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奇幻之旅中国卷(套装全3卷)专门小学生打造的一套有关地理知识的丛书。本套书对中国国家地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省到市,对全国各个旅游胜地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对小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了全面而可靠的内容。
地球奇幻之旅中国卷(套装全3卷)《地球奇幻之旅》图片量极为丰富,每个对页都有三四张左右,画面非常好看。图片精美而艳丽,视觉冲击感非常强。
地球奇幻之旅中国卷(套装全3卷)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本套系丛书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地理所的研究员和中华书局资深编审审定,在追求趣味性和可读性的同时,也充分保证了知识的准确性。
地球奇幻之旅中国卷(套装全3卷)《地球奇幻之旅》装帧精美,是给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美好礼物。
《地球奇幻之旅中国卷 (套装全3卷)》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地理的概况,以省级行政单位划分,各地区又以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历史文化、地貌、气候、水文、自然资源、旅游地理等为线索展开。内容丰富全面,资料翔实新颖。图片以自然地理为主,展现各地独特风貌。图文并茂,对小学生提升地理兴趣有很大帮助。
北京
北京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燕国、辽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的都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位于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交界处,西、南、北三面与河北省相邻,东南毗连天津市。由于历史地位特殊,北京人口众多,民族成分复杂。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明给北京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让人回味无穷。
北京
周口店“北京人”
1927年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侧发现了周口店遗址。1929年又在洞中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人工制作的石器和用火遗迹。它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发现的材料最丰富、最系统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阶段人类遗址。“北京人”大约于距今20万~70万年前在此居住,头部特征虽然较为原始,不过已经明显带有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后来人们又在“北京人”上方的洞穴里发现了距今1.8万年的山顶洞人遗址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新洞人遗址。有趣的是,古人们似乎以年代从远到近为依据,分别选择居住在龙骨山的一层、二层和三层。
北京
四合院·胡同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住宅建筑中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布局方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前堂后寝”的礼制规格。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从汉代开始逐步形成,到了唐宋时期已被广泛使用。它的布局一般在东南西北四面建房,中间围出一个院子,院子的外墙除大门外,没有窗户或通道与胡同相连,恰好满足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封建家庭三世同堂的居住需要。
除了四合院之外,北京另一著名的民俗风景便是遍布北京城的大小胡同了。这些胡同,绝大多数都呈正东正西或正南正北走向,从而构成了北京十分方正的布局。北京城内的胡同目前大约有2000条,名称更是五花八门,像“油炸鬼胡同”、“挖耳勺胡同”等,虽然听上去有些可笑,但大多数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或许这也是一种生活的幽默。
北京
香山
香山是中国历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位于北京西山。西面和北面的山峰挡住了寒风,很适合植物的生长。远在金代时,这里就建有香山寺。清朝乾隆十年(1745)对该寺做了大规模扩建,改名静宜园。作为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香山和静宜园内有多处古迹。香山四季景色不同,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香山红叶。金秋时节,香山漫山红叶,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北京
密云水库·黑龙潭
作为山区城市,北京境内的天然水源明显不足,人工水库就变得必不可少了。密云水库是北京主要水源,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一座水库。它位于北京郊区密云县城北,面积188平方千米,常年水面面积为9133公顷,平均每年向市区供水10亿立方米,发电1亿多度,灌溉农田2666.7平方千米,最大蓄水面积可达285平方千米,1985年被列为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千百年前选择北京的人们唯一没有考虑到的就是供水方面的问题,如今这个缺陷已经被现代化手段填补了。
黑龙潭位于密云水库西北石城镇轱辘峪下,属于长城脚下的白河峡谷潭群。白河水倾泻而下,形成了数十个深潭。其中最有名的18个大潭合称为“黑龙潭”。奇特的是潭中的动物,如鱼、虾、蛇、龟、蛤蟆等均为黑色,也称得上是一种奇观。
北京
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广安门外的丰台区,迄今已经有800余年的历史。桥长266.5米,横跨永定河,“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这座桥一共有11个桥拱,桥身用巨大的汉白玉石砌成,建筑与设计都极具特色。桥栏由高近1.5米的281根望柱与栏板连接而成,每根望柱顶端都刻有一头大狮子,它的身上攀附有形象各异、或藏或露的小狮子。大、小狮子共计485只。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发动了卢沟桥事变,这些石狮子由单纯的艺术品变成了侵华战争开端的历史见证。
北京
永定河
永定河是北京地区最大的河流,也是海河五大支流之一,与北运河、潮白河、拒马河、蓟运河一起统称为北京市的五大水系。永定河仅在北京市境内的主河道全长就有189千米,河床最宽的地方达3800米。
永定河原名“无定河”,是历史上有名的“灾河”,在三家店进入平原地区后就经常改道,屡次泛滥成灾。取名“永定”是为了求得河道安定。沿河两岸分布着很多古战场,算得上是京师的战略要地。
北京
龙庆峡
龙庆峡即古城水库,位于市郊的延庆县,古代称为“神峰列翠”,或者“古城九曲”。因为山谷中山奇水碧,迂回曲折,有“小三峡”的美称。峡谷口有个古城村,传说是辽代萧太后的花园行宫。流经这里的古城河两岸有众多的泉眼补给水源,河水终年不断。龙庆峡两边崖岸上的众多奇峰怪石堪称一绝。峡谷南面为八达岭长城,西北为松山森林公园,正西是海坨山,平均气温低于北京城区。龙庆峡现已成了北京人观光避暑的最佳去处。
北京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东、西、北三面环山,是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和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每座陵墓都依山面水建造,布局庄重和谐。陵区第一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最后一陵是明崇祯帝朱由检的思陵。
此外,陵区内还建有明代妃坟7座、太监墓1座,并建有行宫、苑囿等附属建筑,周围筑有10个关城,虽然不能和金字塔相媲美,但也是墓葬建筑中的珍品。
北京
故宫
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天安门广场北面,曾经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它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较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于明朝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前夕开始建造。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前半部分为外廷,是皇帝理政场所。故宫的建筑古雅富丽、布局紧凑,堪称宫廷古典园林的典范。紫禁城一共有房屋8704间,在每间房子各睡一天都需要将近24年时间,但实际上,历代的宫殿主人经常用到的只不过是朝堂、书房、卧室而已。
北京
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平方千米。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3/4。园中长达728米的长廊构思特别巧妙,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了起来。颐和园是集中国园林之大成的艺术杰作,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过,它的产生却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乾隆为了填补北京西郊一带已建好的4座大型皇家园林之间的空缺才建造了颐和园。但如今那4座园林不是损毁就是被淡漠,只有颐和园仍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
北京
圆明园
中国历史上最富悲剧色彩的园林——圆明园位于北京清华西路北,明代曾是皇家园林,清代康熙年间被赐给后来成为雍正帝的四皇子胤禛。历史上的圆明园是长春、万春、圆明三园的统称,圆明园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园中景致中西合璧,独具匠心,仿若仙境,还收藏了极为丰富的文物珍宝,被西方人誉为“万园之园”。咸丰、同治年间,这座宝库两度被列强劫掠焚烧。全部园景被破坏殆尽。残留的一些汉白玉石栏石阶,一部分又被当时的奸商砸碎混在大米中出售。现在只剩下长春园西洋楼的雕花石柱等遗迹,在废墟中诉说历史的凄凉。
北京
雍和宫
雍和宫是北京市唯一一座保存完好且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由行宫改建而成的藏传佛教寺庙。它曾经是雍正皇帝作为贝勒时的府邸,乾隆皇帝就出生在这里。后来为了稳固边陲,乾隆帝把父亲的故居改建为佛地。因此雍和宫有着深厚的政治、历史、宗教、文化积淀,不仅是建筑园林艺术的精华,也是一座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殿内8米高的弥勒大佛用整根白檀木雕成,已经被载入了吉尼斯纪录。
天津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是环渤海和东北亚的重要港口城市,地处海河5大支流的交汇处,是联系北京与东北、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被称为“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作为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以及近代史上的八国租界地,天津文化像一杯鸡尾酒,融合了不同国家民族的不同文化风格,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天津
渤海湾
渤海湾位于渤海西部,是中国渤海三大海湾之一。它北起河北省乐亭县大清河口,南到山东省黄河口。海湾有蓟运河、海河等河流注入。渤海湾海底地形大致自南向北,自岸向海倾斜,沉积物主要为细颗粒的粉砂与淤泥。在蓟运河河口,由于河口输沙量少和受潮流的冲刷,形成一条从西北伸向东南的水下河谷,至渤海中央盆地消失。渤海湾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冬季海水结冰。海湾沿岸为淤泥质平原海岸,泥深过膝,湾内有天津新港。
天津
海河
提到天津的河流,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海河。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大河之一,五大支流分别自北、西、南三面汇流至天津。海河的河道狭窄弯曲,流域东临渤海,南抵黄河,西起太行山,北倚内蒙古高原南缘,被称为海河平原。海河对天津市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天津市最大的水源。历史上的海河,屡次泛滥成灾。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兴修了大量水库,疏浚、新辟了许多河道,极大地改变了海河的面貌,使海河能够担负起天津市旱涝调节及部分泄洪的重任。
天津
天津卫·大沽口炮台
作为守卫北京的最后一道门户,天津的地理位置始终至关重要。自元代以来,历朝历代的君王就在天津驻兵屯垦,这个小小的渔村最终发展成了华北地区的海防屏障——天津卫。今日的天津市,就是在当年天津卫的基础上逐步建设而成的。可以说,没有海防的威胁,就没有今天的天津市。
天津卫有很多清王朝统治者建设的炮台。其中,大沽口炮台处于防线的最北方,地位尤其重要,被称为“津门之屏”。这座炮台建于1816年,在近代中国抗击侵略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天津
杨柳青年画·泥人张
杨柳青年画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它产生于明朝中叶天津西郊的杨柳青镇,因此得名。这种年画采用写实的画风,构图精美,色彩均匀,取材广泛,品种多样,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最经典的造型怀抱鲤鱼的胖娃娃,已经成了杨柳青年画的标志图案。
泥人张则是天津另一样著名的民俗文化代表,是天津一张姓人家的祖传泥塑手艺。泥人张的彩塑泥人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造型生动,表情丰富,色彩讲究,取材广泛,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名气。
河北
河北省位于我国华北平原的北部沿海,因为地处黄河下游以北而得名。古代的河北地处边陲,长期与塞外游牧民族作战,后来又成为守卫北京的屏障,军事地位相当重要。河北地貌类型齐全,各种大地貌单元都排列得井然有序。战国时期属于“燕赵之地”。史书上说“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这里流淌着浓郁的游侠精神,尚武风气代代相传,至今沧州仍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杨氏太极就发源于这块土地。
河北
河北平原
河北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南至黄河,北抵燕山,西邻太行山,东濒渤海。这块平原绝大部分都位于河北省境内,因此称为河北平原。它的地貌差异很大,因太行、燕山山前的一部分是海河与滦河的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冲积平原,所以河北平原又叫做海河平原。另外河北平原还包括黄河三角洲和滦河三角洲这两个较大的三角洲,以及渤海湾沿岸海拔5米以下的冲积—海积平原。河北平原交通便利,工业发达,资源丰富,8万平方千米的沃野良田让这里成为了华北地区主要的农业区。北京、天津、石家庄、邯郸、沧州等大中城市都坐落在这片土地上。
河北
雾灵山
雾灵山是燕山山脉的主峰,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境西北部,本名伏凌山。明代时,大乘天真圆顿教第三代祖天真古佛将此山作为“求道灵山”,加之此山常年有云雾缭绕其上,始称雾灵山。雾灵山在古代就是旅游胜地,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经游览雾灵山,并在《水经注》中对此山作了记载。雾灵山常年云雾笼罩,变幻莫测,颇有仙风道骨的感觉,被清王朝划为清东陵的“后龙风水禁地”,封为皇家风水宝地。山区内栖息着种类繁多的珍稀动植物,目前是河北省重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且加入了中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
河北
滦河
滦河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华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它发源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西北的巴颜图尔古山麓,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后称闪电河。在多伦县附近,有上都河注入,称大滦河,经两度曲折,转回河北省,在郭家屯附近汇小滦河后称滦河。此后,干流呈东南向,横穿燕山和冀东平原,最后在乐亭县与昌黎县间注入渤海。滦河全长877千米,流域面积5.44万平方千米,支流较多,水力资源蕴藏量丰富。其流域植被覆盖较好,河水含沙量也较少。干流上已建有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1983年建成的引滦入津工程全长234千米,平均每年向天津市输送8.1亿立方米的淡水。
河北
赵州桥
赵州桥又称为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城南的洨河上。建于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是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的。桥长64.4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桥两端肩部各有两个小石拱,不是实心的,可以用来疏导水流,减轻洪水的冲击力。这种造型叫做敞肩型,在世界桥梁史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就是因为这种科学的设计和巧妙的构造,加上精良的石材,使得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赵州桥,在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数不胜数的地震之后,仍然能够巍然屹立。
河北
白洋淀
熟悉抗日战争历史的人,都不会忘记这个重要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白洋淀。白洋淀大部分位于河北省安新县境内,是一片总面积达336平方千米的天然洼淀,是河北最大的淡水湖和水产基地。河北境内南北河流在这里汇合。这里风景秀丽迷人,具有典型的北方水乡风物特色,是一片富饶的鱼米之乡,被誉为华北明珠。白洋淀人民还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小兵张嘎》就取材于这里的“雁翎队”。著名作家孙犁的《荷花淀》,孙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均以发生在淀区的故事为题材写成。白洋淀儿女的飒爽英姿,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传奇。
河北
邯郸
古城邯郸在战国时曾长期作为赵国的首都,“将相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城市,现在还留有蔺相如为廉颇回车让路的“回车巷”。直到汉末,邯郸仍然是全国五大都城之一。邯郸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它西倚太行山,东临滏阳河,富有煤、铁、石灰石和陶瓷土等矿产资源,因此手工业和冶铁铸造业都格外发达,有“冶铁都”的称号。同时又是中国十大陶瓷产区之一,古磁州窑的主要产地。邯郸已有3000年悠久的历史,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
河北
北戴河
北戴河位于秦皇岛市西南,南临渤海,北靠联峰山,西起戴河口,东至鹰角石,长约10千米,宽约2千米,是一处狭长的滨海风景区。这里地处海滨,气候宜人,盛夏时节日均常温仅有23℃,是一个度假消暑的绝美去处。相传汉武帝、唐太宗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北戴河有海滨二十四景,景景宜人;而那凝聚于山海之间的优美传说和名胜古迹,更让人禁不住遐思迩想。至今这片海岸附近还流传着孟姜女哭长城的哀伤故事,徐福东渡的悠长传说,还有曹孟德横刀立马写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激昂历史。
河北
山海关
万里长城是世界奇迹之一,而山海关则是万里长城的起点。山海关古称榆关,又称为渝关、临闾关,在河北秦皇岛市以东10多千米处。山海关的城池建筑于明代,筑城人是明朝开国名将徐达。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城池就是关口。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4座主要城门,还建有多种古代防御建筑,气势宏伟、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
山海关箭楼上的横额巨匾“天下第一关”,笔法苍劲有力,庄重洒脱,为明朝举人萧显所书。相传萧显擅长书法但家境贫穷,受到邻居老太太的资助,便写了“天下第关”四个字送给老人。当时朱元璋正在征集“天下第一关”的匾额,见到老人献上的字龙颜大悦,出重金补上最后的“一”字。于是老人又找到已经做官的萧显,萧显用头发在纸上甩出一个“一”字,这就是山海关城楼上匾额的“一”显得特别洒脱的原因。
……
我们生存在一个五彩斑斓的星球之上,我们也生活在一个伟大而昌盛的国度之中。在这个伟大而富强的国度里面,有着我们梦寐以求的“奇幻之旅”。
我们的祖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片神奇而伟大的土地,历史悠久,山河壮美,文化灿烂,资源丰富。从冰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到波澜壮阔的深海大洋;从朔风凛冽的苍茫大漠,到锦绣雅致的江南水乡;从辽阔葱郁的万里草原,到奇美幽邃的山川大泽……国土民风、文化资源,无不散发着文明之光。这也构成了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
地理,尤其国家地理,是一种知识概念,更是一种常识。作为一种常识,它意味着一个人基本的知识构成,意味着一个人基本的学养、修养。而作为一个知识概念,地理是与人类共生的,与人类共同发展的。正是因此,当人们对地理事物和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探索时,地理便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具有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在当前的大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科学。因此,本书按照最通行的、最严谨的区域划分法,将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东北、西北及港澳台八大地区,一一陈述。每个地区则以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为单位,从行政区划概况、人口民族、地形地貌、物产资源、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做了详尽的介绍。
严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使本书通俗大方、美观易读。书不尽美,但开卷有益,希望青年一代的我们能有所收益。
还等什么呢,抓紧时间开始我们的奇幻之旅吧!
我给这个系列打五星,主要是因为它成功地将“探险”和“知识”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我儿子之前对中国地理的概念非常模糊,在他心里,地图就是一堆线条和颜色。但自从有了这套书,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他现在能清晰地指出长江黄河的走向,甚至能说出一些著名山脉的特点,这可不是我硬塞给他的,完全是阅读过程中的“意外收获”。书里那些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结合起来的叙述方式,非常高明。比如讲到黄土高原,它不仅展示了地貌,还巧妙地穿插了古代文明的兴衰,让孩子明白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种跨学科的叙事,让知识点之间建立了牢固的联系,而不是孤立的存在。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活泼,充满了少年探险家的口吻,读起来毫无压力,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在旁边实时解说一样。我们还特地利用周末时间,对照着家里的世界地图册来找这些地方,孩子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主动要求去了解更多关于这些地理奇观背后的科学原理。这套书成功点燃了他对地理学的那团火,这比我买一堆习题册有效多了。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还担心这个“学生版”会不会过于简化,缺乏深度,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这套书的内容虽然面向低龄儿童,但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把握得相当到位。它处理复杂概念的方式非常巧妙,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让原本冷冰冰的地理术语变得有血有肉。比如讲解气候带的差异时,它会把不同的气候比作不同的“性格”,一下子就让孩子记住了。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介绍“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和“怎么样”。那些关于水循环、大气环流的图解,清晰得令人赞叹,即便是成年人来看,也能快速回顾和加深理解。我们家那位对“世界尽头”充满好奇的“小冒险家”,现在对地球的边界、海洋的深度这些宏大议题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套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亲子共读材料,有时候我读完一段,他会马上提出一个充满童趣的问题,我们俩就此展开一场小小的家庭研讨会。这种主动学习的氛围,是任何填鸭式教育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三册套装的完整性设计得非常好,整体的编排逻辑非常顺畅,阅读体验一气呵成,没有那种东拼西凑的感觉。从地球的宏观结构到局部的地形地貌,层次分明,逐步深入。我特别喜欢它对细节的关注,比如在介绍特殊地貌时,它会用一个专门的“知识小窗口”来突出展示,配上超高清的实景照片或者精细的手绘图,视觉冲击力很强。我发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就培养出了一种对自然世界的敬畏感。当他看到地球上那些令人类感到渺小的自然力量时,那种震撼感是书本文字难以完全传达的,但这套书的图像做到了。我们甚至因为这本书,开始关注天气预报里提到的气压、湿度等概念,主动把它们和书里学到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套书的装帧质量也值得称赞,即便是被孩子翻阅了几十遍,放在书架上依然保持着很好的状态,边角也没有出现明显的磨损,可见出版社对产品质量的把控非常严格。
评分从一个家长兼读者的角度来看,这套书最大的价值在于激发了孩子持续探索的热情。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会反复被翻阅的“工具书”和“灵感源泉”。我们现在出门旅行,他都会主动要求带上这套书,想对照着书里的描述来印证现实中的景象。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对于建立孩子的学习自信心至关重要。书中的文字流畅自然,没有过度使用生涩的学术词汇,即使是第一次接触这些概念的孩子也能轻松理解。而且,它没有局限于介绍我们熟悉的环境,还拓展到了极地、深海等神秘领域,极大地拓宽了孩子的视野,让他明白我们生活的地方只是这个巨大星球上的一小部分。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感觉自己的知识也被刷新了一遍,这绝对是一套适合全家一起阅读的优质科普读物,投资回报率极高,强烈推荐给所有关注孩子科学素养培养的家长。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为我们家那个十万个为什么的小家伙量身定做的!刚拿到手的时候,我都被它精美的装帧吸引住了,硬壳精装,色彩鲜艳,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我家孩子是那种坐不住的类型,传统的历史书他看两页就开始打哈欠,但这个“奇幻之旅”的设定立刻抓住了他的注意力。我们先翻开了第一册,里面的插画简直是艺术品,每一页都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地图或者故事场景,细节丰富到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它不是枯燥的知识点堆砌,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地球的形成、板块的运动,讲得像是一场宏大的史诗。特别是关于地质构造的部分,那些火山爆发、大陆漂移的场景,文字描述得生动有力,配合着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插图,孩子一下子就能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他甚至能自己对着图册,模仿火山爆发的声音,超级入迷。我们之前读过不少科普书,但像这样能把“硬核”的地理知识讲得如此引人入胜的,真的不多见。这套书的排版也特别人性化,字号适中,图文比例协调,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乐趣,而不是负担。我非常欣赏它那种寓教于乐的深度,不是肤浅的介绍,而是真的在引导孩子去思考和探索这个我们脚下的星球是如何运作的。
评分买了一堆书给小孩。希望他爱学习吧。就这样了。
评分多给孩子买些绘本,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次活动力度也比较大,多买一些吧,又打人的有孩子的,共同学习吧?另外,发货比较快,次日达,超级快
评分很喜欢,现在是班级的恐龙明星
评分直到我毫不犹豫地把卖家的这个宝贝收藏了,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静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
评分牺牲小我,奉献大我。我要以此好价奉献给世人赏!
评分孩子对这套书看得爱不释手,希望他早点接触历史,活动买的超实惠
评分不错不错,京东自营这速度嗷嗷的,支持!
评分《地球奇幻之旅中国卷 (套装全3卷)》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地理的概况,以省级行政单位划分,各地区又以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历史文化、地貌、气候、水文、自然资源、旅游地理等为线索展开。内容丰富全面,资料翔实新颖。图片以自然地理为主,展现各地独特风貌。图文并茂,对小学生提升地理兴趣有很大帮助。
评分很好的书,买来给娃讲故事的,小朋友喜欢听上古神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