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热力学及相图

镁合金热力学及相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毛萍莉,王峰,刘正 著
图书标签:
  • 镁合金
  • 热力学
  • 相图
  • 材料科学
  • 金属材料
  • 合金材料
  • 热力学计算
  • 相平衡
  • 材料工程
  • 冶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76580
版次:1
商品编码:11591791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2
字数:40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从事镁合金研究、开发与应用人员
  《镁合金热力学及相图》一书主要从金属镁的性质、镁的合金化及典型合金系、镁合金热力学、镁合金相图计算与镁合金中相的热力学模型和镁合金相图五大方面帮助读者建立对该学科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

内容简介

  相图被称为材料工作者的地图,它是新材料研究与开发最源头及最重要的依据。镁合金开发所能够借鉴到的相图,远比钢铁和铝合金要少得多。《镁合金热力学及相图》主要介绍了镁合金热力学基础,以及建立在热力学模型上的镁合金相图计算技术,同时还介绍了镁合金二元、三元及部分四元相图,以期读者能对镁合金的基本性质、合金化、热力学原理,以及镁合金相图建立过程所采用的热力学模型有一个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
  《镁合金热力学及相图》共分为五章,可对从事镁合金研究、开发与应用的同行们提供理论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镁合金热力学及相图》前言第一章金属镁的性质1.1纯镁的物理性质1.2纯镁的力学性能1.3镁合金的物理性质
第二章镁的合金化及典型合金系2.1镁的合金化设计基础2.1.1镁的合金化原则2.1.2常见合金化元素2.1.3合金元素的强化机制2.2镁合金典型合金系2.2.1镁合金标记与牌号2.2.2Mg-Al系2.2.3Mg-Zn系2.2.4Mg-RE系2.2.5Mg-Mn系2.2.6Mg-Li系
第三章镁合金热力学3.1相图热力学3.1.1概述3.1.2溶液、偏摩尔量与化学势3.2相图热力学计算3.2.1相图热力学计算的一般原理3.2.2热力学模型的发展历史3.2.3理想溶液模型3.2.4规则溶液模型3.2.5亚规则溶液模型3.2.6亚点阵溶液模型3.2.7缔合溶液模型3.2.8准化学模型3.2.9修正的准化学模型3.2.10物理转变对溶液摩尔吉布斯自由能的贡献3.2.11多元系热力学性质的外推方法
第四章镁合金相图计算与镁合金中相的热力学模型4.1概述4.2常用相图计算软件介绍4.2.1Thermo-Calc4.2.2Pandat4.2.3FactSage4.2.4JMatPro4.3镁合金中相的热力学模型4.3.1镁合金二元体系中相的热力学模型4.3.2镁合金三元体系中相的热力学模型4.3.3镁合金四元体系中相的热力学模型4.4目前已经评估的镁合金相图4.4.1目前已经评估的镁合金二元相图4.4.2目前已经评估的镁合金三元相图
第五章镁合金相图5.1相图基础5.1.1相图基本术语5.1.2二元相图5.1.3三元相图5.2镁合金相图5.2.1镁合金二元相图Mg-AgMg-AlMg-AsMg-AuMg-BMg-BaMg-BeMg-BiMg-Bi(修正)Mg-CaMg-Cd镁合金热力学及相图目录�‖�Mg-CeMg-CoMg-CsMg-CuMg-Cu(修正)Mg-DyMg-Dy(修正)Mg-ErMg-Er(修正)Mg-EuMg-FeMg-GaMg-GdMg-Gd(修正)Mg-GeMg-HMg-HfMg-HgMg-HoMg-Ho(修正)Mg-InMg-IrMg-KMg-LaMg-LiMg-LuMg-MnMg-MoMg-NMg-NaMg-NbMg-NdMg-Nd(修正)Mg-NiMg-OMg-PbMg-PdMg-PrMg-PuMg-RbMg-SbMg-ScMg-SiMg-SmMg-SnMg-SrMg-TbMg-Tb(修正)Mg-ThMg-TiMg-TlMg-TmMg-UMg-VMg-YMg-Y(修正)Mg-YbMg-ZnMg-Zn(修正)Mg-Zr5.2.2镁合金三元相图Mg-Ag-AlMg-Ag-CdMg-Ag-CeMg-Ag-CuMg-Ag-GaMg-Ag-InMg-Ag-LaMg-Ag-LiMg-Ag-NdMg-Ag-NiMg-Ag-PdMg-Ag-PrMg-Ag-SbMg-Ag-SmMg-Ag-SnMg-Ag-TlMg-Ag-ZnMg-Al-BMg-Al-BeMg-Al-BiMg-Al-CaMg-Al-CdMg-Al-CeMg-Al-CoMg-Al-CrMg-Al-CuMg-Al-FeMg-Al-GaMg-Al-GeMg-Al-HfMg-Al-InMg-Al-LaMg-Al-LiMg-Al-MnMg-Al-NdMg-Al-PbMg-Al-SbMg-Al-ScMg-Al-SiMg-Al-SmMg-Al-SnMg-Al-SrMg-Al-TiMg-Al-TlMg-Al-YMg-Al-ZnMg-Al-ZrMg-Au-CdMg-Au-HgMg-Au-SiMg-B-NiMg-Be-CuMg-Bi-CaMg-Bi-CuMg-Bi-GaMg-Bi-PbMg-Bi-SbMg-Bi-SnMg-Bi-Zn
……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镁是10种常用有色金属之一,蕴藏量极其丰富。据估计,镁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2.35%,金属元素中排在第4位,总储量为100亿t以上;镁在海水中的含量约为1.28g/kg,仅次于氯和纳,总蕴藏量为2×10^15t。可见,丰富的镁资源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中国单位GDP消耗钢铁、铜、铝、铅和镑的数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6倍、4.8倍、4.9倍、4.9倍和4.4倍。目前,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铝土矿、铜精矿、铁矿石和铅铮原料的对外依存度已分别达到或超过60%、80%、65%、30%o可见,过高的资源对外依存度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因此,推广我国富有资源金属——镁的用途和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镁的密度只有1.74g,句m3,比钢轻75%,比铝轻33%,是目前应用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交通工具、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有试验表明:汽车质量每下降10%,油耗可降低6%~8%,燃油效率可提高5.5%;航天飞行器质量每降低1g,则发射燃料可节约4kg;导弹弹体减重1kg,可少用10kg燃料;导弹弹头减重1kg,则可增加12~15km的射程。随着近年对节能环保的日益重视,镁合金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然而,相对于其他规模应用的结构金属材料而言,目前镁合金的用途和用量还十分有限。从材料角度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存镁合金的牌号有限,性能的选择区间过窄,使其应用受到了极大地限制。
  众所周知,如同其他合金材料一样,相图是镁合金开发的基础和工具。可是,镁合金开发所能够借鉴得到的相图,远比钢铁和铝合金要少得多。据东北大学郝士明教授的统计,现有的87个Mg-X二元系中,就有25个与高熔点元素等组成的系统尚未构建起相图;51个Mg-Al-X三元系中,相平衡信息较多可用来帮助合金设计的只有15个,另有15个三元系只有很少的相平衡信息,尚不能支持合金设计,更多的三元系(19个)则完全没有相图。正是因为与其他合金材料相比,镁合金的相图非常有限,因此现有的镁合金相图(包括实测相图和理论计算得到的相图)就显得极为弥足珍贵。基于这样的考虑,作者萌生了编辑镁合金相图的想法。目前,经过作者的努力本书终于完稿,诚愿本书的出版能够对今后镁合金新材料的开发有所裨益。
  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镁的基本性质,主要由沈阳工业大学刘正教授编写;第二章介绍镁的合金化及典型合金系,主要由沈阳工业大学王峰副教授编写;第三章介绍镁合金热力学,主要由沈阳工业大学刘正教授编写;第四章介绍镁合金相图计算与镁合金中相的热力学模型主要由沈阳工业大学毛萍莉教授编写;第五章介绍镁合金相图。其中,第五章镁合金相图是全书的重点,主要包括作者所能收集到的镁合金二元及三元合金相图,其中既有实测相图,也有计算相图。第一~第四章是镁合金相图的理论基础,可使读者对镁合金的基本性质、合金化、热力学原理,以及镁合金相图建立过程所采用的热力学模型有一个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镁合金相图的收集和整理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沈阳工业大学镁合金课题组的研究生于波、林琳、杨金龙、彭思雯、秦佳明、孙庆海、鞠阳、刘超、邸金南、孙士杰在相图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尤其是于波,在此对各位同学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编著本书的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这些文献资料的作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出现一些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现代材料科学进展:导论与前沿》 本书旨在为材料科学领域的初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导论,同时聚焦于当下材料科学研究中最具活力的前沿领域。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引导读者构建起对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的扎实理解,并激发他们对未来材料探索的浓厚兴趣。 第一部分:材料科学基础理论 本部分将系统梳理材料科学的核心概念,为后续内容的深入探讨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章:材料的分类与结构 我们将从宏观角度出发,介绍金属、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等主要材料类别及其基本特性。 随后,深入到微观层面,探讨晶体结构、非晶结构、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等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原子排列的规律性以及缺陷的存在如何深刻地塑造材料的力学、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 还将简要介绍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等常用的材料结构表征技术。 第二章:材料的力学性能 本章将详述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响应,包括弹性、塑性、强度、硬度、韧性、疲劳等基本力学性能指标。 我们将深入剖析应力-应变曲线的各个阶段,解释屈服、断裂等重要现象背后的微观机制。 同时,会介绍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如晶粒尺寸、第二相粒子、加工硬化等,并提及断裂力学和疲劳损伤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材料的热学与电学性能 本章将聚焦于材料对热和电的响应。 在热学方面,我们将探讨热导率、热容、热膨胀系数等概念,并阐述它们与材料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关联。 在电学方面,我们将区分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电学特性,介绍电导率、电阻率、介电常数等关键参数,并简要探讨电子在材料中的输运机制。 第四章:材料的相变与热力学基础 本章将引入材料科学中至关重要的热力学概念,并探讨相变在材料科学中的作用。 我们将介绍吉布斯自由能、焓、熵等基本热力学量,以及它们如何决定物质的稳定相。 随后,将重点讨论固相、液相、气相等不同物态之间的相变,以及合金中的固液相变、固固相变等。相图作为描述物质相平衡关系的有力工具,也将在此予以初步介绍,但侧重于其作为分析工具的普适性。 第二部分:材料科学前沿领域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进入材料科学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五章:纳米材料的构筑与应用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尺寸效应和量子效应,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章将介绍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自组装、化学合成、物理气相沉积等。 重点将放在纳米材料的结构特性、表面效应,以及其在催化、储能、生物医药、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应用。 第六章:智能材料与响应性材料 智能材料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响应,展现出“生命力”。 我们将探讨形状记忆合金、压电材料、热敏材料、光致变色材料等各类智能材料。 着重分析其响应机制,以及在传感器、执行器、自修复材料、仿生材料等新兴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第七章:先进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开发 本章将聚焦于那些具有特定优异功能的新型材料。 例如,高性能磁性材料、光学材料、生物相容性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以及用于新能源开发的材料(如太阳能电池材料、电池材料)。 我们将讨论这些材料的设计理念、制备工艺以及在各个尖端技术领域扮演的关键角色。 第八章:计算材料科学与材料基因组计划 计算方法已成为现代材料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章将介绍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晶格格林函数方法等计算工具,及其在预测材料性质、理解微观机制中的作用。 还将阐述材料基因组计划的理念,即通过计算与实验相结合,加速新材料的发现与设计过程。 本书强调跨学科的视角,力求在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以及应用潜力之间建立清晰的联系。我们希望通过系统性的梳理和前沿性的探讨,为读者提供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并激发他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领域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创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初入材料科学领域的学生,对镁合金的轻质和优异性能一直充满向往。《镁合金热力学及相图》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开启了一扇通往镁合金世界的大门。作者以极其清晰的思路,从镁合金最基础的热力学性质讲起,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相图分析。我特别喜欢他对镁元素及其与常见合金元素(如铝、锌、稀土元素等)形成合金的热力学行为的阐述。这些基础知识为我理解后续的相图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相图部分,作者的讲解更是细致入微。他不仅展示了各种典型的镁合金相图,还深入分析了相区内的各个相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平衡关系。他对相图绘制的原理和方法的介绍,让我明白了这些图谱是如何得来的,以及如何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机制的讲解印象深刻。这些内容帮助我理解了不同镁合金的组织结构和潜在的性能。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对我这样的新手来说,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和进阶读物,让我对镁合金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我是一名对镁合金疲劳性能和断裂机制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在寻找相关文献时,偶然发现了《镁合金热力学及相图》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在对镁合金热力学性质进行阐述时,不仅提供了大量精确的热力学数据,还深入分析了这些数据对材料性能的实际影响。我特别欣赏他对不同相变过程的热力学驱动力分析,这对于理解镁合金在高温下的组织稳定性以及相变动力学至关重要。在相图部分,作者的专业性更是体现在他对复杂多元相图的深入剖析。他不仅展示了相图的结构,更重要的是,他解释了相图的形成原理以及如何利用相图来预测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性能。我对书中关于Mg-Al-Zn, Mg-Zn-Y等重要合金体系相图的讲解尤为关注,这为我理解这些合金的微观结构演变和热处理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此外,作者还讨论了非平衡相的形成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这对于深入研究镁合金的断裂和疲劳行为具有启发意义。这本书的内容严谨、全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镁合金研究参考书。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材料科学理论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来说,《镁合金热力学及相图》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一场知识的盛宴。作者的写作风格既严谨又不失生动,他将复杂的热力学原理和相图绘制方法,用一种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赞赏他对镁合金热力学性质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数据的罗列,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数据背后的物理化学含义,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镁合金的宏观性能的。例如,在讨论固溶强化机理时,他将原子尺度上的相互作用与宏观力学性能的改变联系起来,这让我对材料的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相图部分,作者的专业性更是体现在他对不同相图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的深入剖析。他并没有仅仅展示相图,而是详细解释了构建这些相图所依赖的实验方法和理论模型,这为我深入理解相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书中关于相变动力学和非平衡相的讨论,也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认识到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化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过程。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逻辑严密,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深入思考的优秀学术著作,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学术感,封面上那深邃的镁合金纹理仿佛在诉说着材料科学的奥秘。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严谨的学术前言,作者用他深厚的学识为我们勾勒出镁合金研究的宏大图景,以及为何深入理解其热力学性质和相图对于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开篇就点明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这让我这个对镁合金领域尚属初窥门径的读者,立刻感受到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那些复杂的公式和理论,在作者清晰的逻辑和层层递进的讲解下,不再显得那么遥不可及。虽然我对某些高深的物理化学概念还在摸索之中,但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我每一次理解一个核心概念时,都让我倍感欣喜。作者在介绍不同镁合金体系的热力学性质时,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经典的研究成果,这不仅增加了内容的权威性,也为我提供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特别是关于固溶强化、析出强化等与相变密切相关的微观机制的阐述,让我对镁合金的性能提升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虽然内容扎实,但并非生硬的堆砌,而是通过精妙的组织和流畅的语言,引导读者一步步探索镁合金世界的深邃。我非常期待在后续的章节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以及它们如何指导我们设计出性能更优异的镁合金材料。

评分

我对镁合金的兴趣源于它轻质高强的特性,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中的巨大潜力让我着迷。《镁合金热力学及相图》这本书,如同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镁合金微观世界的大门。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吸引人,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晦涩的公式,而是先从镁元素本身的性质出发,逐步引导读者认识其合金化的基础。我特别喜欢他对不同合金元素在镁中固溶行为的讲解,以及这些固溶体如何影响镁的晶格结构和基本性能。在讲解相图时,作者通过大量的图例和实例,将抽象的相变过程具象化,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逐渐领悟其中的奥秘。他对于相平衡、相分解、以及相变动力学的深入剖析,让我开始理解为什么不同的镁合金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后,性能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书中关于扩散过程的论述,以及它在相变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也让我对材料的微观演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科学的魅力。每一次理解一个复杂的概念,我都感觉自己离掌握镁合金的秘密更近了一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激发了我持续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评分

当我翻开《镁合金热力学及相图》这本书时,就被它严谨的学术氛围所吸引。作者在开篇就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宏大的镁合金研究图景,并强调了热力学和相图研究在其中的核心地位。我对作者在解释镁合金热力学性质时所采用的论证方式非常欣赏,他循循善诱,从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出发,层层递进地引出复杂的概念。我尤其喜欢他对固溶体、化合物形成热力学以及相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详细阐述,这让我对镁合金的稳定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相图部分,作者的讲解更是精彩绝伦。他不仅展示了各种典型的镁合金相图,还深入分析了这些相图的绘制方法和理论基础,例如CALPHAD方法。我对书中关于Mg-Al、Mg-Zn、Mg-RE等二元和三元合金体系相图的详细介绍,以及他对其中各个相区和相变的深入解读,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更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和分析问题。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仿佛与一位博学多识的导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我对镁合金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我是一名对材料科学的理论基础,尤其是相图理论非常感兴趣的学生。《镁合金热力学及相图》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一本宝藏。作者在阐述镁合金的热力学性质时,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从最基本的自由能概念,到各种平衡关系,再到具体的合金体系,都讲解得非常到位。我特别喜欢他对于不同热力学函数(如焓、熵、吉布斯自由能)在相变过程中的作用的解释,这让我深刻理解了相变发生的驱动力。在相图部分,作者的功力更是展露无遗。他不仅展示了各种典型的镁合金相图,还深入分析了绘制这些相图所依据的实验方法和理论模型,例如利用热分析、X射线衍射等技术来确定相界。我对书中关于共晶、共析、包晶等典型相图类型的讲解印象尤为深刻,这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不同组分镁合金在加热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演变。此外,作者还讨论了非平衡相的形成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这拓宽了我对镁合金相变的认识。这本书的严谨性体现在其对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的精确引用,以及对不同观点之间的客观评述。阅读这本书,就像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对话,从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评分

这本书的质量,从装帧到内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封面上那精美的镁合金微观组织图片,已经预示了书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作者在开篇就点出了镁合金作为一种轻质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强调了热力学和相图研究是理解和优化其性能的基石。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镁合金相图时的细致之处。他不仅展示了相图的形状,更深入分析了相区内的各个相的晶体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对书中关于Mg-Al、Mg-Zn、Mg-RE等典型二元和三元合金体系相图的讲解特别着迷,通过这些相图,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合金元素的加入对镁基固溶体的稳定性和新相形成的影响。作者在分析这些相图时,经常结合实际的实验结果,这让我对理论知识的可靠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他对相变动力学的探讨,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实际生产中,精确控制热处理过程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要真正掌握镁合金,就必须深入理解其内在的热力学规律和相变行为,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把金钥匙。

评分

我一直对材料科学的理论基础非常感兴趣,而《镁合金热力学及相图》这本书,可以说完美地满足了我对知识的渴求。作者在处理相图部分时,展现出了极其扎实的功底。他对不同温度、不同组分下镁合金的相变行为进行了详尽的描绘,每一个相变点、每一个相区,都被他细致入微地分析。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相图绘制原理和解读方法的讲解,这让我明白,我们看到的那些复杂的图谱,背后蕴含着多么深刻的物理化学原理。通过对相图的学习,我开始能够预测不同成分和热处理条件下镁合金可能出现的组织,这对于材料的设计和工艺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在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关于实验数据验证理论模型的实例,这让我看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量。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实际的实验结果来佐证和补充他的论述,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敬佩。虽然有些相图非常复杂,包含多种相,但我跟着作者的思路,一点点地梳理,逐渐理清了脉络。他对亚稳相、平衡相的区分,以及它们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解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相变行为,是实现宏观性能调控的关键。对我而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能够激发我探索欲望的知识宝库。

评分

作为一名在镁合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热力学和相图在材料研发中的基石地位。拿到《镁合金热力学及相图》这本书,我带着一种期待和审视的眼光开始阅读。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它不仅涵盖了镁合金最基础的热力学数据,如生成焓、熵等,还深入探讨了多种二元、三元甚至多元镁合金体系的相图。作者对不同相图的绘制方法和背后涉及的理论模型,如CALPHAD方法,进行了清晰的阐述,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利用这些工具进行材料设计和性能预测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相变动力学时的细致之处,他没有止步于描述相变发生,而是进一步分析了相变发生的驱动力、阻力以及影响相变速率的因素。这对于我们理解和控制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而优化其力学性能、耐腐蚀性等关键指标,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书中引用的参考文献,也都是该领域的经典之作,这为我提供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广阔视野。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详实,逻辑严谨,论述清晰,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优秀学术专著。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复杂的镁合金世界里,热力学和相图是解开一切奥秘的钥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