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4年是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中国年,9月将在北京召开APEC能源峰会。APEC共有21个经济体,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能源文化共生的景象。《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3/2014》在对中外能源文化理解差异性进行描述的基础上,以“能源文化的国际视野比较”为主题,从中国能源发展核心价值的再建构、中国石油和煤炭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跨文化管理及海外投资文化环境影响、APEC地区建设低碳社会区域合作,以及“国际能源合作倡议”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实现“跨越能源文化差异、促进能源国际合作”的宗旨。
作者简介
许勤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国家能源局专家顾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客座教授、世界能源理事会理事等。同时为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论坛及北京中福银新能源研究院发起人。1991年至今从事国际问题研究20余年,当前研究兴趣为能源政治及中国能源政策。已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相关论文及专业文章60余篇。
刘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2010—2013年在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2011—2012年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欧亚研究所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俄罗斯经济问题和国际能源问题研究,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引篇
跨越能源文化差异、促进能源国际合作
主题篇
中国能源发展中的核心价值理念研究
大型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跨文化管理实践
中国煤炭企业海外投资文化环境影响分析
APEC地区建设低碳社会区域合作研究
“国际能源合作倡议”及其有效性研究——一项以APEC框架内能源合作项目为样本的规范性检验
地区篇
亚太地区
俄罗斯和中亚地区
美洲地区
非洲地区
欧洲地区
中东地区
附录:2013中国能源国际合作大事记
后记
精彩书摘
21世纪的前20年,被视为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此期间,中国经济与社会有望保持较好的态势。稳定、充足、经济的能源供应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更大的能源需求和更严重的对外依赖,也将是这一进程的必然结果。进一步增强对我国开展国际能源合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准确把握国际能源合作的现实性、可能性和机遇性,牢牢把握今后十几年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牢固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坚持统筹国内发展和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提高把握国际能源市场机遇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能源供给保障体系,在开放的格局中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的重大战略选择。
进入21世纪,中国能源国际合作的大背景即国际能源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际能源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也有了一定意义上的转移。主要表现为:全球石油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使得石油、天然气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和交易;国际地区层面上的能源管理机制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际能源署(IEA)在协调能源政策方面的作用不断显现;作为能源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安全的实现,更需要地区内国家的合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源利用的品种及方式也逐渐发生变革。因此,能源安全越来越需要依靠能源市场的相互依赖和国际合作来实现。
同时,国际合作的内容随着能源安全概念的逐渐扩展而不断增加,不仅包括能源供应安全,也包括能源使用安全问题,即对环境的影响问题。随着石油的广泛使用,在石油开采、运输、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油轮漏油等,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能源安全是与永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实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需的能源保障的一种状态,是能源性、经济性、环境性和安全性的有机统一。
本研究将在国家层面、国家间互动关系的层面以及国家与市场互动的层面上展开,试图进行跟踪式的调查与研究,了解国际能源整体形势的变化对中国能源国际 合作的影响过程、影响程度、主要影响因素及主要影响方式等;分析中国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上如何做出相应的回应:中国是否能够通过国际合作解决自身能源安全问题?中国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有哪些可以优先考虑的合作模式?如何开展多边能源合作?开展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的利与弊是什么?开展能源合作的重点是什么?中国对能源合作的战略选择有哪些限制性因素?……因为每年国际能源形势都会有较大的变动,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进行长期的跟踪性研究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这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居优势地位的中国人民大学,在解答上述问题方面的确是责旁贷的。
2009年报告在对全球各重点地区及国家展开的对外能源合作整体描述的基础上,着重关注了2008—2009年金融危机对我们考察对象地区及国家的能源政策及对外能源战略的影响,特别是金融危机下全球能源国际合作的变化和新动态。2010/2011年报告在对全球重点地区和国家能源发展的政治经济变化、能源政策及战略变化、对外国际合作实践变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关注目光投向影响能源国际合作的各种因素,尝试分析如政治、经济、社会、宗教、自然、人才、科学研究等因素对中国能源对外合作的影响。2011/2012年报告依循上年报告的基本结构,选择了“迈向低碳时期的全球及地区能源治理”为主题,在主题篇中展开了对全球、地区和次地区能源治理机制的探讨。
2012/2013年报告突出了对非洲和原苏联地区2012年能源发展及中国与之能源合作的现状和前景的描述,前者已成为全球能源资源投资的热点且投资在快速增量,后者与中国的合作,特别是中俄油气合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报告还对中缅能源合作进行了剖析,以回应一年以来国内外对中缅能源合作前景的种种怀疑。此外,随着能源日益金融化,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需要金融支持,出现了能源金融一体化。某种程度上,中国能源国际合作也是中国现代国际能源金融化的过程。目前,国际能源金融已渐成体系,其金融属性及属性背后的资源配置效应和政治话语作用日益凸显,抓住当前国际能源金融格局尚在形成过程中、西方大国尚未垄断话语权的契机,因此,中国应利用金融的各种风险规避措施如共创政府间合作基金、丰富能源产品合约等,突出能源金融“准政治属性”,建构新的能源格局。2012/2013年报告还从国际能源金融化、石油定价权、战略能源储备体系、新能源融资制度以及俄罗斯如何利用金融复兴油气五个角度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希冀对“国际能源金融发展与中国”的主题研究有所贡献。
前言/序言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3/2014:能源文化的国际视野比较(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3/2014:能源文化的国际视野比较(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3/2014:能源文化的国际视野比较(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3/2014:能源文化的国际视野比较(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