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西方電影史概論
定價:15.00元
作者:邵牧君
齣版社:中國電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106003555
字數:
頁碼:13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141kg
編輯推薦
《西方電影史概論》由中國電影齣版社齣版。
內容提要
《西方電影史概論》的主要內容是:這不是一本電影史。作者隻是對西方電影史上的某些問題作瞭些十分膚淺的論述,或者說,隻是就怎樣看待西方電影史的問題談瞭些不成熟的看法。對於不熟悉西方電影史的讀者來說,這本小書也許能起一點增長知識的作用。我們讀西方的一些電影史著作時,由於其中提到的影片作者們絕大部分都未看過,而那些作者們又往往是在假定讀者已經熟悉這些影片的前提下寫他們的書的,所以容易愈讀愈糊塗,不能完捲。作者這本小書可能沒有這個毛病,一是作者自己吃過讀那種書的苦頭,本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精神,盡量介紹背景材料,不講沒頭沒腦的話。
目錄
前言
I.緒論
1.應當研究電影史
2.電影史的分期問題
3.西方電影史上的兩大傳統
Ⅱ.西方電影中的技術主義傳統
1.技術主義電影的先驅者:喬治?梅裏愛
2.格裏菲斯的貢獻
3.製片廠製度
4.類型電影
A.喜劇片
B.西部片
c.犯罪片
D.幻想片
5.戰後好萊塢電影的衰落
Ⅲ.西方電影中的寫實主義傳統
1.弗拉哈迪和英國紀錄片運動
2.好萊塢反對寫實主義
3.讓雷諾阿
4.戰後的勃興
5.理論的作用
6.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
7.真實電影
Ⅳ.西方電影中的現代主義
1.西方文藝中現代主義的興起
2.西方電影中現代主義的曆史
3.西方現代主義電影的技巧特點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遠超我先前對“概論”二字的預期。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梳理西方電影發展脈絡時所展現齣的那種細膩的“辯證法”思維。他沒有簡單地將電影史劃分為“進步”與“落後”,而是著重展現瞭藝術與商業、技術與錶達之間復雜而微妙的拉扯。例如,對於好萊塢黃金時代的解析,書中並未簡單地贊頌其工業體係的完美無缺,而是犀利地指齣瞭類型片套路化對創作者自由的潛在束縛,以及這種束縛如何反過來催生瞭對新浪潮運動的渴望。這種多維度的審視,使得曆史的圖景不再是扁平的,而是充滿瞭張力和層次感。讀到戰後歐洲電影,那種迷茫、反思與對個體精神睏境的捕捉,被作者捕捉得極具洞察力。他仿佛能穿透銀幕,直抵創作者的靈魂深處,將那些難以言喻的時代情緒,用精準的學術語言重新構建。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細節和理解冒齣來,感覺像是在解開一個精心編織的曆史謎題。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有一種老派學者的沉穩與對電影藝術的無限熱忱交織在一起的奇妙質感。它不追求時髦的網絡語言,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對電影史料的紮實掌握和對電影美學的深刻理解,是任何浮光掠影的介紹都無法比擬的。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能感受到作者對某些流派或導演那種近乎“私淑弟子”般的情感投射,尤其是在談到那些被主流敘事略微邊緣化的獨立探索時,那種為之鼓呼的文字力量,讓人動容。這不僅僅是一部中立的編年史,更是一位飽經滄桑的“影迷”對世界電影遺産的深情緻敬。它教會我的,是如何帶著一種更具敬畏和批判性的眼光去對待每一部影像作品,去探尋鏡頭背後隱藏的時代精神和人性掙紮。那種被引導著去發現“未被講述的故事”的興奮感,是閱讀其他泛泛之作難以獲得的寶貴體驗。
評分作為一本教材級彆的著作,它的結構安排堪稱典範。清晰的章節劃分和適度的留白,為讀者留下瞭足夠的思考空間,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文字壓垮。我尤其贊賞作者在介紹各個學派和流派時,所采取的“代錶作精講”策略。書中有不少篇幅是專門用來細緻分析幾部裏程碑式的作品,從鏡頭語言到場麵調度,從敘事結構到意識形態隱喻,都被剖析得淋灕盡緻。這不像很多理論書那樣空談,而是用最直觀的電影實例來支撐觀點,極大地增強瞭可讀性和說服力。我甚至情不自禁地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暫停,去重溫那些被提及的經典片段,書中的分析立刻讓那些畫麵有瞭更深的意義。這種“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印證理論”的良性循環,讓學習過程充滿瞭樂趣和啓發性。對於一個想要真正“看懂”電影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工具箱是極其完備且實用的。
評分這部電影史的巨著,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光影藝術殿堂的華美之門。我原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充滿瞭生硬的年代和人名堆砌,沒想到作者的敘述功力深厚得令人驚嘆。他仿佛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嚮導,帶著我們穿梭於百年來的光影變遷之中。初讀時,我被那種流暢而富有畫麵感的文字所吸引,每一個段落都像是一部微型電影的縮影,將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電影思潮和技術革新,描繪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在探討濛太奇理論的演變時,作者沒有停留在概念的羅列上,而是深入剖析瞭其背後文化心理的根源,讓我對早期俄國電影的先鋒性有瞭全新的認識。這種深入淺齣、旁徵博引的敘述方式,讓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即便是初涉電影研究的愛好者,也能迅速把握其精髓。它不僅僅是記錄曆史,更是在重現曆史的激情與掙紮。讀完第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像是剛從一場跨越世紀的盛大節日中走齣來,耳邊仍迴蕩著默片時代的喧囂與交響。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參考價值遠超其“入門”之名。雖然它被定位為“概論”,但其對特定曆史轉摺點和關鍵人物的聚焦處理,精闢入裏,足以作為深入研究的堅實基石。我驚喜地發現,書中對電影語言的“語法”分析部分,處理得極其清晰有力,像是為我搭建瞭一套分析電影文本的嚴謹框架。它幫助我厘清瞭諸如“視覺詩意”和“敘事驅動”這兩種看似對立的美學傾嚮,在不同曆史階段是如何相互轉化和共存的。這種體係化的知識梳理,極大地提高瞭我的認知效率。閱讀結束後,我不再滿足於簡單地評價一部電影“好看”與否,而是開始思考它在整個電影譜係中占據的獨特位置,以及它對後世産生瞭哪些不易察覺的影響。這本書帶來的思維升級,纔是它最核心的價值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