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
●
特写许巍
谈笑静 许巍清谈录: 出发,只为旧路还家 8
和 平 影像记录之1: 暖阳 26
阿鹏叔 影像记录之2: 此时,就是此刻 32
特写林怀民
周晓华 流浪者 42
●
韩松落 绿野心踪 50
●
沙门寂然 直心 跑江湖 56
鲍尔吉·原野 面相 鹿屁股酒馆 60
张跃东 有感 和时间相比,一切都太小了 70
shanshan 好物 在印度的微光中 78
薇罗 看见 大理山居 92
●
阿鹏叔 迷恋着无比澎湃的旅行 100
●
豹小白 梦行者 114
青 山 坛石杂记 132
宋雨喆 新藏线 144
●
宁 远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154
王小屋 逆行,遇到生命 168
我只有躲在自己本性里时才是最舒服的。常常累得不行了,回到家还是舍不得休息。读书,做手工,种花,给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这些在别人看来可有可无的事情对我却异常重要。有朋友问,你怎么那么好的精力啊,工作已经很累了,还做这么多别的事。他们不知道,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是不会感觉到累的。没有一个沉迷于电脑游戏的人会觉得打游戏累。
几块碎花布,在你的拼接下会变成让人惊讶的模样,飞针走线里,它们开始生动,开始有自己的风格和气质,开始拥有精神的含义。一颗植物的种子,埋进土里就会慢慢生根发芽,你给它浇水施肥它就能慢慢长成你希望的样子。这些琐碎的过程在我看来,美好得很。在简单的手工劳动里,可以和自己对话,与自己相处。
2009 年我怀孕了,在那段长长的时间里,手工占据了我大部分的生活,那时候我喜欢上了拼布,找来各种碎布头,把它们缝成我想要的样子,常常缝着缝着,一抬头,天就暗下来了。
从那时起,我的生活就和手工有了亲密的关系,到现在,就像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
有人说,“忙”字拆开来看就是“亡心”,人一忙,心就没了。也有人说忙就是盲,忙起来,眼睛就看不见了,所以,手工多好啊,它让你慢下来,让你有时间“养心”,让你有时间去“看见”。做手工的过程中,你必须是心平气和的,你不能急,当然,如果你爱做手工,你就是心平气和的,你也不会急。所以,如果你真心去做,你就会丢失“快”,得到“慢”。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么匆忙的世界,如果不是被这手中的小物件吸引,还真难找到一段你独自面对自己的时间,沉下心来让身体投入到一项简单劳动中,精神就会得到放松。
一切发生得那么自然。两年前的某一天,我突然想要一双鞋子,一双小时候一直想要但却得不到的丁字皮鞋。逛遍了商场也找不到那种原始的不花哨的丁字皮鞋,在我的想象中它散发着童年的味道,原始的气息。得不到我就把它画在纸上,后来经过乡下一家皮鞋作坊,我走进去问那个正在埋头做鞋的师傅,你能帮我做出来吗?他看了看我递过去的图画,说,这个多简单啊。
无数次的沟通后,我想象中的鞋子终于摆在了我的面前,而这双鞋子从一个想法到图纸到最后成品的过程也被我用文字和图片呈现在了网络上。我惊讶地发现,在这个世界的角角落落,居然也有人和我一样,想要一双这样的皮鞋。你要知道,在我真实的周遭的生活里,大家对我做出这样一双鞋子完全是不以为然的态度,大多数人并不需要这样一双没有装饰,也不流行也不时尚的鞋子。网络那么大,世界那么小,我凭借着这双丁字皮鞋寻找到了同类。你是谁,就会遇见谁。
除了做鞋子,我还做衣服,所有我做出来的东西,首先是我自己想要的,我不用取悦任何人。但是,必然地,这世界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
以前,我想让自己淹没在人群里获得认同,而如今做手工让我明白,寻找安全感的方法可以有很多,但最可靠的是:内心的坚定和从容。
“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自我绑架,唯失去是通往自由之途。”
《岛屿书》里有一句话,“没有什么比自我选择的孤独更能解放人了”。回想这几年,我的生活正是在不断后退,退到了日子的深处。
脑子里闪过过去几年的点点滴滴,觉得好,好得“世事皆可原谅,但不知原谅什么”。
两年前我把家里几大箱礼服和正装还有一大堆化妆用具打包送人,离开了电视台;半年前,我向我工作了十年的大学递交了辞职书,从此成为名符其实的个体户。
两年多时间,我逐渐从一个主持人、教师,变成现在这样,每天面对电脑面对画纸面对成堆的布料会画图会写字会做衣服的裁缝。写想写的字,做喜欢的衣服。我开着一家淘宝店,卖自己工作室设计制作的衣服和鞋子,赚钱养活自己。我想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生活。
收到一个女孩子发来的邮件,她说:
“已经悄悄地看着你好多年,从地震,从最美主播,从宝宝,从一本书,从湖南台,从阳光房,从爱与坚守,从跌倒到仰起头,给我们一个笑意盈盈。初识你,是我自认为最悲观的时候,其实也是最小女孩、最弱不禁风的时候,是你让我看见,原来这世上还有一个女子在那么努力地向着阳光走去,从简单到繁复,又终究回归简单。可以说这几年也是我成长的几年,我和你年龄相仿,好多次是你给我活着并好好活着,快乐活着的勇气和信心。想到就说到哪里,只是想说,谢谢你,真的,谢谢你坚持,爱与平常。”
坚持,爱与平常。我想这几个字是对我人生的祝福。我没有她说的那么好,但会努力做到不辜负。我与她不相识,但相较那些饭局上,活动上,应酬交际中的“熟人”,我们更懂得彼此。
带女儿参加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游园活动,领到一张卡片,在卡片上盖满八个章就可以领到最大的礼物,操场上有八个游戏点,做完一个游戏就能盖上一个章。家长们带着孩子在各个游戏间穿梭,“快点快点,加油加油”,周围全是这声音。女儿却不愿意加入这些游戏,她就坐在操场的边上认真而享受地看着这热闹的场面,我不催她,就这么坐着,和她一起看,慢慢觉得其实坐在这里当个旁观者也很好啊。女儿的内心比我小时候强大多了,她没那么容易被挟持。
这世界是那么丰富,有些人把日子过成段子,有的人把生活当成舞台,自己就是演员,还有人怀抱理想努力奋斗让人仰望。可是,也需要有人躲在角落做一个认真过日子的人吧,我愿意是那个安静的听众,听自己,也听世界。
我理想中的生活的样子是这样的:世间万物,花是花,草是草,你是你,我是我。只有拥有了这样的自由,才是美。
自由不是你想成为什么你就能成为什么,而是,你不想成为什么的时候,你就可以不成为什么。
我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我不再出门奔赴一场又一场的聚会,不用说自己不想说的话,不用刻意经营关系,不用在焦虑中入睡,然后被闹钟唤醒。
这世界总有人做着不需要被人理解的事。
在夏天消逝之前,我摘下了院子里最后一只红番茄。
是红番茄,红在地里的红番茄,你们大概不知道,那些在市场上买到的绝大部分番茄,你看到它们是红的,但实际上,在它们还是青绿色的时候就离开了土地,离开了藤蔓,它们被装进箱子,运进城里,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等你们看到它们的时候,它们已经红了,它们不是红在枝头,而是红在疲惫的运输过程里。
如果你见过红在地里的番茄就会相信我说的话,这两种红,不一样的,地里的红番茄摘下来放进嘴里,味道也是不一样的,它们更甜,或者更酸。
我知道我写下这些,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认真去读,在很多人眼里,番茄到底是红在地里还是红在运输过程里一点也不重要。可我不这样想。
生命是一种博大的东西。
除了番茄,还有南瓜,生姜,辣椒,小葱和玉米,我家不到70 平方米的一楼小院,挤满了各种蔬菜。不仅如此,两周前买来的红薯,有一只放在厨房角落忘记吃,发现的时候长出了嫩芽,干脆把它放在盘子里,每天浇水,又是两周过去,这就长成了我心里想要的样子:水培盆景。把它放在落地窗前,枝叶就倚靠在玻璃上,它们总是朝着屋外光的方向伸展,过两天,让它们转身,背阴的一面对着光,再过两天,这背阴的一面又伸展开来……
小说《海上钢琴师》里,那个世人无法理解的钢琴师1900,从出生那天起一直待在海上,从没离开过大船。有一天,1900 终于鼓起勇气准备下船了,他走到第三级台阶的时候回望了大海,又转身回到了船上。“你在海上待了32 年,从出生到现在,从不离开,为什么?现在又为什么想离开?为什么又要回来?”
我只是想从陆地上看看大海,他说。他最终和大船一起消失在海里。也许海洋上的88 个琴键在他的世界里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也可能在没有学会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之前,这是最好的选择。他的一生就是这样,他凭借钢琴注视世界,并获取了它的灵魂。
这世界总有人在做着不需要被人理解的事。
这是我的选择。
……
每次乘坐廉价的红眼航班,在深夜经过城市的上空,我都会俯身久久地凝望那一片又一片如尘沙般的灯火,极力想象在每一只未眠的灯盏之下,有着怎样一番人生。那样的距离,使得我的想象徒劳无果,又使得我关于人生状态的想象更为无穷—每一个他人,都是我尚未遭逢的可能性,一念之差,我便可以不再是我,我会是谁呢?
这本书的书名——《我们·逆行》——一出现,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读完之后,我更是觉得这个名字起得太贴切了。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题,更像是一种宣言,一种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可能是一种无声的呐喊。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反复思考,作者究竟想通过“逆行”二字传达什么?是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不屈?还是群体在某种既定轨迹下,选择了一条鲜为人知的道路?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总能在不经意间触碰到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或者激发我最强烈的思考。我发现自己时常会在合上书本后,仍然沉浸在书中的氛围里,回味那些情节,想象那些人物的未来。有时候,我会因为书中某些角色的境遇而感到深深的共鸣,仿佛他们就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的喜怒哀乐,我都感同身受。又或者,我会因为书中某些观点的独到之处而醍醐灌顶,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 hitherto 未知的世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特别,时而细腻入微,描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波澜壮阔;时而又像一把锋利的刀,直指现实的痛点。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让我沉浸其中,欲罢不能。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些“逆行”的故事,最终会走向何方。
评分《我们·逆行》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它所传递出的那种“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内核。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很多人习惯于被动接受,或者被潮流裹挟着前进,而这本书却像一股清流,鼓励我们去独立思考,去质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条“路”。我喜欢作者在叙事中展现出的那种深邃的观察力,她总能捕捉到那些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细节,并从中挖掘出引人深思的意义。书中的一些情节,虽然看似平淡,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能够悄无声息地触动读者的心弦。我反复品味其中的某些段落,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感悟。有时候,我会觉得书中人物的某些遭遇,就是我曾经或可能面临的困境,而他们选择“逆行”的方式,则给了我一种莫大的鼓舞。这本书不是那种大开大合、情节跌宕起伏的作品,它的力量更多地体现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上。它让你在阅读后,久久不能平静,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的价值,甚至改变自己的某些看法。
评分《我们·逆行》这本书,带给我一种久违的阅读惊喜。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宏大的叙事,但却以一种极其真挚和深刻的方式,触动了我的内心。我喜欢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独到的理解。书中所描绘的“逆行”,并非是激烈的抗争,而更像是一种在沉默中积蓄力量,一种在审慎思考后的坚守。我被书中那些人物的韧性和勇气所打动,他们或许平凡,但他们的选择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我开始反思,在这个充满诱惑和压力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内心的纯粹?是否还能坚持自己的原则?这本书没有给出答案,但它引发了我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逆行”,并非是对抗世界,而是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是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坚定与从容。
评分当我翻开《我们·逆行》的第一页,我并没有预设太多期待,只想静静地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探索书中所描绘的世界。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被书中描绘的那种别样的“轨迹”深深吸引。它不像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线性发展,而是一种充满迂回、曲折,甚至有时是看似“背离”主流的进程。这种“逆行”,并非简单的反叛,而更像是一种在审慎思考后的选择,一种对现有秩序的温和质疑,或者说是对某种更深层价值的坚守。书中人物的塑造尤为成功,他们不是扁平化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矛盾的个体。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困惑,他们的坚持,都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光辉。尤其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却被作者捕捉得淋漓尽致,折射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常常在想,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节点,是不是也曾有过或正在经历着某种形式的“逆行”?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的某些角落,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选择。它没有给我明确的答案,但却引发了我无数的追问,这正是优秀作品的魅力所在。
评分初次接触《我们·逆行》,就被这个名字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像是一种象征,一种在看似单调重复的生活中,所蕴含的某种不甘平庸的力量。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跟随一群特别的人,走上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这条路可能充满挑战,可能孤单,但却因为他们的选择,而显得意义非凡。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她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物内心的波澜,以及他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挣扎与抉择。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她没有回避人性的弱点,但却更突出了人性的光辉。那些“逆行”的行为,并非是对抗世界,而是为了寻找一种更真实、更有意义的存在方式。我常常在想,我们所追求的成功,是否一定要符合大众的定义?是否一定要循规蹈矩?这本书给了我一些新的启示。它让我看到了,在看似平凡的生命轨迹中,也可以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只要你敢于坚持内心的声音,敢于选择那条属于自己的“逆行”之路。
评分其实买来现在都还没看的。。。但是就是喜欢。。。
评分好书,送货也快,等寒假看。
评分图片很精美,内容也比想象的好
评分写给男人的第一本怀孕书 .
评分3.商品评价资格有效期为订单完成后半年内,满意度评价资格有效期为订单完成后三个
评分还没看但是感觉不错的样子
评分物流较快,还没看,再评。
评分一直关注着他的书,很喜欢
评分帮人下单的,送货很快,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