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鳳凰衛視金牌主持馬鼎盛唯一自傳性作品,超高人氣的軍事評論員個人傳記,軍事迷必讀書。
2.共和國同齡人講述從知青到著名軍事評論員的傳奇經曆。作者親曆瞭新中國的所有大事件,特彆是其從知青到軍事評論員的經曆,講述一代人的心路曆程,傳奇跌宕。
3.以兒子的身份深情迴憶母親紅綫女舞颱之外的真實人生。不是藝術評傳,隻講述生活細節,粵劇迷最想瞭解的一個真實感性的紅綫女。
4.近百張珍貴的曆史照片首次公開。其中有作者當知青時的照片,亦有馬師曾、紅綫女年輕時的照片,很多照片是首次公開,極具收藏價值。
內容簡介
《馬鼎盛自述:我和母親紅綫女》是鳳凰衛視金牌主持馬鼎盛的唯一自傳。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馬鼎盛親曆瞭國傢從艱難睏苦到改革開放的一係列事件,是共和國曆史的見證者。其從知青到鳳凰衛視著名軍事評論員的經曆更是傳奇跌宕,令人感慨不已。作為一位藝術大師的兒子,作品追述瞭兒子眼中一位真實而溫情的母親,披露瞭紅綫女大量鮮為人知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一位血肉豐滿,區彆於舞颱之上的紅綫女,是瞭解紅綫女不可多得的讀本。
精彩書評
★優秀,原來是可以傳承的,紅綫女和馬鼎盛,作為粵劇和軍事評論界中的翹楚,縱橫在世人的視野中數十年。馬老師現在以傳媒人,以兒子的身份,側寫紅綫女的故事,有著常人看不到的視角以及不可能有的觀察,告訴我們一代粵劇名伶的彆樣人生。
——鳳凰衛視資訊颱副颱長 吳小莉 ★紅綫女之所以形成自己的紅腔、紅派,不隻是因為她戲麯演齣的劇目、演齣的實踐特彆廣泛而是因為她的演齣有創新,不落窠臼。她轉益多師,吸收各種藝術養分,在學習上特彆刻苦,在藝術的追求上,始終求真求實。
——文化部原黨組書記、代部長 周巍峙 ★她不是一般的明星、演員、藝術傢。……她要求的是理想,她要求的是實現國傢的富強、發達,她希望自己成為曆史的創造者,成為曆史裏邊的一個角色,而不僅僅是屏幕上的一個角色。
——文化部原部長、著名作傢 王濛 目錄
20世紀50年代:北京,我的童年
一行熱淚一路歌
父親講故事
香港盛仔上北京
北京真好玩
東四六條鬍同
掌聲響起來
我的小學班主任龐淑芬老師
北京麻雀滅九族
鮮血淋灕的舌頭
20世紀60年代:我的父親母親
媽媽,你不要結婚
父母婚事
父親和他的母親
北京市第47中
一塊白麵火燒
我給周總理說相聲
總理記得馬尾雲
與母親在頤和園
這封“南方來信”是我寫的
我遺精瞭,有什麼新鮮的
父親馬師曾給我的遺産
排球狂熱勢不可擋
初 夜
染血的矛頭
锡林郭勒大草原
一隻破塑料鞋
十二年京華夢未醒
長安鬥牛士
粉墨生涯
20世紀70年代:知青歲月
戰備糧、小三綫
痛說革命廠史
批判資産階級歪風邪氣
工 傷
謝師宴
在韶關建設共産主義
幫媽媽抄大字報
從海洋島到法卡山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加盟鳳凰衛視
遊戲和工作
母子間的文字交流
母親肯定我自力更生
香港纔子名嘴
颱灣海峽危機紅瞭個馬鼎盛
外婆譚銀彩
世界最幸福的人
讓母親笑齣眼淚
兩次胃齣血
21世紀:為瞭告彆的聚會
學習父親馬師曾愛國為民
我是怎樣當上軍事評論員的
不辭長作鳳凰人
我的遊泳生活
母子訪談錄
作為香港政協委員關注南海主權
在亞洲電視颱講軍事
第三次擁抱母親
母親紅綫女86大壽
我登颱逗哭壽星紅綫女
母親突然離世瞭
精彩書摘
北京真好玩
1957年的暑假,我住進瞭北京的小鬍同。
從香港的跑馬地到廣州的倉前街,八年間都住“洋樓”,到瞭北京纔知道瓦房的好處。四閤院有大有小,都少不瞭綠樹成蔭。我坐著三輪車,由馬路轉入鬍同,一眼就看到攀在樹上的小孩,男的女的都分不大清楚,無非是汗衫短褲,一陣歡聲笑語中,分明有“香港來的”幾個字。
五姨媽的傢幾乎在鬍同底,兩扇木門,進院子就下五六級的颱階,右邊一溜三間大瓦房,再過去兩間小點的瓦房,住著李太太一傢三口。李傢姐弟很快就成為牌友。左邊五六間小平房,分住三傢人,他們另外用一個自來水龍頭,大傢好像就沒那麼親熱瞭。
最令我驚奇的是大院的茅房——根本不能算廁所。三尺見方的破爛土房,一道隻能半掩的三閤闆破門,地上挖一個土坑,兩尺長、一尺寬,當年隻有1.28米的我,兩腳分開蹲在茅坑上,算是難度頗高的動作。好在8歲大的孩子活力十足,不到迫不及待的關頭,不會衝嚮大院最邊角地區,而且往往是一泄如注。牌桌上的朋友每每驚嘆不已,“阿盛‘開大’比我們‘開小’還要快!”
看到我很快習慣瞭“茅房文化”,五姨媽開心得很。她是一位高大健壯的女士,嗓門大、話又多,我用提問打斷她的話柄,她也不在乎。“您是五姨媽?為什麼我又有個五舅父?…‘傻仔,我們女分女排,男分男排嘛!”我媽排第十,聽說還有小舅舅排十一,那我外祖父是不是有二十多個兒女?真看不齣個子矮胖的小老頭兒,一妻二妾能養齣成班成排的後代。在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還有蘇聯“英雄母親”的風氣,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死的人太多。我們中國有六億人口,外祖父怕做不成“英雄父親”。不過,院子裏各傢孩子當中,我算最小,又是“香港客人”,一時間挺得寵,這個暑假盡可以玩個痛快。
五姨媽剛好40歲,是科學齣版社的校對員。五姨丈好像比她小兩歲,身闆筆挺,中間分界的西裝頭,永遠梳得一絲不苟。他懂英文,也通俄文,這在50年代大有用處,原來在人民大學教書,後轉到科學齣版社做翻譯,書架上擺著他翻譯的蘇聯科技書,大書桌上堆滿稿紙,每天晚上都在寫。
“爹早就認識郭沫若。”三錶哥神神秘秘地告訴我。“郭沫若是誰?”好像不是一個將軍。“你連中國科學院院長都不知道?”三錶哥斜著眼,從膠邊眼鏡框外麵瞪著我說,“你不是愛看打仗的書嗎?北伐戰爭知道嗎?‘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這支歌聽起來挺熟,不是“打開蚊帳有隻蚊”嗎?三錶哥提起大人物,連眼鏡片也放光。“郭老是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又參加過南昌起義,抗日戰爭時期是政治部第三廳的副廳長,掛將軍銜,我爹曾在他手下工作,做到上校呢!”算起來,當年五姨丈不過20多歲,那官真是當得不小瞭,怪不得他的皮鞋擦得鋥亮,果然有點軍人風度。
談天說地吹牛皮,是我的至愛,特彆是在屋頂上,吹著夏日的夜風,那感覺真好。香港的陽颱,廣州的“天棚”,和夜空沒有距離,但比起北京的屋頂,太沒有冒險味道瞭。三錶哥最懂得待客之道,他給我上的第一課,就是爬上房頂。過程簡單而驚險:茅房的後門,是一小塊空地,其實是五姨媽傢上房的後牆,同大院的圍牆之間,有三四尺距離。這塊空地不知為什麼比屋內高齣五六尺,所以那段院牆就隻剩四五尺高,土牆上還挖齣兩個墊腳坑,連我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登上院牆。
邁過茅房頂那幾步,就能攀上我傢的大廳屋頂;三錶哥再三叮囑,平房的頂不經踩,一定要踩在邊邊的磚牆上,一塊磚頭側麵的寬度,在朦朧夜色中容易行差踏錯。爬上瓦房的禁忌也差不多,瓦麵一踩就碎,隻有房脊最結實,靠著房山的一端,可以舒服地坐“太師椅背”。不過房頂一邊隻有一個房山,離開兩丈遠就聊不到天,我爬得慢,隻好屈就“闆凳”,跨坐在屋脊上。
三錶哥讀北京“二十七中”。這所中學據說像香港“培正”一類的馬騮頭(粵語:猴子頭)學校。他的功課時好時壞,隻有同我吹噓大錶哥的“威水(粵語:風光)史”。其實不用他細說,隻要“北京大學”的金字招牌放在那裏,足以說明大錶哥的品學兼優。二錶哥在北京“男四中”,城裏頭號名牌,跳高拿全校第一,哥兒倆都是一米八的個頭。我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小毛孩子,簡直不夠資格說話。四錶姐讀“女十一中”,也是名校,少年先鋒大隊委員的臂章,她從不戴齣校門,哪像我們這位三錶兄,在傢裏也捨不得摘下中隊委的標誌。
在月光下,中隊級乾部的兩道橫紅杠,像黑色的等號,大概等於香港童子軍的什麼頭銜?“香港什麼童子軍?根本沒得比!”三錶哥驕傲地抬頭仰望星空,“我們少先隊員長大要參加共産主義青年團,18歲還要申請加入共産黨!”口頭鬥大的把戲,我們從小玩得多,今晚非輸不可,隨你搬齣齊天大聖、洪鈞老祖,還是梁山泊一百單八將,也鬥不過共産黨!她打敗瞭日本鬼子、蔣傢軍,連頭號列強美國,也敗陣朝鮮。我鬥不贏沒關係,一走瞭之。“那是北海白塔嗎?”我指著城中心的製高點問。“傻瓜,那是景山,再往西一點纔是白塔。”三錶哥權威地指指點點。在北京,永遠要記住東西南北。“北海可以劃船,遊泳……”“好極瞭!我們明天就去。”腳下“哢嚓”一聲,我踩裂瞭一塊瓦。
五姨媽傢住東四六條,離北海公園不過隻有七站路。我們老錶一行五人分乘四輛自行車,都是有牌子的,什麼“三槍”“菲利普”,最差勁的是三錶哥那輛蘇聯車,居然前閘是“輪壓式”,不過,說到底也是洋貨,擦得閃閃發光的四輛車一字排開,真有點行軍的架勢。
北海公園前門的廣場上,早已擠滿瞭人。少先隊的旗幟最為奪目,三角形的小隊旗,大一點的長方燕尾旗是中隊旗,大隊旗可算富麗堂皇,周邊有金黃色旗穗,旗杆是紅白相間,頂部還帶個紅纓槍似的尖頭,一陣南風吹來,旗幟獵獵作聲,和少先隊的歌聲交相激蕩。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湖麵上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小船輕輕漂在水中,迎麵吹來涼爽的風……”
P18-20
……
馬鼎盛自述:我和母親紅綫女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馬鼎盛自述:我和母親紅綫女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