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力文库(三联):经济学及赋税之原理(买一赠一 套装共2册)

一力文库(三联):经济学及赋税之原理(买一赠一 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大卫·李嘉图 著,郭大力,王亚南 译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赋税
  • 三联书店
  • 一力文库
  • 原理
  • 教材
  • 社科
  • 学术
  • 经典
  • 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48068
版次:1
商品编码:1155840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一力文库(三联)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书写纸
页数:304
套装数量:2
字数:260000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经济学爱好者 英文爱好者
  《一力文库(三联):经济学及赋税之原理(买一赠一 套装共2册)理》是继承和发展《国富论》精华的巨著。既为资本主义辩护,又是反资本主义的武器。
  租税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李嘉图通过本书描述了当时社会的经济问题,也描述了通过合理税收,国家收入增加,使国家走向富强之路。

内容简介

  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分配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方面都比斯密有所发展,使古典经济学更加成熟。该书出版后多次再版,成为畅销书,是关于政治经济学经典研究方法的基础。是继《国富论》之后经济学说史上另一部真正的辉煌巨著。

作者简介

  大卫·李嘉图(1772—1823),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集大成者。生于犹太人家庭,父亲为证券交易所经纪人。12岁到荷兰商业学校学习,14岁随父从事证券交易。1793年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25岁时拥有200万英镑财产,随后钻研数学、物理学。1799年读亚当?斯密《国富论》后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参加了当时关于黄金价格和谷物法的讨论,1817年发表《经济学及赋税之原理》。

精彩书评

  人类都想保持自身的生活地位,维持他既得的财富。这种欲望,使各种加在资本上收入上的赋税,结局都出自收入……政府的赋税政策,必须借此,以鼓励人民这种倾向,切不可使赋税,终须出自资本。
  ——大卫·李嘉图

  他书中,一句一字,都为资本主义辩护,但他书中一字一句,又都可转用作反资本主义的武器。这种现象,在别个大经济学家的著作上,绝对没有。
  ——郭大力

目录


第三版小引
第一章 价值论
第二章 地租论
第三章 矿山地租论
第四章 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五章 工资论
第六章 利润论
第七章 国外贸易论
第八章 赋税论
第九章 原生产物税
第十章 地租税
第十一章 什一税
第十二章 土地税
第十三章 金税
第十四章 房屋税
第十五章 利润税
第十六章 工资税
第十七章 对原生产物以外诸商品的赋税
第十八章 济贫税
第十九章 论贸易通路的突变
第二十章 价值与富之不同性质
第二十一章 蓄积对于利润利息的影响
第二十二章 输出的奖金和输入的禁止
第二十三章 生产奖金论
第二十四章 亚当?斯密的地租学说
第二十五章 殖民地贸易
第二十六章 总收入与纯收入
第二十七章 论通货与银行
第二十八章 论富国贫国金谷物及劳动的比较价值
第二十九章 生产家支付的赋税
第三十章 论需要供给对于价格的影响
第三十一章 论机械
第三十二章 马尔萨斯的地租学说
附录一 引用各书题名
附录二 几个译音的字

前言/序言



现代经济学与社会公平:理论、应用与政策前沿 本书精选了当代经济学领域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几部经典著作与开创性研究,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系统、深入且面向未来的经济学知识框架。我们摒弃了单纯的宏大叙事,转而聚焦于经济理论如何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社会公平的诉求进行深刻的对话与互动。本套装共两册,涵盖了微观基础的精修、宏观动态的演进、福利经济学的伦理考量,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与治理难题。 --- 第一册:微观基础、市场失灵与福利经济学重构 核心内容概述: 本册聚焦于个体决策、市场机制的运作边界及其在实现社会最优分配中的内在缺陷。我们首先通过对新古典理论的精炼回顾,巩固读者对理性人假设、供需均衡的理解,随后迅速转向行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更具现实描述力的分支。 第一部分:行为偏好与决策的非理性边界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传统期望效用理论的局限性。内容包括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详细解析了损失厌恶、参照点依赖和禀赋效应如何系统性地偏离理性预期。我们通过大量实验案例,展示了在不确定性下,个体风险态度的不对称性,为理解金融市场波动和消费决策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还引入了时间不一致性(Hyperbolic Discounting)的概念,解释了储蓄不足、拖延症等个人财务困境的深层心理机制。 第二部分:市场失灵的深度诊断:外部性、公共品与信息不对称 本部分是理解政府干预必要性的理论基石。在外部性方面,皮古税和科斯定理的对比分析是重点。我们不仅阐述了负外部性(如污染)的社会成本定价问题,还深入探讨了科斯定理在现实中应用时的制度前提——特别是产权的清晰界定和交易成本的约束。 关于公共品,本册详细讨论了“搭便车”问题的根源,并对比了各种公共品供给机制(自愿捐赠、强制税收、社区自治)的效率与公平性考量。 信息不对称是现代市场中最普遍的失灵现象。本册的核心分析集中在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我们运用斯宾塞的信号传递模型和阿克洛夫的“柠檬市场”模型,解释了保险、二手车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中信息鸿沟如何导致市场崩溃或效率低下。同时,也分析了各种市场信号(如教育证书、质量担保)和筛选机制(如风险分级、共同支付)是如何试图弥补信息缺陷的。 第三部分:福利经济学的伦理维度与分配正义 本册的收官部分转向了对“最优”的价值判断。我们对帕累托最优进行了批判性审视,指出其在不考虑初始禀赋分配的情况下,无法提供关于社会正义的指导。随后,本书引入了阿马蒂亚·森的福利理论,强调“能力方法”(Capability Approach)对传统效用最大化范式的超越。我们探讨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的局限性)与机会公平之间的辩证关系,为理解累进税制、社会保障和反贫困政策的理论基础奠定了基础。 --- 第二册:宏观经济动态、经济增长与全球经济治理 核心内容概述: 第二册将视角从个体行为提升至国家与全球层面,聚焦于经济波动的解释、长期增长的驱动力以及国际经济关系的调控。本册内容兼顾古典、凯恩斯主义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并特别关注了内生增长理论和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问题。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模型与政策工具 本部分首先梳理了IS-LM模型在描述短期产品与货币市场均衡中的作用,并将其扩展至AD-AS模型,用以分析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重点在于解析财政政策(政府支出乘数、挤出效应)和货币政策(利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不同经济周期中的有效性差异。 随后,我们深入探讨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革命,特别是对卢卡斯批判的详细分析,这解释了基于历史数据的政策模型为何在政策转换时会失效。 第二部分:经济增长的引擎:技术进步与制度环境 本册力图超越简单的资本积累模型。我们详细阐述了索洛模型的残差,引出技术进步的重要性。核心内容聚焦于内生增长理论(如Romer模型),强调知识作为非竞争性公共品的角色,以及对研发(R&D)的公共投资如何通过外部性机制驱动长期、可持续的增长。 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被引入,分析了产权保护、法治质量、以及金融市场深度对技术创新和资本形成的关键影响。本部分强调,高质量的制度是实现长期繁荣的先决条件。 第三部分:经济周期的解释与危机管理 本部分着重于理解商业周期的波动性。我们比较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BC)对技术冲击的解释,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New Keynesian)对价格粘性和需求冲击的分析。 对于金融危机,本册特别关注了资产泡沫、信贷周期以及巴塞尔协议等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分析了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机制,以及中央银行在危机中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职能与限制。 第四部分:国际贸易、金融与全球化治理 本册的最后部分考察了开放经济体的理论。我们从古典的比较优势理论出发,过渡到更复杂的要素禀赋模型(Heckscher-Ohlin模型)和不完全竞争下的贸易理论(如克鲁格曼的新新贸易理论),解释了全球供应链的形成。 在国际金融方面,我们分析了汇率决定模型(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并深入讨论了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与收益,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全球机构在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处理主权债务危机中的作用与面临的权力结构挑战。 --- 总结与展望: 本两册书籍构建的知识体系,强调经济学的工具性(理解世界)与规范性(改善世界)的双重使命。读者将获得分析现代经济现象所需的坚实理论基础,并能批判性地评估从最小化干预到积极的财富再分配等不同政策路径的潜在后果。这套选编的价值在于,它将抽象的数学模型与鲜活的社会、政治现实紧密结合,展现了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广阔与深度。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是一个经济学领域的“门外汉”,但一直对这个领域充满了向往。市面上关于经济学的书实在太多了,良莠不齐,很多时候让人不知从何下手。我之所以选择这套书,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买一赠一”这个优惠的吸引,但更重要的是,我在搜索这本书的信息时,看到了一些关于其内容深度和学术价值的评价,这让我觉得它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起点。拿到手后,我非常惊喜于它的装帧和纸质,这是一种非常用心的呈现方式,让人愿意捧在手里细细品读。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原理”的探讨,我理解的“原理”应该是经济学最根本、最核心的逻辑。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建立起一个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各种经济现象的表层描述。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带领我深入理解经济学的本质,例如关于供需、价格、价值、生产、消费等等一系列基础概念的内在联系,为我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套书的封面设计我很喜欢,那种沉静而有质感的风格,摆在书架上就很有分量。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的印刷质量打动了,纸张厚实,油墨清晰,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常年伏案工作的人来说非常重要。我之前读过一些经济学的入门书籍,但总感觉有些浮于表面,抓不住核心。这套书虽然我才刚翻开几页,但已经能感受到它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作者的叙事方式很细腻,从历史的演变讲到概念的形成,逻辑链条非常清晰,不是那种硬邦邦的理论堆砌,而是带着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价值”的探讨部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目录和前言中就能窥见其深刻性。我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够真正理解经济学的底层逻辑,不再被那些纷繁复杂的市场现象所迷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经济运行的规律,甚至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对个人生活和职业规划有益的启示。包装也很用心,层层保护,书本完好无损,这对于网购图书来说是非常棒的体验。

评分

我一直认为,理解经济学原理是理解现代社会运作方式的关键。而赋税,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我在书店看到这套书时,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经济学及赋税之原理”这个直指核心的标题吸引了。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就能感受到它内容的丰富和逻辑的严谨。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原理”的阐述,希望它能像拨开迷雾一样,让我清晰地看到经济学背后最本质的驱动力。我之前读过一些介绍经济学史的书籍,了解了一些学派的演变,但对于经济学本身的原理,总感觉隔靴搔痒。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从原理层面切入的视角,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理解那些经济学理论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现实世界的。同时,我对赋税的原理也充满了好奇,期待它能解释清楚赋税的起源、种类、影响机制以及在不同经济体中扮演的角色。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这套书的,当时被它的副标题“经济学及赋税之原理”所吸引。我对赋税问题一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总觉得它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又常常觉得云里雾里。很多关于经济学的讨论,往往会忽略了赋税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而这本书似乎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我注意到它被收录在“一力文库”这个系列中,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学术的严谨和内容的精粹。我还没有来得及细读,只是翻阅了目录和部分章节,就已经感受到作者在梳理经济学原理和赋税制度方面的用心。那种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将宏观理论与微观实践相结合的尝试,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尤其是我看到了其中关于赋税对市场行为影响的论述,这部分内容在很多普及读物中是很难触及的。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构建一个更完整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并且能够对现代经济社会中的赋税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知道它们是如何运作的,又会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甚至能够启发我对一些公共政策的思考。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对那些能够深入浅出讲解复杂概念的书籍情有独钟。经济学这个学科,在我看来,既有宏观的架构,又有微观的逻辑,而赋税更是其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环节。这套书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我对这两个领域系统性学习的需求。拿到书后,我首先被其精美的装帧所吸引,这无疑增添了阅读的仪式感。虽然我才刚开始翻阅,但通过目录和前言,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深思熟虑。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原理”的阐述,我理解这套书并非只是罗列经济学名词,而是要探讨其背后的逻辑和驱动力。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对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比如“稀缺性”、“选择”、“机会成本”等,并且能够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联系起来。同时,我对赋税部分的论述也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了解赋税是如何产生的,它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以及不同的赋税制度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评分

快递非常快,很不错的。

评分

这次包装很好

评分

人在京东购物已经多年

评分

不错,。 ,。 ,。 ,。 ,。 ,。 ,。 ,。 ,。

评分

一力文库(三联):经济学及赋税之原理(买一赠一 套装共2册)

评分

盗版书。错别字多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东西,京东商城很好。

评分

款式很好质量不错,不错!!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东西,京东商城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