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書法新論》的創新之處:
1.在執筆法方麵提齣不同於當代一般理解的新見解;
2.在運筆法方麵,揭示瀋尹默運筆理論與其源頭理論之間的矛盾;
3.首次提齣“結字”時進行空間計算的“計量尺度”的問題;
4.提齣瞭“映寫”的臨摹方法,使臨摹變得更加簡便、有效;
5.提齣瞭起、承、轉、閤的概念,揭示瞭書寫過程中的內在結構關係。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討論書法基本理論的書,書中涉及書法的學習、創作、技法、書體、鑒賞、和工具諸方麵,其中對執筆法、運筆法、結字等均提齣瞭新的見解。作者在批判藉鑒已有研究成果和詮釋古代書論、圖片資料乃至新齣土文物的基礎上,把古人關於書法的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知的層麵,同時把古人已有的理性思考進一步係統化和結構化。
作者簡介
劉兆彬,1971年生於山東臨朐。濰坊學院教師,文藝學博士。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傢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濰坊市書法傢協會主席、濰坊市青年書法傢協會主席。從事於美學、書法研究,曾編輯齣版詩集、文集、美學研究專著等三部,在《中國書法》《書法》《東嶽論叢》等刊物發錶論文40多篇。曾參加教育部、省社科、省高校人文社科、省社科規劃重點研究項目等多項。榮獲第六屆劉勰文藝評論奬、國傢新聞齣版總署“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工程奬、山東省文化廳文化藝術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奬和三等奬等。書法作品曾參展全國首屆行書大展、中國遷安第二屆國際書畫名傢作品邀請展暨第三迴中韓書藝協會交流展、中日書法聯展等。
內頁插圖
目錄
技進乎道(序一)
執著沉潛於書法藝術之淵(序二)
緒論
第一章"劃道道"
第二章執筆
第三章運筆
第四章點畫
第五章楷書結字
第六章行草結構與章法
第七章臨摹
第八章書體
第九章篆書
第十章隸書
第十一章草書
第十二章行書
第十三章楷書
第十四章書體演變
第十五章書法創作
第十六章作品形式
第十七章書法題跋
第十八章書寫工具
第十九章書寫節奏:起、承、轉、閤
第二十章書寫節奏:行筆與完型
第二十一章心理定型與生理定勢
第二十二章書法錶現
第二十三章書法境界
第二十四章書法審美與時序還原
第二十五章碑刻筆法還原
第二十六章當代書法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附錄一劉兆彬論書詩
附錄二作者書法作品
前言/序言
技進乎道
白謙慎
2002和2003是書法網絡迅速發展的年份。當時“中國書法網”、“中國書法江湖”、“中國書法傢論壇”三大書法網先後建立。這三個網站各有特點,也各自聚集瞭一批愛好書法的網友。由牛子、得之、山居讀易生、霹靂火建立的書法江湖網,學術討論的氣氛最為濃厚,並敢於頂住各方壓力,發錶對當代書壇一些亂象的批評,最具有獨立的精神。遠在太平洋彼岸的我,因為研究書法史和喜歡寫字,一直關心著國內書壇發生的事情。所以,常常訪問書法江湖網。通過這個網站,我結交瞭不少年輕的朋友,如書法江湖的四位創辦人、玉吅(王傢葵)、圓悟剋勤(賀宏亮)等。在海外研究書法,容易閉門造車,可正因為有瞭這些網友,讓我不再感到寂寞。網上的爭論也好,口水戰也好,灌水帖也好,濾去其中廣告性和情緒性的語言,還是能夠感受到大多數發帖討論者熱情認真的投入。當時書法網絡上的種種辯論以及對我的著作和書法的批評,總的來說給予我有益的啓發。
大約在2004年的一天,我收到瞭老友周師道(網名奈爾)的一個電子郵件,介紹活躍在書法江湖網的劉兆彬與我聯係。從此,兆彬和我一直保持著學術上的交往。我因齒長,他稱我老師,其實我們之間更多的是平等的交流。那時,兆彬還在銀行工作,因為喜歡臨池,鑽研書法理論,在書法江湖擔任“書法篆刻理論研討”欄目的版主,主持學術討論,發錶瞭很多具有原創意義的帖子,對加強書法江湖網的理論討論氛圍有積極的貢獻,並因此被推為該網站的總版主。
雖然那時兆彬有著一份穩定且收入不錯的工作,但他的誌嚮卻是學術。為瞭給自己創造更好的學術條件,他自學英語,報考博士研究生,最終成為山東師範大學楊存昌教授的學生。楊教授是著名美學傢周來祥先生的弟子,兆彬在讀博期間,參與瞭楊教授主編的《中國美學三十年》的撰寫工作。上世紀80年代初,我還在北京大學讀本科生時,受美學熱的影響,讀過周先生和其他一些研究美學前輩學者的著作,所以對美學一直有興趣。我最早讀到的關於書法的美學論著,就是宗白華先生《中國書法裏的美學思想》一文。當時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宗先生在闡述中國書法的哲學意義時,花瞭很大的篇幅來討論書法的用筆、結構、章法。後來接觸中國古代書論多瞭,又有瞭西方藝術理論的參照,愈發覺得,中國文人藝術講究精神境界的追求,但自古以來論及書法時,文人們常對具體的技術問題予以極大的關注。今天,讀兆彬的書法論著,見他在運用美學理論來闡釋中國古代的書法的同時,對技藝作瞭詳盡細緻的解析,深感他的研究和中國古代書論一脈相承,和前輩的書法美學研究也多有契閤。
作為一本討論書法基本理論的書,《書法新論》涉及瞭書法的學習、創作、技法、書體、鑒賞、和工具諸方麵,其中對執筆法、運筆法、結字等均提齣瞭新的見解,是曰“新論”。關於執筆法,曆來有單苞法、雙苞法的爭執。從空海執筆圖,唐、五代和宋朝的繪畫看,古人用“單苞法”,但是隻有繪畫資料不夠,還需要文獻資料。兆彬在韓方明《授筆要說》中發現他主張“雙苞法”,但明言“世俗皆以單指包之”,又發現盧攜《臨池訣》提到“永字論”為“單苞”,確認唐以前“單苞法”是主流。同時,分析蘇軾字形,斷定他的字右下角缺一塊是單苞法、斜執筆、據案書寫往右後方拉動不便所緻,確認在使用高桌子時如何使筆管直立是“單苞法”嚮“雙苞法”轉變的誘因。
在關於運筆法的思考中,兆彬首先列舉瞭林蘊、瀋尹默、馬敘倫三種不同的觀點。林蘊講推、拖、撚、曳“四字法”,其中“撚”就是“指運”,必須有“指運”纔能“撚”,瀋尹默講“撥鐙五字法”,觀點源於林蘊等人,但否定“指運”,馬敘倫則與瀋尹默意見相左,強調“指運”。三者之間的矛盾,促使兆彬迴頭研究瞭撥鐙法、永字八法等古代理論,肯定古人是“運指”的,是指、臂、腕“齊運”。
在結構方麵,兆彬梳理瞭曆代主要結字理論,對結字方法做瞭進一步概括,將字的形體和九宮方位結閤起來談其“斜正如人”。類似的發現在《書法新論》中不勝枚舉,而兆彬的研究也在在體現齣他對技術細節和物質材料的關注。
“技”固然是形而下的具體操作手段,但是,在中國古代的哲學和藝術理論中,技又可以是進乎道的途徑,所謂“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世間萬事,形態各異,但窮究一個事物或現象,便可發現,即使在極為特殊的微觀世界裏,也有著和更宏觀的世界相關的事理。兆彬在討論具體技法時,總是對其中蘊含的規律性的問題加以闡發。他紮根於經典理論著作詮釋,在詮釋的基礎上做概括性的論述;他特彆關注古代書論中那些原則性比較強的觀點,對其作進一步的剖析和歸納。由於他始終有意識地遊走於技與道之間,故其技之分析不失瑣碎,道之闡發不失空疏。
兆彬獲得博士學位後,到濰坊學院美術學院教美術理論,同時擔任濰坊市青年書法傢協會的主席,理論探索和藝術實踐繼續在他的知識與藝術生活中構成有張力的兩極。兆彬年富力強,心無旁騖,更多的學術新論是可以期待的。
2015年元月撰於波士頓雲廬
書法新論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書法新論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