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张志聪医学金书》收录了张志聪现在存世的8部医学著作,即《素问集注》九卷、《灵枢集注》九卷、《伤寒论宗印》八卷、《侣山堂类辩》二卷、《伤寒论集注》六卷、《金匮要略注》四卷、《本草崇原》三卷、《医学要诀》四卷,共45卷,计173万言。这是清代以来较完备的张志聪医学著作全集,为今人研究张志聪的学术思想,学习其治疗经验,提供了一份较完整的文献资料。
《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为阐发《内经》之理,集诸家一得之见。张志聪之注,开集体创作之先河,俾后人读《素问》而知病之所由起,读《灵枢》而识病之如何瘳。
《伤寒论宗印》、《伤寒论集注》注解《伤寒论》,虽然维护伤寒旧论,但在理论研究上,能独立思考,提出看法。
《金匮要略注》重视以经解经,所引用的经书有《素问》、《灵枢》、《伤寒论》、《难经》等,其中以《内经》、《伤寒论》为多。(侣山堂类辩》是张氏集同学及弟子数十人,在侣山堂研讨中医学术、医理之文集。《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张志聪医学全书》论辨的中心思想在于研究中医学术之同异,而辨其是非。其所论辨的内容,有属于脏腑、经络、气血、病因等基础理论的;有属于四诊、八纲等诊断学说的,有属于辨病辨证施治的;有属于医籍评介的。下卷主要论述中药。其卷首与卷末载方药论10余篇,卷中论述了40多种药物的命名、性味和功用主治等。
《本草崇原》是历史上第一部注释《神农本草经》的药学专著。全书共分三卷,按三品分类法,运用五运六气的理论,对300味中药的药性做了恰当的解释。其注释,基本上不离(本经》原文宗旨,其发挥之处,或为前人经验的总结,或为张氏本人的心得体会,是一部可供中医临床、中药研究参考的实用价值较高的本草学专著。
(医学要诀》分脉诀、经诀、草诀和药性备考。脉诀就其生理脉象、病证脉象作了较为贴切的注释;经诀就十四经脉的循行及相关病证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草诀注释了阴阳气味升降浮沉,五味所归,五走、五欲、五禁五宜、五脏六腑用药气味补泻,药有须使畏恶等法象。其对药物的注释有300种,分别阐述了各种药的性味和功能主治;药性备考分水部、土部、金石部、草部、菜部、谷部、味部、果部、木部、虫部、鱼部、禽部、兽部等,分别就其中性味、功能主治作了说明。
目录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伤寒论集注
伤寒论宗印
金匮要略注
侣山堂类辩
本草崇原
医学要诀
张志聪医学学术思想研究
论文题录
精彩书摘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张志聪医学全书》:
五精所并:谓五脏之精气相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多阳者多喜,心为阳脏,阴精并之,故喜。本经曰:神余则笑不休。并于肺则悲,肝悲哀动中则伤魂,肺虚而肝气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脾忧愁不解则伤意,肝虚而脾气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恐惧不解则伤精,脾虚而肾气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本经》曰:所谓恐如人将捕之者,阴气少,阳气入阴,阴阳相薄故恐也。盖心肾为水火阴阳之主宰,是以心虚而阴精并之则喜,肾虚而阳气并之则恐,此水火二气,上下交并,其余三脏,皆所胜之气相并,所谓气不及则所胜妄行。徐公遐曰:有精相并者,有气相并者,故首提曰精气。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此申明并者,因虚而相并也。
五脏所恶:金木水火土,五脏之本气也。风寒热燥火,五行之所生也。五脏之气,喜于生化,故本气自胜者恶之。心恶热,心为火脏故恶热。肺恶寒,肺属清金故恶寒。肝恶风,肝主风木故恶风。脾恶湿,脾为阴土故恶湿。肾恶燥,肾为水脏故恶燥。是谓五恶。三脏恶本气之胜,肺恶肾之寒,肾恶肺之燥,此亦阴阳变换之道,而肾肺子母之气,互为本末也。
五脏化液:水谷入口,其味有五,津液各走其道,五脏受水谷之津,淖注于外窍而化为五液。心为汗,心主血,汗乃血之液也。肺为涕,出于肺窍之鼻而为涕。肝为泪,出于肝窍之目而为泪。脾为涎,出于脾窍之口而为涎。肾为唾,肾络上贯膈,入肺上循喉咙,挟舌本,舌下廉泉玉英,上液之道也,故肾为唾。经曰: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是谓五液。又曰:五液者,肾为水脏受五脏之精而藏之,肾之液复入心而为血,入肝为泪,入肺为涕,入脾为涎,自入为唾,是以五液皆咸。
五味所禁: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故禁多食。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肺主气,辛入肺,故走气,气病而多食之,反辛散而伤气。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心主血,润下作成,咸走血者,水气上交于心也,血病而多食之,则水反胜火矣。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肾主骨,炎上作苦,苦走骨者,火气下交于肾也,骨病而多食之,则火气反胜矣。此与并于心则喜,并于肾则恐之义相同,盖心肾水火之气,时相既济,故所走互更,其余三脏,是本脏之味,而走本脏所主之筋肉也。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脾主肌肉,甘为土味,脾病而多食之,则反伤脾气。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肝合筋,酸走肝,筋病而多食之,则反伤其肝气。是谓五禁,无令多食。五味所以养五脏之气者也,病则气虚,故无令多食,盖少则补,多则反伤其气。
五病所发:承上文而言五脏之病,各有所发。阴病发于骨,肾为阴脏,在体为骨,故肾阴之病而发于骨。阳病发于血,心为阳中之太阳,在体为脉,故心阳之病而发于血。朱永年曰:上节言咸走血,苦走骨,此节曰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正见其阴阳体用之妙。阴病发于肉,脾为阴中之至阴,在体为肉,是以太阴之病,而发于所主之肌肉。阳病发于冬,肝为阴中之少阳,逆冬气则奉生者少,春为痿厥,故肝脏之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肺为牝脏,逆夏气则奉收者少,秋为痃疟,故肺脏之阴病而发于夏也。夫所谓阳病发于骨,阴病发于血者,即“调神论”之所谓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之义,此因本气自伤而为病也。日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者,因所生之母气逆而为病也。阴阳之道,推变无穷,若胶执于心肾发于骨血,肝肺发于冬,夏,又不可与论阴阳矣。是谓五发。谓五脏皆有所发之处,各有所发之因。
……
前言/序言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张志聪医学全书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张志聪医学全书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京东自营活动半价购买的,买来学习,感觉还不错,快递给力,给予好评!
评分
☆☆☆☆☆
感觉挺好的,好坏还不懂鉴别,先看着。
评分
☆☆☆☆☆
好书
评分
☆☆☆☆☆
古代中医的治学精神、思维观念、价值观方法论,直令现代人望尘莫及、叹为观止。
评分
☆☆☆☆☆
,给赞?实用,不错,一流产品,一流服务
评分
☆☆☆☆☆
古人的中医水平,非现代人现代思维现代金钱物质观念可追,古代中医的治学精神、思维观念、价值观方法论,直令现代人望尘莫及、叹为观止。
评分
☆☆☆☆☆
内容丰富多彩,实用性强,我一定要好好看看。?
评分
☆☆☆☆☆
古人的中医水平,非现代人现代思维现代金钱物质观念可追,古代中医的治学精神、思维观念、价值观方法论,直令现代人望尘莫及、叹为观止。
评分
☆☆☆☆☆
还没看,留着以后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