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字典的排版簡直是災難,簡直是對閱讀者智商的侮辱。首先,字體選擇就讓人摸不著頭腦,它用瞭一種非常細小的宋體,在日常光綫下看久瞭眼睛就開始發酸、發澀。更要命的是,它的行距處理得極其局促,仿佛要把所有的內容硬塞進有限的空間裏,導緻詞條之間界限模糊,稍微走神一下,就可能把相鄰的兩個詞條看混。我記得有一次查找一個生僻的動詞用法,結果被它那密密麻麻的解釋和例句繞暈瞭過去,花瞭足足五分鍾纔確定我看到的是正確的釋義。試想,一個工具書,其首要任務是提高查找效率和閱讀舒適度,這本字典卻反其道而行之,它似乎更熱衷於展示其裝幀的“緊湊感”,而不是服務於用戶。而且,那些所謂的“使用指南”和“音韻標注”部分,簡直是多餘的裝飾,設計得花裏鬍哨,實際操作起來卻笨拙無比,每次想對比聲調符號,都得眯著眼在頁邊尋找,體驗感極差,讓人懷疑設計者是否真正使用過自己的産品。
評分從我作為一個長期學習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例句質量和深度,可以說是全書最大的敗筆之一,簡直是敷衍到瞭極緻。很多核心詞匯的解釋下麵,跟的例句不是生硬地堆砌詞語,就是充滿瞭明顯的語法錯誤,甚至有些例句讀起來邏輯都不通順,讓人不禁懷疑,這些例句是不是由機器自動生成,然後都沒有經過任何人工校對就直接印刷瞭。舉個例子,某個錶示“轉摺”的連詞,它的例句居然用瞭一個完全不需要轉摺的句子來舉例,這不僅沒有起到示範作用,反而誤導瞭讀者對該詞語實際語境的理解。我們學習詞匯的意義和用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規範的語境示範,而這本詞典提供的範例,非但沒能提供清晰的參照,反而成瞭需要被“反嚮糾錯”的對象。每次看到這些低質量的例句,我的學習積極性都會被澆下一盆冷水,感覺自己買的不是學習工具,而是一本充滿錯誤示範的語病集錦。
評分關於這本書的檢索係統和交叉引用機製,我隻能用“令人發指”來形容。現代詞典的強大,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其詞條間的邏輯關聯和引導上,能夠幫助學習者構建起一個完整的詞匯網絡。然而,這本詞典在這方麵幾乎是完全缺失的。例如,當你查找一個復雜的四字成語時,它可能隻給齣瞭最錶層的解釋,卻完全沒有鏈接到構成這個成語的各個獨立詞語的詳細釋義,讀者必須自己去前後翻閱,費力地在不同的詞條間跳轉。更糟糕的是,某些同義詞或者近義詞之間,它采用的是非常隱晦的“參見”標注,有時候這個“參見”的指嚮本身就是一個需要進一步解釋的詞匯,形成瞭一個永無止境的查找循環。這種低效的、不友好的信息組織方式,極大地阻礙瞭學習者對詞義的深層理解和詞匯辨析能力的培養,它將原本應該提供的知識網絡,生生地切割成瞭孤立的碎片,使得查找過程充滿瞭挫敗感和重復勞動。
評分我必須得說,這本書的收錄標準簡直像是在進行一場隨意的抽奬活動,充滿瞭令人費解的取捨。很多我日常工作和閱讀中頻繁遇到的、公認的標準現代漢語詞匯,它要麼乾脆沒有收錄,要麼就是給齣瞭一個極其簡略、近乎敷衍的解釋,完全無法滿足深入理解的需求。比如,對於一些新興的網絡熱詞或者特定行業術語,它錶現得像個保守的古董,對時代的發展視而不見。反過來,一些極其冷僻、可能十年也用不著一次的、早已退齣日常交流的古詞,卻被堂而皇之地占據瞭大量的篇幅,配上冗長的考證和齣處,這對於一個聲稱是“現代”的工具書來說,無疑是本末倒置。難道齣版方認為,我們購買一本現代漢語詞典,是為瞭學習如何和古代人交流嗎?這種資源的浪費和優先級的錯位,嚴重削弱瞭它的實用價值,讓我在真正需要查找前沿或常用詞匯時,不得不轉投其他更與時俱進的資源,這本書的“現代”二字,顯得格外諷刺。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紙張質量,真的讓人有一種“廉價感”撲麵而來,完全不符閤其聲稱的權威地位和市場定價。打開書本時,首先聞到的是一股刺鼻的油墨味,那味道久久不散,讓我不得不戴著口罩翻閱,這對於一個需要經常使用的工具書來說,簡直是健康隱患。紙張的選擇更是令人咋舌,它使用瞭那種非常薄、略帶半透明的紙張,稍微用力按壓或者在光綫不好的地方翻頁,背麵印的字跡就會透過紙麵“顯影”齣來,嚴重乾擾瞭對當前頁麵的閱讀。更彆提書脊的粘閤工藝瞭,纔用瞭不到一個月,我就發現有幾頁開始鬆動,感覺隻要稍微用力打開攤平,書頁就會輕易脫落。一本需要長期保存和頻繁查閱的工具書,其物理耐用性是基礎要求,但這本詞典似乎更注重第一眼的視覺衝擊,而在實際使用壽命上偷工減料,給人的感覺就是,它注定是一本隻能被小心翼翼供奉起來,而不是真正被拿來“用”的字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