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一切都会好

不抱怨,一切都会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云峰 著
图书标签:
  • 积极心理学
  • 情绪管理
  • 自我提升
  • 人生哲理
  • 心态调整
  • 幸福生活
  • 个人成长
  • 正能量
  • 励志
  • 实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06395
版次:1
商品编码:1174649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40
字数:14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不抱怨的人生,一切都会好!
你是否总是在不经意间抱怨这不好那也不好,生活总是那么不如意不公平。抱怨,叹气,怨天尤人,并不会让生活和工作变好,只会让你越来越消极。停止抱怨,正视不公平,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让一切重新变得有意义起来。
★本书讲述了不抱怨与幸福的关系,停止抱怨,静心学习和思考,让我们拥有一个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人是快乐的人,不抱怨的世界是清凉的世界。
★抱怨会吸引来负能量,只有不抱怨才能吸引来元气十足的正能量。
★不抱怨是人生好的宽心术,也是高的智慧。
★不抱怨才能远离暴躁易怒,才能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感受人生幸福。
★马云、冯仑、俞敏洪、李开复、柳传志、比尔·盖茨等超级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永不抱怨!

内容简介

抱怨是生活中常见又不容易自知的恶习,是人生幸福与安乐的天敌。本书以暖心的文字、有趣的小故事阐述了人为什么会抱怨,抱怨会给人们吸引来什么样的暗黑能量,并通过事实告诫人们要果断停止抱怨,正视生活中的不公平和不完美。如此,好运就会随即而来。
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给读者提供了诸多改变生活态度、停止抱怨的小方法,实用,可操性强。是一本智慧和实践并存的小书。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停止抱怨,学会感恩,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

李云峰是“空中飞人”,一年有一半的时间过着云上的日子。喜欢思考人生哲理,在业余时间写字读书,试图以暖心美丽的文字,记录心情,记录成长,并把自己对生活和工作的体悟分享给广大读者朋友们。

精彩书评

永不抱怨的人生态度才是一位的。
——马云

把丧事当喜事办,人生就只有快乐、没有抱怨。
——冯仑

抱怨社会不公只会自己封闭起来……真正做事情的人是不会抱怨的。
——俞敏洪

关系需要成长,需要向前发展。你只有无畏地跨过去,才能抵达光明。
——李开复

面对结果与过程,任何时候都不要埋怨。不要埋怨领导,不要埋怨环境,也不要埋怨对手或者你的同事,你只能埋怨你自己做得不够好。
——柳传志

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比尔·盖茨

目录

第一辑 越早了解抱怨越好
有些人跳舞不行,总是抱怨自己的鞋子 /003
若非心存不满或担忧,抱怨怎会源源不断 /004
抱怨是转嫁责任的心灵愚昧 /006
爱抱怨的人,从来都是行动的侏儒 /008
抱怨的本质是你想通过抱怨得到什么 /011
抱怨不好,是因为不知道还有更坏 /013
第二辑 我怨故我在
理想撞进现实,“三观”碎了一地 /019
有着月薪三万的才能,却拿着月薪三千的工资 /021
那些你恨得牙根痒痒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上级 /024
领导像眼瞎了一样,“大材小用” /027
老板太奇葩了,无时无刻不在苛刻盘剥 /030
被同事孤立,总是有种寂寞感 /032
第三辑 抱怨就是在犯傻
因为总是抱怨,所以总是倒霉 /039
假如你抱怨生活,生活将抱怨你 /043
比痛苦更痛苦的是抱怨痛苦 /045
爱抱怨者的可能结局:被周围的人们放逐 /048
抱怨越多,招惹来的负能量越多 /051
当你抱怨之前,不妨先想一想 /053
第四辑 不抱怨,一切都会好
每个人的心里都潜藏着一条悲伤的河流 /057
告别那个总慨叹“想当年”与“忆往昔”的自己 /061
将视点多聚焦在生活中那些精彩的地方 /063
从容淡定是潺潺的小溪,细水长流 /068
既然无法定义世界,那就学会接纳吧 /071
即便遭遇绝境,也要有股“不服输”的劲儿 /073

第五辑 优秀的人从不咒骂黑暗,只会燃起明烛
只有捡到足够的砖头,才能造好命运的房子 /079
坚持向前走,哪怕碰到墙壁都是好事 /082
每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一段弯路 /085
扛得住失败,并学会为失败唱赞歌 /088
比别人更努力,积累比钱更重要的资本 /090
永远不说自己是个“倒霉蛋” /092
时机到了,命运自会主持公道 /093
第六辑 赶走负面情绪,活出个人样来
亲爱的,其实人人都有不如意 /099
失意不失志,因为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101
覆水难收,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105
浮躁有一种力量,会令人不安 /108
不要为小事纠结,自己烦自己 /112
别总把“没劲”挂在嘴边 /115
不必为对方“不领情”反手打脸而感到憋屈 /118
被别人抱怨时冷处理,或许转机就在其中 /120
第七辑 远离借口,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总是借口太多,付出太少 /127
是时候有个“没有任何借口”的座右铭了 /129
明白自己的责任,然后走在路上 /132
担当应该担当的 /137
与其抱怨,不如在沉默中厚积薄发 /141
反省,用严厉和冷酷改正自己的缺点 /143
第八辑 让健康的沟通代替抱怨
抱怨是把锋利的小铁锹,会掘出阻隔他人的鸿沟 /149
让合理的沟通代替抱怨,最终会成就自己 /150
抱怨之前先赞美对方,他更愿意接受 /154
避免无谓的争辩,谁认真谁就输了 /156
善于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是一种美德 /159
粗鲁指出别人错了是在自找麻烦 /161
说话要有分寸,做到慎言、忌口 /165
第九辑 把时光花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时间的迷人之处 /171
早起的鸟儿才会有虫吃 /173
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只做有意义的事 /175
做好时间管理,最重要的事首先做 /177
巧用时间的边角料,剩下的交给岁月 /179
不辜负每一段可能收获进步的时光 /180
第十辑 道理知道得再多,缺乏行动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有一种热情,叫行动的勇气 /187
做个行动派,抱怨就会渐行渐远 /189
全力以赴,哪怕只走了一小步,也是向前 /194
抱怨自己做不好事情,可能是因为缺个好方法 /196
不适应时再不改变,你很快就会被世界遗忘了 /200
抱怨时提醒自己:“我足够努力吗?” /202
第十一辑 从抱怨到感恩,遇见全新的自己
原谅不完美 /209
只看你所拥有的,不看你没有的 /212
其实你已经足够幸福了 /215
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感恩自己的收获和得到 /217
感谢对手,他们让你活得更带劲 /219
感谢那些踹了你一脚的人 /222
感谢那些“逼”过你的人 /225

精彩书摘

只看你所拥有的,不看你没有的
记得有一位伟人曾说过:“只看我有的,我已经是富人。”的确是这样。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人不是抱怨命运不公,就是抱怨无人识用。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生活的富有就是让自己拥有的东西物有所值!
有时候,人生就是一种角度的折射。倘若你想获得幸福,想走向成功,那么你就多透过阳光的角度去看人生,而不是总在意人生中的阴霾天气。当你开始抱怨的时候,可以拿出一张白纸,将你所拥有的或者可能拥有的统统用笔记录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其实也是富有的。
有一位牧师的女儿,出生时因为医生的疏失,造成她脑部神经遭到严重的伤害,以致颜面四肢肌肉都失去正常作用。她的名字叫黄美廉。当时黄美廉的父母抱着身体柔软的她,到处寻访名医,结果得到的都是无情的答案。她是一位自小就染患脑性麻痹的病人。
在黄美廉6岁的时候,她还不能走路。妈妈听说患有脑性麻痹者到二三十岁依旧是在地上爬。妈妈难以想象她的未来,曾经绝望到想把她掐死,然后再自杀。神奇的是,当父母悉心照顾黄美廉,且经年累月地为她祷告时,她的四肢慢慢变得有力了,后来她也能自己吃饭、自己站立,尽管步伐不稳,但总算跨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是脑性麻痹!脑性麻痹夺去了黄美廉肢体的平衡感,也夺走了她发声讲话的能力。所以,童年时代的黄美廉,除了不能像其他的小孩子那样自由自在地玩耍、奔跑,还要面对诸多异样的眼光。一些小孩会取笑她,用手、石头或棍子打她,看她气得身体发颤或嚎啕大哭,那些小孩子就美滋滋的。
不过,黄美廉并没有让这些外在的痛苦击败她内在奋斗的精神。上学对黄美廉而言是噩梦一场,上一年级时她拿不了笔,妈妈总是握着她的手,花上大半天的时间教她写字。经过努力练习,一年后,她终于学会写字;14岁时,全家移民到美国,她进入洛杉矶市立大学就读,之后转至洛杉矶加州州立大学艺术学院,最终获得了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成为了一名画家。她用她的手当画笔,以色彩告诉人“寰宇之力与美”,并且灿烂地“活出生命的色彩”。
因为无法通过语言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每一次演讲,黄美廉总是以笔代嘴,以写代讲,所以人们又亲切地称黄美廉为“写讲家”。这位“写讲家”曾在台南市做过一次著名的演讲,全场的学生都被她不能控制自如的肢体动作震慑住了。这是一场倾倒生命、与生命相遇的演讲会。
“请问黄博士,”一个学生小心翼翼地问,“你自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您怎么看你自己?你都没有怨恨吗?”
“我怎么看自己?”黄美廉拿起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这几个字。她写字时用力甚猛,有力透纸背的气势。写完这个问题,她停下笔来,侧着头,回头注视着提问的学生,然后嫣然一笑,回过头来,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道: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这么爱我!
四、上帝这么爱我!
五、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六、我有只可爱的猫!
七、还有……
八、……
此时,教室内鸦雀无声。她回过头来凝神地望着众人,又回过头去,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忽然,掌声从学生群中响起来!黄美廉倾斜着身体站在台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笑意从她的嘴角蔓延开来,她的双眼眯得更小了,她的脸上透露出一种永远也不被击败的傲然。
“只看自己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这是一种多么昂扬的人生态度!懂得如此生活的人,才会成为生活的主人。
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人,他只关注自己拥有的东西,并发自肺腑地为之骄傲。这样的人生观是健康的,也是惬意的。记得《圣经》曾形容一些智者:“似乎贫穷,却是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多看看自己所拥有的,就会感到有更多地阳光照射在你身上。难道不是吗?
其实你已经足够幸福了
一个欲离婚的女子抱怨现有的琐屑生活,但她一直对其外祖母的幸福和谐生活充满好奇。有一天,她终于忍不住打开了外祖母的日记,里面记录着外公为她洗了多少衣服,吻过她多少次,洗过多少次脚……原来生活中的琐屑小事便是幸福的源泉。
生活中原来时时刻刻充满了幸福,这幸福来自于生活的细枝末节,只要用心去品味,幸福同样有色有香,同样可观可闻可吃可品。
幸福不是金钱的多少,而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一种你认为幸福就幸福的感觉。早晨睁眼看到美丽的朝阳,鼻子嗅到清新的空气,那么你是幸福的;在公司里出色完成任务,受到老板表扬,赢得同事们的尊重,那么你是幸福的;下班回家,看到桌子上香甜可口的饭菜和孩子优秀的成绩单,那么你是幸福的;晚饭后陪同爱人和可爱的孩子在公园中散步,享受天伦之乐,那么你是幸福的。生活中令你幸福的事很多,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体味。
如果你是一个悲观的人,那么幸福对你而言就太陌生了。早晨家人叫你起来享受美好舒心的空气,分享幸福,你会觉得“早晨”天天有,何必这样珍惜;可当你重病在身,想享受早晨的美好,却已力不从心时,你会发现你放走了一个幸福。工作时出色完成任务,受到大家的赞赏,而你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还能完成更出色的任务;可你太高估自己,一味追求更高,导致以后无所作为,你才会想起自己以前愚蠢的想法,会发现你又放走了一个幸福。
也许你现在不会觉察到,那再过30年、40年、50年,再回头看看自己曾经走过的路:脚印是那样轻浮、曲折,并无情碾碎了一朵又一朵的幸福之花。
幸福如一杯温热的茶,置于你面前的桌上,或者平淡,或者浓烈,也或者居于两者之间,关键是品尝者的心境。一饮而尽者,肯定尝不出个中滋味。如果坐下来细品,其中的苦与甜便从我们的感觉中充分流露出来。
幸福是一种态度,它出现在某一时刻,不是在“有一天……”。如果爱上现在的日子,我们就会幸福得多,而且会得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前言/序言


《不抱怨,一切都会好》—— 内在觉醒与人生蜕变的指南 序言: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潮起潮落。有时,我们会遭遇顺境,感觉生活如同阳光般明媚;有时,我们也会面临逆境,仿佛乌云笼罩,寸步难行。然而,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一个不变的事实是:我们的内在状态,直接决定了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反应。许多时候,困扰我们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我们面对事件的态度和情绪。 《不抱怨,一切都会好》这本书,并非是一本简单的励志读物,它更像是一场深入心灵的对话,一次关于生命本质的探索。它邀请你放慢脚步,审视内心深处那些不自觉的抱怨和负面情绪,并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你逐步摆脱它们,从而拥抱一个更加积极、充实且充满可能的人生。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它揭示了“抱怨”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吞噬我们的能量,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并最终影响我们生活品质的。反之,学会停止抱怨,培养积极的思维,则能打开通往内在平静与外在丰盛的大门。 第一部分:看见“抱怨”的本质——我们为何如此容易抱怨? 在踏上改变的旅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深刻理解“抱怨”是什么,以及它为何如此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抱怨的定义与表现形式: 抱怨,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不满。它可以是低语,可以是叹息,可以是长篇大论的诉苦,也可以是内心深处的负面评判,甚至是沉默的消极抵触。它源于我们对现状的不满、对不公的委屈、对未达预期的失望,以及对他人或环境的责难。 抱怨的心理根源: 逃避责任的本能: 抱怨常常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通过将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我们可以暂时逃避面对自身不足和承担责任的压力。 寻求关注与同情: 有时,抱怨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和同情,希望通过诉说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认可。 习惯性思维模式: 长期的抱怨会形成一种惯性的思维模式,大脑习惯于在遇到困难时自动启动抱怨的程序,将其视为唯一的应对方式。 负面信念的投射: 内心的负面信念,如“我不够好”、“世界很不公平”、“我总是倒霉”等,会不断地被抱怨的行为所证实和强化。 情感的宣泄出口: 抱怨可以成为释放负面情绪(如愤怒、沮丧、焦虑)的一种即时出口,尽管这种宣泄往往治标不治本。 抱怨的破坏性影响: 消耗能量,降低效率: 抱怨会消耗我们大量的精神能量,使我们身心俱疲,难以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或追求目标。 阻碍成长与学习: 当我们总是盯着问题和不足,并将其归咎于外在时,我们就失去了从错误中学习、从挑战中成长的机会。 破坏人际关系: 长期处于抱怨状态的人,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和压抑感,影响与家人、朋友、同事的关系。 吸引更多负面事件: 吸引力法则并非是神秘的魔法,而是心理学上的“认知偏差”。当我们聚焦于负面事物时,我们更容易注意到和感受到生活中的负面信息,仿佛“不幸”真的会接踵而至。 降低幸福感: 抱怨是幸福感的“隐形杀手”。它让我们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无法体验和感恩生活中的美好。 第二部分:打破抱怨的枷锁——觉醒与转化的艺术 一旦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抱怨的本质及其破坏力,下一步便是学习如何有效地摆脱它的控制,开启内在的转变。 第一步:自我觉察——成为自己情绪的观察者。 识别抱怨的信号: 学会留意自己何时开始抱怨,抱怨的对象是什么,抱怨的内容是什么。是身体出现不适时?是遇到工作难题时?还是与亲人产生误会时? 倾听内心的声音: 练习冥想、正念呼吸,或者只是在安静的时刻,倾听自己内心深处那些抱怨的声音。理解这些声音背后真正的情绪和需求。 记录你的抱怨日记: 这是一个强大的工具。每天记录下你抱怨的次数、内容和触发点。通过数据的积累,你会惊奇地发现抱怨的模式和原因。 第二步:停止抱怨的练习——从“口头抱怨”到“内心止息”。 “抱怨暂停”指令: 在你意识到自己即将抱怨的瞬间,立刻在内心对自己发出“暂停”的指令。这需要刻意的练习,一开始可能会很困难。 转移注意力: 当抱怨的念头升起时,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积极的、建设性的事物上。可以是欣赏窗外的风景,回想一件开心的事情,或者做一件简单但有意义的事情。 深呼吸,安抚情绪: 抱怨往往伴随着紧张和焦虑。几次深长的呼吸可以帮助你平静下来,为理性思考创造空间。 延迟满足: 暂时压抑抱怨的冲动,告诉自己“我现在不抱怨”,留待稍后有更冷静的头脑时再处理。 第三步:重建积极的思维框架——用感恩和欣赏替代不满。 感恩练习: 每天列出至少三件让你感到感恩的事情,无论大小。感恩是抵消抱怨最强大的力量。它可以是清晨的阳光,一杯温热的咖啡,家人的一个微笑,或者一个健康的身体。 欣赏生活中的“小确幸”: 学会发现和欣赏生活中那些微小但美好的瞬间。这些“小确幸”如同散落在生活中的珍珠,能点亮我们的心情。 重新定义“问题”: 将问题视为成长的机会,视为学习新技能的挑战,而非无法克服的障碍。问自己:“我能从这件事中学到什么?” 积极的自我对话: 用积极、肯定、鼓励的语言与自己对话。当你犯错时,对自己说:“没关系,下次我会做得更好。”而不是:“我太笨了,总是搞砸。” 第四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抱怨者到行动者。 聚焦于解决方案: 当你遇到困难时,不要沉湎于问题的糟糕之处,而是立刻思考“如何解决?”。 拆解复杂问题: 将看似无法解决的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可执行的步骤,逐一击破。 寻求支持与资源: 不要害怕向他人寻求帮助或咨询。协作和学习他人的经验,能够事半功倍。 承担责任,而不是推卸: 认识到你在任何情况中都拥有选择权,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三部分:不抱怨的人生——内在的平静与外在的丰盛 当“不抱怨”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深入骨髓的思维方式时,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开始发生深刻而美好的转变。 内在的平静与喜悦: 情绪的稳定: 摆脱了抱怨的负面情绪泥沼,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平和、稳定,能够以更从容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 内心的宁静: 当不再被负面思维干扰时,内心会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和安详。 持续的幸福感: 幸福不再是短暂的爆发,而是一种可持续的状态,源于对当下生活深刻的满足和感恩。 外在的吸引力与机遇: 良好的人际关系: 积极乐观的态度会吸引同样积极能量的人,你的人际关系会变得更加和谐、融洽,受到他人的喜爱和尊重。 工作与事业的提升: 专注解决问题,积极的心态,能够让你在工作中更具创造力和效率,更容易抓住机遇,取得成功。 身体的健康: 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对身体健康有极大损害。停止抱怨,拥抱积极,有助于减轻压力,改善身心健康。 吸引更多美好: 当你的内在充满了阳光和积极,你自然会吸引更多美好的事物和机会来到你的生命中。你将成为自己人生的“吸引者”。 生命力的绽放: 更强的韧性: 面对挫折时,你不再轻易垮掉,而是能够迅速调整,找到前进的力量。 更广阔的视野: 从抱怨的狭窄视角中解放出来,你的视野将变得更加开阔,能够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 更深刻的自我认知: 通过对自身思维模式的深入探索,你将更深刻地理解自己,从而实现更全面的自我成长。 活出真实的自己: 最终,不抱怨是一种自我赋权。它让你从外部的评判和抱怨中解脱出来,回归内心的力量,活出那个真正自由、强大、充满爱的自己。 结语: 《不抱怨,一切都会好》是一场邀请,邀请你审视自己,清理心灵的尘埃,重拾生命本有的光彩。改变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持续的练习、耐心和决心。但请相信,当你决定不再抱怨,而是选择拥抱积极、感恩和行动时,你的人生,真的会如同书名所预示的那样,变得越来越好。 这本书将是你在这段蜕变旅程中,最忠实的伙伴和最明智的指引。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不抱怨,一切都会好》,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我一直以为,生活中的不顺遂都是“命运”或者“别人”的安排,所以总是忍不住去抱怨,去发泄。然而,这本书让我深刻地理解了“抱怨”的本质,它是一种能量的消耗,是一种对现状的逃避,更是一种自我设限。作者并没有指责我们过去的行为,而是用一种充满智慧和同理心的方式,引导我们走向一种更积极、更健康的生活态度。 我非常赞同书中关于“感恩”的力量的论述。过去,我总觉得生活里只有“不满意”的部分,而忽略了那些已经拥有的美好。这本书鼓励我每天去发现并记录一些让自己感到感恩的事情,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一杯温暖的咖啡,一次友善的微笑。当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寻找生活中的“亮点”,我的整体感受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曾经让我耿耿于怀的“小麻烦”,似乎也变得没那么难以忍受了。更重要的是,这种感恩的心态,让我与周围的人也变得更加友善和包容。抱怨时,我总是带着一种攻击性的姿态;而感恩时,我感到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也更容易去欣赏和理解他人。这本书让我明白,幸福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于我们如何去感受和体验当下。这种内在的转变,比任何外部的成功都来得更加珍贵和持久。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不抱怨,一切都会好》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我总觉得,抱怨是人之常情,没有人能完全做到不抱怨,而且听起来有点“心灵鸡汤”的意味。但是,越往后读,越发现它并非只是空洞的道理,而是充满了实践性的智慧。作者并没有回避生活中的艰难,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读者去认识并转化那些源自抱怨的负面模式。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情绪管理”的解读。它不只是告诉你“不要生气”,而是深入剖析了情绪产生的机制,以及如何通过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来疏导和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当感到愤怒时,书里提供了一种“暂停”的技巧,让我有机会在情绪爆发之前,给自己一些缓冲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反应是否真的有必要。我试着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深呼吸几次,或者暂时离开那个让人生气的环境,去散散步。令人惊讶的是,这种短暂的“抽离”,竟然能有效地降低我的情绪阈值,让我能够更冷静地处理问题。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并非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是我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和工具。它让我不再害怕负面情绪的出现,而是学会与之和平共处,甚至从中汲取力量。这种“掌控感”的提升,让我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和自信。

评分

读完《不抱怨,一切都会好》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生活的很多困境,并非来自外部的阻碍,而是源于我们内心的固守与不甘。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剥开了那些让我们怨天尤人、唉声叹气的根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接受”的论述,它不是消极的妥协,而是一种积极的转化。很多时候,我们纠结于“为什么会这样”,却忘了思考“接下来我该怎么办”。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学会放下不必要的纠缠,将能量聚焦在可以改变的事情上。 举个例子,我曾经因为工作上的不顺利而闷闷不乐,觉得领导不公平,同事不支持。每天上班都带着一种负面的情绪,结果越发觉得做什么都不顺心,甚至影响了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读了这本书,我开始反思,我是否过度解读了别人的行为?我是否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了别人?我是否只看到了自己付出的,而忽略了自己可以做的更多?书中的一些小练习,比如每天记录一件让自己感恩的事情,或者写下自己可以改进的三个方面,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尝试着去调整心态,不再抱怨,而是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积极主动地寻求合作。神奇的是,情况真的开始慢慢好转,即使面对同样的困难,我的感受也完全不同了。我不再觉得是“被针对”,而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心态上的转变,比任何外部的帮助都来得更持久、更根本。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不在于改变世界,而在于改变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剂心灵的“强心针”。我一直以为,自己只是一个比较感性、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人,所以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抱怨似乎是唯一的宣泄方式。但《不抱怨,一切都会好》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告诉我,抱怨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像一种“毒药”,慢慢侵蚀我们的内在能量,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消极,越来越无力。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生动,让我看到身边不少人,甚至我自己,是如何被抱怨所困,一步步走向“受害者”的角色。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责任感”的那一部分。过去,我总喜欢把自己的不如意归咎于运气不好、他人出错,或者环境不利。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无论情况如何,我们始终拥有对自己的选择和反应负责的权利。这意味着,即使环境不尽如人意,我们也可以选择如何去应对,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负面情绪的支配。我开始尝试在生活中,主动承担起我能承担的责任,哪怕只是小事,比如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当我不再把焦点放在“谁的错”,而是放在“我能做什么”,那种内心的力量感就会油然而生。抱怨时,总感觉自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无助而渺小;而当我去承担责任,即使面临挑战,也觉得自己是在掌控局面,内心会有一种踏实和宁静。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从“抱怨者”转变为“行动者”,这种转变是巨大的,也是令人振奋的。

评分

《不抱怨,一切都会好》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而非单纯的“励志读物”。它没有给你虚无缥缈的目标,而是将关注点放在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却又影响最深远的部分——我们的心态和视角。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比较理性的人,遇到问题会分析原因,但往往会陷入“为什么会这样”的死循环,最终导致的是无休止的沮丧和抱怨。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看见不如改变”的真谛。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说明了即使我们对现状不满,如果只是沉浸在抱怨的情绪中,那么情况只会每况愈下。它鼓励我们把目光从“问题”本身,转移到“解决方案”上。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积极主动”的章节,它不是让你去盲目乐观,而是让你认识到,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你依然有选择“如何反应”的自由。我开始尝试在遇到挫折时,不是第一时间去寻找“谁的责任”,而是问自己“我能从中学习到什么?”“我接下来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现状?”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让我从一个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创造者。我发现,当我不去抱怨,而是积极寻找出路时,很多曾经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都变得可以克服。这本书真正帮助我摆脱了“受害者”心态,让我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力量。

评分

好好好非常好,很不错,很喜欢。

评分

很不错哦

评分

还不错,跟我想像的一样

评分

还没看,希望值得一读

评分

送货快,书也很好,很满意的购买

评分

感觉这本还行

评分

好书不贵非常好。慢慢品位!

评分

书很好,包装不错。

评分

感觉这本还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