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安全深度剖析

Web安全深度剖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炳帅 著
图书标签:
  • Web安全
  • 漏洞分析
  • 渗透测试
  • 安全开发
  • HTTP协议
  • OWASP
  • 防御措施
  • 代码审计
  • Web应用安全
  • 安全实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55816
版次:1
商品编码:11673055
品牌:Broadview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总结了当前流行的高危漏洞的形成原因、攻击手段及解决方案,并通过大量的示例代码复现漏洞原型,制作模拟环境,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入了解Web 应用程序中存在的漏洞,防患于未然。

本书从攻到防,从原理到实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Web 安全体系。全书分4 篇共16 章,除介绍Web 安全的基础知识外,还介绍了Web 应用程序中常见的安全漏洞、开源程序的攻击流程与防御,并着重分析了“拖库”事件时黑客所使用的攻击手段。此外,还介绍了渗透测试工程师其他的一些检测方式。


作者简介

  张炳帅,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内著名Web安全研究团队破晓成员,2013年加入中电长城网际CS.Lab实验室,信息安全高级研究员。从事信息安全研究6年,擅长Java,乐于开源和分享研究成果,希望有一天能通过Code改变世界!

精彩书评

  ★纵观国内网络安全方面的书籍,大多数都是只介绍结果,从未更多地考虑过程。而本书恰恰是从实用角度出发,本着务实的精神,先讲原理,再讲过程,最后讲结果,是每个从事信息安全的从业人员不可多得的一本实用大全。尤其是一些在企业从事信息安全的工作人员,可以很好地依据书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学习,同时,在校学生也可以依据本书的案例进行深入学习,有效地贴近企业,更好地有的放矢。
  ——陈亮 OWASP 中国北京主负责人
  
  ★我有幸见证了《Web 安全深度剖析》诞生的全过程,作者认真严谨的写作风格,深入求证的研究态度,深厚的程序员功底,丰富的网络和现场教育培训经验,使本书成为适合Web 渗透测试的必选作品。本书内容丰富,知识点全面,适合网络安全爱好者和从业者学习研究。
  —一剑西来 红黑联盟站长, 暗影团队管理员
  
  ★我收到《Web 安全深度剖析》样章后,一口气通读下来,感觉酣畅淋漓。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手法,贴近实战,基本涵盖了Web 安全技术中实际遇到的方方面面。本书适合Web 安全从业人员研读,也推荐有志在Web 安全方向发展的人学习。
  ——lake2 腾讯安全平台部副总监
  
  ★与其说这是一本Web 安全的书籍,不如说是一本渗透实战教程,该书总结了不少常见的Web 渗透思路和奇技淫巧,非常适合初学者和有一些基础的人阅读。安全圈有一句老话:未知攻,焉知防。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找到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也可以找到学习安全知识的方法。
  ——林伟(网名:陆羽) 360 网络攻防实验室负责人,国内知名安全社区T00ls.net 创始人之一

目录

第1篇 基础篇

第1章 Web安全简介

1.1 服务器是如何被入侵的

1.2 如何更好地学习Web安全

第2章 深入HTTP请求流程

2.1 HTTP协议解析

2.1.1 发起HTTP请求

2.1.2 HTTP协议详解

2.1.3 模拟HTTP请求

2.1.4 HTTP协议与HTTPS协议的区别

2.2 截取HTTP请求

2.2.1 Burp Suite Proxy 初体验

2.2.2 Fiddler

2.2.3 WinSock Expert

2.3 HTTP应用:黑帽SEO之搜索引擎劫持

2.4 小结

第3章 信息探测

3.1 Google Hack

3.1.1 搜集子域名

3.1.2 搜集Web信息

3.2 Nmap初体验

3.2.1 安装Nmap

3.2.2 探测主机信息

3.2.3 Nmap脚本引擎

3.3 DirBuster

3.4 指纹识别

3.5 小结

第4章 漏洞扫描

4.1 Burp Suite

4.1.1 Target

4.1.2 Spider

4.1.3 Scanner

4.1.4 Intruder

4.1.5 辅助模块

4.2 AWVS

4.2.1 WVS向导扫描

4.2.2 Web扫描服务

4.2.3 WVS小工具

4.3 AppScan

4.3.1 使用AppScan扫描

4.3.2 处理结果

4.3.3 AppScan辅助工具

4.4 小结

第2篇 原理篇

第5章 SQL注入漏洞

5.1 SQL注入原理

5.2 注入漏洞分类

5.2.1 数字型注入

5.2.2 字符型注入

5.2.3 SQL注入分类

5.3 常见数据库注入

5.3.1 SQL Server

5.3.2 MySQL

5.3.3 Oracle

5.4 注入工具

5.4.1 SQLMap

5.4.2 Pangolin

5.4.3 Havij

5.5 防止SQL注入

5.5.1 严格的数据类型

5.5.2 特殊字符转义

5.5.3 使用预编译语句

5.5.4 框架技术

5.5.5 存储过程

5.6 小结

第6章 上传漏洞

6.1 解析漏洞

6.1.1 IIS解析漏洞

6.1.2 Apache解析漏洞

6.1.3 PHP CGI解析漏洞

6.2 绕过上传漏洞

6.2.1 客户端检测

6.2.2 服务器端检测

6.3 文本编辑器上传漏洞

6.4 修复上传漏洞

6.5 小结

第7章 XSS跨站脚本漏洞

7.1 XSS原理解析

7.2 XSS类型

7.2.1 反射型XSS

7.2.2 存储型XSS

7.2.3 DOM XSS

7.3 检测XSS

7.3.1 手工检测XSS

7.3.2 全自动检测XSS

7.4 XSS高级利用

7.4.1 XSS会话劫持

7.4.2 XSS Framework

7.4.3 XSS GetShell

7.4.3 XSS蠕虫

7.5 修复XSS跨站漏洞

7.5.1 输入与输出

7.5.2 HttpOnly

7.6 小结

第8章 命令执行漏洞

8.1 OS命令执行漏洞示例

8.2 命令执行模型

8.2.1 PHP命令执行

8.2.2 Java命令执行

8.3 框架执行漏洞

8.3.1 Struts2代码执行漏洞

8.3.2 ThinkPHP命令执行漏洞

8.3 防范命令执行漏洞

第9章 文件包含漏洞

9.1 包含漏洞原理解析

9.1.1 PHP包含

9.1.2 JSP包含

9.2 安全编写包含

9.3 小结

第10章 其他漏洞

10.1 CSRF

10.1.1 CSRF攻击原理

10.1.2 CSRF攻击场景(GET)

10.1.3 CSRF攻击场景(POST)

10.1.4 浏览器Cookie机制

10.1.5 检测CSRF漏洞

10.1.6 预防跨站请求伪造

10.2 逻辑错误漏洞

10.2.1 挖掘逻辑漏洞

10.2.2 绕过授权验证

10.2.3 密码找回逻辑漏洞

10.2.4 支付逻辑漏洞

10.2.5 指定账户恶意攻击

10.3 代码注入

10.3.1 XML注入

10.3.2 XPath注入

10.3.3 JSON注入

10.3.4 HTTP Parameter Pollution

10.4 URL跳转与钓鱼

10.4.1 URL跳转

10.4.2 钓鱼

10.5 WebServer远程部署

10.5.1 Tomcat

10.5.2 JBoss

10.5.3 WebLogic

10.6 小结

第3篇 实战篇

第11章 实战入侵与防范

11.1 开源程序安全剖析

11.1.1 0day攻击

11.1.2 网站后台安全

11.1.3 MD5还安全吗

11.2 拖库

11.2.1 支持外连接

11.2.2 不支持外连接

11.3 小结

第4篇 综合篇

第12章 暴力破解测试

12.1 C/S架构破解

12.2 B/S架构破解

12.3 暴力破解案例

12.4 防止暴力破解

12.5 小结

第13章 旁注攻击

13.1 服务器端Web架构

13.2 IP逆向查询

13.3 SQL跨库查询

13.4 目录越权

13.5 构造注入点

13.6 CDN

13.7 小结

第14章 提权

14.1 溢出提权

14.2 第三方组件提权

14.2.1 信息搜集

14.2.2 数据库提权

14.2.3 FTP提权

14.2.4 PcAnywhere提权

14.3 虚拟主机提权

14.4 提权辅助

14.4.1 3389端口

14.4.2 端口转发

14.4.3 启动项提权

14.4.4 DLL劫持

14.4.5 添加后门

14.5 服务器防提权措施

14.6 小结

第15章 ARP欺骗攻击

15.1 ARP协议简介

15.1.1 ARP缓存表

15.1.2 局域网主机通信

15.1.3 ARP欺骗原理

15.2 ARP攻击

15.2.1 Cain

15.2.2 Ettercap

15.2.3 NetFuke

15.3 防御ARP攻击

15.4 小结

第16章 社会工程学

16.1 信息搜集

16.2 沟通

16.3 伪造

16.4 小结

严正声明


前言/序言

  推荐序

  纵观国内网络安全方面的书籍,大多数都是只介绍结果,从未更多地考虑过程。而本书恰

  恰是从实用角度出发,本着务实的精神,先讲原理,再讲过程,最后讲结果,是每个从事信息安全的从业人员不可多得的一本实用大全。尤其是一些在企业从事信息安全的工作人员,可以很好地依据书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学习,同时,在校学生也可以依据本书的案例进行深入学习,有效地贴近企业,更好地有的放矢。

  ——陈亮 OWASP 中国北京主负责人

  我有幸见证了《Web 安全深度剖析》诞生的全过程,作者认真严谨的写作风格,深入求证

  的研究态度,深厚的程序员功底,丰富的网络和现场教育培训经验,使本书成为适合Web 渗透测试的必选作品。本书内容丰富,知识点全面,适合网络安全爱好者和从业者学习研究。

  —一剑西来 红黑联盟站长, 暗影团队管理员

  我收到《Web 安全深度剖析》样章后,一口气通读下来,感觉酣畅淋漓。作者用深入浅出

  的手法,贴近实战,基本涵盖了Web 安全技术中实际遇到的方方面面。本书适合Web 安全从业人员研读,也推荐有志在Web 安全方向发展的人学习。

  ——lake2 腾讯安全平台部副总监

  与其说这是一本Web 安全的书籍,不如说是一本渗透实战教程,该书总结了不少常见的

  Web 渗透思路和奇技淫巧,非常适合初学者和有一些基础的人阅读。安全圈有一句老话:未知攻,焉知防。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找到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也可以找到学习安全知识的方法。

  ——林伟(网名:陆羽)

  360 网络攻防实验室负责人,国内知名安全社区T00ls.net 创始人之一

  前 言

  本书总结了当前流行的高危漏洞的形成原因、攻击手段及解决方案,并通过大量的示例代码复现漏洞原型,制作模拟环境,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入了解Web应用程序中存在的漏洞,防患于未然。

  本书抛开一些研究性、纯理论性的内容,也就是外表看似很高端,但实用性不大的课题,所总结的漏洞可以说是刀刀见血、剑剑穿心,直接危害到企业安全的漏洞。

  本书也是笔者多年来工作的总结,几乎每个场景都是最常见的,如果你从事Web渗透测试相关的工作,就会遇到本书中的场景。

  本书结构

  本书从攻到防,从原理到实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Web安全体系。全书分4篇共16章,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几乎可以囊括目前常见的一切Web安全类技术。

  本书目录结构就非常像渗透测试人员的一次检测流程,从信息探测到漏洞扫描、漏洞利用、提权等。

  基础篇

  第1章到第4章为基础篇,是整个Web安全中最基础的技术。

  第1章描述了服务器是如何被黑客入侵的,并从中引出Web安全的概念,同时也告诉读者如何更快、更好地学习Web安全。

  第2章详细讲述了Web安全的一个核心知识点:HTTP协议。如果是零基础的读者,建议一定要多看HTTP协议,因为后续章节中的多内容都会涉及HTTP协议。

  第3章介绍了信息探测的知识点。渗透测试人员工作时,一般都是从信息探测入手的,也就是常说的踩点。信息探测是渗透测试的基本功,是必须学习的内容。本章介绍了Google Hack、Nmap、DirBuster、指纹识别等技术。

  第4章讲解了渗透测试人员常用的安全测试工具,包括:BurpSuite、AWVS、APPSCAN等工具。

  原理篇

  第5章到第10章为原理篇,阅读本篇内容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代码功底。在这些章节中讲述了Web应用程序中最常见的安全漏洞。笔者将这些常见的高危漏洞提取出来,每个漏洞作为单独的一个章节来讲解,从原理到利用。

  第5章是SQL注入章节,讨论了MySQL、SQL Server、Oracle数据库的注入方式、注入技巧和不同数据库的注入差异。

  攻击者对数据库注入的目的有:数据窃取、文件读写、命令执行,掌握了其核心思想后,对SQL注入的学习就比较容易。

  在讲解SQL注入原理后,介绍了SQLMap、Havij等注入工具,同时也介绍了绕过部分WAF的思路。

  第6章介绍了XSS攻击,其中讲解了XSS的形成原理、三种XSS类型、会话劫持、蠕虫等前端技术,最后提出了XSS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7章讲解了上传漏洞和Web容器的漏洞。有时候程序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与Web容器漏洞相结合可,能就会造成上传漏洞。

  第8章描述了命令执行漏洞的形成原因和利用方式,同时也介绍了Struts2命令执行漏洞及命令执行漏洞的修复方案。

  第9章讲解了PHP包含漏洞的原理和利用方式,同时也介绍了包含漏洞的修复方案。

  第10章讨论的知识点比较广泛,比如CSRF、逻辑漏洞、远程部署漏洞、代码注入等高危漏洞。

  实战篇

  第11章讲述了开源程序的攻击流程与防御,并着重分析了“拖库”事件时黑客所使用的攻击手段。

  综合篇

  如果仅仅掌握Web安全漏洞,而对其他漏洞、攻击手法一窍不通,是无法全面找出漏洞的,在综合篇里介绍了渗透测试工程师其他的一些检测方式。

  第12章详细讲述了暴力破解的测试方式,分别使用Hydra、Burp Suite、Medusa等工具对MSSQL、MySQL、Web应用程序进行破解,最后讲述了验证码的安全性及防止暴力破解的解决方案。

  第13章讲述了旁注攻击,当目标Web应用程序无法寻找到漏洞时,攻击者常常会使用旁注攻击来入侵目标。本章剖析了旁注攻击的几个关键点,包括IP逆向查询、SQL跨库查询、绕过CDN等技术。

  第14章讲述了提权。服务器提权可以更好地解释服务器的脆弱性,本章对Linux、Windows提权均做了分析。比如Windows下的三种提权方式:本地溢出提权、第三方组件提权和系统关键点利用。另外,也剖析了一部分提权时的采用手段,比如DLL劫持、端口转发、服务器添加后门等技术。

  第15章讲述了ARP攻击与防御。安全是一个整体,并不是Web应用程序找不到漏洞时,黑客就没办法了,黑客使用ARP欺骗技术可以轻松劫持到你的密码。本章从ARP协议开始讲解,接着深入讲解ARP欺骗的原理,其中介绍了Cain、Ettercap、NetFuke等嗅探工具。

  第16章讲述了社会工程学。社会工程学可以说是APT攻击中的关键一环,也被称为没有“技术”却比“技术”更强大的渗透方式。

  需要的工具

  本书的核心是从原理到实战案例的剖析,很多时候,工具只是作为辅助使用。读者请注意一点:在实际的渗透中,更多地靠经验、思路,工具反而是其次,不要被众多的“神器”所迷惑,工具仅仅是让我们更方便、高效一些,工具是“死”的,目前的软件开发水平还完全达不到智能化,工具只能按照程序员的思维流程来执行。所以,我们完全依赖的还是自己的大脑。

  本书所使用的工具可以在下载。

  本书是写给谁的

  本书最适合渗透测试人员、Web开发人员、安全咨询顾问、测试人员、架构师、项目经理、设计等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对Web安全、渗透测试有兴趣的学生的教材,这是一本实用的Web安全教材。

  渗透测试人员:渗透测试岗位是要求的技术在大学并没有课程设置并没有,也没有正规、专业的技术培训。可以说,做渗透测试的人员都要靠自学,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才能胜任这个工作。笔者希望读者从本书中学习到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渗透测试水平。

  Web开发人员:程序员不一定是黑客,但是有一定水平的黑客、白帽子一定是程序员。因此,一个合格的程序员学习安全知识是非常快的。本书介绍了大量的示例代码,并分析其中的漏洞,从开发人员的角度讲述如何避免和修复漏洞,希望开发人员能够通过本书的学习提高自己防御安全的水平,站在新的高度去看待程序。

  信息安全相关专业的学生:本书也适合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书中所有的知识点几乎都是从零开始的,你们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同时,笔者也希望能给大学老师带来一些灵感,然后培育出更多的网络安全人才。

  在学习时,笔者常把原理性的知识比喻为内功,而具体的实操、技术点比喻为招式,只有招式而没有内功是根本无法变成高手的,而有了内功和招式才可能成为高手。

  安全是把双刃剑,剑在手中,至于是用其来做好事还是做坏事,只在于一念之差。笔者强烈要求各位读者仅在法律的许可范围内使用本书所提供的信息。

  致谢

  感谢EvilShad0w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你仍在一起交流技术、讨论心得时从来都是无私地分享,你们都有一颗对技术狂热的心,在我眼里,你们都是技术帝。

  感谢破晓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感谢你们相信我,愿意跟我一起闯,你们的存在是支撑我继续下去的力量。

  感谢联合实验室的成员,是你们在百忙之中细细品味这本书,并指出不足之处。

  感谢袁海君、杜萌萌、LiuKer、7z1、天蓝蓝、小K、小歪、岩少、晴天小铸、GBM的支持,有你们的支持,我才能完成这本书的写作,也感谢你们对这本书做出的贡献,我将谨记于心。这里要特别感谢小杜,你为我审阅稿子,找出书中的许多错误。

  感谢红黑联盟站长一剑西来、天云祥科技有限公司CEO杨奎,你们给了我许多机会,也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

  感谢我的领导沈局、邬江、邓小刚,你们对待我就像对待自己的学生一样,教导了我许多。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你们将我抚育成人,为我付出一切。这份爱时刻提醒着我,要努力、要上进!

  路虽然,行则必达。事虽难,做则必成。

  破晓-SecBug.Org


《数字幽灵:网络空间的隐秘战争与个体安危》 在这片由代码构筑的宏大宇宙中,我们每一个数字足迹都可能成为一道诱人的光标,吸引着潜伏于阴影中的窥探者。互联网,这个曾被誉为连接世界的桥梁,如今也成为了一个危机四伏的战场。数字幽灵,并非虚构的传说,而是真实存在的威胁,它们以各种形态穿梭于信息洪流之中,伺机而动。从悄无声息的数据窃取,到惊天动地的系统瘫痪,再到无孔不入的身份盗用,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数字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书《数字幽灵:网络空间的隐秘战争与个体安危》并非一部技术手册,也不是一本详尽的代码解析。它是一次深入的社会学、心理学与技术交织的探索,旨在揭示网络空间中那些不为人知但影响深远的“隐秘战争”,以及个体如何在日益复杂的数字环境中守护自身安全。我们不将重点放在冰冷的技术术语和复杂的攻击模型上,而是试图用一种更易于理解、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勾勒出数字幽灵的轮廓,解析它们的运作逻辑,以及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社会结构乃至国家安全的深层影响。 第一章:看不见的敌人——数字幽灵的肖像 本章我们将抛开技术壁垒,以一种更具象化的方式来认识这些“数字幽灵”。它们是谁?它们从何而来?它们的动机又是什么?我们不讨论具体的黑客攻击手法,而是着眼于驱动这些行为的更深层次原因:经济利益、政治博弈、意识形态冲突,甚至是纯粹的破坏欲。我们将从历史的长河中回顾数字威胁的演变,从早期的计算机病毒到如今复杂的 APT(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展现数字幽灵的“进化史”。 我们会探讨不同类型的数字幽灵:那些逐利的网络罪犯,他们如同狡猾的盗贼,在数字世界的各个角落寻找漏洞,盗取信息以换取财富;那些受国家支持的攻击者,他们如同隐秘的特工,以国家利益为名,进行情报收集、破坏关键基础设施,甚至影响选举;还有那些披着理想主义外衣的黑客活动家,他们以“信息自由”为旗帜,却可能对社会秩序造成不可预测的破坏。 同时,本章将深入剖析数字幽灵的“心理画像”。是什么样的心理机制驱使着他们铤而走险?是对权力的渴望,是对规则的蔑视,还是对技术本身的痴迷?我们将尝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驱动力,从而更好地认识和防范。 第二章:无声的战场——数字攻击的真实场景 本章我们将聚焦于数字攻击如何在我们身边悄然发生,以及它们所造成的真实影响。我们不剖析攻击代码,而是聚焦于攻击发生时的“场景”和“后果”。想象一下,你收到的看似无害的邮件,可能是一个诱饵,引诱你点击恶意链接;你匆匆下载的免费软件,可能隐藏着一个“后门”;你认为安全的社交媒体账号,可能已经被陌生人秘密掌控。 我们会描绘各种“场景”: 个人信息泄露的涟漪效应:一次不经意的密码泄露,如何演变成身份盗用、财产损失,甚至名誉受损的连锁反应。我们关注的是那些受害者真实的经历,以及他们如何在一个数字化的世界里,失去对自己生活的主导权。 商业的隐形狙击:企业的数据被窃取,商业机密被曝光,用户数据被勒索,这些“隐形狙击”如何摧毁企业的信任基石,导致市场动荡。我们不讨论技术防范,而是关注商业决策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战场上失利。 社会服务的脆弱性:医院的医疗记录被加密,政府的公共服务被中断,交通系统陷入混乱……这些场景并非科幻,而是数字幽灵攻击可能带来的社会危机。本章将探讨当关键基础设施被攻击时,我们社会运作的“脆弱点”。 本章的核心在于“共情”,让读者能够理解,数字攻击并非遥不可及的技术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存风险。 第三章:信息迷雾与认知陷阱——数字幽灵的心理操纵术 数字幽灵的威胁,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他们深谙人性弱点,善于利用心理操纵术,在信息迷雾中制造认知陷阱。本章我们将探讨数字幽灵如何通过“心理战”,影响我们的判断,甚至改变我们的行为。 我们不会讨论钓鱼邮件的技术细节,而是聚焦于“为何”钓鱼邮件如此有效。它们是如何利用人类的贪婪、恐惧、好奇心,甚至是责任感,来欺骗我们的?我们会分析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以及数字幽灵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散播虚假信息,制造社会恐慌,甚至煽动对立。 本章还将深入探讨“身份伪装”的艺术。数字幽灵如何模仿权威,伪装成熟悉的个人或机构,从而获取信任,诱导目标执行危险操作。我们将剖析那些常见的“社交工程”技巧,以及它们如何利用我们的信任误区。 此外,本章还将触及“注意力经济”下的陷阱。数字幽灵如何利用算法和内容推送,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边界,让我们沉迷于信息洪流,却忽略了潜藏的危险。 第四章:数字堡垒的脆弱——个体如何应对数字幽灵 面对强大的数字幽灵,个体是否只能束手无策?本章将转向“个体应对”的策略,但并非以技术教程的形式,而是以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来阐述。 我们将探讨“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这包括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对网络风险的警惕性,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我们不教你如何识别钓鱼邮件的具体特征,而是强调一种“怀疑精神”和“多方求证”的习惯。 本章还将侧重于“隐私意识”的建立。我们如何理解个人信息在数字世界中的价值,以及如何主动管理和保护自己的数字足迹。这并非教你复杂的加密技术,而是强调一种“最小化原则”和“边界意识”。 此外,我们将讨论“风险规避”的日常实践。例如,如何建立更强大的身份认证习惯(非技术性说明,而是强调多重验证的必要性),如何谨慎地授予应用程序权限,以及如何应对网络欺凌和骚扰。 最后,本章将强调“社群互助”的力量。在数字世界,我们并非孤军奋战。如何与家人、朋友、社区分享经验,共同提高防范意识,形成一道道“数字防火墙”。 第五章:社会共生的挑战——重塑数字时代的信任与安全 数字幽灵的威胁,已经超出了个体层面,对整个社会结构和信任体系构成了严峻挑战。本章将从更宏观的视角,探讨社会如何集体应对数字时代的信任危机和安全困境。 我们将讨论“数字公共领域”的构建。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建立一个能够传播真实信息、促进理性对话的平台,减少数字幽灵传播虚假信息的空间。 本章还将触及“技术伦理”的讨论。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如何确保其服务于人类福祉,而不是成为数字幽灵的温床?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考虑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此外,我们将探讨“监管与治理”的平衡。如何在保护公民隐私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及如何构建更有效的法律框架来约束数字幽灵的行为。 最后,本章将呼吁一种“集体责任”的意识。数字安全并非某个群体或某个部门的责任,而是社会每一份子的共同使命。只有当每个人都认识到数字幽灵的威胁,并积极参与到维护数字安全的努力中,我们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更安全、更值得信赖的数字未来。 《数字幽灵:网络空间的隐秘战争与个体安危》是一场关于生存、关于意识、关于未来的对话。它不提供万能的解决方案,但它希望点亮你心中的一盏灯,让你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更加自信地守护自己的数字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网络安全领域充满好奇,但很多时候,那些过于专业的书籍会让我望而却步。幸运的是,我遇到了这本书。它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复杂的安全概念娓娓道来。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他善于用类比和故事来解释抽象的技术原理,让我这种非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书中对于“加密技术”的讲解,让我不再觉得它只是冰冷的数学公式,而是理解了它在保护我们信息安全方面的关键作用。它不像一些科普读物那样,为了简化而牺牲了深度,而是巧妙地在易懂和专业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书中的每一章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但又彼此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安全画卷。我曾经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某个安全协议的握手过程,但通过这本书的讲解,我仿佛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的发生,每一个字节的传递都清晰可见。它让我对网络安全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继续深入探索这个充满魅力的领域。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认知边界被极大地拓展了。原本我以为网络安全就是一个个独立的技术模块的堆砌,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宏观、更系统的视角。作者在书中构建了一个极其严谨的知识体系,从最基础的网络协议分析,到深入到应用程序的安全审计,再到复杂的系统级防护策略,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零信任”架构的探讨印象深刻,它颠覆了我过去对于网络边界的传统认知,让我意识到在当今复杂的威胁环境下,建立一个不信任任何一方的安全模型是多么的必要。书中对各种攻击向量的剖析,不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更是深入到攻击的动机、原理和潜在的社会工程学考量,这让我对网络攻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明白,技术固然重要,但对人性的洞察同样是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环。书中的许多论述,都引人深思,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安全习惯和理念。它并非一本“看完就忘”的书,而是一本能够让你反复品读、并从中获得新启发的智慧之书。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是一本“能听懂、能落地”的网络安全著作。我曾读过很多理论性很强、但实践性却不足的书籍,看完后感觉自己好像掌握了很多知识,但一到实际工作中就无从下手。而这本书恰恰解决了我的痛点。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安全技术或策略时,都会提供非常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甚至会给出一些“踩坑”指南,帮助读者规避常见的错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Web渗透测试”的章节,它详细讲解了从信息收集到漏洞利用的整个过程,并且提供了大量实际案例,让我能够模拟真实环境进行演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完整的“安全实战手册”。它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能够主动地去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经常会一边看一边在自己的开发环境中进行实验,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乐趣。

评分

这本书,初见之下,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安全入门指南”,那种充斥着各种术语堆砌、却缺乏实际操作指导的读物。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便被一种强烈的吸引力所裹挟。作者的文笔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他并非直接将你丢入迷雾,而是徐徐展开一幅宏大的安全地图,点明每一个可能潜藏陷阱的区域。书中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安全漏洞的解释,不是那种枯燥的技术分析,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剥茧抽丝般地展现了攻击者如何一步步得手,以及防御者又该如何构建起坚固的壁垒。我特别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实践的重要性。书中的许多章节都穿插了代码示例和配置指导,这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更是在动手实践,仿佛自己也成为了网络安全领域的一名侦探,在蛛丝马迹中寻找答案。我曾花费大量时间去理解一个复杂的加密算法,但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让我领悟了其核心原理,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安全加固中。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实在是令人赞叹。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一味地堆砌信息,而是有条理、有层次地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从而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安全认知体系。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但当我拿到手后,我发现它比我预期的要深刻得多。作者在讲解某个安全概念时,不仅仅是提供定义,而是会追溯其历史渊源,分析其在不同技术发展阶段的演变,以及它所面临的挑战。这种“追本溯源”的写作方式,让我对每一个安全概念都有了更扎实、更全面的理解,不再是浮光掠影。我记得书中关于“权限管理”的章节,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权限控制模型,而是详细阐述了不同模型在现实场景中的优劣,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权衡和设计。这让我意识到,在网络安全领域,没有绝对最优的解决方案,只有最适合的解决方案。书中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更是帮助我清晰地理解了复杂的安全流程和攻击路径,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和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对话,他不仅传授知识,更启发你独立思考,让你在纷繁复杂的安全领域找到自己的方向。

评分

质量不错,比预想好一些,还会来。

评分

超级实用的书籍,强力推荐!

评分

纸质挺好,内容很清晰,好评

评分

学习学习学习.......

评分

还可以吧 书在运输的时候保护做得不是很好

评分

这本书有点深奥,类似天书了。但对未来的安全网络工作来说,或许会派上用场!建议先学习基础,后中级,再高级,最后再来看看这本,这样一来,看这本书就不是那么难理解了!

评分

东西收到了~,是正品,质量很好,价格也不错,包装很好~,运送过来也没有磕碰,配送速度 给力,京东快递小哥服务态度好,下次还来买,推荐给大家哦~~

评分

活动时买来囤着的,入了这行,就觉得前路遥无止境。学吧………也不知道哪辈子是个头

评分

感觉还不错,适合初学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