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曾仕強教授談論人性,教人如何把握人心、人性的書。書中的核心論點集中在人性的弱點≠人性的缺點,教人正視人性、理解人性以及把握人性的理論與方法,理論令人醍醐灌頂,方法又具有很強的實操性-。
曾教授深諳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人的人性頗有研究。他認為求生存、自私、求快樂是人性的三大弱點,但弱點不等於缺點。通過閱讀本書,找到正確認識自己、讀懂他人的好方法,讓弱點變成優點,就能處理好人際關係。
曾教授通過生動的語言、鮮活的案例,分析瞭人性三大弱點的特點及錶現,並對癥下藥,給齣瞭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的閤理方法。
本書旨在探索中國人人性的奧秘,內容直指人心,有“醍醐灌頂”之效。
曾仕強
中國式管理之父,當今中國極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與培訓大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曾任大學校長多年,研究中國管理哲學近三十年,首倡中國式管理,以其厚積薄發、化腐朽為神奇的演講風格名動政、商、學界,享譽海內外。
《人性的奧秘:曾仕強談人性的弱點》是曾教授的經典之作。書中剖析瞭人性的特點,教你如何把握人心,學會為人處世。
主要著作有:《中國式管理全集》(精裝本二十四捲)《中國企業怎麼管》《被領導的藝術》《做*好的總裁》等。
前言 / Ⅴ
第一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
人類有思想就會有弱點 / 003
求生存:活著纔是硬道理 / 009
自私: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 014
求快樂:快意人生人人嚮往 / 018
第二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
生命有限而求長生 / 028
物質有限而謀利益 / 030
本能需求而逐快樂 / 033
因為有理想,所以有弱點 / 036
第三章 人類曆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曆史
神權時代利用鬼神讓人敬畏 / 045
君權時代利用紀律讓人服從 / 047
民權時代利用觀念控製自由 / 050
網絡時代利用媒體渲染弱點 / 059
第四章 嚮錯走,弱點就是缺點
有錢時想自己,無錢時想彆人 / 087
得意時愛炫耀,失意時窮訴苦 / 088
位尊時恥聞過,位卑時善討好 / 089
勢強時欺侮人,勢弱時很隱忍 / 090
體健時不愛惜,體衰時依賴人 / 091
年輕時顯聰明,年老時逞固執 / 093
前進時得罪人,後退時不救人 / 094
為主時立威嚴,附從時愛逢迎 / 095
施捨時很小氣,受益時易忘記 / 096
有理時不饒人,錯誤時常辯解 / 098
第五章 嚮對走,弱點也是優點
有錢時想彆人,無錢時想自己 / 107
得意時不炫耀,失意時不訴苦 / 108
位尊時不虛妄,位卑時不討好 / 110
勢強時多助人,勢弱時要自持 / 111
體健時應愛惜,體衰時多鍛煉 / 112
年輕時要謙恭,年老時不固執 / 113
前進時想退路,後退時要救人 / 114
為主時不苛刻,附從時不逢迎 / 116
施捨時要捨得,受益時要感謝 / 117
有理時能恕人,錯誤時要坦承 / 118
人類最大的優點在於懂得根據目標選擇策略 / 123
第六章 主動顯示弱點還是技巧隱藏弱點
隱藏弱點有大智慧 / 133
主動示弱有大好處 / 135
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具體做法 / 137
人性的弱點原本相近 / 141
利用人性的弱點要適度 / 143
瞭解人性的弱點改變自己的命運 / 146
人類有思想就會有弱點
人性的弱點,是與生俱來不可避免的。也是自古以來,一直存在,並且沒有改變的。
隻要人有思想,就會觸及這些弱點。沒有思想的人,不會因應這些弱點,反而令人擔心。
植物求生存,但由於它們不能活動的緣故,隻能就固定的位置吸取自己所需要的養分。植物的弱點相當單純,就是不能活動,缺乏變換生存環境的能力。
動物求生存,具有活動的本能,可以變換生存的環境,卻必須完全適應外界的種種變化,並沒有能力來加以改造。動物的弱點在於不能創造,隻能夠適者生存。
人類就不是這樣,我們能夠活動,可以選擇生存的環境。同時具有創造的能力,可以把生存環境改造得更加閤乎我們的需要。然而,人類的弱點在於具有選擇的能力,卻缺乏判斷的素養;有創造的能力,卻往往走錯瞭方嚮,把生存環境改造得愈來愈對人類的生存不利。
無傢可歸的人、窮人、妓女、酗酒者、吸毒者、謀殺者、搶劫者,基本上都是人類創造力的産物。煙草、毒品、酒類、槍支、性病、癌癥、高血壓、艾滋病、傢庭暴力、精神失常、性侵害,等等,又何嘗不是人類求生存的選擇、改造方嚮錯誤所帶來的後遺癥?
任何一個時代,人類都會為瞭求生存製造齣許多器物,一代又一代地傳承、改造。結果愈改造愈令人失去生存的信心。請問:這究竟代錶人類文化的進步還是退化呢?宗教、政治、經濟、軍事、工業、商業、社會各方麵,我們自認為愈來愈進步,而整個人類卻愈來愈不安、緊張,而且孤立無援,這是什麼原因?
人性弱點隨著人類的生存而存在,自古以來,從沒有消失過。我們應該怎樣妥為因應,豈不是茲事體大?
人類和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在於具有思想。因為有思想,人類把地球改造成瞭今日的樣子,創造齣許多事物。也因為有思想,人類將宇宙破壞成今日的樣子,種下瞭許多危機。
首先看礦物,原本各安其位。但是人類想盡辦法,把它們探勘、挖掘、采集、冶煉,然後充分利用,製造齣種種物品或者開發齣許多用途。一方麵物盡其用,使它們的功能得以好好發揮;一方麵則造成環境的破壞和汙染,甚至瀕臨耗盡用完的厄運。礦物是自然形成的,但是種種變化、閤成、用途,顯然來自人類的思想。
其次看植物,熱帶植物生長在氣候炎熱的地區,寒帶植物繁衍於寒冷的地帶,溫帶、高山和沼澤,也各有其特殊的植物點綴其間。人類愛動腦筋,發現移植、育種等方法,把熱帶植物移到寒帶、沼澤植物弄到室內,大的變小、高的變矮、瘦的變肥,搞得植物自己都莫名其妙,到底哪些植物纔是“原住民”?人類的思想,已經把植物界的自然秩序破壞瞭。
再看動物,原來也是劃地為界各有各的生存地區,而且一物降一物,各有各的生存方式。人類把狂野的動物訓練成溫馴的動物,將野生的動物飼養為傢畜。不但改變瞭動物的生存地區,從高山移到平地、從深海移到陸上,而且改變瞭動物的食物和習性,運用改良品種的技術,將動物搞得忘記瞭自己原本的樣子。
至於人類自己,情況也大緻相同。遠古時期,地球隻是一大塊土地的時候,由於科技不發達,自然的關山阻隔産生很大的作用。黃、白、黑各色人種分彆在不同的地區,各自創造自己的生存花樣,發展齣各具特色的文化。
這種相安無事的情況到底被人類自己破壞瞭。動物,顧名思義,是會動的。既然會走動,而地球上縱然有高山也有大川,動物走來走去,難免會逾越原來的生存地區。 越界的結果,如果能夠適應,等於擴大自己族類的生存地區,繼續繁衍下去。若是不能適應,就會退迴原地或者死亡,等於自然的力量限製瞭自己族類的生存地區。人類就不是如此,憑著思想,不但要探險,對陌生地區很有興趣,而且要適應新環境,不讓環境的變化將自己難倒。在科技尚未發達的時候,人類善用自己的兩條腿,已經東奔西跑,相當不安分瞭。路是人走齣來的,越高山、渡大川,總是能走齣一條路來。
大自然看到人類不安分,恐怕人類會弄亂自然秩序。為瞭保護自然,大地開始分裂,希望以茫茫大海來隔絕人類的到處流竄。然而人類用思想發明瞭飛機和輪船,可以飛越高山跨越大海,徵服高山,能夠乘風破浪,徵服海洋。人們一方麵積極嚮外發展,到處展示自己的花樣,說是宣揚文化;一方麵又熱衷於長他人威風,吹噓自己在彆處的所見所聞,把彆人的花樣帶迴來,說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當大自然的力量逐漸喪失對人類的約束作用時,有心人開始嘗試“以毒攻毒”的策略,企圖以人類的思想來約束人類,因此提齣若乾意識形態,以規範自己的同誌,形成堡壘分明的兩大陣營。意識形態的對抗已經證明人類衝破瞭血統、語言、宗教、生活習慣的限製,不再能夠用單純的血統、語言、宗教或生活習慣來證明彼此的不同,隻好采取意識形態的標準,把世界勉強一分為二。
人類的思想,當然不是意識形態所能夠限製的。資訊爆炸,又通過各種科技化媒體深入每個傢庭。資訊交流結束瞭意識形態的抗爭,也使人類再一次麵對茫茫的前程不知如何是好。
意識形態好比上作文課時老師的命題,既然老師齣瞭這麼一個題目,學生心目中已經有瞭某種標準,隻要盡量符閤這個標準,不要文不對題,及格應該是相當有把握的。意識形態被打倒之後,老師在黑闆(白闆)上麵,寫下兩個大字:無題。學生就既摸不清標準,也弄不清楚怎樣寫纔能切閤無題。
市場上産品的標準如果由廠商製定,顧客隻能配閤廠商的意識形態,稱為“生産導嚮”,這樣對廠商十分有利。現在顧客不願意配閤廠商,要自己製定産品標準,叫作“市場導嚮”,這對廠商十分不利。因為廠商難下決心,而顧客需求不一,難以捉摸。
意識形態對同誌的要求十分明確,順我者生,逆我者亡。意識形態解除界綫之後,誰是同誌,誰又是敵人,幾乎難以分辨。
人類為什麼會弄成今天這個樣子?因為我們的思想過分集中在人性的弱點上麵。
生物求生存,隻是逐漸緩慢地演化,在適應中求變化。人類求生存,由於思想發達,要求快速進步,等於在變化中求適應。
植物怕死,卻勇敢地麵對死亡而毫不逃避。動物怕死,於是極力逃避死亡,但在掙紮無效、逃脫不掉的時候,也會悲哀地麵對死亡。人類怕死,憑著思想設計齣很多花樣。光是清晨起床以後可以從事的活動,就包括深呼吸、柔軟操、太極拳、按摩穴道、慢跑、快走、登山,等等,種類繁多難以枚舉。至於求神拜佛,更是動植物難以想象的事情。
因為怕死,人類企圖將責任推給彆人,設法齣賣朋友以嫁禍他人。因為怕死,人類研究各種藥物延長壽命。
中國人怕死,於是經常服用補藥。美國人怕死,於是在憲法中明確規定人民具有閤法擁有槍支的權利。結果呢?中國人可能死於藥物中毒,而美國人則會在一瞬間成為槍下的冤魂。俗語有雲:愈怕死的人愈快死。是否如此?
動植物貪生,但它們要求得相當有限。人類貪生,卻開發齣很多難以實現的欲望。例如希望長生不老,希望返老還童。不幸遭遇死亡,又企求保存軀體以待復生,能夠繼續原來的生命。自己的五髒六腑齣現問題,就設法移植彆人的器官,並且不希望産生排斥的不良現象。甚至通過巫術,摺減他人的壽命來延長自己的生命。動植物隻是求生,人類卻是貪生。
生存的條件,說起來不外乎物質和精神兩方麵。但是一般人總是先想到物質而後纔想起精神,甚至為瞭物質可以委屈自己,即使精神受傷害也認為是一種應該的忍耐。 同樣依賴物質以維持生命,動物可能也會儲蓄,卻遠不如人類那麼貪得無厭。有東西吃還要求其精緻美味,吃飽瞭還要求保持源源不斷,唯恐無以為繼。人類的貪婪,幫助媒體大幅發展,以緻媒體反過來操縱人類的空間。就動植物而言,媒體再厲害,對它們也是無能為力,無計可施。
植物顧自己,隻知道自己吸收二氧化碳放齣氧氣,吸取自己所需要的水分。動物顧自己之外,有時會照顧幼小的子女,比植物好像進步一些。人類顧自己,懂得戴上假麵具,假公濟私還不夠,還要以私害公。原先人類還知道顧自己必須顧傢庭,現在愈來愈棄傢庭於不顧,僅僅顧自己。
動植物顧自己並沒有發展到自私的地步。人類自私的錶現,令人類自己也覺得十分氣憤,卻也無可奈何。利令智昏,為瞭貪利、爭利,人類演變到子可以弑父、兄可以殺弟,最好的朋友也會翻臉不認人。媒體發達之後,將各種想象得到的貪財爭利的伎倆,都描述得清楚仔細,令人覺得從媒體上獲得學問好像十分睏難,而從媒體學習一些不良伎倆、不正當行為,卻似乎非常容易。
為瞭貪名,人類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將禮、義、廉、恥的相關事宜都置之不顧。為瞭爭取學業成績的排名,從小就知道補習,嚮老師求情、送禮,討好老師,考試作弊甚至惡意中傷比自己成績好的同學。為瞭爭取運動成績排名,從四五歲開始就整天訓練。參加比賽時,服用藥物以增強體力,乃至威脅利誘競賽對手,使其放水稱臣,這些都是貪名的錶現。
人性的弱點並非人性的缺點
人性與習慣並不相同
首先,讓我們把人性和習慣區分開,分彆認識得更清楚一些。人的行為習慣,並不能代錶人性。
譬如大多數人都喜歡討價還價,這僅僅是一種行為習慣,而非人性。如果有一天,大傢都不喜歡討價還價這種形式瞭,也就用不著討價還價瞭。
見麵的形式,無論是握手、擁抱,還是親吻,都隻能算是行為習慣,與人性無關。比如人和人見麵要不要嚮對方微笑?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彆人馬上喜歡上自己?到底是“請將”好呢,還是“激將”更有效?恐怕這些都不是人性的基本問題。
人類的行為習慣具有區域性特點。每個地區,由於風土人情的差異,會逐漸形成一套約定俗成的習慣,因而彼此不同,各有特色。
那什麼纔是人性呢?
首先貪生怕死是人性。因為不論種族、膚色、語言、文字、居住環境或者交通設施有多大的不同,隻要想到死,好像大傢都會感到相當害怕。當然,有時候某些人麵對死亡會視死如歸,但那屬於捨生取義,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並非人人、時時都能做得到。
我們一般情況下把人類共同的性質當作人性。人性雖然是相近的,但是每個人因各自不同的人性所采取的策略並不相同,以緻産生的行為習慣也各有不同,有些甚至相去甚遠。
人性的弱點說起來最重要的隻有一個,那就是人人都要求生存。人人都要求生存,所以大傢的弱點也都相近。隻不過求生存的方式不一樣,因此各自的習慣相去甚遠。而求生存這個弱點逐漸衍生為怕死、貪生,最後變成瞭隻顧自己。
顧自己顧到一定程度,就成為自私。如果說求生存是人性的第一層弱點,那麼自私便已經進入瞭人性的第二層弱點。自私的錶現,以貪利、貪名為代錶,貪利、貪名的結果,最後都會歸結到貪圖享受上麵來。
貪圖享受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追求個人的快樂。於是求快樂成為人性的第三層弱點,這層弱點以刺激、爭奪和徵占為重點,導緻各種明爭暗鬥的花樣,令人苦惱不堪。
人性的弱點並不全是人性的缺點,因為求生存、自私和求快樂,基本都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所有的企圖心,實際都建立在這些基礎之上。隻要保持閤理,求生存、自私和求快樂,不但沒有害處,反而有好處。
適應人性的弱點,若是策略正確,弱點都會變成優點。所以,策略的選擇和應用非常重要。對於人性的弱點,我們主張不要存心加以利用,以免造成害人的後果,也害瞭自己。同時主張不要完全防備彆人運用我們的弱點,以免喪失機會,永遠建立不瞭所需要的各種關係。
研究人性的弱點,主要在於明辨適應的策略,使弱點運用和被運用到閤理的程度,以求化弱點為優勢,助己助人。
人性是先天性的,彼此相近;習慣是後天性的,各不相同。
自古以來,一切都在變,唯有人性沒有變。人們拿不變的人性,來適應不斷變化的內外環境,於是采取不同的策略,錶現齣不同的行為,因而形成有差異的習慣。
習慣從適應人性的弱點而來,又用以滿足人性的弱點。
弱點可以變成優點,也可能成為缺點。好習慣使弱點變成優點,壞習慣使弱點成為缺點。
采用何種策略,養成什麼習慣,都是“人”的問題。人性的弱點從根本上來說不是問題。
對人性的弱點,要適應、運用,不可控製、利用。這樣對人有利,對自己也有好處。
人性和習慣不同,前者是天生的,屬於先天性,而且整個人類的人性大抵相近;後者屬後天性,是逐漸養成的,幾乎人人都不太相同。
大傢關心人性的弱點,希望通過對人性的掌握,實現對自己有利的企圖,達成預期的目標,並且提高其效益。這種是人性中求生存的錶現,但是如何掌握人性的弱點, 怎樣控製人性的弱點,采取什麼方式來評估人性的弱點,則由於各人的習慣不同而有差異。
求生存是人性,用來求生存的方法是習慣。有人好吃懶做,也有人勤奮積極,是習慣不同,並不是人性互異。所以說好逸惡勞是人的本性,實在是一種錯誤說法。好逸惡勞應該屬於人的習慣,有人如此,有人則習於勞作,近乎工作狂。
自古以來,一切都在變,隻有人性沒有變。我們常說人性變瞭,其實改變的是習慣,並不是人性。
習慣從哪裏來?人性既然不變,為瞭以不變應萬變,我們必須采取各種不同的策略,來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以滿足人性的需要。這些不同的策略錶現齣來的行為,就成為習慣。習慣由何而生?由各人不同的策略而産生,所以人人不同。
例如人性要求生存,幾乎凡人皆如此,沒有不同。但是各人求生存的策略差異很大。有人以隱藏實力來求生存,認為含蓄是一種涵養。有所保留是謙虛,不要鋒芒畢露,以免引起他人不悅,而對自己的生存構成壓力。有人則到處作秀以求生存,認為錶現纔能吸引彆人的注意力,以攻為守對自己比較有利。采取隱藏策略的人逐漸培養齣十分忍耐的習慣,能隱人所不能隱,藏人所不能藏。而采取作秀策略的人也逐漸養成招招齣擊的習慣,虛張聲勢,到處拜托大傢給他一個展示的機會。再加上隱藏和作秀的方式彼此不同,因而變化齣很多花樣,構成五花八門的生存之道。所謂“人一上百,形形色色”,可見,習慣不同,使得人群與社會不但多元化,而且復雜化。
人性的弱點不過是人潛在的欲望
人性最基本的弱點便是求生存。求生存逐漸發展成隻顧自己不顧彆人,便進入瞭自私的層次。自私自利的錶現,歸根結底是由於貪圖享受,這又進入求快樂的層次。
每個弱點都包含三個嚮度。求生存錶現在怕死、貪生和顧自己上,産生瞭很多可資攻擊的弱點。自私錶現在貪利、貪名以及貪圖享受上,多少人為求名利而創造、發明,多少人為求名利而摧殘、破壞。同樣為求享受,多少人不論貧富都能夠隨緣隨喜,開開心心、快快樂樂過一生;多少人又貧有貧的痛苦,整日怨天尤人,富有富的苦惱,徒然成為不快樂的富翁。其實求快樂,也錶現在刺激、爭奪以及徵占上,各有策略,也都往往為對方的對策所命中,棄甲投降。
人性三大弱點本身不是問題,不過是人潛在的欲望。變成優點或缺點則是策略問題,也就是“人”的問題。人有權選擇采用哪種策略,使弱點成為優點或缺點。
乍一看,人類求生存免不瞭貪生怕死。
我們不妨虛擬一下,假定人人都不貪生,抱著活多久就算多久的心理;人人也都不怕死,認為死瞭之後,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請問:社會會安寜嗎?人類幸福與否?恐怕會天天有人自殺,時時有人殺人,搞得人人不安寜,社會亂糟糟,談不上什麼快樂幸福吧!
可見不貪生不怕死並不是理想的狀態,不是我們學習的典範。曆史上偉大人物很少是通過不貪生不怕死塑造齣來的。我們隻責罵文官貪財、武官怕死,但又沒有人倡導完全不貪生、不怕死的生活理念。
文官怕死是理所當然,因為文官不怕死的結果大多是死得很快,而且死得很難看。武官不能怕死,因為戰死沙場纔是武官的最高榮譽。一旦武官怕死,就會未戰先逃,置國傢安危、百姓性命於不顧,失去軍人本色。就算逃跑能夠不死,也將活得很難看。
然而貪生怕死並不見得就有利無弊,大傢都喜歡。社會上的許多問題實際上也是貪生怕死造成的。
大傢都貪生,纔造成今日處處可見的社會老齡化現象。貪生的後果是大傢都活得久。而活得久的結果之一就是不可避免地老人愈來愈多。人生七十古來稀,忽然變成人生七十纔開始。問題是怎樣開始?開始製造社會問題,還是開始形成問題社會?
老人可能是“寶”,也可能是“賊”。這兩種情況,孔子都提到過。“傢有一老,如有一寶”,是說老年人經驗豐富,思慮周到,修養良好,凡事拿捏得恰到好處。遇有晚輩請教,都能夠耐心指導,誠懇相待,當然是非常寶貴的導師。老就是寶,特指這些人士而言。
但是,有些老人,卻不摺不扣地應瞭孔子所說的“老而不死是謂賊”。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國外,自己則留在國內到處製造社會問題,逢人就增加麻煩,最後還要子女之外的人來送終。這不是賊,又是什麼呢?
嘴上說得好聽,這麼做是為瞭不連纍子女。實際上自己無法獨立生活,勢必要依賴彆人。這種貪生,完全是隻顧自己,絲毫不考慮彆人。要貪生,先要有靠得住的子女。否則,就不必貪生,以免連纍外人。
怕死不難,要有老本、老伴和老友,再加上“老寶”的修養,這樣就不怕不受人歡迎,愛活多久都可以放心地活下去。軍人退伍之後,照樣可以怕死,也沒有人有權責罵他。
自私是貪生怕死的必然結果。貪自己的長久生存,怕個人的快速死亡,都有自私的成分,不容否認。
從現象上來分析,自私的對象離不開名和利。貪自己的利益,求個人的名分。名利心愈濃重,自私的心理就愈重。自私心理重到竟然忘記瞭名和利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
彆人的名利和自己無關,以緻不去關心。隻有自己的名利,永遠說空不空。隻要一口氣還在,就有名和利的欲念和需求,很難擺脫名利的糾纏。
追求名利,還可以說是企圖心、上進心、奮發圖強的原動力,或者積極求取進步的驅策力。如果把追求所得的果實與社會大眾分享,名利就不緻遭受嚴苛的怨責。有名有利的人士,也不至於承受那樣惡毒的詛咒。問題是在齣名、獲利之後,把果實留下來私自享受,纔會引起眾人的不滿。
很多人把貧富懸殊視為社會不安的根源,似乎富有的人永遠要接受貧窮的人的挑戰,仿佛富有的人非把財富重新分配不可。
然而,有名有利的時候,如果不享受名利的果實,豈不證明名利果然是空的?那還有多少人會積極追求名利?大傢都視名利如糞土,世界上還會齣現什麼樣的名和利?活在如此這般的社會,人類會覺得快樂嗎?
何況生活所需要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若不積極爭取,說不定分到自己身上已經所剩無幾,甚至空空如也瞭。
爭名爭利是辛苦艱難的事情,原本為瞭保障自己的安全而努力,後來享受到名利的甜蜜果實,於是以爭名爭利為快樂之本,轉而享受爭名爭利的樂趣。
求快樂成為大傢努力的目標,加上名和利本來就難求,使得更多的人不求名也不求利,反而盲目地追求新奇的刺激。
我常聽見這樣的對話:
發型師問顧客:“您要染發嗎?染什麼顔色?”
顧客說:“隨便什麼顔色,越奇怪越好。”
這樣做的人剛開始染發還有很多人看,覺得這樣可以滿足自己引人注目的快樂欲求。後來不論他染什麼顔色,都引不起他人的注意,於是自己很不快樂,乾脆剃瞭光頭,想看看這樣能不能帶來一些快樂。
年長者對年輕人說:“這種無聊的廣告,你們怎麼看得這麼起勁?”
年輕人迴答道:“拜托!這種廣告不是播給你們這個年齡的人看的,它是為我們而製作的。”
不管這種廣告是有知還是無知,是有害還是無害,反正各人的標準不一緻,隻要能得到快樂就去做。針對不同的需求,滿足人們想要得到的各種不同刺激,這種方法叫作市場區隔,說穿瞭就是針對人們各有所好、各取所需的情況進行製作,以此來獲取利潤。
不講究區隔,大傢都接受同樣的刺激多麼單調乏味,令人覺得無聊,當然得不到快樂。刺激的來源有限,勢必引起爭奪。大傢逐漸不滿足於享受爭奪的刺激,於是不隻爭奪,還要進一步把爭奪得來的刺激長期保留在自己身邊,占為己有。
求生存、自私、求快樂,分析起來,都沒有問題。它們之所以形成人性的三大弱點,主要是人本身的問題,纔使得沒有問題的問題變成嚴重的問題。
人的問題在於思維兩極化
人的問題在哪裏?在思維。人的思維經常兩極化,不是極度嚮東,就是極度嚮西,以緻趨於極端而無法保持閤理的中道。過與不及都使求生存、自私、求快樂走上偏道而有所缺失。如何使自己不會過與不及,應該是每個人努力的正道。
媒體尚未發達以前,大傢眼不見、心寜靜,各自安於自己的策略,倒也心滿意足,無所怨尤。媒體發達之後,資訊傳播既快捷又普及,很多資訊不由得人不看,知道瞭太多的資訊以後,人就會互相比來比去,自己占便宜的地方就視為理應如此;自己吃虧的地方便認為豈有此理。於是,搞得天下大亂。
人類創造瞭媒體,媒體卻專門攻擊人性的弱點。為瞭生存競爭,媒體也采取若乾策略,將自身的生存建築在人性求生存、自私和求快樂上麵,弄得人類對媒體管製也不是,開放也不是,似乎已經無可奈何。
現代人的人性弱點被媒體渲染、擴大、強化、利用到瞭無孔不入的程度。媒體經常打著“人們有知道的權利”的招牌,威脅、利誘人們從事各種好的或者壞的活動。
人生是人性弱點的攻防戰
人性的弱點既屬不可避免,媒體的持續發展又是理所當然。我們所能夠自主的部分,說起來唯有掌握自己的因應策略,並且隨著時空的變遷作齣閤理的調整。
我們一方麵要防止他人攻擊我們的人性弱點,一方麵又不得不設法去攻擊他人的人性弱點。從這種角度來看,人生簡直就是人性弱點的攻防戰,隨時隨地都在攻擊,隨時隨地都在防備。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其實是說攻擊時不要存有害人之心,而防備時則宜提高警覺。
對於人性的弱點,不論攻擊或防備,最好采取適應、運用的心態,不要存有控製、利用的念頭,因為動機純正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妻子以獨特的烹調口味來控製丈夫,聽起來就很不閤適,容易讓人産生反感,使人覺得醜惡。如果改說妻子以獨特的烹調口味來滿足丈夫愛好美食的欲望,那聽起來就不一樣瞭,會令人覺得親切、有人情味,而且屬於美好人生的一部分。
動機純正與否,完全是個人問題,與他人無關。例如含蓄、隱藏的動機,究竟是減少他人的不悅,還是為求奸計得逞?如人寒天飲冰水,冷暖自知。
尊重人性的弱點,適當地攻擊或防備,以求達成閤理的效果。基於這樣的念頭,便是動機純正。
鄙視人性的弱點,認為應該攻其不備,那是乘人之危。對人經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時刻防備,凡事必朝壞處想,把人性醜惡化,則為動機不純正。
研究人性的弱點,旨在正己正人,讓自己快樂,他人也愉快,這樣纔具有正麵的、積極的意義。若是心存不軌,盼望分析人性的弱點,據以攻他人於不備,達成自私自利的企圖,那就大可不必,因為就算圖謀有成,也毫無長久價值。
現在,我們來看看,人性的三個弱點究竟是怎麼一迴事。凡事從根本入手,比較容易徹底明瞭,而且易學易用。但是,韆萬要以因應、運用的態度,而不要以控製、利用的態度,這樣對自己、對他人都會比較好。
給老弟買的,希望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心意
評分隻要人有思想,就會觸及這些弱點。沒有思想的人,不會因應這些弱點,反而令人擔心。
評分感謝京東,感謝配送師傅。贊!!!
評分不錯 值得一看 值得一看
評分曾老師的這本書思路清晰,內容生動,容易理解,給贊!
評分不錯
評分很好很不錯下次還來買
評分曾教授的書很好,值得購買。
評分人性的b奧秘(d曾AEf仕H強I談人i性的弱點) 人l性gi的奧秘o(曾AqE仕Hs強I談人v性的弱點) 人性gi的奧秘(曾AE仕H強I談人性的弱點) 人性gi的奧秘(曾AE仕H強I談人性的弱點) 人性gi的奧秘(曾AWE仕H強I談人Y性的弱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