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界影响巨大的“日元先生”榊原英资提出,日本只有采取日元升值政策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在安倍政府的推动下,日元对美元大幅贬值,以期重振日本经济。对此,被誉为“日元先生”的IMF经济学家榊原英资认为,安倍此举是被相关人士误导,日元贬值将引领日本走上毁灭之路。日本只有采取强势日元政策,才能力挽经济于狂澜,“日元强日本才强”。本书以最具说服力的数据和案例,揭示了安倍的经济谬论。
榊原英资,1941年生于东京,东京大学经济学部毕业。在进入大藏省后,又取得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曾担任IMF经济学家,哈佛大学客座副教授,大藏省国际金融局长、财务官等职位,被称为“日元先生”,主要致力于汇率、金融制度改革。他先后任庆应义塾大学教授、早稻田大学教授,现为青山学院大学教授。其主要著作有《读懂日元 读懂世界》《熔毁》《大萧条——世界会这样变》《美元漂流》《龙马传说的虚实》等。
序章 今日缘何需要日元升值政策
第一章 21世纪的世界经济
第二章 日本与美国的货币较量
第三章 日本制造业的成熟
第四章 美元和欧元——美元走低能否持续
第五章 日元贬值泡沫的形成与瓦解
第六章 亚洲的时代能够到来吗
第七章 结构改革和日元升值政策
目前,世界正在进入与大航海时代等同的急剧变化期,这是一个观念变革的时代。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迅猛发展的IT革命及其所带来的全球化,正在使世界经济体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90年代起,二战后广为认可的各种经济常识开始受到质疑。以主权国家为单位,以一物一价为前提来分析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效用开始下降。单一国家的金融政策与外汇政策也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
2007—2008年,世界似乎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的第二阶段。全球化时代的第一阶段开始于1995年前后,持续了10年左右。在这个时代里,所谓的金砖国家,特别是中国与印度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方面,以中国为中心,东亚地区形成了巨大的生产网络体系;另一方面,印度作为IT产业周转中枢,承揽了以欧美为主的全球范围商务流程的外包服务(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订单。
日本企业在东亚生产网络体系形成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1995年占GDP9.3%的金融和服务输出比重,至2006年迅速增长到了16.4%。同时,金融和服务输入比重也从8.1%迅速增长到15.0%。这种贸易扩大的中心是与东亚特别是与中国的贸易增长。贸易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以直接投资与贸易量激增为基础,才在东亚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生产网络体系。
这个时代即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同时也是全球处于经济通货紧缩的时期。全球化带来的直接投资与贸易扩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使世界范围内的物价趋于稳定。比如23个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物价平均指数在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的增长率大大高于5%,80年代后半期下降到了3%左右,1995年以后的10年间再次降低至2%左右。
日本在全球化浪潮中,与东亚经济合作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后,消费者物价指数长期呈现负增长,也就是说进入通货紧缩状态。日本的通货紧缩被国内外相关人士错误判断为经济停滞的后果或政策运行失败所致。但实际上这是东亚扩大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一种结构性产物,是与2002年开始的经济复苏并存的现象。
通货紧缩与经济复苏同时存在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几乎不曾出现的现象。这种现象恰是世界经济大转折期的征兆,即象征了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但遗憾的是这种全新的状况很难被人们所理解。英国《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等国外媒体均认为日本的通货紧缩是政策不利所致,众多经济学家也与上述媒体意见相投。即使在日本国内,小泉政权下的财政部长竹中平蔵处在经济复苏状态下也仍将摆脱通缩设定为最大政策目标。然而时至今日,世界与日本的经济通缩是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导致的结果,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了。
但是,全球化进入第二阶段,通货紧缩正在转变为通货膨胀。更加精确地说,现在也许是正值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时代。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金砖诸国,特别是中国与印度经历了十年以上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中产阶级人数的急剧增加。在全球化第一阶段,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东亚生产网络体系中不断提供着廉价产品。中国、东亚向世界出口的产品看似属于初级的劳动密集型,实则是资本密集型高科技产品。印度也利用其低劳动成本优势,作为世界IT产业的外包承揽方实现了经济迅速增长,降低了世界范围内的IT产业相关产品价格。也就是说,不论中国还是印度都为世界市场中的高科技产品的成本降低与价格下滑做出了巨大贡献。
时至今日,中国与印度都已经迅速成长为世界经济的消费国。它们不仅在能源与粮食领域转变为纯进口国,同时这种进口需求的增长还与时俱进,日益庞大。又因为这一期间所爆发的次贷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中不知流向何处的资本最终流向了商品市场。说起来,20世纪欧美与日本的中产阶级人数最多不过五六亿,但这一数字在21世纪前半期因为中国与印度等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将激增至近20亿人。随之出现的能源与粮食紧缺问题是完全可以预见的。虽说会有投机资金流入的成分,但大的趋势却是十分明朗的。尽管也许会出现短时期价格大幅波动的状况,但从长期来看,能源与粮食等资源的价格将呈上升趋势。
……
读完《日本的反省:被狙击的日元》一书,我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紧迫感。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经济数据或政治事件,而是以一种旁观者清的视角,引导读者穿越时空,去理解日本经济在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书中对于“被狙击”的阐述,远不止于表面上的汇率波动,而是深入剖析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全球资本流动的影响,以及日本自身经济结构性问题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我特别被书中对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所经历的“失落的十年”的描述所打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外部力量,而是细致地分析了日本国内的决策失误、金融监管的滞后、以及过度依赖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所带来的脆弱性。当读到书中关于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压力的章节时,我仿佛看到了当时日本企业和政府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是如何艰难地抉择和应对的。这种真实的历史细节,让我对日本经济的“反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对外部压力的被动承受,更是对自己发展模式和政策制定的深刻反思。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一个经济体在复杂全球环境下的生存之道,以及“反省”对于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评分《日本的反省:被狙击的日元》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精妙的方式,将宏大的国际金融博弈和日本国内的经济政治现实联系在了一起。我之前对日本经济的一些困境,总觉得有些模糊不清,而这本书则像一束光,照亮了日元作为其中一个关键变量的重要性。作者在书中对于“狙击”的描写,并非仅仅停留在汇率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复杂的资本流动、市场情绪以及政治意图。我特别被书中对日本国内金融机构、企业以及政府决策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描写所吸引。这些错综复杂的联系,使得日元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显得尤为脆弱。书中对“反省”的解读,也让我看到了日本在经历重大经济危机后,是如何试图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的。这种自我检视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也是充满挑战的。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一个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道路上所经历的起伏,以及如何在这种起伏中寻求出路。
评分《日本的反省:被狙击的日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货币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国家战略和生存智慧的史诗。作者在书中将日元比作日本经济的“神经”,而“被狙击”则意味着这条神经遭受了外部的重创。我尤其对书中对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日元是如何在国际资本的压力下艰难维持其地位的描写所打动。作者并没有回避日本国内在应对危机时所犯的错误,而是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审视了日本的经济政策、金融监管以及产业结构。这种“反省”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在经历重大挫折后,是如何试图重塑自我、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的。书中对一些关键人物的刻画,也让整个叙事更加生动有趣,仿佛我能够感受到他们在决策时的压力和挣扎。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理解日本经济复杂性及其国际地位的全新视角,它让我认识到,一个国家的货币,不仅仅是交换的媒介,更是国家实力和战略博弈的缩影。
评分《日本的反省:被狙击的日元》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作者以极其详实的史料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日元在国际金融舞台上所经历的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狙击战”。我一直以为,日元的命运似乎是相对稳定的,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书中对于具体操盘手法、幕后推手以及日本当局应对策略的描写,如同在观看一部高智商的金融谍战片。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非将日本描绘成一个完全被动的受害者,而是深刻揭示了日本经济结构中的一些固疾,是如何成为“狙击”的绝佳靶子的。例如,书中对日本金融体系的某些不透明性、企业之间根深蒂固的联系(如“财阀”的影响力),以及政府在经济调控中的某些犹豫不决的描写,都让我对日本经济的内在逻辑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特别佩服作者能够在如此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捕捉到那些决定性的微小细节,并将它们巧妙地串联起来,构成一个完整而引人入胜的故事。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了解一个国家的货币史,更是在学习一种如何分析复杂经济现象的方法论。它让我意识到,任何一个经济体的强大与脆弱,往往都潜藏在自身的发展轨迹之中,而外部的“狙击”,只是恰好触发了这些潜藏的风险。
评分这本书《日本的反省:被狙击的日元》的内容,让我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日元的稳定与否,主要取决于日本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货币政策,但这本书揭示了,在很多关键时刻,日元也成为了国际金融势力博弈的焦点,甚至是被“狙击”的对象。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展现了日元是如何在广场协议、亚洲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且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梳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时间线,更是对事件背后原因、参与者及其影响的深刻剖析。书中对日本政府和央行应对策略的分析,也让我看到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格局下,一个国家决策的艰难和挑战。这种“反省”的姿态,让我觉得作者是以一种历史学家的严谨和经济学家的敏锐,来解读日元命运的。它不仅仅是关于货币的涨跌,更是关于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战略选择以及如何处理外部压力。我从中获得的,是对国际金融体系运作逻辑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从《日本的反省:被狙击的日元》这本书中,我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作者在分析日元被“狙击”的历程时,并没有陷入简单的宏大叙事,而是将焦点放在了微观的决策过程和个体行为上。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日本历任首相、央行行长以及重要的经济学家们在关键时刻的言论和决策的引用。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我们能够窥见决策者们在巨大的压力下,是如何权衡利弊、做出选择的,以及这些选择是如何一步步将日元推向风口浪尖,或者又如何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书中对于“反省”的解读,也比我之前理解的更为深刻。它不仅仅是对过错的承认,更是对自身思维模式和战略方向的重新审视。我特别被书中对日本文化中“集体主义”和“避免冲突”倾向在经济决策中的影响的分析所吸引。这些看似与金融无关的文化因素,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为了解读日元命运的关键线索。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必须将其置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之下,才能真正洞悉其运作的深层逻辑。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日本的反省:被狙击的日元》就足以让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被狙击”这个词,立刻勾勒出一种紧张、对抗的画面感,让人不禁联想到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以及背后可能隐藏的复杂博弈。作为一个对国际经济动态和历史事件略有关注的读者,我对于日本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的起起伏伏一直抱有好奇。这本书显然触及了一个核心的敏感点——日元,这个曾经的亚洲经济奇迹的货币,在经历了辉煌之后,又似乎陷入了某种困境。标题中的“反省”二字,则暗示了作者并非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会深入挖掘导致这种局面的深层原因,并试图从日本自身的角度去审视和检讨。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揭示出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比如导致日元被“狙击”的具体事件、背后有哪些国家或势力在操纵、以及日本政府和央行是如何应对的。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细致地分析这些事件对日本经济、社会乃至于其国际地位所产生的长远影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还能提供一些对未来走向的思考,比如日本经济的出路在哪里,以及如何避免重蹈覆辙。总而言之,这本书的标题已经成功地吸引了我,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带来深刻的见解和独特的视角。
评分《日本的反省:被狙击的日元》这本书,以一种冷静而犀利的笔触,为我揭示了日元背后不为人知的沉浮史。我一直对日本经济的“奇迹”感到好奇,也对它之后经历的“停滞”感到困惑,这本书显然找到了连接这两个时期的重要线索——日元的地位和价值。作者在书中对“狙击”一词的运用,并不是简单的煽情,而是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件和数据分析,展现了日元在国际金融博弈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日本央行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货币政策,以及这些政策是如何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影响的细致描述。当读到书中关于日本央行试图通过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但却面临外部投机力量的不断挑战时,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挑战归咎于外部的恶意,而是深入剖析了日本自身经济结构中的一些“软肋”,比如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以及国内消费市场的相对疲软。这种“反省”的视角,让我明白了为何日本经济在某些时期会显得如此被动。这本书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让我对国家经济的韧性和脆弱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日本的反省:被狙击的日元》是一次令人难忘的阅读体验。作者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描绘了日元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战斗”史。我一直对“被狙击”这个词感到好奇,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现象,更是一场充满博弈、策略和挑战的复杂游戏。书中对一些具体的事件,例如日元在特定时期为何会出现大幅波动,以及背后有哪些国家或势力在其中扮演了角色,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日本经济的“反省”之处时,没有简单地将责任推卸给外部,而是深入挖掘了日本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制度性问题、结构性矛盾,以及决策上的失误。这种客观而深入的分析,让我对日本经济的韧性和脆弱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波诡云谲的金融时代,亲眼目睹了日元如何在风浪中起伏,以及日本人民和决策者们是如何应对这一切的。
评分读完《日本的反省:被狙击的日元》一书,我深切地体会到了金融市场的残酷与复杂。作者以一种近乎史诗般的笔触,描绘了日元在过去几十年中所经历的无数次“狙击”与反击。我一直以为,汇率的变动更多的是市场供需的自然结果,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很多关键时刻,日元也成为了国际势力角力的战场,其价值的波动背后隐藏着深厚的政治和经济博弈。我尤其被书中对日本央行在面对外部投机压力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的描述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有效”或“无效”,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政策在日本国内经济结构和国际金融环境下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书中对“反省”的解读,也让我看到了日本作为一个曾经的经济强国,是如何在经历了一系列挑战后,试图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的。这种对自身发展道路的审视和检讨,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挑战的应对。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了,一个国家的货币,其命运往往与国家的整体命运紧密相连,而“狙击”与“反省”,则是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评分书比较薄,纸质一般,内容比较好,值的一看
评分说日元的,好书,作者估计亲中国
评分比较有趣,而且打包买很实惠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虽然观点不知道是否完全准确,但是论述的逻辑合理严密
评分书不错,推荐购买,推荐购买
评分正版书,价格实惠,物流快,非常好,
评分东方出版社的这套“日本的反时系列,对日本经济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分析,可以说是非常权威的一套作品,是中国读者了解借鉴日本经济的必买书埃。本书作者抨击安倍政府的日元贬值政策,公开与政府唱反调,值得好好看看。
评分心情无比兴奋,深感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之大。
评分很好 很喜欢 希望京东能够多搞些图书优惠活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