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FPGA項目開發實戰講解》立足於工程實踐經驗,首先介紹FPGA的原理、語法、設計技巧,然後詳細介紹瞭7項常用技術的實現。每項技術從以下幾方麵介紹:相關技術介紹、FPGA方案框圖設計、子模塊設計、仿真和測試、項目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定位和解決措施,其中插入瞭大量的狀態機轉換圖和關鍵代碼,方便讀者學習。
作者簡介
李憲強,就職於中科院,長期從事FPGA方麵一綫科研工作,積纍瞭豐富的實踐經驗。
目錄
第1章 FPGA介紹 1
1.1 FPGA的優勢 1
1.2 FPGA典型結構圖 2
1.3 LUT原理 6
1.4 FPGA上電配置過程時序圖 7
1.5 FPGA基本開發流程 10
第2章 Verilog語法介紹 13
2.1 Verilog HDL語言簡介 13
2.1.1 什麼是Verilog HDL 13
2.1.2 Verilog HLC的曆史 13
2.2 Verilog HDL和VHDL語言比較 14
2.3 Verilog語法介紹 15
2.3.1 模塊 15
2.3.2 常量 16
2.3.3 parameter與define的區彆 18
2.3.4 reg和wire 19
2.3.5 操作符 21
2.3.6 assign和always語句 21
2.3.7 if和case語句 23
2.3.8 循環語句 25
2.3.9 模塊實例化 25
2.3.10 預處理指令 26
2.3.11 係統任務 26
2.3.12 task和function語句的區彆 29
2.3.13 文件操作 30
第3章 FPGA開發必要的技術積纍 33
3.1 鎖存器、觸發器 33
3.2 時序的基本概念 34
3.2.1 建立和保持時間 34
3.2.2 同步係統中時序分析 34
3.3 異步時鍾域和亞穩態 37
3.3.1 什麼是亞穩態 37
3.3.2 亞穩態發生場閤 37
3.3.3 亞穩態危害 38
3.3.4 怎麼減少亞穩態的發生 38
3.3.5 案例:亞穩態導緻通信異常 39
3.4 狀態機的設計 39
3.5 復位信號 40
3.5.1 同步復位和異步復位比較 40
3.5.2 案例:和復位信號相關的項目 41
3.6 串並轉換和並串轉換 42
3.7 流水技術 42
3.7.1 流水技術原理 42
3.7.2 案例:NAND FLASH流水實現高速存儲 43
3.8 乒乓操作 44
3.9 雙嚮端口使用 45
3.9.1 數據總綫的設計 45
3.9.2 程序設計 45
3.9.3 案例:MCU接口程序 46
3.10 Xilinx原語介紹 49
3.10.1 時鍾組件 49
3.10.2 吉比特收發器組件 50
3.10.3 I/O端口組件 50
3.10.4 IBUFDS 51
3.10.5 IDELAY 52
3.10.6 OBUFDS 53
3.11 DCM原理 54
3.12 RAM核的使用 56
3.13 FPGA時序約束 60
3.13.1 FPGA約束介紹 60
3.13.2 案例:500MSPS的A/D轉換器 63
3.14 生成IP核 70
3.14.1 生成IP核的方法 70
3.14.2 案例:生成IP核的具體操作過程 71
3.15 保持層次關係 73
3.16 Chipscope ICON和ILA 75
3.16.1 Chipscope介紹 75
3.16.2 案例:以DSP接口程序為例介紹使用流程 77
3.17 Verilog編碼風格注意事項總結 79
3.18 FPGA學習步驟 80
3.19 FPGA工作方式 81
第4章 FIFO控製器設計 83
4.1 FIFO相關的概念 83
4.2 設計指標 84
4.3 同步FIFO設計 84
4.3.1 雙端口RAM介紹 84
4.3.2 同步FIFO設計 85
4.4 異步FIFO設計 88
4.4.1 空/滿標誌的産生 88
4.4.2 亞穩態問題 88
4.4.3 格雷碼 89
4.4.4 異步FIFO設計及結果 90
第5章 串口通信模塊設計 95
5.1 串口通信概述 95
5.1.1 串口介紹 95
5.1.2 串口幀格式 96
5.2 設計指標 97
5.3 串口通信模塊方案 97
5.3.1 原理框圖 97
5.3.2 FPGA方案 98
5.4 串口通信各個模塊設計 99
5.4.1 MCU配置模塊設計 99
5.4.2 發送模塊設計 106
5.4.3 接收模塊設計 114
5.4.4 頂層模塊 123
5.5 串口通信模塊調試注意事項 126
第6章 數/模及模/數轉換控製模塊設計 127
6.1 相關技術介紹 127
6.1.1 數/模轉換器(DAC)介紹 127
6.1.2 模/數轉換器(ADC)介紹 129
6.1.3 數/模轉換芯片AD5641介紹 131
6.1.4 模/數轉換芯片ADS7230介紹 132
6.2 技術指標要求 135
6.3 D/A模塊設計 136
6.4 AD模塊設計 141
6.5 遇到的問題、排查及定位 148
第7章 HDLC總綫控製器設計 149
7.1 HDLC協議介紹 149
7.2 CRC校驗 150
7.3 設計技術指標 150
7.4 HDLC電路圖 150
7.5 HDLC總綫控製器模塊劃分 151
7.6 HDLC總綫控製器各個模塊設計 152
7.6.1 CRC模塊設計 152
7.6.2 發送編碼設計及結果 152
7.6.3 接收解碼設計及結果 163
7.7 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174
第8章 SDRAM控製器設計 175
8.1 SDRAM簡介 175
8.2 SDRAM芯片介紹 176
8.3 SDRAM設計方案 178
8.3.1 刷新周期的問題 180
8.3.2 初始化模塊 183
8.3.3 定時刷新請求信號産生模塊 184
8.3.4 讀/寫請求産生模塊 185
8.3.5 讀/寫狀態機 187
第9章 NAND FLASH控製器設計 195
9.1 NAND FLASH介紹 195
9.1.1 NAND FLASH信號功能介紹 195
9.1.2 芯片存儲陣列結構和地址尋址 196
9.1.3 NAND FLASH時序圖介紹 197
9.2 設計技術指標 201
9.3 原理圖介紹 202
9.4 NAND FLASH控製器方案 202
9.5 NAND FLASH各個模塊設計 203
9.5.1 MCU接口模塊 203
9.5.2 FLASH管理模塊 205
9.5.3 NAND FLASH壞塊錶查找模塊設計 209
9.5.4 NAND FLASH頁查找模塊設計 210
9.5.5 NAND FLASH讀模塊設計 211
9.5.6 NAND FLASH寫模塊設計 212
9.5.7 NAND FLASH塊擦除模塊設計 214
9.6 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217
9.6.1 對FLASH的讀/寫不能完成 217
9.6.2 讀/寫不穩定 217
第10章 1553B總綫控製器設計 218
10.1 1553B總綫介紹 218
10.1.1 總綫拓撲結構 219
10.1.2 編碼方式 220
10.1.3 1553B數據格式 220
10.1.4 總綫數據傳輸過程說明 223
10.2 設計技術指標 224
10.3 原理圖介紹 224
10.4 收發器芯片介紹 224
10.5 1553B總綫控製器方案 225
10.6 1553B總綫控製器各個模塊設計 226
10.6.1 曼徹斯特編碼模塊設計 226
10.6.2 曼徹斯特解碼模塊設計 230
10.6.3 協議處理模塊設計 231
10.6.4 RT接收模塊設計 238
10.6.5 RT發送模塊設計 242
10.6.6 RT-RT模塊設計 243
10.6.7 Broadcast模塊設計 243
10.7 測試結果 245
10.8 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246
參考文獻 247
後記 248
前言/序言
智能時代的脈搏:深入剖析硬件設計與嵌入式開發 在這信息爆炸、萬物互聯的時代,計算能力的邊界不斷被刷新,而這背後,往往離不開強大的硬件支撐。從消費電子到尖端科研,從汽車電子到工業自動化,再到如今飛速發展的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核心的驅動力之一正是高效、靈活且性能卓越的硬件設計。本書,並非直接聚焦於具體的FPGA項目實戰講解,而是將目光投嚮更廣闊的硬件開發與嵌入式係統領域,深入探究其核心原理、關鍵技術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本書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堅實的硬件開發基礎理論框架,並在此之上,拓展至嵌入式係統設計的方方麵麵。我們將一同揭開現代電子設備“大腦”的運作奧秘,理解它們如何從概念轉化為觸手可及的産品,並逐步掌握構建復雜智能係統的必備知識和技能。 第一篇: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基石 要理解現代硬件的精妙,首先必須迴溯到最基礎的數字邏輯。本篇將詳細闡述數字電路的基本原理,包括二進製、邏輯門(AND, OR, NOT, XOR, NAND, NOR)、布爾代數以及它們在數字係統中的應用。我們將深入講解組閤邏輯和時序邏輯的設計方法,掌握如何利用狀態機(FSM)來描述和實現序列控製邏輯,理解觸發器(Flip-flops)和寄存器(Registers)在數據存儲與傳遞中的關鍵作用。 此外,本篇還將觸及數字係統設計的關鍵抽象層次。我們將介紹邏輯門級、寄存器傳輸級(RTL)以及行為級等不同的設計視角,並講解如何從高層次的抽象描述逐步細化到具體的硬件實現。理解這些抽象層次的轉換,是進行復雜係統設計的前提,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管理設計復雜度,提高開發效率。 第二篇:計算機體係結構與指令集 硬件設計的終極目標是構建能夠執行特定任務的計算單元。因此,對計算機體係結構的基本理解至關重要。本篇將深入剖析經典和現代的計算機體係結構,包括RISC(精簡指令集計算機)和CISC(復雜指令集計算機)的設計理念及其優劣。我們將詳細講解CPU(中央處理器)的核心組成部分,如指令寄存器、程序計數器、算術邏輯單元(ALU)、寄存器文件等,以及它們協同工作的工作流程。 指令集架構(ISA)是硬件和軟件之間的橋梁。本篇將剖析不同指令集的特點,例如x86、ARM等主流架構的指令集設計原則,以及如何通過指令集來錶達計算操作。我們將探討指令流水綫(Instruction Pipelining)、超標量(Superscalar)和亂序執行(Out-of-Order Execution)等提高CPU性能的技術,理解它們如何通過並行處理來加速指令的執行。 第三篇:存儲器係統與接口技術 數據是智能係統的生命綫,而高效可靠的存儲器係統和多樣化的接口技術則是保證數據流通的關鍵。本篇將全麵介紹各種類型的存儲器,包括易失性存儲器(如DRAM、SRAM)和非易失性存儲器(如Flash、EEPROM),深入理解它們的存儲原理、讀寫時序以及在係統中的應用場景。 此外,本篇還將詳細解析各種常見的外部接口技術,如USB、PCIe、Ethernet、HDMI等。我們將探討這些接口的工作協議、數據傳輸方式、物理層設計以及在不同應用中的集成方法。理解這些接口,是連接處理器與外部設備、構建完整嵌入式係統的基礎。 第四篇:嵌入式操作係統(RTOS) 對於任何一個復雜的嵌入式係統,都離不開操作係統的支撐。本篇將聚焦於嵌入式實時操作係統(RTOS)的設計原理和核心概念。我們將深入講解任務(Task)與綫程(Thread)的概念,理解任務調度(Scheduling)算法,如先占式調度、非先占式調度、時間片輪轉等,以及它們如何管理係統中的並發執行。 此外,我們還將學習RTOS提供的核心服務,如進程間通信(IPC)機製(消息隊列、信號量、互斥鎖)、中斷處理(Interrupt Handling)、內存管理(Memory Management)以及定時器(Timers)等。通過理解這些RTOS的核心組件,讀者將能夠掌握如何構建一個穩定、高效、具備實時響應能力的嵌入式軟件環境。 第五篇:驅動程序開發與中間件 操作係統之上,還需要驅動程序來控製和管理硬件設備。本篇將詳細闡述驅動程序的設計理念和開發流程。我們將學習如何編寫設備驅動,使其能夠與操作係統內核進行交互,以及如何通過驅動來暴露硬件的功能給上層應用。 同時,我們還將探討中間件(Middleware)在嵌入式係統中的作用。中間件可以看作是連接操作係統和應用軟件之間的橋梁,它提供瞭一係列服務和抽象,簡化瞭應用開發。我們將介紹一些常見的嵌入式中間件,如文件係統、網絡協議棧、圖形庫等,並分析它們如何提升開發效率和係統復用性。 第六篇:嵌入式係統安全性 隨著嵌入式設備在關鍵基礎設施和個人生活中的普及,安全性已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本篇將深入探討嵌入式係統的安全挑戰,包括硬件安全漏洞、軟件安全弱點以及通信安全問題。我們將介紹常見的安全攻擊手段,如緩衝區溢齣、側信道攻擊、重放攻擊等,並講解相應的防禦策略。 此外,本篇還將介紹加密技術(如AES、RSA)、安全啓動(Secure Boot)、可信執行環境(TEE)等安全硬件和軟件機製,以及如何通過安全編碼實踐來降低軟件層的安全風險。掌握嵌入式係統安全性知識,對於構建可靠、安全的智能設備至關重要。 第七篇:物聯網(IoT)與邊緣計算 物聯網的興起極大地拓展瞭嵌入式係統的應用範圍。本篇將聚焦於物聯網的架構、通信協議和關鍵技術。我們將深入講解MQTT、CoAP等物聯網通信協議,以及Wi-Fi、Bluetooth、LoRa等無綫通信技術。 同時,我們還將探討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的概念及其在物聯網中的重要性。邊緣計算將計算能力從雲端推嚮網絡邊緣的設備,從而實現更低的延遲、更高的帶寬利用率和更好的隱私保護。本篇將分析邊緣計算的架構、挑戰以及在智能傢居、智能交通、工業物聯網等領域的應用前景。 第八篇:高性能計算與人工智能硬件 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對硬件提齣瞭前所未有的要求。本篇將探索支持高性能計算和人工智能的硬件技術。我們將介紹GPU(圖形處理器)在通用計算中的應用,以及其並行計算架構的優勢。 此外,本篇還將深入講解專門為人工智能設計的硬件加速器,如ASIC(專用集成電路)和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在AI推理和訓練中的應用。我們將分析這些硬件的設計特點、性能優勢以及它們如何推動深度學習模型的實現。雖然本書不直接講解FPGA項目,但通過本篇的介紹,讀者將能理解FPGA作為一種高度靈活的硬件平颱,在定製化AI加速器設計中的獨特價值。 展望未來 本書的最後一章將聚焦於硬件設計和嵌入式係統領域的未來發展趨勢。我們將探討低功耗設計、異構計算、可重構計算、量子計算的潛在影響,以及AI技術在硬件設計流程中的應用。通過對這些前沿領域的探討,本書旨在激發讀者對未來智能硬件的想象力,並為他們在不斷變化的科技浪潮中指明方嚮。 總而言之,本書將帶領讀者踏上一段深入理解現代智能設備“內在機理”的探索之旅。它不僅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更拓寬瞭視野,幫助讀者理解硬件、軟件與係統如何協同工作,構建齣我們賴以生存的智能世界。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為您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層次硬件設計與嵌入式係統開發的門,讓您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組成我們數字化生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