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言
前言及緻謝
地圖及圖錶
硃可夫生平和事業年錶
1. 榮耀易逝:格奧爾吉?硃可夫元帥的浮沉
2. 青春傳奇:從農傢子弟到共産主義戰士,1896-1921
3. 軍人生活:一名紅軍指揮員所受的教育,1922-1938
4. 一將成名:哈拉哈河,1939
5. 在基輔:演習與備戰,1940
6. 災難的製造者?硃可夫與1941年6月22日
7. 斯大林的將軍:拯救列寜格勒和莫斯科,1941
8. 勝利的設計師?斯大林格勒,1942
9. 西進!從庫爾斯剋到華沙,1943-1944
10. 紅色風暴:徵服德國,1945
11. 外放:貶黜與平反,1946-1954
12. 國防部部長:凱鏇與模仿劇,1955-1957
13. 最後一戰:爭奪曆史,1958-1974
14. 常勝元帥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這本《甲骨文叢書:硃可夫 斯大林的將軍》的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讓人聯想到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以及那些在曆史洪流中扮演關鍵角色的風雲人物。光是“硃可夫”這個名字,就足以勾起我對那位二戰傳奇元帥的無限遐想。我一直對二戰曆史,尤其是東綫戰場的故事非常感興趣,而硃可夫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存在之一。他不僅是戰略傢,更是戰場上的實乾傢,在無數次危急關頭力挽狂瀾,為蘇聯的勝利立下瞭汗馬功勞。這本書的齣現,讓我有機會更深入地瞭解這位偉大的軍事統帥的生平,不僅僅是他在戰場上的輝煌戰績,更想知道在他身後,隱藏著怎樣的個人經曆、怎樣的思想鬥爭,以及他是如何在斯大林那個復雜而充滿權謀的政治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這本書的書名也讓我對“斯大林的將軍”這一身份的解讀充滿瞭期待,這背後是否意味著著某種程度的羈絆、忠誠,抑或是被迫的服從?甲骨文叢書一直以來以其精良的品質和深刻的內容著稱,相信這本關於硃可夫的書,也一定會帶給我一場精彩絕倫的曆史盛宴,讓我能夠更立體、更全麵地認識這位改變曆史進程的軍事巨匠。
評分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甲骨文叢書:硃可夫 斯大林的將軍》,因為我一直認為,一個偉大的將領,其經曆往往是那個時代最生動的寫照。硃可夫,這個名字在我的腦海中,早已和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柏林戰役等一係列決定性的戰役緊密相連。每一次提起,都仿佛能聽到炮火轟鳴,感受到硝煙彌漫。然而,曆史書本上的記載往往是宏大的敘事,缺少瞭人物的溫度和細節的描繪。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齣硃可夫作為一個人,他的成長曆程、他的性格特點、他在麵對巨大壓力時的心理活動,以及他在個人生活中的種種經曆。畢竟,一個能在戰爭年代如此齣色地指揮軍隊的人,絕非尋常之輩。他如何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元帥?他的軍事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與斯大林之間是怎樣的關係?這些問題都像是一團團迷霧,亟待這本書來一一解開。我相信,通過對硃可夫人生的深入剖析,我們不僅能更好地理解二戰東綫戰場的復雜性,更能從中窺見那個時代蘇聯政治、軍事和社會的大背景,從而獲得更深刻的曆史洞察。
評分對於《甲骨文叢書:硃可夫 斯大林的將軍》這本書,我有著一種近乎癡迷的探索欲。我不僅僅想瞭解硃可夫的軍事成就,更對他在那個極權主義統治下的生存之道充滿好奇。斯大林,一個在中國讀者心中同樣充滿爭議和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如何塑造瞭像硃可夫這樣的將軍?這其中必然充滿瞭無數的權衡、鬥爭和妥協。這本書的書名“斯大林的將軍”極具引導性,讓我思考硃可夫的成就,有多少是源於他自身的纔華,又有多少是斯大林政治格局下的産物?他是否是斯大林手中的一把利劍,一把能夠直插敵人心髒,同時也可能被主人的意誌所左右的利劍?我期待書中能夠揭示硃可夫與斯大林之間微妙而復雜的權力關係,以及這種關係如何影響瞭戰爭的走嚮和硃可夫本人的命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超越簡單的傳記敘述,深入挖掘隱藏在曆史事件背後的動機和人性的掙紮,給我帶來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這段曆史。
評分“甲骨文叢書”這個係列一直以來都給我一種嚴謹、厚重的學術氣息,所以當看到《甲骨文叢書:硃可夫 斯大林的將軍》時,我便對它的內容品質有瞭很高的期待。硃可夫,這個名字在二戰的曆史上是如此響亮,他不僅是蘇聯軍事力量的象徵,更是東綫戰場上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我想瞭解的不僅僅是他如何指揮瞭那些驚心動魄的戰役,比如攻剋柏林,更想知道的是,是什麼樣的特質讓他在那個充滿危險和變數的年代,能夠成為斯大林身邊最倚重的軍事將領。這本書的書名“斯大林的將軍”讓我産生瞭很多聯想,在斯大林那樣一位性格復雜、手腕強硬的領導人手下做事,絕非易事。我好奇這本書會如何描繪硃可夫與斯大林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是如何形成並維持的,以及硃可夫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否他始終是堅定的執行者,還是在關鍵時刻也有過自己的堅持和抗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深入且不失細節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硃可夫這位曆史人物,以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復雜性。
評分這本書名《甲骨文叢書:硃可夫 斯大林的將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提到硃可夫,我腦海中浮現的總是那個身穿筆挺軍裝、目光堅毅的形象,他仿佛就是勝利的象徵。然而,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更想瞭解的是這位傳奇人物背後的故事。他如何能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在斯大林這樣一位高壓領導人的身邊,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軍事纔能?他是否曾經麵臨過艱難的抉擇,是否在政治鬥爭中身不由己?“斯大林的將軍”這個稱謂,既是對他功績的認可,也暗示著他與斯大林之間不可分割的聯係。我好奇的是,這種聯係是閤作,是服從,還是某種程度的共生?這本書是否有能力將硃可夫的軍事生涯與他所處的政治環境緊密結閤,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的硃可夫?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他個人成長、傢庭生活、甚至是他的內心世界,這些方麵的信息,從而構建一個更完整的“人”的形象,而不僅僅是一個軍事符號。
評分Jingdong mall,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in warehouse
評分《伊麗莎白女王》是我有關都鐸王朝係列作品中的第三部。在《亨利八世的六個王後》(The Six Wives of Henry VIII)中記述瞭伊麗莎白?都鐸的童年時期,也在《大英王國的子嗣》(Children of England)中描繪瞭她早年的生涯,我發現自己非常想要撰寫有關她的一生的傳記。
評分十九世紀中葉,東西兩半球各自發生瞭一場大規模內戰。西半球那場發生在崛起中的美國,東半球則發生在日益衰頹的中國。而當時的全球霸權英國,則在其間發揮瞭關鍵性影響。 大清帝國這場內戰,颱灣稱為太平天國之亂,大陸則視之為革命或農民@。奇特的是,太平天國的領導者洪秀全是當時中國為數極少的基督徒,他在屢試不第之後崩潰癱軟,斷斷續續做異夢四十天,數年後宣稱自己是上帝的第二個兒子,並開始領導@運動,隨後轉為政治軍事運動。 @戰爭後,中國已嵌入全球貿易體係中,西方列強的外交與軍事力量對清廷或太平天國更有一定的影響力。西方各國的輿論甚至國會內部,對於是否乾涉這場戰事各有看法,但纔剛攻進北京並放火燒掉圓明園的英國最後卻選擇幫助滿清朝廷。日本明治維新的重要人物伊藤博文便認為,英國介入使得清廷多活瞭五十年,因而加大後來的動蕩程度,並推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作者從國際關係的角度切入,特彆著重英美各國在外交與軍事上對太平天國戰事的影響,而不流於誇大。除瞭組建湘軍的曾國藩之外,也側重介紹瞭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他為太平天國提齣的「資政新篇」可說是中國早期的一套現代化綱領。《天國之鞦》
評分大傢都說甲骨文就是一個坑,收瞭一本又一本,現在還在繼續收,嗬嗬。不過確實是好書,裝幀精美,設計新穎,內容選材都很有特色。硬皮精裝,用紙略黃,眼睛看著不纍,收下總沒有後悔的。
評分甲骨文係列叢書,對湖南人的觀點需要看後再做具體評價
評分書的質量很不錯,接下來就是靜心看書。
評分作者簡介
評分【作者簡介】
評分這是目前大陸最好的史政類譯著係列,由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從2013年1月開始陸續推齣,第一本是《羅馬帝國的崛起》。到2016年11月,已翻譯齣版瞭60餘種,仍在持續推齣中。可以預見,“甲骨文”將會成為 一套有影響、上檔次、常銷不衰的社科叢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