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系统方法》是世界知名作者Thomas L. Floyd的新力作,从系统的独特视角引导读者进行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不仅涵盖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还重点讲解如何将基本概念和元器件应用于模拟系统,并通过系统例子和系统说明来阐明模拟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实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系统方法》特色
从系统的视角阐述模拟电子技术,大部分章节都会提炼出覆盖该章重要知识点的典型系统,以帮助读者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概念,对于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能,不仅从分析和设计的角度来介绍,还从应用的角度来讲解。
强调工程性,很多章都设有“故障检测”一节,所提供的故障实例和检测方法能够帮助读者切实提高解决实际模拟电路问题的能力。
内容简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系统方法》是以系统为视角的极具特色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全书共15章,内容包括:二极管及其应用、BJT、FET、多级放大器、RF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特殊用途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的响应、基本运算放大器电路、有源滤波器、振荡器、定时器、稳压器、通信电路、数据转换等。全书配有习题和习题答案,便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点。本书可供工科电子类各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技术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Thomas L. Floyd,1964年获得佛罗里达大学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同年在德州仪器公司开始职业生涯,1968年获得南卫理公会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学位,之后在马丁·玛丽埃塔公司任职高级工程师,从事导弹制导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研发。1973年,他成为瓦伦西亚社区学院的全职教师,担任新电子科技计划项目主管,负责开发课程、设计实验室及授课。1977年,他撰写了第一本世界级畅销书《Digital Fundamentals》(现已更新至第11版),同年加入北卡罗来纳州美林社区学院,并出版了第二本畅销书《Electronics Fundamentals: Circuits, Devices & Applications》(现已更新至第8版)。1983年,他开始专职写作,先后出版了《Operational Amplifiers and Linear Integrated Circuits》(现已更新至第6版)和《Electric Circuits Fundamentals》(现已更新至第8版)。近年来,除了本书之外,Floyd还出版了另外两本世界著名教材:《DC/AC Fundamentals: A Systems Approach》和《Digital Fundamentals: A Systems Approach》。
目录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基本模拟概念1
1.1 模拟电子学1
1.2 模拟信号4
1.3 信号源10
1.4 放大器15
1.5 故障检测21
第2章 二极管及其应用31
2.1 半导体原子结构31
2.2 pn结34
2.3 半导体二极管的偏置36
2.4 二极管特性37
2.5 整流器43
2.6 整流滤波器和IC稳压器47
2.7 二极管限幅电路和钳位电路53
2.8 特殊用途二极管58
2.9 二极管数据手册66
2.10 故障检测70
第3章 BJT81
3.1 BJT的结构81
3.2 BJT偏置电路89
3.3 数据手册中的参数及交流分析95
3.4 共发射极放大器100
3.5 共集电极放大器105
3.6 共基极放大器109
3.7 开关型双极型晶体管112
3.8 晶体管封装及端口115
3.9 故障检测118
第4章 FET130
4.1 FET的结构130
4.2 JFET特性131
4.3 JFET偏置137
4.4 MOSFET特性142
4.5 MOSFET偏置148
4.6 FET线性放大器150
4.7 MOSFET开关电路158
4.8 系统164
第5章 多级放大器、RF放大器和
功率放大器175
5.1 电容耦合放大器175
5.2 RF放大器181
5.3 变压器耦合放大器185
5.4 直接耦合放大器190
5.5 A类功率放大器194
5.6 B类功率放大器200
5.7 C类和D类功率放大器208
5.8 IC功率放大器216
第6章 运算放大器225
6.1 运算放大器介绍225
6.2 差分放大器227
6.3 运放数据手册中的参数232
6.4 负反馈238
6.5 负反馈运放组态239
6.6 运放阻抗和噪声243
6.7 故障检测249
第7章 运算放大器响应258
7.1 基本概念258
7.2 运算放大器开环响应263
7.3 运算放大器闭环响应265
7.4 正反馈和稳定性267
7.5 运算放大器的补偿271
第8章 基本运算放大器电路281
8.1 比较器281
8.2 求和放大器289
8.3 积分器和微分器294
8.4 转换器和其他运算放大器电路298
8.5 故障检测300
第9章 有源滤波器310
9.1 基本滤波器响应310
9.2 滤波器的响应特性314
9.3 有源低通滤波器317
9.4 有源高通滤波器320
9.5 有源带通滤波器322
9.6 有源带阻滤波器327
9.7 测量滤波器响应328
第10章 振荡器和定时器338
10.1 振荡器338
10.2 反馈振荡器原理339
10.3 具有RC反馈电路的正弦波振荡器341
10.4 具有LC反馈电路的振荡器347
10.5 弛豫振荡器原理351
10.6 555定时器作为振荡器355
10.7 555定时器作为单稳态触发器358
第11章 稳压器365
11.1 稳压365
11.2 基本串联稳压器367
11.3 基本并联稳压器372
11.4 基本开关稳压器374
11.5 IC稳压器378
11.6 IC稳压器的应用383
第12章 特殊用途放大器393
12.1 仪表放大器393
12.2 隔离放大器399
12.3 OTA403
12.4 对数和反对数放大器407
第13章 通信电路418
13.1 基本接收机418
13.2 线性乘法器422
13.3 幅度调制424
13.4 混频器429
13.5 AM解调430
13.6 IF和音频放大器431
13.7 频率调制434
13.8 PLL436
13.9 光纤443
第14章 数据转换451
14.1 模拟开关451
14.2 采样保持放大器456
14.3 模拟和数字接口459
14.4 D/A转换462
14.5 A/D转换的基本概念466
14.6 A/D转换方法469
14.7 V/F和F/V转换器478
14.8 故障检测484
第15章 测量和控制495
15.1 RMS-DC转换器495
15.2 角度测量499
15.3 温度测量504
15.4 应变测量、压力测量和运动测量511
15.5 功率控制517
附录 部分公式的推导525
奇数编号习题的答案529
术语表536
前言/序言
本书以系统为重点讲解模拟器件和电路,通过分立式线性器件、运算放大器以及重要的模拟集成电路的示例,解释如何将这些器件应用在电子系统中。重要的模拟集成电路包含仪表放大器、隔离放大器、运算跨导放大器、锁相环和模数转换电路。即便在很多数字系统中,模拟器件依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很多系统例子都集中在混合系统上。本书还包括模拟器件在开关电路中的应用,并新增了“测量和控制”一章(第15章),用于讨论传感器和接口方法。 电子学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理解系统模块、接口以及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的需求在增加。我们通过每章的系统例子(很多都有系统框图)和描述强调了这样的变化。系统例子和系统说明对出现在各章节里的模拟概念进行了补充与说明。许多章还包含故障检测部分,着重于从系统的层面来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测量。书中有很多Multisim示例和故障检测仿真例子。 本书强调的是运算和应用,而不是分析和设计。不管是分立还是集成的模拟器件,都从实际的角度来展示。数学理论局限于技术人员或者技术专家必须理解的一些基础概念,包括对代数、三角函数的基本理解,而并不需要较深的数学知识(比如微积分)。 在实际的应用和系统中,模拟和数字器件混合使用是非常普遍的。对于特定的系统,这两种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混合系统的例子会在书中合适的地方出现,用于说明这两种技术如何一起使用以产生独特的效果。 本书特点每一章都强调系统,有系统例子和相应阐述。 贯穿本书的系统说明突出了重要概念及与系统相关的问题,比如电子噪声。 针对一些例题、插图和习题,Multisim的使用为仿真电路和系统以及故障检测提供了实践。 书中例题有助于说明分立和集成模拟器件的功能与应用,每一道例题后面的实践练习提供了又一次的实际操练。 书中每一章都是以目标开篇。 每一章中的每一节都以简介、本节目标开始。 对于每一章所包含的大部分器件都提供了厂商在线数据手册的链接。 每一节结尾都有一些测试题来回顾该节的主要概念。 每一章结尾都有小结、关键术语、重要公式、自测题、故障检测和习题。 各节测试题答案、例题中实践练习答案、自测题答案、故障检测测验答案会在每章最后给出。 本书最后给出了一个综合术语表。关键术语用楷体标出,并在每章和本书的最后给出定义。其他术语在第一次使用时用楷体给出。 奇数编号习题的答案在本书最后给出。 为了获得补充的在线资料,教师需要申请教师访问码。登录网页www.pearsonhighered.com/irc可以注册教师访问码。在注册后的48小时之内,你会收到一封确认邮件,里面包含一个教师访问码。一旦收到访问码,在网站上登录就能得到如何下载你想要的资料的完整指南。 其他特点每章最后包含以下模块: 小结关键术语重要公式自测题故障检测测验分节和分类习题各节测试题答案、例题中实践练习答案、自测题答案、故障检测测验答案本书最后包含以下内容: 部分公式的推导奇数编号习题的答案术语表致学生任何职业培训都需要努力,在电子学领域也不例外。学习新资料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思考和操作。本书旨在帮助你完成电子学领域的培训,阐明分立和集成的模拟器件如何在系统(无论大小)中应用。 仔细阅读本书的每一节并且思考你所阅读的内容,有时需要反复阅读某节。在你尝试按例题的方法求解相关习题之前,先一步步地理解例题的解法。在每一节之后完成测试题,在每章最后有相关习题和各节测试题的答案。 回顾每一章的小结、关键术语和重要公式表,回顾系统例子和说明。Multisim示例有助于你观察电路过程、解答你可能有的“如果……该怎么办”问题。完成多选自测题和故障检测测验,与章末的答案进行核对。最后,完成习题并且将你的答案和书后的奇数编号习题答案进行比较。 一定要彻底理解书中包含的概念的重要性。当你处理复杂的模拟电路和系统的时候就会明白这些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熟练掌握了这些概念,那工作单位就能在一些具体细节上培养你。 致谢本书中一系列针对系统的概念应归功于ITT学校的高级教学人员以及Pearson Education的Vern Anthony的建议和讨论。Pearson Education的员工和其他人的努力工作与奉献使本书得以出版。Rex Davidson巧妙地指导很多细节阶段的工作,最后创作出你现在看到的作品。开发编辑Dan Trudden为本项目提供了有效的全面指导。我们还要向策划编辑Lindsey Prudomme致谢。 除了Pearson员工的努力工作之外,我们还要感谢Toby Boydell的贡献以及对系统说明和系统例子的建议。除了这些优秀的建议之外,Toby对原稿进行了全审。我们还要感谢Gary Snyder编写了全书的Multisim练习以及对Multisim教程的贡献。最后,要向我们的妻子表示感谢,在我们撰写本书时她们也做出了牺牲。 Tom FloydDavid Buchla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系统方法 前言 在当今高度互联和数字化的时代,模拟电子技术作为信息处理和控制系统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微小的传感器到复杂的通信系统,模拟电路无处不在,它们负责将物理世界中的连续信号转换为可处理的数据,并实现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与解调。然而,传统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往往侧重于孤立器件(如晶体管、运算放大器)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分析,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复杂系统时,难以建立起系统性的认识和设计能力。 本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系统方法》正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而应运而生。它并非一本单纯的器件手册或公式堆砌的教材,而是一本立足于“系统”思维,旨在培养读者从整体上理解、分析和设计模拟电子系统的专业著作。 核心理念:从系统视角构建知识体系 本书的核心思想是将模拟电子技术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强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信号流向以及系统层面的性能指标。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先器件后电路”的线性叙事方式,转而采用“先需求后实现”的系统驱动模式。 我们深信,理解一个模拟电路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在整个电子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它是信息的“感知器”、信号的“中枢神经”和能量的“调节器”。因此,本书的章节组织和内容编排都围绕着“系统功能”展开。 内容结构与特色 本书的结构设计遵循了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再回归到系统的循环递进原则,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核心模块: --- 第一部分:模拟系统基础与信号描述(系统层面的语言) 本部分旨在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重点在于建立描述模拟信号和系统行为的通用语言。 1. 模拟系统概述与建模基础: 我们首先界定了什么是模拟电子系统,区分其与数字系统的本质差异。重点引入了“黑箱模型”的概念,强调在系统设计初期,关注输入输出关系和传递函数,而非内部结构细节。讨论了线性、时不变(LTI)系统的基本性质,这是所有后续分析的基石。 2. 频域分析与傅里叶变换在模拟中的应用: 模拟信号处理的核心工具是频域分析。本章详细讲解了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并将其直接应用于分析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响应。我们详细阐述了“带宽”、“滚降”、“相位失真”等系统级指标的频域意义,而非仅仅是电阻电容组合的数学结果。 3. 时域响应与瞬态分析: 尽管频域分析强大,但时域响应对理解电路的稳定性、起伏时间和过冲至关重要。本章通过分析典型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深入探讨了阻尼、固有频率与系统稳定裕度的关系。强调了时间常数在系统建立过程中的作用。 --- 第二部分:核心功能模块的系统实现(自底层到顶层) 本部分回归到具体的电路实现,但始终将器件作为实现特定系统功能(如放大、滤波)的手段,而非研究的终点。 4. 有源器件基础:MOSFET与BJT的系统特性解读: 本章避开了繁琐的半导体物理推导,而是集中于将晶体管视为一种可控的、非线性、高增益的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着重分析其在低频、高频下的等效电路模型,以及这些模型如何影响系统的增益、输入/输出阻抗和高频截止频率。 5. 跨导放大器与反馈理论的系统统一: 反馈是模拟系统的灵魂。本章以运算放大器(Op-Amp)为核心模型,系统性地讲解负反馈的四种基本组态(串联-串联、并联-并联等)。我们将增益的稳定化、输入/输出阻抗的控制,以及带宽的展宽,统一归结为反馈拓扑结构决定的系统性能指标。重点分析了环路增益、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对系统稳定性的决定性影响。 6. 模拟信号处理的基石:滤波器系统设计: 本章将滤波器视为一个特定的频率选择系统。我们不再孤立地介绍巴特沃斯、切比雪夫或椭圆滤波器,而是首先从系统指标出发——确定通带衰减、阻带衰减和过渡带宽。然后,系统性地介绍巴特沃斯(最大平坦度)、切比雪夫(等波纹)等原型滤波器,并讲解如何通过低通原型法,系统地推导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的实现。重点讨论了有源RC滤波器(如Sallen-Key拓扑)在集成电路中的实用性。 --- 第三部分:高级系统集成与性能优化(从模块到系统) 本部分关注如何将基础模块组合起来,形成能够处理复杂任务的集成系统,并探讨影响实际性能的关键因素。 7. 信号调理系统:数据采集链的设计: 数据采集(DAQ)是模拟与数字世界连接的关键。本章将信号链(传感器→信号调理→模数转换器)视为一个整体系统。详细讨论了抗混叠滤波器的系统要求(陡峭度、群延迟)、缓冲器的作用、输入阻抗匹配对传感器精度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仪表放大器来抑制共模噪声。 8. 线性稳压器与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电源是所有电子系统的基础。本章将电源系统视为一个负载,重点分析线性稳压器的反馈机制、瞬态响应和输出阻抗特性。深入探讨了环路补偿技术在确保电源系统稳定(尤其是在负载瞬态变化时)中的关键作用,将电源设计提升到系统控制的高度。 9. 噪声分析与系统信噪比(SNR)优化: 在任何模拟系统中,噪声都是限制性能的终极因素。本章系统地分类了各种噪声源(热噪声、散弹噪声、闪烁噪声)。关键在于,本书将噪声处理为一种系统参数——信噪比(SNR)。通过分析噪声系数(NF),指导读者如何在放大器级联时,确定“噪声贡献最大”的关键级,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噪声优化设计,而非盲目追求低噪声器件。 10. 振荡器与波形发生器的系统设计: 振荡器是系统的时钟源或载波源。本章从系统反馈的角度引入正弦振荡器的巴克豪森判据,并系统地分析了LC振荡器和RC振荡器(如文氏桥)的启动条件与频率稳定性。同时,也涵盖了弛张振荡器(如基于555定时器的应用)的周期与占空比控制的系统级实现。 --- 总结与展望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系统方法》旨在培养的工程师不仅“知其然”(知道器件如何工作),更要“知其所以然”(理解器件组合起来后,如何协同实现特定系统功能)。本书通过强调反馈、噪声、带宽、稳定性等系统级指标,帮助读者建立起从需求定义到模块选择,再到最终系统验证的完整设计流程。掌握本书内容,意味着能够更高效、更可靠地应对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中日益复杂的模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