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丛书:应用量子密码学 [Applied Quantum Cryptography]

信息安全技术丛书:应用量子密码学 [Applied Quantum Cryptograph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奥] 克里斯蒂安·科米策(Christian Kollmitzer) 等 著,李琼,赵强,乐丹 等 译
图书标签:
  • 量子密码学
  • 信息安全
  • 密码学
  • 量子计算
  • 应用密码学
  • 通信安全
  • 网络安全
  • 加密技术
  • 量子密钥分发
  • 信息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23054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842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信息安全技术丛书
外文名称:Applied Quantum Cryptograph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信息安全技术丛书:应用量子密码学》主要介绍应用量子密码学的发展现状,并讨论如何在标准的通信框架下实现量子密码。应用量子密码,即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KeyDistribution,QKD),是最接近于实用的量子信息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丛书:应用量子密码学》第1章为简介;第2章介绍基础理论知识;第3~5章分别介绍QKD的协议、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误码纠正协议Cascade,以及攻击策略;第6章介绍七个不同的QKD系统;第7章对实际环境下的QKD网络进行统计分析;第8~10章讨论如何构建QKD网络。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1章 简介 C.Kollmitzer
第2章 预备知识 M.Pivk
2.1 量子信息论
2.1.1 量子比特
2.1.2 线性算子
2.1.3 量子测量
2.1.4 不可克隆原理
2.2 无条件安全认证
2.2.1 通用哈希
2.2.2 认证
2.3 熵
2.3.1 香农熵
2.3.2 Rényi熵
参考文献

第3章 量子密钥分发 M.Pivk
3.1 量子信道
3.1.1 物理实现
3.1.2 光子传输和吞吐量
3.2 公共信道
3.2.1 筛选
3.2.2 筛选的认证
3.2.3 误码协商
3.2.4 误码纠错的校验/认证
3.2.5 保密增强
3.3 QKD增益
3.4 有限的资源
参考文献

第4章 自适应Cascade S.Rass,C.Kollmitzer
4.1 简介
4.2 误码纠错和Cascade协议
4.3 自适应的初始块长
4.4 固定初始块长
4.5 动态初始块长
4.5.1 确定性误码率模型
4.5.2 超越最小方差的误码率模型
4.5.3 随机过程的误码率模型
4.5.4 使用贝叶斯网络和Cox过程的误码率模型
4.6 举例
4.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对QKD协议的攻击策略 S.Schauer
5.1 简介
5.2 理想环境下的攻击策略
5.2.1 拦截与重发
5.2.2 基于纠缠的攻击
5.3 实际环境下的个体攻击
5.3.1 PNS攻击
5.3.2 特洛伊木马攻击
5.3.3 伪态攻击
5.3.4 时移攻击
参考文献

第6章 QKD系统 M.Suda
6.1 介绍
6.2 QKD系统
6.2.1 即插即用系统
6.2.2 单向弱相干脉冲QKD,相位编码
6.2.3 相干单向系统,时间编码
6.2.4 高斯调制的连续变量QKD,相干态QKD
6.2.5 基于纠缠的QKD
6.2.6 自由空间QKD
6.2.7 低成本QKD
6.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对实际环境下QKD网络的统计分析 K. Lessiak,J. Pilz
7.1 统计方法
7.1.1 广义线性模型
7.1.2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7.2 实验结果
7.2.1 “纠缠”设备的数据集
7.2.2 “自由空间”设备的数据集
7.2.3 “自动补偿即插即用”设备的数据集
7.2.4 “连续变量”设备的数据集
7.2.5 “单向弱脉冲系统”设备的数据集
7.3 统计分析
7.3.1 广义线性模型
7.3.2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7.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基于Q3P的QKD网络 O. Maurhart
8.1 QKD网络
8.2 PPP
8.3 Q3P
8.3.1 Q3P构建模块
8.3.2 信息流
8.3.3 安全模式
8.3.4 密钥存储区
8.3.5 Q3P包设计
8.4 路由
8.5 传输
参考文献

第9章 量子密码网络——从原型到终端用户 P.Schartner,C.Kollmitzer
9.1 SECOQC项目
9.1.1 SECOQC网络——维也纳
9.1.2 QKD网络设计
9.2 如何将QKD引入“现实”生活
9.2.1 到移动设备的安全传输
9.2.2 安全存储
9.2.3 有效的密钥使用
9.3 展望
参考文献

第10章 信任环模型 C.Kollmitzer,C.Moesslacher
10.1 简介
10.2 信任点架构的模型
10.3 信任点模型下的通信
10.3.1 面向资源的通信设置
10.3.2 面向速度的通信设置
10.4 通信实例
10.4.1 不同信任域之间的通信
10.4.2 一个信任域内的通信
10.4.3 流的生成
10.5 一个基于信任环的MIS
10.5.1 研究方向
10.5.2 需求
10.5.3 增强型信任环模型
参考文献
索引

精彩书摘

  《信息安全技术丛书:应用量子密码学》:
  第1章 简介C.Kollmitzer
  量子密码(或者更确切地说,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是一项受到全球高度关注的新技术。QKD使得以可证明安全的形式交换信息成为可能,这在通信技术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目前QKD最大的问题是通信距离受限,不过几个实验表明通信距离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这些实验中,有的利用光纤技术,有的利用自由空间技术。除此之外,目前已经有可能构建基于QKD的通信网络,不仅能实现端到端的QKD连接,还可能构建现代通信结构。
  2008年10月,在奥地利维也纳成功开发了第一个基于QKD的全功能网络。该网络作为视频会议网络的基础层,将一个城市的几个节点连接起来,并部署了五个采用不同技术的QKD系统。每一次通信使用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技术,但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
  本书主要包含如下内容。
  讨论基础技术,详细介绍QKD系统中通信的几个步骤:筛选、协商、纠错和保密增强。
  对于纠错步骤,详细介绍原始Cascade协议及其改进协议,改进协议研究如何确定优化的初始分块大小,可增强原始Cascade协议的效率。
  为了确保通信系统的安全,必须考察不同的攻击策略。除了关注对QKD系统的经典攻击策略外,还会介绍一些新的攻击策略。
  详细介绍目前的QKD系统,也就是欧盟SECOQC网络项目中使用的QKD系统,这也是2008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开发的第一个基于QKD的网络中的一部分。
  虽然QKD系统已经在不同的实验配置下使用了几年,但是许多实验仅限于实验室环境。而SECOQC网络的部署使其可以收集到系统在城市环境下长时间运行的数据。首次详细讨论了环境、温湿度等的影响,包括收集的数据以及统计分析。
  QKD系统是现有通信网络的增强,如何将其集成到现有的通信系统中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开发特殊的网络协议,本书以量子点到点协议(Quantum Point to Point Protocol,Q3P)为例对特殊网络协议进行了详细介绍。
  为了推进实际化应用,通信网络十分关键。本书介绍了该方面的相关基础内容。另外还介绍了如何对待终端用户以及终端用户使用QKD网络的好处,特别介绍了如何利用通用通信设备(如iPhone)使用QKD生成的密钥。
  因为QKD系统的距离受限,如何开发全球网络是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本书介绍了一个基于可信通信中心的网络模型。该模型的主要优点是按需产生密钥、用户不必在相对不确定的环境下存储密钥。
  希望本书可以激起大家对QKD和相关新技术的兴趣。这些新技术今后将成为全球范围的研究热点,并对未来的通信架构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第2章 预 备 知 识
  M.Pivk
  本章介绍后续章节所需的基础知识。所有涉及内容均仅作简略介绍,因为如果深入探讨这些内容将需要很大篇幅,而这些内容已超出本章范围。
  2.1 量子信息论
  本节简要介绍量子信息论。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考Nielsen和Chuang的Quantum Comput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4]。
  2.1.1 量子比特
  自从香农提出信息论以来,比特(bit)已成为经典信息论的基本术语。一个比特的值为0或者1。与此相对应,量子信息使用量子比特(quantum bit,qubit)的概念。与经典比特类似,量子比特也有两种可能的状态: 和 。特殊符号“ ”称为Dirac符号,或ket符号,这是量子力学中表示“态”的标准符号。与经典比特的主要区别是:经典比特只有0和1两种可能的态,而量子比特(qubit)的状态可能是 和 之间的所有状态,这称为叠加(superposition)。我们将量子比特的态表示为
  (2 1)
  其中, 。因为系数是一些复数,量子比特的状态可以用二维复向量空间 (也称为希尔伯特空间(Hilbert space))里的向量来表示。 和 构成计算基(参阅定义2-4),且二者相互正交,即 , 。既然一个量子比特态是单位向量,其长度应归一化为1,以下的公式都应使标量 满足
  (2 2)
  这样,可以将量子比特态重写为
  (2 3)
  其中, 为实数,定义了Bloch球(Bloch sphere)上的一个点,如图2.1所示。
  量子比特的测量非常重要。在 或 等于0的特殊情况下,量子比特分别映射为经典比特1或0。但是,如果 和 都不等于0的话,情况会如何呢?根据标量的不同取值,量子比特以某个概率测量为1,或以互补概率测量为0。因为标量满足式(2-2),量子比特测量为0的概率为 ,测量为1的概率为 ,更详细的内容参阅2.1.3节。
  在量子力学中,标量 也分别称为态 和 的幅度(amplitude)。另一个描述量子比特的术语是相位(phase)。考虑态 ,其中, 为一个态矢量, 为实数。我们认为态 与 是相等的,因为系数 是全局相位因子(global phase factor)。从统计的角度看,这两种态的测量结果也是相同的,参阅2.1.2节。
  另一种相位称为相对相位(relative phase)。考虑如下的两个态:
  , (2 4)
  在态 中, 的幅度为 ,在态 中, 的幅度为 ,也就是说它们的幅度值相同、符号相反。对一些相对相位不同的态,可以定义两个幅度 、 ,找到一个实数 ,使得 。与全局相位对比,相对相位只有一个幅度相差系数 ,而全局相位的两个幅度都相差系数 。
  2.1.2 线性算子
  改变一个量子比特的态,需要利用线性算子完成。令函数A将向量 变换为 ( 是 的向量空间),比较方便的方式是将函数A表示为矩阵形式(matrix representation)。若矩阵A为m行、n列,该矩阵与矢量 相乘,得到新的矢量 。这样的矩阵应满足线性公式[4],即
  (2 5)
  令 是一个线性算子, 是 的基, 是 的基。存在复数 使得
  (2 6)
  这就构成了操作A的矩阵表示。
  相对的, 矩阵可以理解为一个反线性算子符,将矢量空间 中的矢量转换为 中的矢量。
  我们使用的符号与线性几何中的常用符号有所不同。表2.1列出了量子力学中常用的符号。我们知道,一个矢量可以表示为计算基的和。为了简化,令计算基 , ,因此矢量 也可以写为 。如果采用另一组计算基,则表达形式有所不同。
  表2.1 常用量子力学符号
  符 号 描 述
  复数的复共轭,如
  一个矢量,即一个ket,
  的对偶矢量,即一个bra,
  与标量 相乘,
  矢量 和 的内积
  矢量 和 的张量积
  矩阵A的复共轭
  矩阵A的转置
  矩阵A的厄米共轭,
  与 的内积
  2.1.2.1 Pauli阵
  Pauli阵(Pauli matrix)是四个非常有用的 矩阵,这些矩阵可以表示对量子比特进行的一些处理,它们分别为
  (2 7)
  其中,X和Z分别称为比特翻转(bit flip)和相位翻转(phase flip)操作符。如果对一个量子比特进行X操作, 会转换为 , 会转换为 ,即
  如果对一个量子比特进行Z操作, 的相位会改变符号,即
  对Y的解释是,用虚部单位i与该矩阵相乘后得到的矩阵只包含自然数,即
  iY操作符也同时产生比特翻转和相位翻转的效果,即
  因此,对态 和 分别进行iY操作,结果为
  2.1.2.2 内积
  内积(inner product)也称为标量积(scalar product),表示为 (一般线性代数中表示为 ,这是一个函数,两个输入分别为向量 和 ,输出为一个复数。例如,两个n维向量在复数域上的内积定义为
  (2 8)
  内积具有如下属性:
  (1)对于第二个参数是线性的,即 ;
  (2) ;
  (3)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下面给出一些与内积相关的定义。
  ……

前言/序言


信息安全技术丛书:应用量子密码学 引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的安全与隐私已成为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石。从金融交易到国家机密,无一不依赖于强大的加密技术来守护。然而,随着计算能力的飞速提升,特别是量子计算的潜在突破,传统的加密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量子计算机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理论上能够轻易破解当前广泛使用的公钥加密算法,如RSA和ECC,这将给现有信息安全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量子密码学 应运而生,成为信息安全领域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方向。本书并非简单罗列量子密码学的理论公式,而是深入浅出地探讨如何将量子力学的原理转化为实际可用的安全解决方案,重点关注如何构建能够抵御量子攻击的新一代加密体系,并探讨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第一部分:量子计算的威胁与机遇 在深入探讨量子密码学之前,理解量子计算带来的威胁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首先将从宏观角度审视量子计算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对现有加密算法的潜在影响。 量子计算概述: 本章将简要介绍量子比特(qubit)的概念,以及与经典比特的不同之处。我们将探讨量子叠加(superposition)、量子纠缠(entanglement)等核心量子现象,并解释这些现象如何赋予量子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重点会放在能够对现有加密算法产生威胁的量子算法,例如Shor算法和Grover算法。Shor算法能够高效地分解大整数和计算离散对数,从而破解RSA和ECC等公钥加密算法。Grover算法则能够加速搜索,对对称加密算法(如AES)的安全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削弱。 后量子密码学(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PQC)的崛起: 面对量子计算的威胁,密码学界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和开发能够抵抗量子攻击的加密算法,这便是后量子密码学。本章将介绍PQC的几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基于格(Lattice-based)、基于编码(Code-based)、基于多变量方程(Multivariate polynomial)、基于哈希(Hash-based)以及基于同源(Isogeny-based)的密码学。我们将分析这些不同体制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安全强度、计算效率和密钥大小等方面的权衡。 量子密码学的理论基础: 与后量子密码学主要在经典计算机上运行不同,量子密码学则利用量子力学的特性来保障通信安全。本章将介绍量子密码学的核心原理,特别是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QKD)。我们将详细阐述QKD的基本协议,如BB84协议,并分析其安全性是如何基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定律(如不可克隆定理和测量塌缩)来保证的。这一部分将避免过于晦涩的数学推导,而是侧重于概念的理解和原理的阐释。 第二部分:核心量子密码学技术解析 在掌握了量子计算的背景与基本概念后,本书将深入剖析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量子密码学技术,并对其实现细节进行探讨。 量子密钥分发(QKD)的实际应用: QKD是当前量子密码学领域发展最为成熟、应用前景最为广阔的技术之一。本章将详细介绍各种QKD协议,如BB84、E91、B92等,并对比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我们将探讨QKD的硬件实现,包括单光子源、单光子探测器、量子信道(如光纤或自由空间)的搭建和优化。此外,还将讨论QKD在实际部署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例如传输距离限制、损耗、噪声以及如何实现安全性和效率的平衡。 无条件安全的消息认证: 在安全通信中,除了保密性,消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至关重要。本章将探讨如何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实现无条件安全的消息认证。我们将介绍基于量子物理原理构造的MAC(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方案,以及它们如何提供比经典MAC更强的安全性保证。 量子安全的其他密码学原语: 除了密钥分发和消息认证,量子密码学还可以扩展到其他密码学原语的构建。本章将初步介绍一些正在研究中的量子安全密码学工具,例如量子随机数生成器(QRNG)的原理和应用,以及一些探索性的量子签名方案。 第三部分:后量子密码学(PQC)的深入研究 虽然量子密码学提供了理论上的无条件安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能够运行在现有经典计算机上的后量子密码学算法,在短期内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基于格的密码学(Lattice-based Cryptography): 基于格的密码学是目前PQC领域最受瞩目的研究方向之一。本章将深入解析其数学基础,例如格(lattice)的概念、最短向量问题(SVP)和最近向量问题(CVP)的困难性。我们将介绍一些主流的基于格的公钥加密和签名方案,如Kyber(用于密钥封装)和Dilithium(用于数字签名),并分析它们在安全性和效率上的优势。 基于编码的密码学(Code-based Cryptography): 基于编码的密码学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坚实的安全基础。本章将介绍其核心思想,即利用纠错码的译码问题(如Syndrome Decoding Problem)的困难性来构建密码系统。我们将探讨McEliece密码体制及其变种,并分析其在密钥大小和计算复杂度方面的特点。 其他后量子密码学方案: 除了上述两大类,本章还将对其他重要的PQC方案进行介绍,包括: 基于多变量方程的密码学: 探讨如何利用解多元二次方程组的困难性来构建签名方案,例如Rainbow。 基于哈希的签名(Hash-based Signatures): 介绍其利用哈希函数的单向性来构造签名,如XMSS和LMS。我们将分析这类方案的特点,如其相对简单且经过充分验证的安全性,以及其状态性和密钥生成方面的考量。 基于同源的密码学: 简要介绍其基于椭圆曲线同源群的数学难题,以及其在密钥交换和签名方面的潜力。 第四部分:量子密码学的部署与挑战 理论研究和技术实现固然重要,但真正将量子密码学融入现有信息安全体系,还需要克服诸多实际的部署挑战。 混合密码学(Hybrid Cryptography)的策略: 在向全量子安全的未来过渡的过程中,混合密码学将扮演关键角色。本章将探讨如何将传统的加密算法与后量子密码学算法相结合,以实现既能抵御量子攻击,又不牺牲现有系统兼容性的平滑过渡。我们将分析不同的混合策略,以及它们在安全性和性能上的影响。 标准化与互操作性: 随着PQC算法的不断成熟,标准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本章将介绍当前主要的PQC标准化工作,例如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后量子密码学标准化项目,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努力。我们将探讨标准化对互操作性、安全性和广泛采用的影响。 性能考量与优化: 后量子密码学算法在密钥大小、加密/解密速度等方面,与传统算法存在差异。本章将深入分析这些性能上的权衡,并介绍当前优化PQC算法性能的研究方向,包括硬件加速、算法改进以及高效的实现库。 安全审计与风险评估: 任何新的安全技术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本章将讨论如何对量子安全算法进行安全证明、漏洞分析以及实施风险评估,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未来展望: 最后,我们将对量子密码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这包括对更高级的量子安全原语的探索,对量子互联网的可能性及其安全挑战的讨论,以及量子技术在不同行业(如金融、医疗、军事等)的潜在应用场景。 结论 应用量子密码学 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理解量子计算对信息安全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抵御这些威胁的先进技术。本书不仅涵盖了量子密码学和后量子密码学的核心理论,更着重于它们的实际应用、部署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我们希望通过本书,帮助读者建立起对量子安全新时代的认知,为应对未来的信息安全挑战做好准备。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关注科技前沿动态的时候,量子密码学这个概念反复出现,尤其是它被提及为对抗未来计算能力威胁的“救世主”。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解释这项技术的书籍,而《信息安全技术丛书:应用量子密码学》恰好提供了这个机会。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主题,听起来就非常有深度和实用性。我特别好奇它会如何阐述量子密钥分发(QKD)等核心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如何从理论走向现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量子密码学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高维度的安全保障。我期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既严谨又不失易懂的方式,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量子密码学的世界,让我能够理解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并洞察其在金融、政府、军事等关键领域的应用前景。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信息安全技术丛书:应用量子密码学 [Applied Quantum Cryptography]。我本身对信息安全领域就非常感兴趣,近年来听到量子计算和量子密码学方面的讨论越来越多,感觉这是一个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虽然我并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但作为一个技术爱好者,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更深入地了解量子密码学的概念、原理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书名中的“应用”二字尤其让我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甚至是一些入门级的实践指导,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量子密码学是如何解决当前信息安全难题的,比如如何应对量子计算机对现有加密算法的威胁,以及如何利用量子力学的特性来构建更安全的通信和存储方案。读到这本书的封面时,我就被它的专业性和前沿性所吸引,相信它会给我带来一次知识上的“量子跃迁”。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信息安全技术丛书:应用量子密码学》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一直认为,信息安全是数字时代最核心的议题之一,而量子密码学则代表着信息安全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我曾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量子计算的科普读物,但对于量子密码学在实际安全应用中的细节,我仍然感到非常模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这方面的知识空白,让我能够理解量子密码学是如何利用量子力学的独特属性来提供超越经典密码学安全性的。特别是“应用”这个词,让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包含具体的实现方案、技术标准,甚至是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案例分析,比如如何利用量子密码学来保护敏感数据的长期存储,或者如何构建抵御量子计算机攻击的安全通信网络。

评分

当我看到《信息安全技术丛书:应用量子密码学》这本书时,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油然而生。在信息安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量子密码学作为一个新兴且极具潜力的领域,无疑是值得深入探索的。书名中的“应用”二字,恰恰是我最关注的点。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概念的介绍,更能够探讨量子密码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落地情况。比如,它将如何影响我们现有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有哪些已经实现的或正在开发的量子密码学应用?对于想要了解前沿信息安全技术,并思考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我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学习平台。我期待能从中获得关于如何构建更安全、更可靠的数字未来的宝贵见解。

评分

作为一名对信息安全领域有初步了解的从业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拓宽我技术视野的书籍。当我在书店看到《信息安全技术丛书:应用量子密码学》时,眼前一亮。书名中的“应用”二字,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在当今这个对数据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传统的加密技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量子计算的飞速发展更是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紧迫。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量子密码学的基本原理,比如量子叠加、量子纠缠等概念在密码学中的应用,同时,我也非常关注书中关于实际应用的部分。我想了解,在不久的将来,量子密码学究竟能为我们的数字生活带来哪些切实的改变,它又是如何被集成到现有的安全体系中,从而构建起一个更加坚不可摧的信息安全屏障。

评分

图书包装不好,封面太脏了,太脏了

评分

量子经典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很好,非常好。好,很好,非常好。

评分

评分

好好好

评分

图书包装不好,封面太脏了,太脏了

评分

京东啥书都能买到,送货快,就是折扣不够给力!

评分

好,很好,非常好。好,很好,非常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