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活额寄居蟹是重要的海洋底栖动物。《现代海洋科学·从近海到深海:中国海活额寄居蟹科分类学研究》首次系统地报告了中国海活额寄居蟹科的形态分类学研究成果,是目前对中国海活额寄居蟹多样性系统而完整的总结。
《现代海洋科学·从近海到深海:中国海活额寄居蟹科分类学研究》包括总论、各论和地理分布特点三个部分:总论部分综述了活额寄居蟹科的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与分布、研究概况等;各论部分记述了巾国海活额寄居蟹8属83种,包括每种的准确学名、异名录、标本采集地、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及分类学讨论等,并附有形态学特征插图和部分整体照片,以及各级分类单元的检索表;第三部分分析总结了活额寄居蟹的地理分布特点。书后附有参考文献、中文索引和学名索引,便于读者查询。
目录
丛书序
序
前言
第1章 总论
第一节 活额寄居蟹科的分类学地位
第二节 活额寄居蟹科的形态特征
第三节 活额寄居蟹科的栖息环境与分布
第四节 活额寄居蟹科的研究概况
第五节 研究意义
第六节 研究材料和方法
第2章 各论
(一)纹寄居蟹属Aniculus Dana1852
(二)硬壳寄居蟹属Calcinus Dana1851
(三)纤毛寄居蟹属Ciliopagu,-us Forest1995
(四)细螯寄居蟹属Clibanarius Dana1852
(五)真寄居蟹属Dardanus Paul'son1875
(六)活额寄居蟹属Genus Diogenes Dana1851
(七)长眼寄居蟹属Paguristes Dana1851
(八)声纹寄居蟹属Strigopagurus Forest1995
第3章 中国海活额寄居蟹科的地理分布特点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中名索引
学名索引
精彩书摘
《现代海洋科学·从近海到深海:中国海活额寄居蟹科分类学研究》:
弟1章 总 论
第一节活额寄居蟹科的分类学地位
寄居蟹类在我国沿海比较常见,古时称它为寄居虫,也曾称为寄居虾、海寄生和巢螺等(杨德渐和孙瑞平,2012)。活额寄居蟹科Diogenidae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动物亚门Crustacea,软甲纲Malacostraca,真软甲亚纲Eumalacostraca,真虾总目Eucarida,十足目Decapoda,腹胚亚目Pleocyemata,异尾下目Anomura,寄居蟹总科Paguroidea,英文名为hermit crab,是寄居蟹总科中的第二大科。其分类学地位如下(王永良,2008)。
节肢动物门Phylum Arthropoda
甲壳动物亚门Subphylum Crustacea Brunnich,1772
软甲纲Class Malacostraca Latreille,1 802
真软甲亚纲Subclass Eumalacostraca Grobben,1 892
真虾总目Superorder Eucarida Calman,1 904
十足目Order Decapoda Latreille,1 802
腹胚亚目Suborder Pleocyemata Burkenroad.1903
异尾下目Infraorder Anomura Macleay,1838
寄居蟹总科Superfamily Paguroidea Latreille,1 802
活额寄居蟹科Family Diogenidae Ortmann,1 892
第二节 活额寄居蟹科的形态特征
“寄居蟹”这个名字虽然给人以“蟹”的错觉,但寄居蟹与印象中的短尾类蟹具有根本上的区别,它们是自然生物中体形构造和生活方式都很特殊的一个类群。具体表现为蟹类的头胸部均被钙化的头胸甲覆盖,腹部卷曲于头胸甲之下,而活额寄居蟹的腹部很发达、柔软等。寄居蟹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由头胸甲覆盖。头胸甲一般未覆盖到最后的胸节,头胸甲的鳃盖向下延伸,形成垂直的鳃室,通常为膜质,后部扩展较宽,具1条颈沟(cervical groove)。颈沟前头胸甲钙化程度高,称为楣(shield)。颈沟后的部分常不钙化、角质或者完全膜质。活额寄居蟹科的头胸甲大多呈盾形,颈沟后完全膜质(陆寄居蟹的头胸甲呈梯形,钙化程度高,颈沟后钙质或角质)。除门螯寄居蟹科外,其他科的腹部大都左右不对称。由于寄居蟹长期寄居于螺壳内,而螺壳大部分为右旋,因此其腹部也右旋。
活额寄居蟹的眼柄(ocular peduncle)通常很发达,可活动,基部背面具1显著鳞片或棘状物,称为眼鳞(ocular acicle)。眼柄内侧为第1触角(antennule),外侧为第2触角(antenna)。第1触角柄通常具3节,平时摺拢,第1节基部扩大,鞭较短,基部通常分叉。第2触角柄分为5节,其中第2节外部远端呈刺状;另长出1棘,有时呈鳞形,称为第2触角鳞片(antennal acicle)。该鳞片的形状及上面的刺或者分裂的情况是分类的一大依据。活额寄居蟹科背面结构图如图1-1所示。
胸部的前3对附肢形成颚足,可以辅助口器抱食和传送食物,活额寄居蟹的第3对颚足基部接近(其他科的第3对颚足基部分离)。后5对附肢形成步足(pereiopod)。步足由7节组成,从基部到末端常分为底节(basis)、基节(coxa)、座节(ischium)、长节(merus)、腕节(carpus),掌节(propodus)、指节(dactyl)。第1对步足又称为螯足(cheliped),其中掌节又伸出1指与指节相对,共同组成“螯”(chela)。螯由可动指(dactyl)、不动指(fixed finger)和掌部(palm)组成,主要负责捕食和攻防。活额寄居蟹属Diogenes、硬壳寄居蟹属Calcinus、真寄居蟹属Dardanus -般左螯显著大于右螯;细螯寄居蟹属Clibanarius和纤毛寄居蟹属Ciliopagurus -般左右螯相等(寄居蟹科一般右螯大于左螯)。第2步足和第3步足为运动器官,主要用于爬行,与螯足等长或长于螯足,左右步足等长或右步足长于左步足。第4步足和第5步足退化,可以吸住螺壳,使寄居蟹稳妥地藏于螺壳内。
腹部分为6节,但已经融合成一个整体,几乎看不到背板(门螯寄居蟹科种的腹部分节明显,背板完全钙化)。腹肢(pleopod)通常不对称,只保留左侧腹肢(长眼寄居蟹属Paguristes有成对的第1对腹肢,为分类的重要依据),雌性腹肢较大,且分支较多,作抱卵用;雄性较小,不分支或者二分支。第6对腹肢称为尾肢,成对存在,通常左侧较大。尾肢主要起吸盘作用,寄居蟹孰是借助它固定在螺壳内。腹部末端为尾节,尾节的形状、大小、末端的刺及刺的分布在种间不同。尾节和尾肢形成尾扇(tailfan),可以辅助运动。
活额寄居蟹具侧鳃、关节鳃等。属间鳃的数目不同,为重要的分类性状。从第3对颚足到第4对步足常有成对的侧鳃。第5对步足基部是否有侧鳃是属间分类的一个重要依据。
……
前言/序言
现代海洋科学·从近海到深海:中国海活额寄居蟹科分类学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现代海洋科学·从近海到深海:中国海活额寄居蟹科分类学研究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