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宝絮语/古玩鉴赏入门必读书

藏宝絮语/古玩鉴赏入门必读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重远 著
图书标签:
  • 古玩
  • 鉴赏
  • 收藏
  • 文物
  • 艺术品
  • 藏品
  • 入门
  • 鉴别
  • 拍卖
  • 投资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11101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958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古玩鉴赏入门必读书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35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珠宝钻石、翡翠玉器、字画与文玩杂项等

异宝奇珍的文化价值

与流传百年的内幕


  

内容简介

  

本书翔实记录了老北京古玩商们一个世纪的生活与命运,以及他们各自独特有趣的脾气禀性,准确介绍了北京老古玩行经营活动的状况、交易的形式、计价与分账的方式,以及鉴别辨识字画等各类古玩的知识、方法和造假的技术,可说是老北京古玩行的一幅精彩纷呈的画卷。

作者简介

陈玉栋,字重远,1928年2月生于北京。10岁入其伯父在琉璃厂所开的古玩铺文古斋居住、读书,开始接触旧京古玩行的人、事、物,并学习文物古玩知识及鉴别技能。后曾就读于辅仁大学。1949年初离家参军南下。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于兵工厂总局三七五厂及兵器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工作,高级政工师。1990年离休。2010年4月病逝。

他自1985年始重入北京古玩界,进行深入调查、采访,自众多老北京古玩行人那里得到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于1990年出版了《古玩史话与鉴赏》一书(最新版改名《京城古玩行》),并有多篇文章发表于海内外的文物报刊杂志上,在古玩界、收藏界有一定影响。


精彩书评

  

陈重远先生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是继孙殿起《琉璃厂小志》和王冶秋《琉璃厂史话》之后更为系统全面的力作,向广大读者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视角和丰富的文物市场史料,从而填补了中国文物收藏史研究的空白。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 张文彬


  

如果读者通过看我的书,能够有点收获,那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那都是老一辈琉璃厂人智慧的结晶。我只不过还算勤奋,用了20多年坚持把它记录下来。能给后人留下点东西,我觉得我这辈子就值了。

——陈重远


  

目录

珠宝玉石


日本东京展出的世界最大的天然珍珠 003

给西太后做点心的人的说法 003

原北京市文物业同业公会主任的说法 003

百年珠宝店聚珍斋门人的说法 004

皇妃的珍珠衫失落民间 005

聚源楼劫后迅速复兴 005

门市来了位蓝顶红翎的大太监 006

密室脱衣露出珍珠衫 007

替身出现在六国饭店 008

宝物被盗珍珠犹存 008

两串珍珠 两件无头案 010

珍珠产地 串链分类 010

绅士买珍珠 爱女丢项链 011

聚源楼80颗珍珠有来源 011

高殿卿向少帅夫人兜售珍珠项链 012

遇事变和太太拿定主意 李仲五大吃一惊 013

于凤至不要珍珠买蓝宝 014

沧桑骤变,趁机走私行骗 015

和太太精明一生,失误一事 015

光绪帝赏赐润贝勒的白玉如意 018

乾隆皇帝爱玉成癖 018

如意的来历和用途 019

光绪皇帝赏赐润贝勒白玉如意 020

贝勒府卖出白玉如意 020

珍宝白玉如意价值连城 021

白玉石佛令人伤心失望 022

陶古斋经理曹旭深 022

唐三彩猴骑骆驼 023

宋汝窑瓷盘 024

西夏白玉石佛像 025

揭开赵飞燕玉印之谜 027

赵飞燕和她的玉印传说 027

老行家谈往事 028

傅大卣揭露事实与经过 029


字 画


仿郞世宁的《百骏图》假赛真 033

困惑与求教 033

临摹之作自古有之 035

金二爷的身世 036

金二巧遇卖假古玩字画的梁某 036

聘金二摹绘《百骏图》 037

魏子丹收藏仿郎世宁《百骏图》 039

陈璧君仗势欺人买《百骏图》 040

汪精卫用《百骏图》给希特勒祝寿 042

邱震生为金二叹息 043

韩《照夜白图》之由来与传说 044

唐明皇心爱的汗血马 044

杜甫诗中的照夜白、玉花骢 045

诗人称赞韩画马“毫端有神” 046

戴维德购得并展出《照夜白图》 046

写古玩行的老事儿要求真求实 047

老行家评介秘戏图 050

春宫画 050

春宫图与裸体画的不同 051

清代以来“性”的问题才神秘起来 052

房事养生术 052

行家谈展子虔及其《游春图》 054

展子虔和《游春图》 054

《游春图》收藏、传世之三说 055

溥仪自宫中携出《游春图》致失落 056

《游春图》在古董商中的买卖经过 056

张伯驹收购《游春图》捐献国家 058


文房用具与杂项


文房四宝的典故与传说 063

苏易简和《文房四宝谱》 063

古纸古笔 065

墨的历史传说 066

胡开文之徽墨 068

古董商经营古墨 069

砚的制作与鉴赏 069

百一砚和大圆覆寿砚 071

花片、西蕃片和西夏铠甲片 073

桂月汀谈蟋蟀及文物历史 076

唐太宗听蟋蟀催眠曲 乾隆爷题诗蛐蛐笼 076

贾似道发明斗蛐蛐 宣德帝创用泥浆盆 077

弘历寿庆赏名伶 慈禧晚年观斗蛩 079

吉祥老店集中地“打将军”决赛有乐趣 081

赵子玉万里张澄泥盆 三河刘葫芦真出奇 082

梨园界善听蟋蟀音 点翅子乃当今一绝活 084

鸣虫歌唱有舞台 蛩声唧唧唤思乡 085

桂月汀聊鼻烟壶及其他 087

臭豆腐洋鼻烟 发明同属偶然 087

雍正皇帝命名鼻烟 闻鼻烟讲究品味 088

乾隆爷改瓶为壶 蒙古王爷喜爱“水上漂” 089

烟壶套料丰富多彩 古月轩名从烟壶来 091

小小烟壶故事多 太后降罪王爷发落 091

玩用烟壶说道多 不合身份会招祸 093

古旧地毯之探索与求解 096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中国古毯残片标本 096

北京两位专家谈地毯起源和祖师神话 098

北京地毯的起源和发展 100

北京古旧地毯的特点 102

稍露头角昙花一现 103

地毯业、古旧地毯和古地毯专家李汝宽 104

王哲东与日本大画家梅原龙三郎 107

西藏的地毯市场 108

公私合营打开旧地毯的国际市场 109

中外专家谈中国旧地毯为何在国际市场畅销 109

专家谈如何鉴别旧地毯 111

改革开放与中国地毯业的发展 112


珍 珠


孙殿英东陵盗宝 蒋介石北平庆功 119

乾隆身边九龙剑 慈禧手中大珍珠 126

太后爱珠有缘由 珍珠鉴别有绝活 133

整修珍珠可致富 黄地朝珠思故土 139

珠链换取十万银 娇妾私奔商人妇 145

老翰林考小学徒 古董商攀“二太子” 152


宝 石


鉴别祖母绿有方 岂容绿料石充当 163

少帅问询张恨水 门卫勒索珠宝商 170

老邱八卖绿碧玺 少夫人买祖母绿 177

猫儿眼滴水认宝 勒子石一目了然 184

爱俪花园今何在 一串珍珠付东流 191

述倡优历史演变 说碧玺买卖经过 199

卖猫眼一场虚惊 盗佛图早晚是祸 207

行家心理起变化 说识别宝石方法 216

红宝蓝宝均为宝 宝中不同有奇妙 223

识别红宝说诀窍 宝石荟萃在京朝 229

遭劫数珍宝四散 骗行家太监出面 236

话说当年过穷瘾 珠宝商和曹夫人 243

总统夫人爱玫瑰紫 少帅夫人喜洋青蓝 250


钻 石


法币贬值买钻石 岂知是骗人锆石 261

说钻石详论饰钻 讲磨工细述颜色 268

钻石瑕疵和计价 鉴别真假有妙法 274



翡翠和玉雕


珠宝商人会憋宝 翠料里边真奇妙 285

买翠料黑巴被骗 受教训酒色迷人 292

论翠料名目众多 识翠料铁巴称王 299

翡翠绿千差万别 翠宝塔享誉全球 306

论技艺各有专长 述佳作散落四方 313

评古玉道理深奥 改翠活技术绕手 321

翡翠扳指可称王 首屈一指珠宝商 330

玻璃翠似假非假 绿碧玉似翠非翠 337

珍宝经营有神机 眼力财力加魄力 344


尾声 353


精彩书摘

杨兴顺问:什么叫相翠设计、划活儿?

车子贞答:一块翠料拿到玉器作坊,掌柜的先要酌量这块料能做出什么样的活儿。这就要仔细看,准确测量,还要动脑筋去想如何按照这块翠料的性质、形状,巧妙地利用料上的珍贵部位、绿色美的地方,制作什么样的摆件或首饰最适合,这就叫相翠设计。有的翠料拿到作坊里,掌柜的相翠设计,想两三个月想不出门道,想好了还要和翠料的主人商量,一来二去就要时间了。就拿义珍荣掌柜的李耀相翠设计制作的翡翠宝塔来说吧,他把那块大翠料看好量好,不知费了多少脑筋才想出制作五市尺高的、玲珑端庄的九层宝塔。想好还要画出图样,在翠料上勾画轮廓,这就叫划活儿,划完活才能下料琢磨加工制作;最后一道活是碾磨抛光,精工细作了。

丁兆凯说:这翠件是怎么制作我不知道全过程,也没去玉器作坊仔细看过,可这件翡翠宝塔是出了名的货,最近我还听说,这件东西在美国旧金山博物馆展览。

李德祥马上问:兆凯,你是听谁说的?我怎么不知道。丁兆凯说:这不是古玩、珠宝行里人说的,是位美国买主、彬记的“布老爷”(彬记称呼普爱伦为“布老爷”)所说。这件翡翠宝塔在国际文物市场名声不小,最后落到美国了。当初是怎么制作、出自谁的手、究竟是什么样的,我是一概不知。

杨兴顺说:丁大哥从美国客人嘴里知道这翡翠宝塔的消息,我们连消息也不知道,更甭提那件宝塔啦!

李德祥说:兴顺,你来咱琉璃厂学徒的那年,我曾听说铁巴制作翡翠宝塔,费了几年的工夫才做成。有人说是碧玉宝塔不是翡翠的,究竟是翡翠的还是碧玉的,咱古玩行人没弄清楚,光知道有这么回事儿,而且这事儿还惊动了宋哲元。

李德祥说到这儿不往下说了。人们想起他经常说的那句话:“听戏听轴(zhòu)子,听书听扣子。”他说话也模仿说评书的,说到节骨眼上,就且听下回分解了。宋哲元原是二十九军军长,当过冀察政委会委员长。卢沟桥事变,二十九军拿大刀片跟日本鬼子拼杀,宋哲元出了名。他可不懂珠宝,铁巴的宝塔怎么会惊动了他呢?李德祥不把事儿说破,但他没想到车子贞知道这件事比他要详细得多,他不再往下说时,车子贞便开了腔。

车子贞说:李大爷,您甭说古玩行人,就是我们珠宝行人谁能说清楚这项大事儿?就是能说出个大概齐的人也不多。

这事儿我是耳闻目睹,可细底我还是没摸到,只能说个大略。咱们都知道有一年日本飞机往中南海里扔炸弹,吓得何应钦跟梅津签了《何梅协定》。李德祥插话说:那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车点点头说:就是在这一年,我们掌柜的李仲五被义珍荣掌柜的李耀邀请去看翡翠宝塔,掌柜的让我跟他一起去看看,开开眼。李耀介绍说,这塔他做了四五年才琢磨成。李仲五夸这活儿做得好,这么大的翡翠宝塔世界上只有你做出的这么一个,做得玲珑剔透,壮丽端庄。

要说这翡翠塔可真够高的。车子贞说着,站起身来用手一比量:过了我的脖儿,有五尺高吧(据老行家张廷烈于1989年讲,塔高约1.66米)。底座是块大翡翠,四面雕琢出栏杆,正面有丹墀石阶,对狮陪衬着;塔顶有八条环链与八面塔脊相连,链环镂空可转动。塔身是九层,每层的塔檐和塔窗是八面雕琢,檐下的铃铛可摆动。手工活儿做得这样细腻、宏伟、端庄,是无与伦比的了。我和掌柜的我们爷儿俩足足看了一个钟头,还不愿走,被吸引住了。这样好的材料、好的颜色、好的做工真是天下少有!



浮光掠影: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嬗变研究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经历的剧烈转型及其在文化、思想、艺术等领域的深刻影响。 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个风云变幻、新旧交替的时代,探讨现代性思潮如何渗透并重塑传统的生活图景,以及在民族存亡的背景下,知识分子群体所经历的内心挣扎与文化选择。 第一部分:都市的崛起与现代性的渗透 近代中国的城市,尤其是上海、天津、广州等通商口岸城市,成为了现代性最前沿的试验场。本书的第一部分将聚焦于这些新兴都市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结构。我们将考察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新式建筑、交通工具(如电车、汽车)对传统城市肌理的冲击与改造。租界区域的形成,不仅是地理上的空间划分,更是不同生活方式、法律体系乃至审美观念激烈碰撞的前哨。 城市的日常生活: 我们将细致描绘都市居民的衣食住行——从旗袍的流行与改良,到咖啡馆、西餐厅的兴起,再到电影、戏剧等新兴大众娱乐的普及。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细节,实则是社会阶层变迁和身份认同重塑的有力证据。例如,新式教育培养出的“摩登女性”群体,她们的行为规范与言论对传统家庭伦理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传播媒介的革命: 报纸、杂志、小说的爆炸性增长,标志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我们分析了《申报》、《新青年》等刊物在推广新思想、塑造公众舆论中的核心作用。这些媒介如何构建新的“公共领域”,讨论诸如白话文运动、女权思想、科学精神等议题,并逐步瓦解旧有的知识权威。特别要探讨早期商业广告的视觉语言,如何将消费主义观念植入普通民众的潜意识中。 第二部分:思想的角力与知识分子的彷徨 二十世纪初,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对西方思想的狂热引进与审慎批判的复杂过程。本书的第二部分致力于梳理核心思想流派的兴衰及其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从启蒙到救亡: 我们将追溯戊戌变法后知识分子对“救亡图存”的迫切需求,以及他们对自由、民主、科学等概念的理解与本土化尝试。从早期的激进变革主张,到五四时期对国民性改造的呼唤,再到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这条思想演进的脉络清晰地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内在矛盾。重点分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学)的批判与重估,以及“全盘西化”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间长期的辩论。 文学的转型与社会批判: 文学不再仅仅是文人雅士的点缀,而是成为介入社会、影响政治的强大工具。新文学的兴起,特别是白话小说的成熟,极大地拓宽了文学的表现范围。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的作品,如何通过对底层民众生存状态的深刻描摹,揭示封建社会的弊病与资本主义初期的残酷性,是本部分考察的重点。我们探讨了文学社团的形成与流派之争,以及文学如何承担起“为人生”的使命。 第三部分:传统艺术的断裂与重塑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艺术形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本书的第三部分关注艺术领域的变革,特别是如何在新旧美学观念的拉锯中寻找出路。 美术领域的革新: 传统国画(文人画)体系受到了西方写实主义和印象派等思潮的挑战。蔡元培倡导的“美育”思想,如何推动了以中央大学、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培养了如徐悲鸿、林风眠等一批融汇中西的现代画家。我们将对比传统山水画对“意境”的追求与现代油画对“光影”与“形式感”的探索。 音乐与戏曲的变迁: 西洋管弦乐、钢琴进入了上层社会的视野,而“新音乐”的创作则试图将民族元素与西方和声体系相结合。在戏曲方面,京剧的“改良”运动反映了对传统表演模式进行规范化和舞台化的努力,以适应新观众的审美需求。然而,这种改良也引发了关于“保持传统精髓”与“适应时代”的争论。 第四部分:社会秩序的重构与地方认同的流动 近代社会的动荡,不仅是中央政治权力的更迭,更是社会基层结构和地方认同的重组。 宗法社会的瓦解: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新式教育的普及,传统的大家族和宗族制度开始松动。婚姻观念的自由化、女性受教育权利的提升,对数千年来维系的父权制结构造成了根本性的动摇。本书将考察家族成员关系的变化、遗产继承制度的演变以及个体意识在家庭中的觉醒。 社会组织的多元化: 除了政党和学术团体,新的社会组织如商会、行业公会、青年社团(如童子军、读书会)大量涌现。这些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社会管理机构的真空,并成为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和社群参与的场所。它们如何平衡地方利益与国家认同,是理解近代社会治理结构的关键。 结语:未竟的现代之路 本书最后将对这一时期进行总结,强调近代中国是一个充满张力与悖论的时代——它既是剧烈痛苦的,也是充满希望的;既是向外开放的,又是内在挣扎的。我们审视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普通人,以及他们如何在碎片化的经验中,努力构建一个全新的中国。本书试图提供一个多维度、细致入微的观察视角,理解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复杂性与深刻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非常严谨,逻辑链条清晰流畅,仿佛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知识网络,各个门类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印证。作者在介绍完某一类藏品的基础知识后,会自然而然地引申到相关领域的比较鉴别,比如在讲完清代紫砂壶的泥料特点后,紧接着就会对比说明民国时期对泥料的改良与流失。这种交叉对比和递进学习的方式,有效地避免了知识点的碎片化,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完整、立体的知识框架。读完几章后,我发现自己看待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老物件的视角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开始有意识地去分析其材质、工艺和时代特征,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是我认为这本书带来的最宝贵收获。

评分

我原本以为市面上的鉴赏类书籍大多会陷入“唯价格论”的窠臼,只关注藏品的市场价值,但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真正探讨的是“物性之美”和“人文精神”的结合。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剖析每一种古玩背后的历史背景、工匠精神以及其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定位。例如,在谈到某类玉器的雕刻技法时,他不仅仅是描述了技法的难度,更深入地挖掘了这种技法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或信仰体系。这让鉴赏不再是简单的“真伪判断”或“价格评估”,而变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古代匠人的智慧进行心灵的碰撞。这种对“器物灵魂”的挖掘,让这本书的立意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使其不仅仅是工具书,更是一部关于文化传承的思考录。

评分

这本书的书封设计简直是艺术品,那种厚重的纸张质感,配上那种古朴又不失典雅的字体排版,拿在手里就感觉像是捧着一件老物件,而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内页的印刷质量也相当出色,色彩还原度很高,特别是那些精美的插图和照片,细节处理得淋漓尽致,即便是小白也能清晰地分辨出不同器物的纹理和特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版式设计上的用心,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让整体看起来非常大气,绝非市面上那种廉价印刷品可比。光是翻阅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在视觉上就建立起了一种对“美”和“价值”的初步认知框架,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仿佛能闻到纸张和油墨混合后散发出的,那种属于旧时光的独特气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书中所讲解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相信作者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也必然是下了大功夫的。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在实用操作层面的指导性也做得非常到位,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它没有停留在空泛的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非常清晰、可操作的鉴别步骤和注意事项。例如,在介绍木器鉴定时,书中详细列举了从光泽、包浆、虫蛀痕迹到榫卯结构的观察要点,甚至配有对比图示,哪些是自然老化的特征,哪些是后世作伪的破绽,区分得泾渭分明。这种“手把手教学”的风格,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信心,让我感觉自己拿起一本书,仿佛就拥有了一位随身的、全天候待命的专业顾问。对于想真正走出去“淘宝贝”的爱好者来说,这种实战性指导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我必须点个赞,它完全没有那种教科书式的枯燥和说教感。作者更像是你身边一位经验丰富、又极其耐心的老前辈,带着你一步步走进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鉴赏世界。他不是直接把一堆晦涩难懂的术语砸向你,而是用非常生活化、贴近实际的语言,结合大量生动的案例和亲身经历,娓娓道来。比如,在讲解如何区分不同时期瓷器的釉色时,他会用“像雨后初霁的天空”或者“如同少女的羞涩脸颊”这种充满诗意的比喻,一下子就把抽象的色彩概念具体化了。这种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让我这个初学者读起来毫不费力,反而越读越有兴致,甚至会忍不住和书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辩驳,这才是真正好的引导性读物应有的姿态。

评分

好书

评分

还不错吧,评价还要超过十个字,有点麻烦。

评分

多亏了又到了双十一~心仪已久的书籍,终于下手买到了

评分

收到后还没来得及看,等着搞活动入的,应该不错~

评分

但是这套书定价太高,纸质普通

评分

趁活动买来收藏下,碎碎谈也是不错

评分

内容丰富多彩,评价是无法形容的出来的

评分

相信圈内人的感觉,老一辈珍贵的知识性和历史性的独家记忆。

评分

质量不错是正版,比书店便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