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60-2014·替代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Levee Project Construc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60-2014·替代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Levee Project Construc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编
图书标签:
  • 水利工程
  • 堤防工程
  • 施工规范
  • 行业标准
  • SL260-2014
  • SL260-98
  • 工程建设
  • 规范标准
  • 水利行业
  • 工程质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155170162
版次:1
商品编码:11552490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Specification for Levee Project Construction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3
字数: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为适应堤防工程施工的需要,规范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及有关标准的要求,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60-2014·替代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60-2014·替代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适用于除海堤之外的各类新建、加固、扩建、改建堤防工程的施工。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施工准备
3.1 -般规定
3.2 测量、放样
3.3 料场复核
3.4 机械、设备及材料准备

4 导流与度汛

5 筑堤材料
5.1 堤料选择
5.2 堤料开采与选购

6 堤基施工
6.1 -般规定
6.2 堤基清理
6.3 软弱堤基施工
6.4 透水堤基施工
6.5 多层堤基施工
6.6 岩石堤基施工

7 垂直防渗
7.1 -般规定
7.2 薄混凝土防渗墙
7.3 高压喷射与深层搅拌防渗墙
7.4 水泥及黏土灌浆
7.5 振动沉模(切槽)防渗墙
7.6 土工膜垂直防渗

8 堤身填筑与砌筑
8.1 一般规定
8.2 碾压筑堤
8.3 土料吹填筑堤
8.4 抛石筑堤
8.5 砌石筑墙(堤)
8.6 混凝土筑墙(堤)
8.7 堤身防渗斜墙施工
8.8 滤层、排水施工
8.9 接缝、堤身与建筑物接合部施工
8.10 雨天与低温施工

9 防护工程施工
9.1 -般规定
9.2 护脚施工
9.3 护坡施工
9.4 封顶施工
9.5 崩岸整治

10 管理设施施工
10.1 观测设备埋设安装
10.2 交通、通信设施施工
10.3 其他管理设施施工

11 质量控制
11.1 一般规定
11.2 土料质量控制
11.3 堤基施工质量控制
11.4 垂直防渗质量控制
11.5 堤身填筑与砌筑质量控制
11.6 防护工程质量控制
11.7 管理设施质量控制
12 验收准备

附录A 筑堤土料的简易鉴别与适用性
附录B 碾压试验
附录C 防护工程实用技术
C.1 抛柴枕
C.2 土工织物软体沉排
C.3 铰链混凝土块沉排
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江河安澜: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中国水利工程,特别是堤防工程的建设理念、技术演进、管理经验与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管理者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参考视角。本书并非对某一具体标准的条文进行解读,而是立足于中国水利建设的宏观背景,从更广阔的层面剖析其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第一部分:中国水利工程的历史脉络与时代使命 本部分将梳理中国数千年来与水共生的历史,重点关注历代治水智慧的传承与创新。从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到都江堰、郑国渠等古代水利工程的辉煌成就,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水利事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抵御洪水灾害等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的驱动因素、面临的挑战以及所形成的独特建设模式。同时,本书也将强调当前中国水利工程建设肩负的时代使命,包括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应对气候变化、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建设韧性城市等,为读者构建一个宏观的水利工程建设背景。 第二部分:现代堤防工程的科学设计与技术革新 本部分将聚焦现代堤防工程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发展。我们将探讨如何根据不同区域的地质条件、水文特征、洪水位、工程地质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堤防的选线、断面设计、防渗加固等。本书将详细阐述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充分考虑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耐久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同时,我们将深入介绍近年来在堤防工程建设领域涌现出的各项技术革新,例如新型防渗材料的应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如振动打桩、挤压灌注、预应力锚索加固等)、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发展,以及在生态护岸、海绵城市理念融合等方面的探索。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示现代堤防工程如何实现更可靠、更环保、更可持续的建设。 第三部分:精益求精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本部分将深入剖析堤防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与管理要点。我们将详细阐述从工程开工前的技术准备、场地布置、材料供应,到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填筑、混凝土浇筑、防渗墙施工、坡面防护等各个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本书将强调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包括施工组织、进度控制、成本管理、安全生产等,并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此外,我们将重点介绍质量检测与验收的标准与方法,以及如何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从源头上杜绝质量隐患,确保每一方土、每一方石都符合设计要求,最终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质工程。 第四部分:风险管理与应急响应机制的构建 本部分将关注堤防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风险管理与应急响应。我们将分析堤防工程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包括地质风险、水文风险、施工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并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提前识别和规避风险。同时,本书将系统阐述如何构建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物资的储备以及应急演练的重要性,以应对突发状况,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五部分:中国堤防工程的未来展望与可持续发展 在本书的最后部分,我们将对中国堤防工程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我们将探讨如何顺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生态理念更深入地融入堤防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中。本书将讨论如何推动智慧水利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堤防工程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更高效、更精细的管理。同时,我们将分析中国在国际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最终,本书旨在引发读者对中国水利工程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共同探索构建人水和谐、安全韧性的美好未来。 《江河安澜: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是一部集历史、技术、管理、风险与未来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力求为读者呈现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貌,并引导对这一重要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60-2014·替代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这本书,我并非工程师,也非相关专业背景,但它仍然对我产生了极大的触动。我居住在一个沿海城市,虽然离主要的江河有一定距离,但台风和潮汐带来的影响依然存在。我总在想,那些抵御海水侵蚀的堤坝,究竟是如何建造的?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得以窥见一斑。我被书中关于“堤顶与堤坡防护”的章节所吸引。这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各种防护形式,如混凝土护砌、块石护坡、植被护坡等,并对其适用条件、施工工艺、质量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我看到了工程师们如何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来保护堤防免受水流的冲刷和侵蚀。我甚至能想象到,在海边,工程师们是如何克服潮水涨落的困难,将一块块混凝土预制块,或者一块块巨大的石块,精准地铺设在堤坡上,为我们的家园构筑一道坚实的屏障。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个宏伟的水利工程,都离不开无数专业人士的精打细算和不懈努力,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为我们赢得了安全的生活空间。

评分

初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60-2014·替代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在一个工程技术论坛上看到了它的名字,以及其替代旧标准的历史意义。作为一名对工程建设充满好奇心的普通人,我对“规范”二字总有一种天然的敬畏。它代表着一套严谨的规则,是无数次实践与反思的结晶。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是一种高度的专业性,虽然很多术语我并不熟悉,但它所展现出的科学态度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现代水利工程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堤脚防护”的章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部分内容详细阐述了在不同地质条件和水流冲刷环境下,如何选择和施工护脚材料,如何设置反滤层、护坡块等,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堤防的稳定与长久。我想象着工程师们在炎炎烈日下,或者在寒风刺骨中,一丝不苟地按照这些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每一块石料、每一寸土都被牢牢固定,不给洪水一丝可乘之机。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部关于精益求精的工程哲学。它告诉我,任何一项看似简单的工程,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原理和严苛的质量要求。它让我明白,我们赖以生存的水利设施,是无数工程师用智慧和汗水,依照这些严格的规范,一点一滴建造起来的,是守护我们家园的坚实壁垒。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60-2014·替代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这部厚重的著作,如同我手中那本翻旧了的工具书,它并非为消遣而生,却在真正需要它的时候,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指引。我不是科班出身的水利工程师,只是一个对家乡那条蜿蜒流淌的河流有着深厚感情的普通市民。童年时期,每当夏季洪水来临,看着河水咆哮着逼近堤岸,那种对未知的恐惧与对家园的担忧,至今仍记忆犹新。也正是这份记忆,让我对堤防工程产生了莫名的关注。当我偶然接触到这本书时,起初只是被它严谨的标题所吸引。我并非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每一个技术细节,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科学、严谨和对安全的重视,却深深打动了我。书中关于土方填筑的各项要求,例如压实度、含水量、分层厚度等,虽然我无法亲手操作,但能想象出每一道工序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的经验和教训,都是为了确保堤防在面对滔天洪水时,能够坚如磐石。我特别留意到关于“堤身防渗”的部分,这无疑是堤防工程的生命线。书中详述的各种防渗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检测方法,都让我看到了水利工程师们在与水搏斗过程中所付出的智慧和汗水。他们不仅仅是在堆砌土石,更是在构筑一道坚实的屏障,守护着千千万万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本书并非枯燥的技术手册,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安全、责任与守护的史书,虽然我只能读懂其中一部分,但足以让我对那些默默奉献的水利建设者们肃然起敬。它所蕴含的精髓,是对生命至上的承诺,是对国家发展的保障。

评分

我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60-2014·替代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这本书,其实是出于一种旁观者的好奇,想了解我们国家在水利工程建设上的一些“规矩”。毕竟,水利工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粮食安全、城市安全,乃至于国家的稳定。这本书的内容,虽然充满了专业术语,但其核心精神——安全、可靠、长效——却是我能够领会到的。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排水与截渗”的章节。水,既是工程的对象,也是潜在的威胁。堤防的稳定,离不开有效的排水和截渗措施。书中对各种排水结构、截渗材料的选用和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让我明白了,建造一座完美的堤防,不仅仅是考虑如何“挡水”,更要考虑如何“控水”。如何让渗透水在堤身中得到合理的疏导,如何防止地下水对堤身造成侵蚀,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细节。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复杂性,也让我对那些为了保障工程质量而付出的巨大努力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是一份技术文件,更是一份责任书,一份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庄严承诺。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60-2014·替代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这本书,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作为一名对工程建设感到好奇的普通人而接触到的。我一直对那些默默支撑我们现代生活的基础设施充满敬意,而堤防工程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翻阅这本书,我被其中关于“施工机械与设备”的章节所吸引。要知道,如此庞大的工程,离不开先进的机械设备。书中对各种施工机械的选型、使用、维护都有详细的规定。这让我看到了,工程的效率和质量,都与机械设备的性能息息相关。我甚至能想象到,在广阔的工地现场,各种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在工程师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作业,将设计图纸变成现实。这本书让我明白,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技术、设备与人力协同作战的结晶,是集体智慧和辛勤劳动的成果,是守护我们家园的坚实后盾。

评分

初次接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60-2014·替代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是被其厚重的分量所吸引,更被其代表的严谨所折服。我非水利专业人士,对其中的专业术语只能略知一二,但我从这本书中读出了一种对“安全”的极致追求。我特别关注了关于“观测与监测”的部分。堤防并非一劳永逸,它的健康状况需要持续的关注。书中对堤防的变形监测、渗流监测、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的监测方法,都有详细的规定。这让我明白,一座坚固的堤防,背后有精密的“眼睛”在时刻守护着它。我甚至能想象出,在堤防的各个关键部位,安装着各种传感器,将实时的监测数据传回控制中心,让工程师们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水利工程不仅仅是建设,更是持续的守护。它代表了一种责任感,一种对工程生命周期的全程负责,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永恒承诺。

评分

我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60-2014·替代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这本书,源于我对家乡那条河流复杂情感的延伸。从小到大,这条河承载了我无数的童年记忆,也曾在某些年份带给我莫大的担忧。这本书的标题,以及它所代表的国家层面的规范,让我觉得它一定蕴藏着保护家园的奥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质量检验与验收”的章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任何一项工程,最终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才能投入使用。这本书详细规定了在施工的各个阶段,以及工程完工后,如何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从原材料的检验,到施工过程中的抽检,再到最终的整体验收,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这让我看到了,水利工程的质量,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由一系列严谨的检验程序来保障的。我甚至可以想象,在工程验收的那一天,会有无数双眼睛在仔细审视着每一个细节,确保这道防洪的屏障,能够万无一失。这本书,让我对“质量”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关乎工程本身,更关乎无数人的安全与福祉。

评分

我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60-2014·替代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这本书,其实是出于一种“求知欲”。我生活在一个水网密集、河流纵横的地区,水患一直是家乡历史中挥之不去的一页。当我看到这样一本国家级行业标准,我总觉得它一定蕴含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智慧和经验。虽然我并非水利专业的学生,但阅读这本书的经历,比我之前看过的任何一部关于防洪的书籍都要来得实在和深刻。我被其中关于“土料选择与试验”的内容深深吸引。要知道,建造一座牢固的堤防,首先要选对“骨头”。书中对不同土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级配要求、以及如何进行试验检测,都有极其详细的规定。这让我明白了,不是任何泥土都能用来筑堤,而是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验,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抗压、抗剪、抗渗透能力。我甚至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堤防看起来很朴实,却能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这背后是对材料科学的精准把握。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看似简单的筑堤工程,其实是一门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科学严谨,才能确保最终的成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守卫一方平安。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60-2014·替代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接触到的。作为一个对基础设施建设略有关注的普通人,我一直对“标准”这两个字充满好奇,尤其是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水利工程领域。它代表着一种共识,一种经过实践检验的、普遍适用的最优解。阅读这本书,让我仿佛走进了一个严谨而有序的世界。我被书中关于“压实与碾压”的章节所震撼。要知道,堤身是否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体的密实度。这本书详细规定了碾压设备的选择、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甚至连碾压时的含水量都有严格的要求。这让我意识到,堤防的建造并非简单的堆填,而是一个需要精密控制的过程。每一次碾压,都是在为堤防增加一层坚固的“肌肉”。我甚至能想象出,在施工现场,那些大型压路机如何在烈日或寒风中,一趟又一趟地经过,确保每一寸土都被赋予最大的强度。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工程领域的真实含义,也让我对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坚守职责的水利建设者们充满了敬意,是他们的专业和辛勤,才有了我们脚下这坚实的土地。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60-2014·替代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这本书,我不是作为一名专业人士来解读的,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抱有深深关切的普通市民。每当夏日暴雨倾盆,新闻中报道的洪水汛情,总会让人心头一紧。而堤防,就是那道坚实的防线。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开始理解,这道防线是如何炼成的。我试图去领会其中关于“堤身横断面设计”的要点,虽然复杂的计算我无法掌握,但它所揭示的关于坡度、宽度、防浪墙设置等一系列参数的设计考量,无不体现了工程师们对水力学、土力学等基础学科的深刻理解。他们需要预测水流的力量,估算土体的稳定性,然后在图纸上勾勒出最安全、最有效的堤防形态。书中对“施工测量放样”的详细要求,更是让我看到了工程执行的严谨性。任何一点偏差,都可能在未来的防洪实践中埋下隐患。我常常想象,那些在施工现场的测量员,顶着烈日,一遍遍地核对坐标,确保每一米堤防都精准地建在设计的位置上。这本书,让我不仅仅看到了一个冰冷的标准,更看到了背后无数专业人士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担当,是他们用严谨的态度,筑起了我们安宁的家园。

评分

好评

评分

速度快,正品图书,服务满意

评分

考虑考虑咯哦哦呜呜呜呜

评分

实用,用得着!挺好的!呵呵

评分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考虑考虑咯哦哦呜呜呜呜

评分

实用,好用

评分

一直想买的规范,终于买到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