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象棋谱丛书:中炮直车三兵对反宫马》精选170局经典战局,并以时间先后来分类排列,使读者能一目了然地了解这一布局发展脉络与概况。书中在关键之处以“!”与“?”两个标点符号标明攻守的佳着与软着,给读者朋友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棋图是无声的图像,读者可视图心算,来检验自己的心算是否与名手相同,是提高棋艺水平的捷径。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五六炮对反宫马(第1~35局 共35局)
第1局 胡荣华胜黄学荣 五六炮退马蹬炮对反宫马右炮封车进炮
第2局 臧如意负徐天红 五六炮退马蹬炮对反宫马右炮封车进炮
第3局 臧如意胜吕钦 五六炮退马蹬炮对反宫马右炮封车进炮
第4局 张强胜徐天红 五六炮退马蹬炮对反宫马右炮封车进炮
第5局 刘殿中胜利、志伟 五六炮过河车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6局 陈孝望负胡荣华 五六炮过河车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7局 黄勇负尚威 五六炮过河车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8局 钱洪发负李来群 五六炮过河车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9局 吕钦胜朱永康 五六炮过河车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10局 刘殿中胜傅光明 五六炮盘河马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11局 胡庆阳负李来群 五六炮升车顶炮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12局 傅光明胜李艾东 五六炮升车顶炮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13局 葛维蒲负杨德琪 五六炮升车顶炮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14局 柳大华胜陶汉明 五六炮升车顶炮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15局 陆伟韬胜程吉俊 五六炮升车顶炮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16局 李晓晖负谢丹枫 五六炮升车顶炮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17局 姚洪新胜程吉俊 五六炮升车顶炮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18局 梁辉远负于幼华 五六炮升车顶炮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19局 于幼华胜蒋全胜 五六炮升车顶炮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20局 胡荣华胜吕钦 五六炮升车顶炮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21局 孙勇征负许银川 五六炮升车顶炮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22局 陆伟韬胜宿少峰 五六炮升车顶炮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23局 申鹏负王跃飞 五六炮升车顶炮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24局 金波胜李智屏 五六炮升车顶炮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25局 陆伟韬胜苗利明 五六炮升车顶炮对反宫马右炮封车退炮
第26局 蒋全胜负赵国荣 五六炮过河车对反宫马右炮封车
第27局 郭长顺负胡荣华 五六炮过河车对反宫马右炮封车
第28局 吕钦胜柳大华 五六炮过河车对反宫马右炮封车
第29局 钱洪发负吕钦 五六炮过河车对反宫马右炮封车
第30局 刘殿中负胡荣华 五六炮过河车对反宫马右炮封车
第31局 吕钦胜赵国荣 五六炮过河车对反宫马右炮封车
第32局 谢业枧负李雪松 五六炮冲中兵对反宫马右炮封车
第33局 郝继超负张强 五六炮冲中兵对反宫马右炮封车
第34局 郑乃东负刘殿申 五六炮进边兵对反宫马右炮封车
第35局 李来群负胡荣华 五六炮巡河车对反宫马左士
第二章 五七炮对反宮马(第36~108局 共73局)
第36局 刘殿中负赵庆阁 五七炮弃双兵对右炮封车左车出兑
第37局 王跃飞胜汤卓光 五七炮弃双兵对右炮封车左车出兑
第38局 黎德志胜林宏敏 五七炮弃双兵对右炮封车左车出兑
第39局 李少庚胜陈孝堃 五七炮弃双兵对右炮封车左车出兑
第40局 胡荣华胜王秉国 五七炮弃双兵对右炮封车分卒护炮
第41局 卜风波胜李来群 五七炮弃双兵对右炮封车分卒护炮
第42局 许银川胜阎文清 五七炮弃双兵对右炮封车分卒护炮
第43局 陈寒峰胜张学潮 五七炮弃双兵对右炮封车分卒护炮
第44局 柳大华胜苗永鹏 五七炮弃双兵对右炮封车分卒护炮
第45局 何刚负徐天红 五七炮弃双兵对右炮封车献7卒
第46局 徐天红胜万春林 五七炮弃双兵对右炮封车献卒
第47局 蔡翔雄负胡荣华 五七炮避兑左车对乎炮兑车打相
第48局 阎文清胜胡荣华 五七炮避兑左车对平炮兑车打相
第49局 许银川负赵国荣 五七炮避兑左车对平炮兑车打相
第50局 戴荣光负李来群 五七炮弃双兵对平炮兑车打相
第51局 冯明光负林宏敏 五七炮弃双兵对平炮兑车打相
第52局 李来群胜胡荣华 五七炮弃双兵对平炮兑车打相
第53局 蔡忠诚胜于幼华 五七炮弃双兵对平炮兑车打相
第54局 吴贵临胜胡荣华 五七炮弃双兵对平炮兑车打相
第55局 申鹏胜徐天红 五七炮弃双兵对平炮兑车打相
第56局 徐超负杨德琪 五七炮弃双兵对平炮兑车打相
第57局 徐超负宋国强 五七炮弃双兵对平炮兑车打相
……
第三章 五八炮对反宮马(第109~118局 共10局)
第四章 中炮左横车对反宫马飞象(第119~130局 共12局)
第五章 中炮盘河马对反宮马(第131~137局 共7局)
第六章 中炮对反宫马横车(第138~170局 共33局)
前言/序言
千变万化的棋局,智慧的较量 象棋,一项承载着千年智慧与战略的古老棋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爱好者。在浩瀚的棋谱世界中,每一个流派、每一个对局都蕴含着深厚的理论与实战的精髓。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并非一本具体的棋谱,而是象棋中一类极具代表性、充满对抗性的开局——“中炮直车三兵对反宫马”。这并非一本具体的书籍,而是一个象棋理论中重要的分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战术体系。 “中炮直车三兵对反宫马”,简而言之,是指一方采用中炮开局,并迅速通过“直车”的调动来占据主动,同时在特定阶段形成“三兵”的攻势;而另一方则应对以“反宫马”的防御体系。这两种战术风格的碰撞,往往能够激发出令人目不暇接的棋局,考验着双方的战术素养、大局观以及临场应变能力。 中炮,迅猛的开局 中炮,作为中国象棋最古老、也是最流行的开局之一,其核心在于“抢占中路,先声夺人”。开局阶段,棋手通过迅速出动炮兵,直指对方中路,意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对对方要害部位的压力,甚至直接发动攻击。其优点在于节奏快,攻击性强,能够迅速打开局面,给对手制造麻烦。 “中炮”的变幻莫测,在于其后续的多种行棋思路。它可以是“中炮横车”,快速调动车兵,形成横扫之势;也可以是“中炮急进中兵”,进一步压缩对方空间,制造攻击机会;当然,也包括我们今天要重点谈论的“中炮直车”。 直车,力量的延伸 “直车”是中炮体系中一种重要的行棋思路。当中央局势趋于稳定,或者需要快速调动子力支援进攻时,棋手会选择将车从初始位置(或稍作调整后)直接横移至肋道(即底线两边的线),从而形成强大的横向攻击力。这种战术的威力在于,它能够将车这一威力巨大的子力,迅速转移到能够直接威胁对方帅、相、士的关键区域。 “直车”的运用,往往伴随着中炮的进一步配合。当炮兵在中央形成牵制,车兵一旦“直”到肋道,就可能形成“炮车联动”的攻势,对对方的防线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种配合,要求棋手对时机的把握有着极高的精准度,需要在对方防守尚未到位、或者出现破绽的瞬间,果断出动。 三兵,攻坚的利器 “三兵”的出现,通常是中炮直车体系在进入中盘阶段后,为了进一步巩固战果、扩大优势而采取的战术。这里的“三兵”,并非指一定是你方拥有三个兵,而是指在棋盘的特定区域,形成了三个兵协同作战的局面。这种局面下,兵的攻击力被极大地放大。 例如,在一些中炮直车对局中,当己方兵线压过河界,形成了“进三兵”或者“三兵连进”的态势,它们不仅能起到封锁对方子力、限制对方反击的作用,更能与炮、车等子力形成合围之势,共同攻击对方的帅位。三个兵的协同,使得对方的防守变得异常困难,一旦对方应对不当,很可能被兵团直接突破。 “三兵”的威力,还在于其后续的变化。它们可以相互支援,可以配合其他子力进行突击,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独自构成致命的威胁。因此,如何利用好“三兵”的组合,是中炮直车体系能否最终获胜的关键之一。 反宫马,稳固的堡垒 与中炮直车体系的迅猛攻击不同,“反宫马”是一种以稳健防守著称的开局体系。它的核心在于,通过将马兵的站位进行巧妙的调整,将马移动到“宫”的内部(即九宫的第二层),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这种布局,使得马的攻击范围虽然有所收窄,但其自身的安全性却大大提高,并且能够有效地保护己方帅位。 “反宫马”的精髓在于其“韧性”。它并不追求在开局阶段就与对方展开激烈的攻防,而是以一种“以静制动”的策略,等待对方露出破绽。一旦对方的攻势过于猛烈,而防线出现疏漏,反宫马体系的棋手就可以伺机反击。 反宫马的优势在于其“全局性”。它能够有效地限制对方子力的穿插,保护己方后方的安全,并且在适当的时机,能够通过马的调动,参与到反击之中。特别是当己方在中路形成坚实的防守阵型时,反宫马能够让对方的攻势如泥牛入海,难以奏效。 对局的火花:智慧的碰撞 “中炮直车三兵对反宫马”之所以成为象棋界津津乐道的对局类型,正是因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战术风格在此交汇,产生了无数精彩的火花。 一方是如同疾风骤雨般的中炮直车,渴望迅速撕开对方的防线,用炮车兵的组合发动雷霆万钧的攻势。他们追求的是速度与效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精准的战术配合,形成致命的打击。 而另一方则是固若金汤的反宫马,以稳如磐石的防御体系,化解对方的凌厉攻势,等待反击的时机。他们追求的是耐心与策略,是在漫长的博弈中,通过精妙的步法,瓦解对方的攻势,寻找破绽。 在这场智慧的较量中,棋手们需要: 精准的计算: 双方都需要对棋局进行深入的计算,预判对方的行棋意图,计算出最有利的走法。 高超的战术运用: 中炮直车需要巧妙地调动子力,形成合力;反宫马则需要精准地捕捉对方的破绽,发动有效的反击。 坚韧的意志: 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都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在瞬息万变的棋局中保持冷静,不被对方的攻势所压倒。 敏锐的全局观: 双方都需要把握整体局势,清楚自己的战略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灵活调整战术。 理论的深度与实战的广度 “中炮直车三兵对反宫马”的对局,并非简单的子力交换,而是背后蕴含着深厚的象棋理论。无数的特级大师、国家大师,都曾在这类对局中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他们通过对各种变例的研究,对不同局面下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例如,中炮直车在进入中盘后,面对反宫马的坚固防线,如何找到突破口?是继续加强攻势,还是寻找侧翼突破?反宫马在化解对方攻势的同时,又如何才能寻找反击的机会?是抓住对方的空档,还是等待对方的失误?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关于“中炮直车三兵对反宫马”的深入研究中找到答案。这些研究,往往体现在大量的棋谱、专著和比赛复盘之中。它们不仅仅是棋局的记录,更是智慧的结晶,是前人经验的传承。 学习的价值 对于象棋爱好者来说,深入研究“中炮直车三兵对反宫马”这类典型的对局类型,具有极其重要的学习价值。 提升战术意识: 通过学习中炮直车的攻击套路,可以提高对攻击时机的把握能力,学会如何组织有效的攻势。 增强防守能力: 通过学习反宫马的防守体系,可以了解到如何构建稳固的防线,如何化解对方的凌厉攻势,以及如何在防守中寻找反击的机会。 拓展思维模式: 了解不同战术风格的碰撞,有助于棋手拓展思维模式,在面对不同对手时,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棋艺。 理解象棋的魅力: 深入研究这些经典的对局,能够让棋手更深刻地体会到象棋的博大精深,以及其中蕴含的智慧与乐趣。 结语 “中炮直车三兵对反宫马”,并非一个简单的开局名称,而是一个蕴含着丰富战术思想、充满对抗激情的象棋领域。它代表着象棋中最为精彩的一类博弈,考验着棋手的智慧、技巧与决心。无论是理论的研究,还是实战的演练,都能够从中获得无尽的乐趣与启迪。这是一种永恒的挑战,一种智慧的升华,也是象棋这项古老运动魅力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