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对地球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爱好者,我最近有机会接触到一本名为《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书。虽然我对书中的专业术语和技术细节还处于初步的摸索阶段,但我能感受到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关于雷达技术的介绍,更是关于如何利用这项技术来“看”地球。书中对SAR成像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生动的阐述,比如它如何克服传统光学遥感的局限性,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能获取高分辨率的地面信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SAR数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从农业监测到城市规划,从海洋资源调查到地质构造分析,SAR技术似乎无处不在,而且能提供传统方法难以获得的宝贵信息。虽然我还没有完全理解所有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潜力的技术领域,并且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逐渐理解SAR技术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为我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最近偶然翻阅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这本书,虽然我并非雷达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书中展现出的技术魅力和应用前景令我印象深刻。它以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介绍了SAR成像这一复杂的技术,让我对“雷达也能成像,而且如此精细”有了初步的认识。书中描述的SAR系统如何通过信号的处理和合成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以及它在监测地表形变、识别不同地物类型等方面的强大能力,都让我感到非常震撼。虽然很多细节我还未能完全消化,比如那些关于干涉SAR和极化SAR的内容,但整体上这本书勾勒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技术蓝图。它让我看到了科技如何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监测我们的地球,尤其是在一些传统监测手段难以触及的领域。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对SAR技术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并且为以后可能接触到相关领域的工作或学习做好铺垫。
评分这本书简直打开了我对遥感世界的一扇全新大门!我一直对那些从太空或飞机上“看到”地面细节的技术感到好奇,而《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研究,但仅仅是它展现出的那些令人惊叹的原理和应用,就已经让我欲罢不能。它巧妙地将抽象的物理概念,比如电磁波的传播、散射,与实际的成像过程联系起来,让我仿佛亲眼见证了数据是如何一步步转化为我们能理解的图像的。我尤其对书中提到的那些不同类型的SAR系统和它们各自的优势感到着迷,例如,一些系统似乎能穿透云层,这对于灾害监测和地质勘探来说简直是革命性的。虽然我目前还没有机会亲自操作SAR设备或者处理原始数据,但这本书让我对这些复杂的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充满了探索的动力。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将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或许还能用上一些书中提及的算法来分析真实世界的SAR数据。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激发我科学好奇心的指南,让我对未来在遥感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充满了期待。
评分读完《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项技术的神奇和强大。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穿透”地表、获取地下信息的技术充满好奇,而SAR恰恰是其中一个令人惊叹的代表。书中详细阐述了SAR成像的原理,包括它如何利用多普勒效应和相干性来合成高分辨率的图像,这对于我这样非专业人士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乐趣。它让我明白,原来我们看到的SAR图像,并不是直接拍摄的,而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信号处理过程才得到的。尤其让我着迷的是SAR技术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比如它如何监测冰川融化、地震造成的形变,以及森林覆盖的变化。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变化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虽然书中的一些数学推导和算法细节对我来说还有些晦涩,但我相信随着我进一步的深入学习,一定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科学视野。
评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这本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科技的进步是如何不断拓展我们认知世界的边界的。尽管我只是一个普通读者,对于书中的许多专业知识还处于学习和理解的初级阶段,但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技术讲解上的用心。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清晰的脉络,将SAR成像这一复杂的技术原理娓娓道来。书中对SAR系统工作流程的描绘,以及对不同成像模式(如单视、多视)的介绍,让我对如何从原始数据生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图像有了初步的认识。我尤其对书中提及的SAR在灾害监测、资源勘探等领域的应用感到兴奋,这些都是关乎民生和国计民生的大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如此先进的技术在默默地为人类服务,为科学研究提供着强大的支撑。虽然我可能不会成为SAR领域的专家,但这本书已经在我心中播下了对这项技术的好奇和敬意。
评分物流快,很快就可以看自己需要的书。
评分作为一种主动式微波传感器, 合成孔径雷达具有不受光照和气候条件等限制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的特点, 甚至可以透过地表或植被获取其掩盖的信息。这些特点使其在农、林、水或地质、自然灾害等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军事领域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未来的战场空间将由传统的陆、海、空向太空延伸, 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侦察手段,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为夺取未来战场的制信息权, 甚至对战争的胜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评分这是一本介绍SAR的概念的书,看完后对SAR的成像原理,能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但是不是算法书
评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评分很实用的工具书,不错。
评分需要慢慢的看,内容很多。
评分“长曲棍球” (Lacrosse)系列SAR卫星, 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军用雷达侦察卫星, 已成为美国卫星侦察情报的主要来源。自1988年12月2日, 由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世界上第1颗高分辨率雷达成像卫星“长曲棍球-1(Lacrosse-1)”送入预定轨道后,又分别在1991年3月、1997年10 月、2000年8月和2005 年4 月将Lacrosse-2、Lacrosse-3、Lacrosse-4、Lacrosse-5送入太空, 目前在轨工作的有Lacrosse-2 ~ Lacrosse-5。4颗卫星以双星组网, 采用X、L2个频段和双极化的工作方式, 其地面分辨率达到1 m(标准模式)、3 m(宽扫模式)和0.3 m(精扫模式), 在宽扫模式下, 其地面覆盖面积可达几百km2 。
评分书不错
评分1951年6月美国Goodyear宇航公司的CarlWiley首先提出用频率分析方法改善雷达角分辨率的方法。与此同时, 美国伊利诺依大学控制系统实验室独立用非相参雷达进行实验, 验证频率分析方法确实能改善雷达角分辨率。1978 年6 月27日,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发射了世界上第1颗载有SAR的海洋卫星Seasat-A。该卫星工作在L波段、HH极化, 天线波束指向固定, Seasat-A的发射标志着合成孔径雷达已成功进入从太空对地观测的新时代。[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