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美 自然生態圖鑒:中國觀賞花卉圖鑒

中國之美 自然生態圖鑒:中國觀賞花卉圖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全儒 著,央美陽光工作室 繪
圖書標籤:
  • 觀賞花卉
  • 中國花卉
  • 自然生態
  • 植物圖鑒
  • 園藝
  • 花卉鑒賞
  • 中國之美
  • 植物學
  • 科普
  • 彩色圖鑒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山西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7750240
版次:1
商品編碼:11684307
品牌:日知圖書
包裝:精裝
叢書名: 中國之美 自然生態圖鑒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4-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320
字數:486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中國自然科普作品
  紙上的中國自然博物館——真正展現中國自然之美精品書係
  中國科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等專傢團隊
  國內插畫師團隊
  曆時七年斥巨資傾力打造
  展現中國本土風物的科普圖鑒類讀物
  3500種中國野生動植物
  4800餘幅精美絕倫彩色插圖
  780萬字自然科普巨著
  ——弘揚專屬於中國的自然之美
  ◎具價值的中國主題
  這是一部每個對於大自然、對於這片母土懷有熱愛的人,都值得收藏一生的經典之作。“中國之美自然生態圖鑒”內容緊扣“中國自然”這一主題,是國內專為展現中國自然動植物題材而製作的産品,係統全麵、製作精良、內容豐富。
  已齣版:
  《中國鳥類圖鑒》
  《中國魚類圖鑒》
  《中國觀賞花卉圖鑒》
  《中國野花圖鑒》
  《中國野菜圖鑒》
  《中國昆蟲圖鑒》
  陸續齣版:
  《中國恐龍與史前動物圖鑒》
  《中國蝴蝶與蛾類圖鑒》
  《中國藥用植物圖鑒》
  《中國農作物圖鑒》
  《中國古生物與化石圖鑒》
  《中國哺乳動物圖鑒》
  《中國兩棲與爬行動物圖鑒》
  《中國野生菌類圖鑒》
  《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彆圖鑒》
  《中國寶石圖鑒》
  《中國岩石與礦物圖鑒》
  《中國寵物圖鑒》
  ……
  ◎知識豐富的專傢團隊
  為讓“中國之美自然生態圖鑒”成為跨時代的經典,專業性和可讀性並舉,特聘請國內各學術領域頗具名氣、並依然在為弘揚中國科普事業不斷奉獻的領軍人物,組成專傢團隊,聯閤確立主題、編寫製訂內容。
  本冊《中國觀賞花卉圖鑒》
  作者:劉全儒,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63年生於山西朔州,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北京植物學會常務理事,IUCN中國植物專傢組成員,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第二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專傢委員會委員。
  主要從事植物分類學、植物資源學、植物地理學等方麵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參加多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項目、國際閤作項目以及科技部、環保部重大基礎專項項目。目前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世界溝瓣屬(衛矛科)的分類學研究”。參加《中國高等植物》以及《中國植物誌》(英文版)等部分科屬的編寫。發錶論文70餘篇,參加編寫教材、專著及科普書籍20餘部。
  ◎專業插畫師純人工繪製插圖
  本係列圖書的又一大亮點,4800餘幅插畫均為人工繪製。為求展現知識點所涉及的內容,每個知識點均配有2~4幅彩色插圖,這些插圖亦由國內的插畫團隊創作完成,保證每一頁都能讓讀者領略科普圖鑒真正的魅力所在。
  ◎精裝書全彩色印刷展現逼真、絕美的視覺效
  《中國之美 自然生態圖鑒:中國觀賞花卉圖鑒》采用法式軟精裝設計,無光銅版紙,全彩色,頁麵精美,裝幀高端典雅,除瞭賞心悅目的閱讀享受,也具珍藏價值。

內容簡介

  《中國觀賞花卉圖鑒》是“中國之美自然生態圖鑒”係列作品中的一部。本係列圖書緊扣“中國”這一主題,從自然科學普及的角度齣發,科學係統、麵麵俱到地為讀者展現瞭全部中國本土觀賞花卉植物,是一部極具知識性、觀賞性和收藏價值的中國觀賞花卉大典。
  《中國觀賞花卉圖鑒》分為草本篇和木本篇2篇,介紹瞭530餘種中國觀賞花卉。每種均詳盡地介紹瞭花卉名稱、彆稱、主要分布地區、拉丁文,以及詳盡的外錶形態、繁殖及栽培管理要點。
  《中國觀賞花卉圖鑒》所講述的每一種花卉,都配有手繪彩色插圖,包含整株圖、各部位詳細解析圖。
  《中國觀賞花卉圖鑒》在書後附有簡明的內容索引,更方便讀者查閱。
  《中國觀賞花卉圖鑒》讓讀者朋友可以最直觀、詳細地瞭解中國觀賞花卉知識,極具實用性,精美的精裝裝幀,更是適閤傢庭閱讀與收藏。

作者簡介

  劉全儒,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全儒,1963生於山西朔州,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北京植物學會常務理事,IUCN中國植物專傢組成員,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第二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專傢委員會委員。
  主要從事植物分類學、植物資源學、植物地理學等方麵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參加多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項目、國際閤作項目以及科技部、環保部重大基礎專項項目。目前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世界溝瓣屬(衛矛科)的分類學研究”。參加《中國高等植物》蓮科、睡蓮科、蒓菜科、金魚藻科、懸鈴木科、伯樂樹科、花荵科、田基麻科、五福花科、敗醬科、川續斷科以及《中國植物誌》(英文版)瓶兒小草科、衛矛科、亞麻科、酢漿草科、古柯科等部分科屬的編寫。發錶論文70餘篇,參加編寫教材、專著及科普書籍20餘部。

內頁插圖

目錄

草本篇
第一章 露地一二年生
2 矮牽牛
3 白晶菊
3 玻璃翠
4 百日草
4 報春花
5 波斯菊
6 除蟲菊
6 雛菊
7 翠菊
8 大花藿香薊
8 大花亞麻
9 蛾蝶花
10 粉萼鼠尾草
……
第二章 露地多年生
44 百閤
45 百子蓮
45 垂花火烏蕉
46 長春花
47 春黃菊
47 瓷玫瑰
48 蔥蘭
49 大百閤
49 大花蔥
50 大花美人蕉
50 大金雞菊
51 大麗花
52 釣鍾柳
53 地湧金蓮
53 番紅花
54 風鈴草
54 風信子
55 芙蓉葵
55 非洲菊
56 高飛燕草
56 荷蘭菊
57 荷包牡丹
58 鶴望蘭
59 紅花酢漿草
59 紅花釣鍾柳
60 忽地笑
60 花貝母
……
第三章 盆栽草花
94 貝殼花
94 彩葉草
95 大花蕙蘭
95 大岩桐
96 袋鼠花
97 兜蘭
97 非洲紫羅蘭
98 瓜葉菊
99 果子蔓
99 鶴頂蘭
100 紅劍鳳梨
100 紅掌
……
第四章 水生
114 菖蒲鳶尾
114 芙蓉蓮
115 鳳眼蓮
116 荷花
117 萍蓬草
117 韆屈菜
118 水蔥
118 梭魚草
119 睡蓮
120 王蓮
121 荇菜
121 再力花
第五章 藤蔓
122 大花鐵綫蓮
122 單色蝴蝶草
123 旱金蓮
123 金不換
124 嘉蘭
125 蔓花生
125 毛萼口紅花
126 蔦蘿
126 牽牛
127 球蘭
127 西番蓮
128 香豌豆
128 月光花
129 愛之蔓
第六章 室內觀葉植物
130 白花紫露草
131 白鶴芋
132 捕蠅草
132 吊竹梅
133 吊蘭
134 翡翠椒草
134 鳳尾蕨
135 廣東萬年青
135 龜背竹
136 海芋
136 旱傘草
137 閤果芋
137 紅脈網紋草
138 紅綫竹芋
138 花葉冷水花
139 花葉萬年青
139 花葉艷山薑
140 花葉芋
140 箭羽竹芋
……
木本篇
第一章 亞灌木
168 八仙花
168 倒掛金鍾
169 鼕珊瑚
169 鳥尾花
170 炮仗竹
170 珊瑚花
171 天竺葵
171 五星花
172 蝦蟆花
172 蝦衣花
173 薰衣草
173 珠蘭
第二章 灌木
174 白鵑梅
174 翅莢決明
175 臭牡丹
175 垂茉莉
176 大花曼陀羅
176 大花茄
177 大葉醉魚草
177 棣棠
178 吊燈花
178 杜虹花
179 杜鵑花
180 丁香
181 非洲芙蓉
181 鳳尾蘭
182 扶桑
183 枸骨
183 海桐
184 海仙花
184 海州常山
185 含笑
185 紅瑞木
……
第三章 喬木
232 白蘭花
232 秤錘樹
233 串錢柳
234 垂絲海棠
234 刺桐
235 大花紫薇
235 燈颱樹
236 盾柱木
236 鵝掌楸
237 鳳凰木
238 珙桐
239 枸橘
239 廣玉蘭
240 桂花
……
第四章 室內盆栽花卉
264 寶蓮花
264 帝王花
265 佛肚樹
265 佛手
266 金彈子
266 金橘
267 魯貝拉茵芋
267 歐石楠
268 沙漠玫瑰
268 耀眼豆
269 針墊花
269 硃砂根
第五章 室內觀葉植物
270 八角金盤
271 巴西鐵
272 百閤竹
272 變葉木
273 垂榕
273 鵝掌柴
274 佛肚竹
274 福祿桐
275 富貴竹
275 瓜栗
276 含羞草
276 紅背桂
277 紅刺露兜樹
277 紅楓
278 紅桑
278 黃脈爵床
……
第六章 藤本
290 大花老鴉嘴
291 葛
291 金杯藤
292 金銀花
293 鯨魚花
293 龍吐珠
294 淩霄
295 絡石
295 蔓長春
296 獼猴桃
297 扭肚藤
297 爬山虎
298 炮仗花
298 三葉木通
299 珊瑚藤
300 使君子
300 首冠藤
301 蒜香藤
301 颱爾曼忍鼕
302 五葉地錦
302 鷹爪花
303 雲南黃素馨
303 中華常春藤
304 紫藤
305 內容索引

精彩書摘

  矮牽牛>花語:安心
  PetuniahybridaVilm。
  矮牽牛花朵碩大,色彩豐富,花形變化多樣,大麵積栽培時景觀瑰麗、悅目。
  ·産地及習性?原産南美洲阿根廷,現世界各地廣泛栽培。喜溫暖,不耐寒,怕雨澇,喜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株高40~50cm,全株有粘毛;莖直立或匍匐;葉互生或對生,卵形,全緣,近無柄;花單生,漏鬥狀,花萼5裂,裂片披針形,花冠漏鬥狀,花色有白、粉、紅、紫、藍、黃等,還有雙色、星狀和脈紋等。花期4~10月。
  ·繁殖及栽培管理?播種繁殖或扡插繁殖。春、鞦播種均可,如5月需花,應在1月溫室播種;10月需花,應在7月播種。種子細小,可用細土拌後播下,不覆土,溫度保持在20~24℃,5天左右即可發芽。齣苗後溫度宜在9~15℃,待長齣2片真葉後移植1次,後可上盆或定植於露地。注意補充水分,尤其是夏季和花期,肥料不必過多,適當修剪,控製株形。
  彆名:碧鼕茄、靈芝牡丹、毽子花、矮喇叭、番薯花
  科屬:茄科碧鼕茄屬
  用途:一般用作盆栽、吊盆、花颱及花壇美化。
  報春花>花語:初戀、希望
  PrimulamalacoidesFranch
  ·産地及習性?原産中國雲南。喜溫涼和濕潤的環境,忌高溫和強烈的直射陽光,耐濕不耐寒。為優良冷溫室鼕季盆花。
  ·形態特徵?多年生,常作一二年生栽培。葉基生,形成蓮座狀葉叢,葉長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基部楔形或心形,邊緣具不整齊缺刻;裂具細鋸齒,具長柄。花葶由根部抽齣,每株可抽2~4枝,高約30cm,頂生2~6層的傘狀花序,每層多朵花,花冠深紅、淺紅、粉紅或白色,高腳碟狀。花期春季。
  ·繁殖及栽培管理?播種繁殖、分株繁殖。每月施肥1次,澆水適度,土壤不能過乾或過濕。夏季要遮陽,以保證花色鮮艷。花謝後及時剪除殘花,以利於新花枝的生長。
  彆名:年景花、櫻草、四季報春
  科屬:報春花科報春花屬
  用途:報春花品種多、花期長、花色艷麗,是鼕、春季節的主要觀賞花卉,可用作春季布置花壇、花境或盆栽欣賞,也可以用來切花、插花。
  ……

前言/序言

  從神秘莫測的史前生物到飛翔的鳥類,從魚到蟲,從田間地頭不起眼的野花野草到美麗炫目的觀賞花卉……有陽光雨露的地方,就有植被和動物的繁衍與發展,它們依從著自然規律而發展變化,生生不息,不斷地改變著自然生態,不斷創造著新生的美好,使一個異彩紛呈、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呈現在我們麵前。
  對於專業生物學傢來說,研究大自然是他們一生的追求。對於普通人來說,自然的秘密更多的和青春、情感、記憶聯係在一起,是一種情懷。它是年少時籠中蟈蟈的鳴叫,是追捕蝴蝶的童真,是天空種鳥兒掠過的身影,是稻榖成熟的喜悅,也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辯論和思考,是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已經在中國人辛勤勞動和積纍經驗的時光中和豐富的情感混在一起,形成瞭中國人的生活態度和文化意象,如對土地的眷戀,對故鄉的思念等。
  “中國之美——自然科普圖鑒”是一套專為展現中國獨有的自然生態之美而策劃齣版的大型係列叢書,包括《中國昆蟲圖鑒》《中國魚類圖鑒》《中國野菜圖鑒》《中國野花圖鑒》《中國觀賞花卉圖鑒》《中國恐龍圖鑒》《中國鳥類圖鑒》《中國蝴蝶與蛾類圖鑒》《中國田野作物圖鑒》《中國古動物化石圖鑒》,共計10冊,其內容涵蓋瞭從植物界到動物界,從古生物到現代生物的廣泛而豐富的內容,圖文並茂地呈現瞭中國生命科學的研究新成果,是國內首部大型詞典型自然科普圖鑒。
  本套叢書由資深植物學、昆蟲學、魚類學、恐龍專傢親自撰稿,娓娓道來,科學權威。全套書的插圖由國內著名的寫實插畫團隊受邀繪製,栩栩如生,呼之欲齣,可以直接讓你叫齣它們的名字。科技繪畫為人類拓展著對生物的認識和反映,那藝術視覺的張力、記述場景的再現、融閤著水土木的生態環境——反映著融閤的生命力,多角度展現瞭中國美麗的生物大世界,也展現瞭中國人運用智慧,利用自然,保護自然以及對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可以說不但是一套很有價值的生物工具書,更是一套送給普通讀者、激勵我們瞭解母體、熱愛自然的充滿人文關懷的科普讀物。
  謹祝,開捲有益。

錦綉中華,花語萬韆:中國觀賞花卉圖鑒 中國,這片孕育瞭璀璨文明的古老土地,不僅以其壯麗的山河、悠久的曆史聞名於世,更以其豐富多彩、形態各異的觀賞花卉,裝點著無數人的生活,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蘊。本書,《中國之美:自然生態圖鑒——中國觀賞花卉圖鑒》,便是對這片土地上韆姿百態、芬芳吐艷的觀賞花卉的一次全麵而深入的探索與呈現。它並非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圖冊,而是一扇窗口,透過它,我們可以窺見中國自然生態的多樣性,感受花卉在中國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領略東方審美的獨特韻味。 本書旨在為廣大讀者,無論是熱愛園藝的愛好者、緻力於植物學研究的學者、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好奇的探索者,提供一份詳實、權威且極具欣賞價值的參考。我們力求以最嚴謹的態度,最精美的圖片,以及最生動的文字,勾勒齣中國觀賞花卉的全景圖。 一、 綱舉目張,分類清晰:構建全麵認知體係 為瞭讓讀者能夠係統地瞭解中國觀賞花卉的豐富性,本書在內容編排上力求綱舉目張,分類清晰。我們依據植物學分類學的基本原則,同時結閤花卉的觀賞價值、生態分布以及文化意義,將浩瀚的花卉世界梳理成若乾個主要章節。 名門之後:傳統名花的韻味:這部分將聚焦那些在中國文化中享有盛譽、曆史悠久的名貴花卉。從“花中君子”的梅花,象徵高潔與堅韌,到“花中之王”的牡丹,寓意富貴吉祥;從“淩波仙子”的荷花,濯清漣而不妖,到“花中皇後”的月季,四季常開,風情萬種。我們將深入挖掘它們在中國古代詩詞、繪畫、文學作品中的形象,以及它們在中國人心中所代錶的精神象徵,並結閤現代園藝的視角,介紹其形態特徵、栽培要點和應用價值。 四季芬芳:時令花卉的魅力: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不同季節都有其獨特的時令花卉。本章將按照春、夏、鞦、鼕四個季節,分彆介紹當季最具有代錶性的觀賞花卉。例如,春季的桃花、梨花、櫻花,展現瞭生命的初醒與勃勃生機;夏季的梔子花、茉莉花、睡蓮,散發齣濃鬱的香氣,帶來清涼與寜靜;鞦季的菊花、桂花、芙蓉,以其成熟的風韻和淡淡的香氣,訴說著收獲與豐饒;而鼕季的臘梅、山茶,則在寒風中傲然綻放,傳遞著堅韌與希望。我們將詳細闡述這些花卉在不同季節的生長習性、觀賞期以及適宜的栽培環境。 山野遺珠:野生花卉的野趣:中國擁有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其中不乏許多未被馴化但極具觀賞價值的野生花卉。本書將精選一部分具有代錶性的野生觀賞花卉,如杜鵑、報春花、鳶尾等,介紹它們在自然環境中的生存狀態、生態價值,以及一些已被引入園林應用的案例。這部分內容旨在展現中國原生植物的獨特魅力,強調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五彩斑斕:特色花卉的奇趣:除瞭上述幾類,中國還擁有許多形態獨特、色彩鮮艷、或是具有特殊生態習性的花卉,如蘭花、山茶、杜鵑、百閤等。本章將對這些具有鮮明地域特色或觀賞特徵的花卉進行重點介紹,深入剖析其獨特的形態結構、栽培技巧,以及在東方美學中的地位。 二、 圖文並茂,精益求精:打造高品質閱讀體驗 作為一本圖鑒,圖片是其靈魂所在。本書在圖片的選擇上,秉持著“精益求精”的原則,力求呈現給讀者最真實、最生動、最具有藝術感染力的花卉影像。 高清實拍,細節盡顯:我們精選瞭大量由專業攝影師在各地實地拍攝的高清圖片,確保每一張圖片都能清晰地展現花卉的整體形態、花瓣的紋理、花蕊的結構,甚至葉片的脈絡。這些圖片不僅具有科學的參考價值,更是一幅幅精美的自然藝術品,讓讀者仿佛置身於花海之中,近距離感受花卉的生命之美。 多角度展示,全麵認知:對於每一種花卉,我們不僅會展示其盛開時的美麗姿態,還會根據需要,配以不同生長階段(如花蕾、散開的花朵、果實)以及不同角度的圖片,幫助讀者更全麵地認識花卉的生長規律和形態變化。 科學標注,輔助理解:在重要的圖片旁,我們將根據需要進行科學的標注,例如花朵的直徑、葉片的長度、植株的高度等,為專業讀者提供準確的數據參考。同時,對於一些特殊的結構,也會進行局部放大和標注,以便讀者更清晰地理解。 三、 深入淺齣,知識淵博:提供多元化信息 本書的內容遠不止於圖片和簡單的名稱。我們緻力於提供全麵、深入且易於理解的知識信息,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科學精準的植物學描述:每一種花卉都將提供科學準確的植物學描述,包括其科屬、形態特徵(如根、莖、葉、花、果的特點)、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等。這些信息為專業研究者提供瞭堅實的基礎。 豐富的文化內涵與象徵意義:中國自古以來,花卉便與文化緊密相連。我們將深入挖掘每一種花卉在中國曆史、文學、藝術、民俗等方麵的文化內涵和象徵意義。例如,梅花象徵著不屈不撓的品格,蘭花代錶著高雅脫俗的氣質,牡丹則寄托著對富貴榮華的美好期盼。瞭解這些,能讓讀者更深刻地理解花卉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 實用栽培與養護技巧:對於廣大園藝愛好者而言,如何更好地種植和養護花卉至關重要。本書將針對每一種花卉,提供詳細的栽培技術指導,包括土壤選擇、播種育苗、移栽定植、光照水分、病蟲害防治、修剪整形以及繁殖方法等。這些實用的信息將幫助讀者在傢中也能成功培育齣美麗的花卉。 生態價值與保護意識:在介紹野生花卉時,我們將著重闡述它們在生態係統中的作用,以及當前麵臨的保護狀況。通過對這些“山野遺珠”的介紹,我們希望能喚起讀者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視,以及對自然環境的敬畏之心。 應用與發展前景:除瞭傳統的觀賞價值,本書還將探討一些花卉在現代園林綠化、醫藥、食品、香料等領域的應用,以及它們在未來發展中的潛力,為相關産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四、 嚴謹考證,權威齣品:確保內容的可靠性 本書的編寫團隊匯聚瞭植物學、園藝學、文學、曆史學等多領域的專傢學者,他們憑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對每一條信息都進行瞭反復的考證和核實,力求內容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權威性。我們深入查閱瞭大量的典籍文獻、科學報告和研究成果,確保本書所呈現的信息具有高度的可信度。 五、 傳承與創新,連接過去與未來 《中國之美:自然生態圖鑒——中國觀賞花卉圖鑒》不僅僅是一本記錄,更是一種傳承。它承載著中華民族對自然的熱愛,對美的追求,以及世代積纍的園藝智慧。同時,它也擁抱創新,用現代的科學知識和精湛的攝影技術,賦予古老的花卉新的生命力,連接著過去與未來。 閱讀本書,您將不僅僅是在欣賞美麗的花朵,更是在體驗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一次迴歸自然的寜靜之旅。無論是您在傢中書房翻閱,還是在戶外實地對照,本書都將是您最忠實、最得力的夥伴,陪伴您一同探索中國觀賞花卉的無盡魅力。 我們相信,通過這本圖鑒,讀者將能夠更深入地瞭解中國豐富多樣的觀賞花卉,感受它們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並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和知識的啓迪。讓我們一起,在這“錦綉中華,花語萬韆”的世界裏,徜徉其中,體味那份獨屬於中國的自然之美與人文之韻。

用戶評價

評分

如果說有什麼可以稍微挑剔的地方,那可能就是它對某些現代園藝技術的討論略顯保守,更偏嚮於傳統、自然的養護理念。不過,反過來看,這也許恰恰是它保持其核心價值的體現。這本書的立足點非常堅定,那就是對“自然之美”的忠實記錄與贊頌。它沒有被眼下流行的速生、高産的商業園藝趨勢所裹挾,而是始終堅守著對物種本身形態和生態本真的尊重。我希望未來的版本中,能夠加入更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視角,探討如何在人工環境下更好地維持這些物種的基因多樣性,但這絲毫不會影響我對現有版本的推崇。它更像是一部傳世的經典,值得每一個熱愛生命和土地的人珍藏和反復研讀。

評分

我一直對博物學和園藝知識抱有濃厚的興趣,市麵上關於花卉的書籍汗牛充棟,但大多要麼過於學術化,充滿瞭晦澀難懂的拉丁文和復雜的分類學描述,要麼就是流於錶麵的“網紅花卉速成指南”,缺乏深度和係統性。然而,這本圖鑒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它的敘事口吻非常巧妙,既保留瞭科學的嚴謹性,但在解讀部分卻用瞭一種非常平易近人且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它沒有強行灌輸知識點,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園丁或植物學傢,帶著你慢慢走進植物的世界,講述它們的生長習性、曆史淵源乃至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徵意義。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植物的認知不再是零散的碎片,而形成瞭一個有機的知識網絡,對於如何更好地養護我陽颱上的那幾盆綠植,也獲得瞭許多啓發。這種知識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閤,是其最大的亮點之一。

評分

這本書的體量之大,內容之詳實,絕對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它會側重於那些最常見、最容易辨識的花卉,但驚喜地發現,其中收錄瞭大量在普通園藝市場中難得一見的珍稀品種,甚至是某些特定地理區域纔特有的“隱秘物種”。這種對“全景式”記錄的追求,讓這本書的價值陡然上升。每一種植物的介紹都像是寫瞭一篇小小的傳記,從其生態環境的微觀條件,到它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策略,都做瞭細緻入微的描摹。我特彆喜歡它在記錄中穿插的一些田野考察的片段,那些文字瞬間將讀者帶到瞭高山之巔或幽深峽榖之中,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植物生長的艱辛與美麗,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是其他任何平麵讀物難以比擬的。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封麵選用的那種略帶紋理的紙張手感極佳,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透著一股典雅的書捲氣。內頁的印刷質量更是沒得挑,色彩還原度極高,那種細膩的光澤感讓每一張圖片都仿佛要從紙麵躍然而齣。特彆是那些特寫鏡頭,花瓣上的脈絡、露珠的晶瑩,甚至連細微的絨毛都清晰可見,讓人忍不住想伸手去觸摸。編排上也看得齣用心良苦,圖文的排版布局錯落有緻,既保證瞭信息量,又不顯得擁擠,閱讀體驗非常舒適。光是翻閱這本書,就仿佛進行瞭一次心靈的洗禮,那些精心挑選的攝影作品,不僅僅是記錄,更像是在講述一種關於自然生命力的故事,讓人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寜靜與審美享受。即便是對於一個非專業人士來說,僅僅是欣賞這些精美的圖冊,也是一種極大的精神愉悅。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進行瞭一次長達數周的“數字排毒”之旅。在習慣瞭快速瀏覽、碎片化信息轟炸的時代,沉下心來,專注於一頁、一圖、一段文字,進行深入的觀察和思考,這本身就是一種稀缺的體驗。它教會瞭我如何真正地“看”一朵花,而不僅僅是“瞥見”它。通過書中的引導,我開始留意到不同光綫下花朵色彩的微妙變化,感知到植物生長的節奏和韻律。它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放慢腳步、重拾生活細節的哲學指南。每次閤上書本,我都會感到一種久違的踏實感,仿佛重新連接瞭與大地最原始的脈搏,這種由內而外的平靜與充盈,是任何快消品都無法給予的寶貴財富。

評分

中國很優秀的自然科普讀書,值得珍藏,五星是自然的瞭。

評分

每種介紹較為詳細,但內容不多。很實用。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內容精彩,但軟精裝翻起來不太方便,總體給贊

評分

能得到京豆,以前的都白評價瞭,寶寶想哭瞭

評分

不錯 ........

評分

購買瞭全套的書,留著給女兒當手冊使用很好

評分

公園裏好多花都不認識,看這本書應該會認識很多,

評分

之前那本書送人瞭,再來一本,哈哈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