东。
评分比去书店还方便,还实惠,支持京东
评分好
评分作者是氟化工行业有名的专家,背景知识介绍很详细,市场行情深入了解,内容很详细,看得到作者的心得体会,是学习氟树脂,氟橡胶不可多得的好书。
评分总体比较满意,给公司买的
评分nice................
评分正品保证,送货及时
评分正品保证,送货及时
评分不错,快递特给力,相信京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