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借道前行的过路人》精选张晓风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多为对于社会和人生大命题的观察评论。角度不同,但文字优美,内容深刻,具有极强的阅读性。
1.华语文坛暖心散文的开创者,在大陆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与龙应台席慕容等同为台湾知名女作家
2.余光中、席慕容推崇的大师级散文家;余光中称其为台湾第三代散文大家的代表人物
3.作品入选教材较多,多年来深受大陆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喜爱
4.张晓风作品曾入选2014新浪壹周读国际家庭日书单
《我们都是借道前行的过路人》选入了张晓风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以抒情散文和说理评论性的杂文为主,是一本充满哲理同时富含作者个人独到深刻观点的文集。
这本作品精选集包括《只因为年轻啊》《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你的侧影好美!”》等,我们看到的是作者的优雅从容、博爱和深邃。作品从亲朋乡邻扩展到众生陌路,从生活小事延伸至家国历史,有亲情乡情,有生活感悟,还有对历史的回溯与感慨,对当下政治、社会的观察与评论,不仅写出了个人的情感,也描绘了海峡两岸交织的爱与愁,体现了对当今社会的深刻体察。这些文章不仅仅是感动人心,更有一种经历时间洗涤而沉淀下的厚重和深沉。
张晓风,享誉华人世界的古典文学学者、散文家、戏剧家和评论家。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8岁随家人到中国台湾。毕业于东吴大学,曾任教东吴大学、香港浸会学院和阳明大学。出版多部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被译成英、法等文字畅销全球。
张晓风在散文创作方面,成绩尤为突出,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影响十分广泛。她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情感细腻,读完令人动容。之后她不断创作,无论是内容还是写作技巧,都在不断突破,在细腻饱满的感情之外,融入哲理,体现了家国情怀以及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体察与思考。她曾以“可叵”“桑科”笔名撰写了许多观点独到而深刻的杂文作品。主要作品有散文《地毯的那一端》《你还没有爱过》《我在》《步下红毯之后》等、戏剧《武陵人》《和氏璧》等。
第一章 我捡到了一张身份证
我捡到了一个小孩!
我捡到了一张身份证
只要让我看到一双诚恳无欺的眼睛
没有一个长得像小魔鬼
等你四十五分钟
皮,多少钱一片
人生的什么和什么
生命,以什么单位计量
题库中的陆游
一张纸上,如果写的是我的文章
肉体有千万种受难的形态
“你好吗?”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大型家家酒
路边的餐盘
“你的侧影好美!”
第二章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第三章 描容
第四章 摇动过,但依然是我的土地
第五章 无忌
《我们都是借道前行的过路人》:
然而,那一次,我是在哪里影印的呢?会不会影印完了我就把它放在复印机里忘了拿走了?想到这里不禁悲从中来,觉得在此茫茫五百万人口的大城里,走失了一个“我”。也不知这个“我”流落何方?为何人所捡拾?悲伤啊!我怎么都不知道“我”已成为失踪人口?
我似乎是在统一超商影印的,家附近这种店有好几家。趁着一个不用上班的星期天,我挂着一副悲戚的面容去一一走访,仿佛去寻找“失踪老人”或“失踪小孩”,我殷殷打听:
“请问有没有人在复印机里捡到一张身份证?”
咦?原来还真有,好心的店员拿给我看,有身份证,也有驾照,然而那一把证件上的人都不是我。我瞪着照片上那一双双的眼睛默默致意,希望它早日给认领回去。我继续一家家去找,终于绝了望,黯然返家。
仿佛是一场“自我追寻”的心理游戏,却碰了壁。我找不到“我”了,“我”消失了。更可怕的是,“我”可能沦落了。
这才开始悲伤起来,听说有人专盗人家身份证去冒用,我的不必盗,只消捡就可以了。被冒用的身份证会变成什么下场呢?听说有的会卖给非法入境的人,而非法入境的女人会和色情业挂钩,于是会有一个“我”出现在风月场中,这种事想象起来也令人魂飞魄散!又听说有人会拿这种身份证去登记公司,于是“我”就成了董事长,人家就利用“我”去骗财,不久,“我”就有了上亿的债务!啊,那张出走的“我”是可能给人家逼着去干出各种事来的啊!“我”可以是任何人家派定的角色!
第二天是星期一,我下定决心去户政事务所跑一趟,万事之急,莫如此事之急。总算我还有一张户籍誊本,一枚印章和三张照片来作为辅佐证据,证明我自己的确是一具活着的合法生物。
我估量一下时间,电话中他们虽保证只消半小时就会办好补发手续,但加上来去的车程,少说也要花掉一个半小时。而一个半小时是生命中多么不可弥补的损失啊!这一个半小时如果拿来对月、当花、与朋友聊电话、为自己煮一餐端端整整的海鲜意大利面,对着公园里一只小鸟发痴发愣都不算浪费,唯独拿去办人间繁琐无聊的手续才真是冤哉枉也!
我一面换衣服一面恨自己,恨自己糊涂大意,因此必须付上一个半小时的“生命耗损”以为惩罚——要知道,这一个半小时是永世永劫都扳不回来的啊!我感到像守财奴掉了金子一般揪心扒肝的痛。
衣服是一套去年在广西阳朔外贸街买的水洗丝休闲服。外贸街,是我取的名字,其实是条老街,但专做老外生意。这件衣服介于蓝绿色之间,郁郁的,像阴天的海水。衣服的质地极其柔软,触手柔滑如液体,我的心情稍稍好了一点。当下决定办完手续便去朋友推荐的一家咖啡店,享受一杯咖啡,外加一块玫瑰蛋糕。他在诗作里曾经提过“玫瑰饼”害我垂涎,事后他坦白对我说,其实是玫瑰蛋糕,但因为凑韵律,所以改成“玫瑰饼”。诗人也真有点可恶,为了押韵竟篡改事实,散文家就比较老实。
但是,且慢,如果去喝咖啡,岂不浪费的时间更多了吗?不,对我而言喝咖啡不叫浪费时间。生活里的许多事都像音乐上的板眼,一个小节接着一个小节,一个二分音符等于两个四分音符,一切都得照节奏来,徐疾不得有误。但喝咖啡的时间等于是那个延长符号,而延长符号是不纳入节拍的,你爱拉多长便拉多长,它是时间方面的“外国租界”地,不归本土管辖。它又像打篮球时叫一声“暂停”,于是那段时间便不计在分秒必争的战局里。
然而,荒谬的事发生了!就在此刻,正在我要离家去办身份证补发申请,却忽然觉得夹克的内层口袋里有个怪怪的硬卡,伸手一摸,天哪,竟是我那“众里寻它千百度”的身份证,我以为自己永世再也见不到“我”。证上的旧日照片与我互视良久,我把它重新放入皮包。喜悦兴奋当中也不免微微失望,因为不必出门了,那杯咖啡也就取消了。
这天早上我感觉恍若捡到了一张身份证,而既然有了这张身份证,我便可以冒用上面的数据好好活下去!我好像又有理由来凭恃而可以在这个城市里立足了。我捡到了一个“我”——在我以为我们彼此已失之交臂的刹那。重逢不易,自宜珍惜。
这场前因后果说来真有点荒谬,不过,我不是已经说过了吗?事情如果不带三分荒谬,就不足以言人生。
好,我这样告诉自己:
我捡到了一张身份证,在我夹克的内层口袋里。仔细勘验一下,这身份证上的女子其实蛮不错哩!
她有个很令人怦然心动的职业,她是个文学教师,她可以凭着告诉别人何以“庭院深深深几许”是个美丽的句子而谋得衣食。让我且来冒充她,好好登坛说法,好让顽石也点头。
她且有个不错的男子为丈夫,让我也来扮演她,跟这个男子结缘相处。
还有,她的住址也令我羡慕,我打算顶她的名,替她住在那栋能遮风避雨的好屋子里,并且亲自浇灌她养大的兰花和马拉巴栗树。啊!容许我来认真地做一做她吧!
……
读完这本书,我心中涌起的是一种近乎原始的冲动,想要重新审视我生命中那些被我匆匆略过的瞬间。作者在处理群像戏时,展现出惊人的洞察力,每一个配角都不是单纯的背景板,他们都有着自己完整而破碎的生命轨迹,像夜空中闪烁的群星,各自发着微弱却坚定的光芒。尤其是在描写他们面对困境时的那种近乎固执的韧性,让人感到既心酸又振奋。叙事结构的处理非常巧妙,像一块精心打磨的多面体,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同一个核心主题,每一次转换视角,都带来了全新的理解层次。我喜欢那种略带疏离感的旁观者视角,它既保持了必要的距离,又充满了同情,使得情感的表达不至于泛滥成灾,而是沉淀为一种更具力量的克制。这本书不是用来“读”的,它是用来“体验”的,它强迫你慢下来,去关注那些被现代生活高速运转所忽略掉的细微纹理。
评分这本小说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雾蒙蒙的清晨,独自走在一条蜿蜒向上的山路上。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如同晨雾,轻轻拂过每一个场景和人物的内心。我尤其欣赏他构建世界的方式,那种缓慢而有力的叙事节奏,让人仿佛真的能感受到主角脚下泥土的松软和空气中微凉的水汽。书中对人与人之间那种微妙的疏离感描摹得入木三分,那些看似寻常的对话背后,隐藏着多少未曾言明的波折和挣扎,每一次呼吸都带着一种宿命般的沉重,却又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不是因为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因为某一句措辞、某个意象,精准地击中了生活里那些不易察觉的共鸣点。这不只是一部关于旅程的书,更像是一部关于“存在”本身的哲学散文诗,充满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深刻体悟。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反而提出了更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让我在合上书页后,依旧久久地沉浸在那份静默的思考之中。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其对“选择”与“后果”的探讨,它没有给出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与坏人的二元对立,而是描绘了一幅复杂的人性灰度图。每一个角色的决定,无论初衷多么高尚或卑劣,最终都导向了他们各自必须承受的重量。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冷峻、写实,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毫不留情地剖析着人性深处的矛盾和伪装。但这种冷峻中又暗藏着一种深切的悲悯,仿佛作者理解所有的无奈,却又坚持记录事实本身。我发现自己忍不住去揣测那些未被明确点明的动机,作者留下的空白,比填满的故事内容更有想象的空间。它不是那种读完会立刻拍案叫绝的畅快淋漓,而是一种渗透式的、缓缓发酵的阅读体验,如同陈年的老酒,初尝平淡,回味悠长。对于寻求轻松娱乐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能显得过于沉重,但对于渴望深度对话的灵魂而言,它无疑是一次精神的盛宴。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低,它拒绝迎合大众的阅读习惯,而是以一种近乎固执的姿态,坚持着自己独特的叙事节奏和哲学立场。作者大量运用了意象化的表达,一些看似不相关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物件,在后续的章节中会以全新的、令人心惊的方式被重新激活,构成了强大的内在呼应网络。这种精密的结构设计,让我在回看前面的章节时,总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感叹于作者布局之深远。它探讨的议题非常宏大,关乎个体的微不足道与集体洪流的不可抗拒之间的张力。这本书带来的震撼,不是来自于故事的奇特,而是来自于它对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的彻底解构,它让我们看到生活表象下隐藏的那些冰冷而坚硬的骨架。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的是我们自身生命体验的复杂性与模糊性,值得反复品味和思索。
评分这本书的氛围营造能力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拽入了一个由声音、气味和光影构成的独立时空。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不是简单的背景板,而是与人物命运紧密交织的有机体。比如,某个场景中描述的持久的阴雨,不仅仅是天气,更像是一种情绪的具象化,它裹挟着人物无法挣脱的宿命感。这种高度的沉浸感,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近乎身体性的体验,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压抑、那种偶尔爆发的狂喜或绝望。情节的推进是跳跃式的,充满了非线性的美感,很多关键信息需要读者自己去拼凑和解读,这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丝毫不能走神。对于喜欢挑战阅读思维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去重新学习如何用更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一个故事的“不完整性”,并从中发现更深层次的完整。
评分经典之作,值得拥有,好书!
评分挺好的,送货快,服务好,价格不贵
评分但我不愿意成为过客
评分东东很不错,物廉价美,很好用!
评分买了好多书,快递真给力,快递叔叔很敬业,每次都按时送货上门。包装的很干净。
评分很好
评分包装完好,看完再来追加哦
评分书很喜欢,送货很棒。有需要再来买。
评分总的来说还是挺好的,价格实惠,书是正版的,京东购物挺方便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