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精)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发表于2024-11-24
人间草木(精)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1.图文美绘+精装典藏,汪曾祺亲绘插图,彰显文人大家之儒雅风范;
2.20世纪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巨匠、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汪曾祺浪漫的散文集;
3.汪曾祺亲绘插图,汪曾祺之子汪朗倾情作序。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
这是一部写给所有文学爱好者的珍贵的名家经典作品,本书通过精选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经典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堪称当代小品文的经典,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一代散文大师作品的风采。
汪曾祺(1921-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
★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沈从文
★他是我认为全中国文章写得较好的,一直到今天都这样认为。
——黄永玉
★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
——铁凝
★草木,对我们而言,至多是邻居,对汪曾祺而言,却可以算是乡亲了。
——鹦鹉史航
序言 人间送小温
001 人间草木
002 生 机
005 紫 薇
008 北京的秋花
012 果园的收获
015 腊梅花
017 冬天的树
023 人间草木
028 草木春秋
036 岁朝清供
039 世间风物
040 草木虫鱼鸟兽
045 夏天的昆虫
048 昆虫备忘录
052 北京人的遛鸟
055 香港的鸟
057 录音压鸟
060 熬鹰·逮獾子
062 猫
065 行者无疆
066 国子监
073 胡同文化
077 泰山片石
090 天山行色
109 湘行二记
117 昆明的雨
121 四川杂忆
133 初访福建
141 美国短简
149 记忆的味道
150 花园
158 葡萄月令
163 夏天
166 冬天
169 罗汉
172 果园杂记
175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176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184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194 赵树理同志二三事
198 闻一多先生上课
201 金岳霖先生
206 西南联大中文系
211 跑警报
218 新校舍
225 老舍先生
人间草木
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
生机
芋头
一九四六年夏天,我离开昆明去上海,途经香港。因为等船期,滞留了几天,住在一家华侨公寓的楼上。这是一家下等公寓,已经很敝旧了,墙壁多半没有粉刷过。住客是开机帆船的水手,跑澳门做鱿鱼、蠔油生意的小商人,准备到南洋开饭馆的厨师,还有一些说不清是什么身份的角色。这里吃住都是很便宜的。住,很简单,有一条席子,随便哪里都能躺一夜。每天两顿饭,米很白。菜是一碟炒通菜、一碟在开水里焯过的墨斗鱼脚,还顿顿如此。墨斗鱼脚,我倒爱吃,因为这是海味。——我在昆明七年,很少吃到海味。只是心情很不好。我到上海,想去谋一个职业,一点着落也没有,真是前途缈茫。带来的钱,买了船票,已经所剩无几。在这里又是举目无亲,连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我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到皇后道、德辅道去瞎逛,就是踅到走廊上去看水手、小商人、厨师打麻将。真是无聊呀。
我忽然发现了一个奇迹,一棵芋头!楼上的一侧,一个很大的阳台,阳台上堆着一堆煤块,煤块里竟然长出一棵芋头!大概不知是谁把一个不中吃的芋头随手扔在煤堆里,它竟然活了。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在寂寞的羁旅之中看到这几片绿叶,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喜欢。
这几片绿叶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张地说,使我获得一点生活的勇气。
豆芽
秦老九去点豆子。所有的田埂都点到了。——豆子一般都点在田埂的两侧,叫做“豆埂”,很少占用好地的。豆子不需要精心管理,任其自由生长。谚云:“懒媳妇种豆。”还剩下一把。秦老九懒得把这豆子带回去,就掀开路旁一块石头,把豆子撒到石头下面,说了一声:“去你妈的。”又把石头放下了。
过了一阵,过了谷雨,立夏了,秦老九到田头去干活,路过这块石头,他的眼睛瞪得像铃铛:石头升高了!他趴下来看看!豆子发了芽,一群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
“咦!”
刹那之间,秦老九成了一个哲学家。
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
玉渊潭当中有一条南北的长堤,把玉渊潭隔成了东湖和西湖。堤中间有一水闸,东西两湖之水可通。东湖挨近钓鱼台。“四人帮”横行时期,沿东湖岸边拦了铁丝网。附近的老居民把铁丝网叫做铁蒺藜。铁丝网就缠在湖边的柳树干上,绕一个圈,用钉子钉死。东湖被圈禁起来了。湖里长满了水草,有成群的野鸭凫游,没有人。湖中的堤上还可以通过,也可以散散步,但是最好不要停留太久,更不能拍照。我的孩子有一次带了一个照相机,举起来对着钓鱼台方向比了比,马上走过来一个解放军,很严肃地说:“不许拍照!”行人从堤上过,总不禁要向钓鱼台看两眼,心里想:那里头现在在干什么呢?
“四人帮”粉碎后,铁丝网拆掉了。东湖解放了。岸上有人散步,遛鸟,湖里有了游船,还有人划着轮胎内带扎成的筏子撒网捕鱼,有人弹吉他、吹口琴、唱歌。住在附近的老人每天在固定的地方聚会闲谈。他们谈柴米油盐、男婚女嫁、玉渊潭的变迁……
但是铁蒺藜并没有拆净。有一棵柳树上还留着一圈。铁蒺藜勒得紧,柳树长大了,把铁蒺藜长进树皮里去了。兜着铁蒺藜的树皮愈合了。鼓出了一圈,外面还露着一截铁的毛刺。
有人问:“这棵树怎么啦?”
一个老人说:“铁蒺藜勒的!”
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
紫薇
唐朝人也不是都能认得紫薇花的。《韵语阳秋》卷第十六:“白乐天诗多说别花,如《紫薇花诗》云‘除却微之见应爱,世间少有别花人’……今好事之家,有奇花多矣,所谓别花人,未之见也。鲍溶作《仙檀花诗》寄袁德师侍御,有‘欲求御史更分别’之句,岂谓是邪?”这里所说的“别”是分辨的意思。白居易是能“别”紫薇花的,他写过至少三首关于紫薇的诗。
《韵语阳秋》云:
白乐天作中书舍人,入直西省,对紫薇花而有咏曰:“绘编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后又云:“紫薇花对紫薇翁,名目虽同貌不同,则此花之珍艳可知矣。”爪其本则枝叶俱动,俗谓之“不耐痒花”。自五月至九月尚烂熳,俗又谓之“百日红”。唐人赋咏,未有及此二事者。本朝梅圣俞时注意此花。一诗赠韩子华,则曰“薄肤痒不胜轻爪,嫩干生宜近禁庐”;一诗赠王景彝,则曰“薄薄嫩肤搔鸟爪,离离碎叶剪城霞”,然皆著不耐痒事,而未有及百日红者。胡文恭在西掖前亦有三诗,其一云:“雅当翻药地,繁极曝衣天。”注云:“花至七夕犹繁。”似有百日红之意,可见当时此花之盛。省吏相传,咸平中,李昌武自别墅移植于此。晏元献尝作赋题于省中,所谓“得自羊墅,来从召园,有昔日之绛老,无当时之仲文”是也。
对于年轻的读者,需要作一点解释,“紫薇花对紫薇郎”是什么意思。紫薇郎亦作紫微郎,唐代官名,即中书侍郎。《新唐书·百官志二》注:“开元元年,改中书省曰紫薇省,中书令曰紫薇令。”白居易曾为中书侍郎,故自称紫薇郎。中书侍郎是要到宫里值班的,独自坐在办公室里,不免有些寂寞,但是这也不是一般人所能谋得到的差事,诗里又透出几分得意。“紫薇花对紫薇郎”,使人觉得有点罗曼蒂克,其实没有。不过你要是有一点罗曼蒂克的联想,也可以。石涛和尚画过一幅紫薇花,题的就是白居易的这首诗。紫薇颜色很娇,画面很美,更易使人产生这是一首情诗的错觉。
从《韵语阳秋》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两件事。一是“爪其本则枝叶俱动”。紫薇的树干的外皮易脱落,露出里面的“嫩肤”,嫩肤上留下外皮脱落后留下的一片一片的青色和白色的云斑。用指甲搔搔树干的嫩肤,确实是会枝叶俱动的。宋朝人叫它“不耐痒花”,现在很多地方叫它“怕痒痒树”或“痒痒树”。这到底是什么道理,好像没有人解释过。二是花期甚长。这是夏天的花。胡文恭说它“繁极曝衣天”,白居易说它“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但是它“花至七夕犹繁”。我甚至在飘着小雪的天气,还看见一棵紫薇依然开着仅有的一穗红花!
我家的后园有一棵紫薇。这棵紫薇有年头了,主干有茶杯口粗,高过屋檐。一到放暑假,它开起花来,真是“繁”得不得了。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皱缩,瓣边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它是几瓣,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当中还射出许多花须、花蕊。一个枝子上有很多朵花。一棵树上有数不清的枝子。真是乱。乱红成阵。乱成一团。简直像一群幼儿园的孩子放开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乱嚷嚷。在乱哄哄的繁花之间还有很多赶来凑热闹的黑蜂。这种蜂不是普通的蜜蜂,个儿很大,有指头顶那样大,黑的,就是齐白石爱画的那种。我到现在还叫不出这是什么蜂。这种大黑蜂分量很重。它一落在一朵花上,抱住了花须,这一穗花就叫它压得沉了下来。它起翅飞去,花穗才挣回原处,还得哆嗦两下。
大黑蜂不像马蜂那样会做窠。它们也不像马蜂一样地群居,是单个生活的。在人家房檐的椽子下面钻一个圆洞,这就是它的家。我常常看见一个大黑蜂飞回来了,一收翅膀,钻进圆洞,就赶紧用一根细细的帐竿竹子捅进圆洞,来回地拧,它就在洞里嗯嗯地叫。我把竹竿一拔,啪地一声,它就掉到了地上。我赶紧把它捉起来,放进一个玻璃瓶里,盖上盖——瓶盖上用洋钉凿了几个窟窿。瓶子里塞了好些紫薇花。大黑蜂没有受伤,它只是摔晕过去了。过了一会,它缓醒过来了,就在花瓣之间乱爬。大黑蜂生命力很强,能活几天。我老幻想它能在瓶里呆熟了,放它出去,它再飞回来。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它仰面朝天,死了。
紫薇原产于中国中部和南部。白居易诗云:“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这些都是偏南的地方。但是北方很早就有了,如长安。北京过去也有,但很少(北京人多不识紫薇)。近年北京大量种植,到处都是。街心花园几乎都有。选择这种花木来美化城市环境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它花繁盛,颜色多(多为胭脂红,也有紫色和白色的),花期长。但是似乎生长得很慢。密云水库大坝下的通道两侧,隔不远就有一棵紫薇。我每年夏天要到密云开一次会,年年到坝下散步,都看到这些紫薇。看了四年,它们好像还是那样大。
比起北京雨后春笋一样耸立起来的高楼,北京的花木的生长就显得更慢。因此,对花木要倍加爱惜。
北京的秋花
桂花
桂花以多为胜。《红楼梦》薛蟠的老婆夏金桂家“单有几十顷地种桂花”,人称“桂花夏家”。“几十顷地种桂花”,真是一个大观!四川新都桂花甚多。杨升庵祠在桂湖,环湖植桂花,自山坡至水湄,层层叠叠,都是桂花。我到新都谒升庵祠,曾作诗:
桂湖老桂发新枝,
湖上升庵旧有祠。
一种风流谁得似,
状元词曲罪臣诗。
杨升庵是才子,以一甲一名中进士,著作有七十种。他因“议大礼”获罪,充军云南,七十余岁,客死于永昌。陈老莲曾画过他的像,“醉则簪花满头”,面色酡红,是喝醉了的样子。从陈老莲的画像看,升庵是个高个儿的胖子。但陈老莲恐怕是凭想象画的,未必即像升庵。新都人为他在桂湖建祠,升庵死若有知,亦当欣慰。
北京桂花不多,且无大树。颐和园有几棵,没有什么人注意。我曾在藻鉴堂小住,楼道里有两棵桂花,是种在盆里的,不到一人高!
我建议北京多种一点桂花。桂花美阴,叶坚厚,入冬不凋。开花极香浓,干制可以做元宵馅、年糕。既有观赏价值,也有经济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菊花
秋季广交会上摆了很多盆菊花。广交会结束了,菊花还没有完全开残。有一个日本商人问管理人员:“这些花你们打算怎么处理?”答云:“扔了!”——“别扔,我买。”他给了一点钱,把开得还正盛的菊花全部包了,订了一架飞机,把菊花从广州空运到日本,张贴了很大的海报:“中国菊展。”卖门票,参观的人很多。他捞了一大笔钱。这件事叫我有两点感想:一是日本商人真有商业头脑,任何赚钱的机会都不放过,我们的管理人员是老爷,到手的钱也抓不住。二是中国的菊花好,能得到日本人的赞赏。
中国人长于艺菊,不知始于何年,全国有几个城市的菊花都负盛名,如扬州、镇江、合肥,黄河以北,当以北京为最。
菊花品种甚多,在众多的花卉中也许是最多的。
首先,有各种颜色。最初的菊大概只有黄色的。“鞠有黄华”、“零落黄花满地金”,“黄华”和菊花是同义词。后来就发展到什么颜色都有了。黄色的、白色的、紫的、红的、粉的,都有。挪威的散文家别伦·别尔生说各种花里只有菊花有绿色的,也不尽然,牡丹、芍药、月季都有绿的,但像绿菊那样绿得像初新的嫩蚕豆那样,确乎是没有。我几年前回乡,在公园里看到一盆绿菊,花大盈尺。
其次,花瓣形状多样,有平瓣的、卷瓣的、管状瓣的。在镇江焦山见过一盆“十丈珠帘”,细长的管瓣下垂到地,说“十丈”当然不会,但三四尺是有的。
北京菊花和南方的差不多,狮子头、蟹爪、小鹅、金背大红……南北皆相似,有的连名字也相同。如一种浅红的瓣,极细而卷曲如一头乱发的,上海人叫它“懒梳妆”,北京人也叫它“懒梳妆”,因为得其神韵。
有些南方菊种北京少见。扬州人重“晓色”,谓其色如初日晓云,北京似没有。“十丈珠帘”,我在北京没见过。“枫叶芦花”,紫平瓣,有白色斑点,也没有见过。
我在北京见过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里。老舍先生每年要请北京市文联、文化局的干部到他家聚聚,一次是腊月,老舍先生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一次是重阳节左右,赏菊。老舍先生的哥哥很会莳弄菊花。花很鲜艳;菜有北京特点(如芝麻酱炖黄花鱼、“盒子菜”);酒“敞开供应”,既醉既饱,至今不忘。
我不赞成搞菊山菊海,让菊花都按部就班,排排坐,或挤成一堆,闹闹嚷嚷。菊花还是得一棵一棵地看,一朵一朵地看。更不赞成把菊花缚扎成龙、成狮子,这简直是糟蹋了菊花。
……
序
人间送小温
《人间草木》的编辑非要我就这本书说上几句话,几番推辞未果,只得应承下来。不过事先说好,不算什么序,只是回忆点往事,不然太不成体统。世上哪有儿子给老子写序的?老子还叫汪曾祺。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儿,老头儿走了都十七年了。可是他的作品还是挺受欢迎的,每年都有不少出版社要出他的书,拦也拦不住。他留下的“这碗茶”,这么多年居然还没“凉”,还挺“香”,不免让人有些奇怪。我们兄妹三人都不是搞文学的,说不清其中的道理,只是觉得他的文章看着不闹腾,让人心里很清净,文字干净通透,不牙碜。也许,这是他的东西还有人愿意看的原因吧。
自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老头儿写的东西基本都能发表,不免有些小得意,家里人开玩笑,说他是“放屁香”。这源于《沙家浜》胡传奎的一句台词:“刁参谋长放个屁也是香的”,用在他的头上倒也合适,谁叫他写出这样的话来呢。不过,此前他也有不香的时候,这本书收录的《葡萄月令》,就被退过稿,大概是在1979年的样子。这本是三篇一组的散文,总题是《关于葡萄》,《葡萄月令》是第三篇。当时东北一家刊物的副主编是他的老朋友,刚刚“右派”改正安排工作,于是找他约稿,老头儿把这组文章交给了他,但最终编辑部没有通过,好像是觉得过于平淡了。当时的散文还要扯着嗓子抒发革命豪情,他的文章里没有这个,不被看好也属正常。后来,还是一个爱好文学的邻居介绍给《安徽文学》,发表时已经是1981年年底,那时他已经有点儿啥啥香了。如今,《葡萄月令》被一些人评价为老头儿散文中的精品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当年有过这番遭遇。
《葡萄月令》写的是老头儿当年在葡萄园劳动时的感受,那时他还戴着“右派”的帽子,被发配到张家口的一家农科所改造,但文章中却没有丝毫凄凄惨惨的情绪,把葡萄园里的一切都写得那么美,充满对劳动的尊重,对自然的热爱,读完之后让人心里有一股淡淡的暖意。当时许多反映“右派”生涯的作品,都是又苦又悲又惨,现实生活也确实如此,但是老头儿却很少写这些内容,最多只是一笔带过,相反,对于生活中的美,哪怕只存在于犄角旮旯,他也要极力挖掘出来并着力表现,这是他的作品的基调,是发自内心的诉说。
有人把老头儿定义为中国最后的士大夫,可能是他的文章冲淡平和,有种闲适之气。可是这个“士大夫”,却实在没过上几天士大夫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一辈子遇到的磕磕绊绊倒是不少。1976年,别人都在庆祝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他却被怀疑是什么“四人帮”第二套班底的成员,又被折腾了一个够。所谓第二套班底,是说“四人帮”倒台前,安排了一帮人像特务一样潜伏下来,以便日后东山再起。这当然是没影儿的事情,但他却因此被审查了好几年,整天写交代材料,最后虽然查无实据,还是将他“挂”了起来,搞得他很恼火,经常在家里发脾气。当时我们家住在甘家口,离玉渊潭很近,走上十多分钟就到了,为了散心,那一段时间他常常独自一人去玉渊潭遛早儿,东走走西看看,和其他遛早儿的人瞎聊。后来,他把在玉渊潭的所见所闻写了不少散文,收入这本书里的几篇短文如《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枸杞》《槐花》《落叶》,就是那时写的。这个老头儿,即便在那种倒霉的境况下,写出的东西还是很放松,很有味儿,还带点儿幽默,真是不可救药。
老头儿写花草,也爱花草。小时候,他带我们去的最多的公园就是中山公园,一是离家近,二是能看花。春天看牡丹,秋天看菊花,顺带看看几十个大木盆里缓缓游动的龙睛鱼。到了寒冬时节,还会去公园的唐花坞看各种温室花卉,五颜六色,香气袭人。小孩子对于花花草草的兴趣实在不大,他却看得十分仔细,而且往往都能说出花名和品种来。他还看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文革”期间,“样板团”实行军事化管理,他经常要住在单位,只有周末回家。当时北京京剧团在虎坊桥,离琉璃厂很近,他没事常到那儿的中国书店翻腾旧书,一次找到了一本清代状元吴其濬写的《植物名实图考》,他不知用什么理由,居然动员剧团资料室把这样一本书买了下来,认真研读了好几遍。这样的书,整个剧团恐怕不会有二个人感兴趣,纯粹就是给他买的,简直是岂有此理。老头儿的许多谈花草树木的文章,引经据典,说道颇多,这和他平素的知识积累有很大关系。
北京人提笼架鸟的说道,老头儿也懂一些。母亲过去在新华社的特稿社工作,主要向国外专业杂志投稿,介绍中国的医疗卫生、妇幼保健和传统民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她想组织一篇介绍北京人遛鸟的文章,于是找老头儿了解情况,看能否找到合适作者。老头儿一下来了劲儿,从北京人遛鸟的起源、养鸟的大类说起,一直讲到如何压鸟即训练鸟模仿各种声音,如何选择鸟食、鸟笼……直听得我们大眼瞪小眼。当时,养花莳草、提笼架鸟刚刚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脱离关系,没想到这个写了十多年样板戏的老头儿,肚子里却装了这么多杂七杂八的货色。我们只知道,他在玉渊潭遛早儿时,常和一帮遛鸟儿的老头儿闲扯,后来也爱到街边小公园和养鸟的人攀谈,至于还有什么信息渠道,就不清楚了。根据“懿旨”,老头儿将这些内容写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收入这本书的《北京人的遛鸟》。不过,这篇文章当时并没有在国内发表,而是以母亲的名义提供给国外刊物了。反正都是一家人,无所谓什么著作权,再说家中的老大也不是他。后来我们给老头儿编全集时,才把这篇没有汪曾祺署名的文章找了回来。
老头儿之所以对花鸟鱼虫感兴趣,并写了不少这类文章,是因为他觉得,人们如果能够养成一些正常爱好,具备文明素养,懂得亲近自然,知道欣赏美,就不至于去搞打砸抢,去毁坏世间的美好事物。他对“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之类的行径深恶痛绝,认为是对文明和人性的摧残,而原因之一就是各种政治运动让人丧失了美感,只知道争斗。因此,他想通过这些文章呈现各种美好的东西,让人们慢慢品味,懂得珍惜。
老头曾经写过一首诗:“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或时有佳兴,伸纸画芳春。草花随日见,鱼鸟略似真。唯求俗可耐,宁计故为新。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君若亦欢喜,携归尽一樽。”平生不整人,他确实做到了,因为他一辈子只有挨整的份,想整人也没有作案机会。至于人间
人间草木(精)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人间草木(精)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人间草木(精)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人间草木(精)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消费京东商城数年,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宝物与众皆不同,为出淤泥之清莲。使吾为之动容,心驰神往,以至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倾吾之所有而能买。东哥之热心、快递员之殷切,无不让人感激涕零,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待打开包裹之时,顿时金光四射,屋内升起七彩祥云,处处皆是祥和之气。吾惊讶之余甚是欣喜若狂,呜呼哀哉!此宝乃是天上物,人间又得几回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祷告后与人共赏此宝。人皆赞叹不已,故生此宝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价比之慨,且赞吾独具慧眼与时尚品位。产品介绍果然句句实言,毫无夸大欺瞒之嫌。实乃大家之风范,忠义之商贾。
评分年纪大了点,却开始越来越喜欢这种散文,喜欢咬文嚼字的感觉。人活着还是有点情调比较有味道。
评分书很精美,正品无疑。活动买的,三本还不到20元。
评分想到书中那煎鸡蛋的做法,俺是彻底无地自容了,原来煎鸡蛋还算是家传手艺里最出色的一门,现在好伐,都开始让我怀疑人生了。
评分这是一部写给所有文学爱好者的珍贵的名家经典作品,本书通过精选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经典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堪称当代小品文的经典,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一代散文大师作品的风采。
评分印刷没话说,汪曾祺的散文写的真美。值得买一套
评分不错,????????????????????????????????????????????????????????????????????????????????????????????????????????????????????
评分《京味儿》封底是白菜,白菜最能体现北京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神,最有名的白菜和最有名的红烧肉正在台北故宫里躺着。而《京味儿》正在我家衣橱里躺着——最近返潮。
评分不错,????????????????????????????????????????????????????????????????????????????????????????????????????????????????????
人间草木(精)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