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光阴光影:一个经济学人的影像流年》记录的是一个有文字情结的金融学教授,基于自己的人生经历、职业特色,对电影所抒的独特感悟。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编“关于电影:感性与理性”,介绍了作者所推崇的电影评价标准;第二编“穿过你的镜像的我的人生”,是对影响自己人生的各位大师、各种类型片、各部电影的致敬;第三编“生活就是生活,不是其他”则是作者基于一个思考者、学者的立场,对电影、对电影对每个人的人生的启示做出的更宽泛的思考。
作者简介
刘俏,男,生于七十年代,长于八十年代,中美名校共同加工而成的经济学人。做过金融民工,也曾混迹世界最好的管理咨询公司,长期任教于香港大学。现居北京,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
目录
序
开场白
第1编 关于电影,似水无痕香满尘
01 SCORE:伟大电影的评分体系
02 为什么我们偏偏要喝爱情电影这一壶?
03 男人一生必看的10部电影(上)
04 男人一生必看的10部电影(下)
05 幸好, 还有一个贾樟柯
06 怎样识别烂电影?
07 我们国家的电影人能拍出伟大的电影吗?
08 电影叙事时代的来临
09 用数据来说话
10 禁!禁!禁!
第2编 穿过你的镜像的我的人生
11 我的电影师承
12 记在“黑色笔记本”中的对白
13 谁来教你玩“深沉”?
14 迷失在翻译中
15 你一定要喜欢周星驰
16 记得伍迪?艾伦
17 向希区柯克致敬
18 香港为什么这么香?
19 生活,在刀尖上跳舞
20 情色电影
第3编 生活就是生活,不是其他
21 为什么要活着?
22 人生的横切面
23 “我看到我的心变成黑色”——三部战争电影的阅读体验
24 关于命运
25 满堂花醉三千客, 一剑霜寒十四州
26 爵士和电影
27 电影也是用来说的
28 关于电影人的种种
29 电影史上最令人啼笑皆非的自以为是
30 奥运荣耀的经济基础
31 《死亡诗社》与企业成长
32 遗珠
33 向死而生
34 我的电影排行榜
35 站在原处,眺望远方
后 记
精彩书摘
你一定要喜欢周星驰
20世纪90年代我在位于北京西郊的一家学术机构读研究生,附近有一家工人俱乐部。由于没什么好电影可放,大部分被改成了录像厅。生意兴隆,以香港电影为主。那时候,研究生其实没什么可学的,尤其是一年后没了课,每天琢磨怎样抄抄贴贴写完论文走人。于是,我成了录像厅的常客,在这里完成了香港电影给我的启蒙教育。
那是一段单纯快乐的时光。晚饭后和几个同学遛达到附近的工人俱乐部,轮流埋单。几个小时后,心满意足地回到宿舍,憧憬着第二天的来临。我知道,这种廉价的快乐是有期限的,所以很珍惜,也很沉溺于其中。
电影以周星驰的居多,诸如《武状元苏乞儿》《九品芝麻官》《算死草》《鹿鼎记》《整蛊专家》《唐伯虎点秋香》《赌圣》系列和《逃学威龙》系列等。我当时觉得张敏是长得最好看的香港女明星,吴孟达是最可爱的绿叶。自然,我觉得周星驰是一个想象力最丰富的电影人,而且他毫无节制,尽情挥霍着他的想象力。他的电影中有很多灵光一闪,很多电影叙述令人忍俊不禁——有胡闹,不守规矩;有翻云覆雨,乾坤颠转。观众在狂笑之余,不禁感慨:“电影居然可以这么拍!”“这么拍的电影居然可以这么好看!”
直到一天晚上,一个大概当时还比较喜欢我的女孩子来宿舍找我,恰逢我出外做几乎每天必做的功课——看香港录像。在我兴高采烈边走边高声复述《鹿鼎记》里的“百发百中抓奶龙爪手”踏进宿舍门时,看到气定神闲坐在书桌前的她,不禁怔住。那一刻,我自惭形秽,觉得自己是一个充满低级趣味的俗人。她一脸惆怅:“想不到你居然会喜欢周星驰的电影!”
那时,周星驰还未被一些有趣的文人标榜为“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而我曾经就读的母校也还未聘请他为工商管理名誉教授。我绝对不会想到,几年后我们国家最有名的大学会竞相邀请他做关于电影艺术的讲座。我当然更不会料到,讲座过程中,众多像那个女孩一样人淡如菊、气定神闲的女大学生会齐声合诵:“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那个时候,因为喜欢周星驰的电影,我真切地为自己感到惭愧。可喜欢周星驰的电影需要理由吗?惭愧之余,也有些委屈。
往后的岁月,奔波于生活之中。从学校到公司,又从公司到了国外的研究生院,毕业后回到学校,再到公司,再回学校,不停地转换生活环境和语境。曾经试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曲高和寡的前沿研究,也开始写很厚很厚的英文书;也曾经混迹于世界最好的咨询公司,一张A4大小的PPT收取客户几万人民币,为了亚太地区的繁荣努力工作着。我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费在思考“怎么去做”上,而渐渐忘记了问自己“为什么要做?”我也偶尔回首,想念当初那些简单快乐的日子。在现实世界和自己制造的生活幻象之间,我隐隐约约看到了周星驰一脸不屑的神情,感觉到自己开始越走越远。
一天,有位朋友带来了全套的周星驰电影,整整三天,看电影成了我的全职工作。除了重温以前看过的剧集,我第一次观看了《喜剧之王》《食神》《大话西游》《少林足球》等。观看过程中,我肆无忌惮地大笑,也偶尔在笑过之后感觉到一丝哀愁。终于,我发现自己在经历了多年努力的“成长”,极力跻身“社会中坚分子”的行列之后,骨子里还是极喜欢周星驰的电影。原来,我与他电影里的小人物是没有距离的。
我对一部电影最严厉的苛责是“oneclichéafteranother”(层出不穷的陈腔滥调)。电影业发展一百年后,电影人终于山穷水尽,才思枯竭。于是,我们看到了恶俗的重复。爱情电影里必然有痴男怨女和躲闪不完的尘世俗劫;间谍片里的主人公个个都像肖恩?康纳利饰演的007,与恶人大斗一场后,仍可以一滴汗不出,头发纹丝不乱,整整领结之后,抱住在一旁等待的如花似玉的美女亲热;外星人总是长得和八爪章鱼差不多,法力无边,但却有一个命门,这个命门不到最后时候不为地球人所知……
我们仍能从这样的电影中得到乐趣,但我们知道这个影像世界离我们很远,我们是在看“别人”的故事。
突然,周星驰横空出世,颠覆了一切电影传统。在他的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是他亘古不变的草根立场和对小人物的关注。他影片里的角色有些猥琐庸俗,有些好色,但也有些善良。在他的影像世界里,英雄与小人物、伟人与俗人之间只有一根细细的分界线。他大声对小人物们宣告,“从来就没有什么食神;或者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食神。”(《食神》)。刹那间,我们发现我们的梦想与欲望正被周星驰以一种颠覆秩序的方式酣畅淋漓地反映着——热爱美女、美食,梦想成为无所不能的英雄。一时间,我们所有卑微的想法和不甚高尚的欲念被认可,水银泻地似的充斥在周遭。我们内心的快乐以最彻底的方式被释放出来。满足之余,我们得暇环顾自身的生活,竟然也能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哀愁。
影评人或是电影专家把周星驰的表演叫作无厘头。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这个瘦瘦小小的男人则更像一个英雄。他用他精心构造的影像世界和看似荒唐离谱的语言吸引了我们的眼睛,带领我们走入了一个满足我们欲望的世界。喜欢周星驰,从而不是一件个人的事,它已变成整整一个群体的集体快乐。
这种对电影传统的反叛不仅仅局限于周星驰的电影。我们也不断地从金?凯瑞集夸张、荒诞、插科打诨、东拉西扯于一体的演绎中看到了这种尝试以及它给观众带来的无以复加的愉快(参见《大话王》《变相怪杰》《阿呆与阿瓜》)。迈克尔?迈尔斯(MichaelMyers)在他的经典系列《王牌大贱谍》(AustinPowers)中将英国王牌间谍007塑造成一个形象猥琐、极度好色,但又幽默善良的庸俗人物,一反传统007系列中詹姆斯?邦德(JamesBond)风流倜傥的传统设计。我们从这种颠覆式的表演中获得了一种彻底的快乐。
周星驰为什么会这么厉害?因为他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在电影发展百年,颓态显露的时候,他找到了一种简捷的方式来娱乐观众——肆意取笑并颠覆传统电影的表达方式。他也许永远不会为电影找到一条新的道路,他的电影也许永远不会与伟大的电影沾边,但他的确为绝大多数的观众带来了欢乐。
据说好莱坞买下了《食神》的版权,准备用好莱坞大制作的方式重新拍摄这部电影。据说金?凯瑞会主演这部影片。我庆幸此事一直无下文。历经沧桑,周星驰在《食神》中用心血烹制“黯然销魂叉烧饭”,这种境界是只会扮鬼怪表情的金?凯瑞永不能企及的。
周星驰的厉害还在于他极大地丰富了当代中国人的言语世界。他电影里的经典台词脍炙人口、层出不穷。任何一个人如果能为自己的母语做出贡献的话,都是值得尊敬的,更何况周星驰只是一个普通话讲得很糟糕的“演员”。奇怪的是,他的许多经典台词如果换个语境,就会成为平淡无奇的文字,甚至有些“作”。但在周星驰的世界里,这些看似平淡的文字以无与伦比的力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不可思议的感动,迅速在世间流传。
“人要没有理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这是他在《少林足球》喊出的励志口号!
还有他在《大话西游》中的几段非常著名的段子。
“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云彩来娶我。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到这结局……”(擦肩而过的爱情令人唏嘘)。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所以说做妖就像做人一样,要有仁慈的心,有了仁慈的心,就不再是妖,是人妖。”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不开心,就算长生不老也没用;开心,就算只能活几天也足够。”
当然更包括下面这段:
“原来那个女孩在我心里留下了一滴眼泪,我完全可以感受到当时她是多么的伤心。”
这样的经典台词耳熟能详,在周星驰的电影里比比皆是。再如:
“前面好黑啊!什么都看不见。”(张柏芝)
“没关系,天亮之后你就什么都看见了。”(周星驰)(《喜剧之王》,小人物只要坚持,总有云开雾散的一天)。
最能体现周星驰无厘头风格的,是他在《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名句“I服了U”。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时候,我们多年坚守捍卫的,在一寸一寸地丢失,就在我们在命运面前即将缴械投降、低头认输之时,也许就是那种无厘头精神,让我们在无处可去时,没有茫然往前,一步踏空,而是转身回头,背水再搏一次……
我没有再见过那个女孩子,她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一直在努力上进,坚强成长。我一直在为她祈福。我后来听说她在事业与个人生活上也遭遇了颇多曲折,而她生活的世界与她想象的世界也渐行渐远。我一直在想,如果有机会再见到她,我会对她说:“你一定要喜欢周星驰。”
……
前言/序言
序
不愉快的回忆!我欢迎你们,因为你们是我早已逝去的青春。
--梅尔维尔《影子部队》
这本书最早是为自己写的。 2006年至2008年那段时间,记忆迎面而来,突然间心里充满叙述的冲动。此时,写作成了我个人独处的一种方式。利用能够挤出的碎片时间,我断断续续写 完了初稿。小范围传阅后,口碑尚佳。在朋友的怂恿和安排下,书稿最终由东方出版中心于2009年3月份出版。我给书稿起的原名是"此事无关风与月"。可能 编辑觉得言之不详,于是给改了个名--"光阴光影--一个经济学人的影像流年"。
书是为自己写的,我甚至没署本名。出版之后,没有宣传,自己 也没太当回事。但还是有许多朋友辗转知道了这本书,或赞赏或调侃。偶尔有人找我签名时,我还经常犹豫该签本名还是笔名;遇到有人兴奋地想和我谈论这本书 时,我经常尴尬得无言以对;虽然我努力解释,但大家还是认为我写的是影评。这本书初版的印刷数量应该不多,据说在京东和其他几家有售的网站已经售 罄。现在还常常有朋友问我索要此书,而我也所剩无几了。
这本书距离上次出版已近五年。周遭世界一如既往地在快速变化着。我们用于思考、内省和 观察的时间照例是越来越少。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都强调体验,曾经的生活在我们背后越走越远。我们在忙着体验,并消费着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在消费着我们。 2010年底,在辗转大半个地球,阔别北京15年后,我从香港搬回北京,从一个其实相对"简单"的地方到了一个更为复杂也更为浮躁的环境。我一直喜欢北 京,但我不喜欢这个城市近年发生的变化。记忆中的那个城市总是最美好的。那是一个理想高擎、充满诗意的年代,一个白衣飘飘的年代。当然,我深深知道,我们 都无法抗拒时间流逝,无法抗拒它在我们身上刻下的印迹。
三年过去了,我在迅速地"成长"着,撒足狂奔,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地培养自己那些在中国 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应该具有的"素质"。极具讽刺的是,我自己正变成在年轻时所讨厌的那类人。翻开自己曾经写过的那些文字,有时会觉得陌生;偶尔,我也会自 嘲,个人的善恶妍媸真的那么值得记叙、值得回顾吗?
一本书出版后,摆在那里,臧否由人,已经无法改变。过去五年,我也曾有过写字的冲动,曾想 过为这本书写个续集。在我的成长记忆中,电影一直是一个"失去的天堂",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见过那么多春天、绿叶、马鸣和大河奔流之后,我依然相信春 日播种和秋日收割,相信那些隐藏在时间深处、世代流传的永恒法则。但是,为稻粱谋,东奔西走间思维和情绪都在钝化,虽经常有写字的冲动,但实在找不到当初 那种胸有块垒,不吐不快的感觉。忘了谁曾说过,平庸简直比无用还要糟糕。于是便放弃了。但我一直想花点时间把原书好好修订一下。当初写得太随意,很多叙述 凭的是记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越来越不可靠;另外,因为当时太忙,自己没花更多时间去仔细勘误,书的装帧和设计也都留下一些遗憾。回头看,初版有不 少资料和叙述上的错误,成书效果与期望有一定距离。有朋友在看了书后给我写了很长的电邮,告诉我《飞行者》(Aviator)中男主人公的原型其实是霍华 德?休斯(HowardHughs),而不是我在书中提到的威廉?赫斯特(WilliamHearst)……类似的谬误还有一些。我这些年一直坚持在做学 术研究,自忖已有实证精神,养成了尊重事实和证据的习惯。因此,初版上明显的谬误让我始终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总希望能够有机会修正。
原书出 版后,有许多朋友告诉我他们很喜欢这本书,按图索骥也找到了不少以前没看过的好电影。我相信他们的话。事实上,围绕这本书确实有不少让我感动的事情,这是 我在最初写作的时候始料未及的。有一次出差回来,我发现办公桌上放有一个包裹,里面装着贾樟柯的电影《任逍遥》的影碟(我曾在书中提到我没有找到这部电 影)。曾经通过电邮为一位在台湾的年轻研究者就研究数据提供了一些帮助,不知她是怎么得知我的这本书的,作为回报,托人捎给我几套台湾新锐年轻导演的影 片。我抽空看了,对台湾这几年兴起的新浪潮电影有了些许了解。还有一件让我感动的事。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的孙永泉教授 (ProfessorWingSuen)是世界级的经济理论研究者,也是华人经济学家中少有的让我非常敬重的一位。他严谨纯粹,有现代社会里极其少见的士 大夫情怀;当初,也是出于对他的信任,我下决心离开美国来到香港大学教书,事实证明他对我后来研究的帮助很大。记得原书出版之后,我送了一本给他,但并没 有期望他会去阅读--我本来就有些跨界;另外,书是用简体字出版的,这对于习惯英文和繁体中文的他而言,阅读起来非常不方便。有一天,他笑盈盈地出现在我 的办公室,递给我一套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的碟片。十集短片,一集不缺。他告诉我,你在书里写到你没收齐这十部电影,我帮你收齐了。我当时就呆住 了……
回到北京后,在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过程中,我逐渐明白自己下半辈子究竟要做些什么了。我知道自己在变化着,逐渐从一个世界进入了另一个 世界。但有一点无可改变,我还是活得有些"拧巴",自觉身上还残留着一些理想主义色彩。我仍相信,"只要你足够坚强,世界一定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云 图》);我仍然相信人生的更高境界不是"见自己,见天地",而是"见众生"(《一代宗师》);我也仍相信人性中有像水和空气一样永恒的东西。电影伴随着我 的成长,虽渐行渐远,但留下的痕迹仍清晰可见。其实,人不管怎样改变,总会有一些静止不变的东西。好的电影仍然能够提醒我们在迅速世故起来的同时,不忘初 心。能够向回追溯,把那些美好或者不美好用一定的方式留下来,为一段时光做一个小结,是一件挺值得做的事。某种程度上,当时写这本书,只是为了那些和电影 有关的乡愁。我还一直记得自己当初写作的样子--坐在书桌前,别无杂念,为自己可以避开其他一切事情而暗自高兴着……
生活中的某些决定往往源 于一些很小的事。真正决定花些时间来修订这本书是在2013年11月中旬。当时,受美国一家犹太基金会邀请,我和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学院教授到以色列考 察了解创业和创新。创业和创新,是以色列的名片。一个700万人口的国家,群敌环伺,资源严重匮乏,却打造出全球闻名的创业生态系统,拥有除美国之外在纳 斯达克最多的上市公司。一千多年前,犹太人因战败而丢失故土,流落世界各地,饱受歧视与欺凌。大约一百年前,犹太复国运动的先驱们手执《圣经》,在耶路撒 冷振臂而呼,"这是我们的故土。"受这种信念的感召,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陆续续汇集到现在的以色列,在饱受了若干次战争和各种各样的制裁之后,终于 在1948年立国。从特拉维夫到耶路撒冷,穿越一段段最深远、最纠结的历史,时空不停切换,我深刻地感受着精神感召力的强大。记得有一天从特拉维夫沿东北 方向去参观一家集体农场,大巴平稳地行驶在修建在沙漠深处的高速公路上。这是一个与我平常生活迥异的时空。不知为什么,一路上,我的脑子里一直回旋着伦纳 德?科恩唱的那首老歌:"听说你正在沙漠深处修建自己的房屋,难道你现在对生活真的一无所求?真希望你还能保留一些值得记忆的东西……"我当时有许多感 触,于是下决心回北京后把这本书好好修订一下。
出修订版,对于写者而言,像喝隔夜茶,很难再找回当初"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气魄。追忆逝水年 华,是个虐心的过程;时间长了,手也生了,实在找不到当初写字的感觉和节奏。这次修订,我删繁就简,努力坚持三点:其一,不改变文章的内容和叙述习惯,只 纠正其中明显的资料和叙述错误;其二,上次出版时,编辑和出版社做了一些删减或修改,这次修订,我找回了最初的文稿,尽可能恢复最初的文字;其三,原稿毕 竟是六、七年前写的,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感受和情绪都已不同。我觉得有些地方当初写得华而不实,或是理解得太过肤浅,显得自负自恋,让我实在看不下去。 即便如此,我仍坚持不做改动。对于一些自己实在看不下去的或是需要解释否则会引起误解的地方,我以【作者按】这种形式在文章的对应部分或是最后补加了一些 说明或解释。但我尽量控制【作者按】在书中出现的频率,它们也应该不会影响到读者的阅读。说实话,我很担心给读者留下狗尾续貂、江郎才尽这样的感觉。修订 时,我也增加了几篇近年所写的与电影有些关联的文章。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这次修订出版过程中,编审对原稿的某些章节做了一定程度的删改,对某些叙述习惯也做了修正。
原书中,我用了"柯川"这个笔名。过去四年,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名字,并对此提出了许多猜测。其实,真实的答案只存在于我心里。这一次,换回真名,以后就不用再去问和答与"柯川"有关的任何问题了。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这真的不是一本电影评论书;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很狼狈的成长故事。而电影,它只是承载叙述的媒介!我从来都无意就电影论电影,让大家误以为我在写影评,是我的错。
见笑了!
刘俏
光阴光影:一个经济学人的影像流年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光阴光影:一个经济学人的影像流年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