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调查实验教程(高等院校实验课系列教材)

事故调查实验教程(高等院校实验课系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任国友 著
图书标签:
  • 事故调查
  • 实验教程
  • 安全工程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实验课
  • 职业安全
  • 风险评估
  • 调查方法
  • 案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9812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166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院校实验课系列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页数:22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必修课“事故调查与分析”的首本配套实验教材。全书立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和教改基础,既强调学生对事故调查知识的系统学习,又注重学生事故调查全流程实验技能的培养。
   本书除第1章导论外,其余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事故调查流程,为事故调查的理论部分,共分四章:第2章事故调查准备,第3章事故现场应急处理,第4章事故调查与现场勘查,第5章事故综合分析与处理。下篇是事故调查实验,为事故调查的实验部分,围绕事故调查的全部流程设有12个专项实验,其基本内容覆盖了事故接报、现场应急救援、事故现场勘查、事故综合分析与处理等事故调查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在每个专项实验中,又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实验步骤、实验要求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设有思考题。

作者简介

任国友,副教授,劳动安全管理教研室主任、安全工程专业带头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山东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曾获大庆石油管理局青年岗位能手、大庆石油学院十佳青年,兼任第二届中国(双法)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减灾协会理事、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会员。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受SCI、EI、CSSCI、CSCD和人大资料中心全文收录,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重大攻关项目10余项。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事故调查概述及法律依据
1.2 事故调查实验规则
1.3 数据测量与工程绘图

上篇 事故调查流程

第2章 事故调查准备
2.1 事故调查前的准备
2.2 事故分类
2.3 事故报告

第3章 事故现场应急处理
3.1 事故现场处理
3.2 事故应急救援装备
3.3 应急救援个体防护
3.4 事故现场抢救
3.5 事故现场保护

第4章 事故调查与现场勘查
4.1 事故调查技术方法
4.2 事故现场勘查

第5章 事故综合分析与处理
5.1 事故综合分析
5.2 编制事故调查报告
5.3 事故综合处理

下篇 事故调查实验

第6章 事故调查准备实验
实验一 事故接报

第7章 事故现场应急处理实验
实验二 自救器的使用
实验三 事故现场急救
实验四 事故现场保护

第8章 事故调查与现场勘查实验
实验五 现场摄像
实验六 现场照相
实验七 现场绘图
实验八 询问笔录
实验九 现场专项检测
实验十 现场勘验笔录

第9章 事故综合分析与处理实验
实验十一 编制事故调查报告
实验十二 事故综合分析多媒体制作

附录1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附录2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规则
附录3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规则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事故调查既是一门现场勘查技术,也是一项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尊严的日常工作。事故调查与处理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原因和损失,认定事故性质和责任,依法追究责任,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在事故处理时必须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培养从事安全工程的应用型人才,除了要求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要求其必须拥有较高的实践能力。事故调查实验课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前言/序言


实验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与深化 本书面向高等工科院校的实验教学体系,旨在系统性地梳理和传授工程科学领域中各类关键实验技术的原理、操作规范、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结果分析的严谨逻辑。本书将实验教学的重心置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上,而非仅仅停留在基础仪器的简单重复性操作演示。 第一部分:实验设计与基础方法论 本部分首先奠定坚实的实验科学基础,强调科学实验的思维模式和规范性。 第一章 实验科学与工程思维 1.1 实验在工程决策中的核心地位:从定性认知到定量验证的桥梁。 1.2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可重复性、可验证性与经济性考量。 1.3 变量控制与影响分析:单因素实验设计(One-Factor-At-a-Time, OFAT)的局限性与全因子、部分因子设计的引入。 1.4 实验误差的来源与量化: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人为误差的辨析与最小化策略。 第二章 测量技术与不确定度评定 2.1 通用测量仪器原理:电学测量(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机械量测量(位移传感器、应变片、力传感器)的工作机制。 2.2 动态测量系统的响应特性:频率响应、时间常数与漂移的评估。 2.3 测量不确定度的国家标准(如JJF 1059.1)解读与应用。 2.4 误差传播公式的推导与实际应用案例。 第三章 实验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可视化 3.1 数字信号采集系统(DAQ)的配置与同步性挑战。 3.2 基础统计分析方法:均值、标准差、置信区间、假设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ANOVA)。 3.3 数据拟合与模型构建:线性拟合、多项式拟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3.4 专业绘图软件(如Origin Pro, MATLAB)在实验报告撰写中的规范使用。 第二部分:结构力学与材料性能实验技术 本部分侧重于传统工程学科中对材料和结构行为进行量化评估的实验技术。 第四章 材料力学性能的静态测试 4.1 拉伸、压缩与剪切试验的标准化流程(依据ASTM/ISO标准)。 4.2 应力-应变曲线的精确解读:屈服点、断裂韧性、模量的确定。 4.3 硬度测试技术:洛氏、布氏、维氏硬度计的操作与局限性分析。 4.4 疲劳试验基础:S-N曲线的获取与高周疲劳的加速测试方法。 第五章 结构静力与动力特性测试 5.1 应变测量技术深度解析:应变片粘贴技术(方向选择、桥路选择)与温度补偿。 5.2 梁、拱、架等结构静力加载实验:临界荷载点与变形模式的观察。 5.3 模态分析基础实验:结构振动测试方法(敲击法、激振器法)。 5.4 模态参数识别:频率、阻尼比和振型(Mode Shape)的实验获取流程。 第三部分: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实验技术 本部分聚焦于流体运动规律、传热传质现象的实验捕获与分析。 第六章 流体力学实验装置与测量 6.1 管道水力特性实验:沿程阻力系数的测定与摩擦因数图表的应用。 6.2 明渠流与堰流的流量测量技术:文丘里管、皮托管、超声波测流仪的使用。 6.3 边界层流动实验:PIV(粒子图像测速仪)或LDV(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基本原理与数据采集。 6.4 湍流特性与脉动流速的测量与分析。 第七章 传热学实验的量化方法 7.1 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量热实验设计:稳态与非稳态。 7.2 对流换热系数的精确测量:管内流动与绕流(圆柱、平板)的实验方案。 7.3 辐射换热实验:黑体与灰体表面辐射特性的标定。 7.4 换热器性能的实验评估:效率、传热系数(K值)的计算与不确定度分析。 第四部分:高级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前沿 本部分引入现代工程实验中不可或缺的先进技术和分析工具。 第八章 无损检测(NDT)技术入门 8.1 超声波检测(UT):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特性与缺陷定位原理。 8.2 射线检测(RT)基础:成像原理与安全操作规范。 8.3 液体渗透检测(PT)与磁粉检测(MT):表面缺陷的识别与记录。 第九章 实验数据的智能处理与可视化 9.1 基于Matlab/Python的实验数据自动化处理脚本编写:实现数据预处理、降噪与自动报告生成。 9.2 主成分分析(PCA)在多变量耦合实验中的应用简介。 9.3 实验结果的可视化:三维图、等值线图在复杂工程现象展示中的有效性。 第十章 实验报告的规范撰写与学术诚信 10.1 实验报告的结构要素:目的、方法、结果、讨论与结论的逻辑关系。 10.2 科学论证的严谨性:如何用实验数据支撑或反驳工程假设。 10.3 引用规范与学术道德:数据伪造、选择性报告的危害及避免。 本书旨在将实验操作训练提升至科学研究的层次,帮助学生构建从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采集数据、分析结果到最终形成可靠工程结论的完整知识链条。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深蓝色的背景搭配醒目的白色书名,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视觉感受。初次翻阅,最先吸引我的是其清晰的目录结构,每一章节都按照逻辑顺序编排,从事故调查的基础概念、理论框架,到具体的调查方法、证据收集与分析,再到报告撰写和案例研究,层层递进,十分符合学习的规律。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对于“事故调查”这个相对陌生的领域,我一直希望有一本能够系统梳理知识,并且带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书籍。《事故调查实验教程》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书中对每一个理论概念的阐述都非常透彻,并且配以大量图表和示意图,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例如,在讲解事故成因分析模型时,作者不仅列举了经典的“原因链”模型,还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人机环管”等多种分析工具,并附上了相应的实践操作步骤,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指导。我特别喜欢书中的实验设计部分,它充分考虑到了高校实验课的特点,设计了多种贴近实际的模拟实验场景,让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动手操作中加深理解。

评分

作为一名对安全生产领域充满热情的学习者,《事故调查实验教程》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专业领域的大门。我一直认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一门技能。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书中精心设计的实验环节,让我能够亲身参与到模拟的事故调查过程中,体验从现场勘查到原因分析,再到报告撰写的全过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事故调查中的数据收集与处理”章节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各种数据收集方法,而是深入讲解了如何科学地设计数据采集方案,如何运用专业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统计和可视化,以及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事故原因分析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书中还强调了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的重要性。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实验,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各种调查工具,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找出事故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材抱有极高的期待,而《事故调查实验教程》正是这样一本令人眼前一亮的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本实操手册。书中的实验设计非常巧妙,紧扣“事故调查”的核心,涵盖了从事故现场勘查、物证收集、数据记录,到人员访谈、报告撰写等一系列关键环节。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证据固定与分析”那一章,作者用详实的图文并茂的案例,演示了如何在复杂的事故现场,运用各种专业工具和技术,有条不紊地收集、保存和分析各种类型的证据,包括痕迹证据、物证、书证以及电子数据等。书中的实验指导细致入微,每一个步骤都描述得非常清晰,即使是第一次接触相关实验的学生,也能按照指导完成操作。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在实验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模拟真实的事故场景,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下,学习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还原事故真相,找出根本原因,从而为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提供有力的依据。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许多致力于事故调查研究的专业人士和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找到一本内容翔实、体系完整、指导性强的事故调查教材实属不易。《事故调查实验教程》的出现,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事故调查报告撰写”这一环节的重点强调和详细指导。一本好的事故调查报告,不仅需要扎实的调查基础,更需要清晰、准确、有说服力的逻辑表达。书中列举了多种不同类型的事故调查报告范本,并对报告的结构、语言风格、数据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真实事故案例分析,这些案例的选择具有代表性,涵盖了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事故,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学习到事故调查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理解事故发生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整本书在编排上,也非常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递进性,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事故调查知识体系,并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令人印象深刻,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作为一名高等院校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和掌握事故调查这一复杂技能的教材。《事故调查实验教程》无疑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书中对于“事故现场重建与模拟”的章节,设计得尤为精彩。作者通过 detailed 的步骤指导,让我们能够理解如何在事故现场,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精确地还原事故发生时的场景,从而为后续的证据分析和原因推断提供基础。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案例研究”部分的设置,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案例,而是引导我们深入分析每一个案例的背景、事故过程、原因分析、调查结论以及改进措施,让我们能够从真实的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提升自身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我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极具价值的教材,对于任何希望系统学习和掌握事故调查技能的人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