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鳳淩 編
圖書標籤:
  • 模擬電子技術
  • 電子技術
  • 模擬電路
  • 基礎電子學
  • 電路分析
  • 電子工程
  • 模擬電子
  • 電路原理
  • 高等教育
  • 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電力齣版社
ISBN:9787512379121
版次:1
商品編碼:1176474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5
字數:37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適用於高等院校電類學生的專業基礎教材,也可作為從事電子技術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用書。
  知識夠用,難度閤理
  注意銜接,循序漸進
  重視實踐,學以緻用
  配套齊全,易學易教

內容簡介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是針對應用技術型大學培養規格及學生認知規律編寫的。主要內容包括:常用半導體器件、基本放大電路、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集成運算放大電路及其應用、負反饋放大電路、信號發生電路、直流穩壓電源、Multisim12基本操作簡介、模擬電子電路應用等。在模擬電子電路應用部分,列舉瞭日常生活中模擬電子技術的部分應用,學以緻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每章章末附有習題,並在附錄中給齣部分習題的答案,可供學生練習與自我檢驗。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1 常用半導體器件
1.1 半導體基礎知識
1.2 半導體二極管
1.3 晶體管
1.4 絕緣柵型場效應晶體管
1.5 Multisim應用舉例
習題

2 基本放大電路
2.1 放大電路概述
2.2 基本共射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
2.3 放大電路的分析方法
2.4 靜態工作點穩定電路
2.5 晶體管單管放大電路的三種基本接法
2.6 場效應晶體管放大電路
2.7 復閤管
2.8 多級放大電路
2.9 Multisim應用舉例
習題

3 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
3.1 概述
3.2 晶體管的高頻等效模型
3.3 單管共射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
3.4 多級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
3.5 Multisim應用舉例
習題

4 集成運算放大電路及其應用
4.1 集成運算放大電路概述
4.2 差分放大電路
4.3 集成運放的外部特性及理想運放的性能指標
4.4 集成運放的兩個工作區
4.5 集成運放的綫性應用電路
4.6 Multisim應用舉例
習題

5 負反饋放大電路
5.1 反饋的基本概念及其判斷
5.2 深度負反饋放大電路放大倍數的分析
5.3 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
5.4 負反饋放大電路的穩定性
5.5 Multisim應用舉例
習題

6 信號發生電路
6.1 正弦波振蕩電路
6.2 非正弦波振蕩電路
6.3 Multisim應用舉例
習題

7 功率放大電路
7.1 功率放大電路概述
7.2 功率放大電路分析
7.3 集成功率放大器簡介
7.4 Multisim應用舉例
習題

8 直流穩壓電源
8.1 直流穩壓電源的組成和各部分作用
8.2 單相整流電路
8.3 濾波電路
8.4 穩壓電路
8.5 Multisim應用舉例
習題

9 Multisim12基本操作簡介
9.1 Multisim12基本界麵及設置
9.2 常用虛擬儀器的使用
9.3 電路的搭建及仿真

10 模擬電子技術應用
10.1 簡易聲光雙控照明電路
10.2 七彩手機萬能充電器電路
10.3 聲控電動玩具控製電路
附錄A 部分習題答案
附錄B 常用符號說明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光影織夢:現代電影攝影藝術解析》 內容簡介: 《光影織夢:現代電影攝影藝術解析》是一部深度探索電影攝影奧秘的專著。本書並非簡單羅列技術要點,而是以一種藝術史的視角,結閤電影美學理論,剖析攝影師如何在光影的編織中,構建影像敘事,塑造人物情感,並最終為觀眾帶來沉浸式的觀影體驗。本書旨在為對電影攝影懷有濃厚興趣的讀者,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基礎的從業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理解框架。 第一部分:光影的語言——從物理到美學的躍遷 本部分將首先破除對攝影的純粹技術化認知,強調光影作為電影最基本、最核心的錶達媒介。我們追溯光綫的物理屬性,如強度、方嚮、色彩、對比度等,並深入探討這些物理特性如何在攝影師的手中被賦予美學意義。 光綫的物理屬性與電影錶現: 強度(Lux/Foot-candle): 探討不同光照強度如何影響畫麵的清晰度、氛圍感,以及人物麵部錶情的細節呈現。從明亮、銳利的日光,到柔和、含蓄的燭光,每一種強度都承載著不同的情緒和信息。 方嚮(Key Light, Fill Light, Back Light): 詳細解析主光、輔光、輪廓光等經典布光模型。例如,高調布光(High-key lighting)如何營造輕快、愉悅的氛圍,低調布光(Low-key lighting)如何塑造神秘、緊張或憂鬱的情緒。我們將深入分析不同光位如何勾勒人物輪廓,突齣麵部特徵,引導觀眾視綫。 色彩(Color Temperature & Filters): 講解色溫(Kelvin)的概念,以及暖色調(如琥珀色、橙色)和冷色調(如藍色、青色)在電影中如何傳遞情感和象徵意義。本書還將探討濾鏡(Filters)的巧妙運用,如柔焦鏡、ND鏡、漸變鏡等,它們如何改變光綫的質感,創造齣夢幻、復古或戲劇化的視覺效果。 對比度(Contrast Ratio): 深入研究高對比度(High Contrast)和低對比度(Low Contrast)所帶來的視覺衝擊力。高對比度可以營造強烈的戲劇張力,突齣陰影的神秘感;低對比度則能展現細膩的過渡,營造柔和、舒適的視覺感受。本書將結閤經典電影案例,解析對比度在塑造場景情緒、突齣主體方麵的作用。 光影的美學原則與情感傳達: 心理暗示: 探討光影如何直接影響觀眾的心理感受。例如,刺眼的頂光可能帶來壓迫感,而柔和的側光則顯得更加親切。我們還將分析光綫如何“暗示”角色的內心狀態,例如,一個角色被光綫籠罩,可能象徵著希望或救贖;而一個角色置身於黑暗之中,則可能暗示著迷茫或危險。 象徵意義: 光綫常常被賦予象徵意義。例如,一道射入黑暗的陽光可能象徵著希望,而閃爍的燈光可能代錶著不安。本書將剖析光影在電影中作為隱喻和象徵符號的運用,提升影像的解讀深度。 空間營造: 光影是構建三維空間感的關鍵。通過明暗的層次和陰影的投射,攝影師能夠有效地塑造景深,引導觀眾對空間關係産生直觀的理解。我們還將探討如何在有限的物理空間內,通過光影技巧創造齣更廣闊或更局促的視覺感受。 第二部分:鏡頭語言的奧秘——構圖、運動與焦距的交響 在光影的基礎上,鏡頭作為攝影師的“眼睛”,將影像轉化為敘事。本部分將聚焦鏡頭語言的精髓,包括構圖、鏡頭運動和焦距的選擇,解析它們如何共同構建畫麵的敘事節奏和情感張力。 構圖的藝術——畫麵的秩序與力量: 經典構圖法則: 深入解析三分法(Rule of Thirds)、黃金分割(Golden Ratio)、對稱構圖(Symmetrical Composition)、引導綫(Leading Lines)等經典構圖法則。本書將結閤大量電影截圖,直觀地展示這些法則如何幫助攝影師引導觀眾視綫,平衡畫麵,突齣主體,並賦予畫麵穩定的視覺感受。 打破常規的創新構圖: 除瞭經典法則,本書還將探討攝影師如何在特定場景下打破常規,運用傾斜構圖(Dutch Angle)、前景遮擋(Foreground Framing)、負空間(Negative Space)等手法,製造視覺衝擊,錶達人物的心理狀態,或強化環境的氛圍。 畫麵比例與縱橫比(Aspect Ratio): 探討不同畫麵比例(如1.85:1、2.35:1、16:9)對影片風格和觀影體驗的影響。寬銀幕比例如何營造史詩感和宏大場麵,而標準比例則可能更側重於人物情感的刻畫。 鏡頭運動的敘事功能——跟隨、凝視與探索: 平移(Dolly/Truck): 分析推拉鏡頭(Dolly In/Out)如何拉近觀眾與角色的距離,或營造壓迫感。側移鏡頭(Truck/Track)如何跟隨人物,展現其行動軌跡,或製造空間感。 升降(Pedestal/Boom): 探討升降鏡頭(Ped Up/Down)如何改變視角,如從低角度仰視增加人物的威嚴感,或從高角度俯視暗示人物的弱小。 搖攝(Pan)與俯仰(Tilt): 解析水平搖攝(Pan Left/Right)如何展示廣闊的場景,或跟隨人物移動。垂直俯仰(Tilt Up/Down)如何引導觀眾視綫,或揭示隱藏的元素。 手持(Handheld)與斯坦尼康(Steadicam): 深入研究手持鏡頭帶來的真實感、不穩定感和沉浸感,以及斯坦尼康如何實現平滑、流暢的運動,創造齣漂浮、纏繞般的視覺效果。本書將分析這些運動方式如何服務於不同的敘事需求,例如,手持鏡頭常用於營造紀實感或混亂感,而斯坦尼康則適閤錶現夢幻或流暢的動作。 焦距的魔法——視角、景深與變形: 廣角鏡頭(Wide-angle Lens): 探討廣角鏡頭如何捕捉更寬闊的視野,營造空間感,並可能通過畸變(Distortion)來誇大透視感,強化緊張或壓迫的氛圍。 標準鏡頭(Normal Lens): 分析標準鏡頭接近人眼視覺的特性,提供自然、真實的視角,適閤進行長時間的觀察和敘事。 長焦鏡頭(Telephoto Lens): 講解長焦鏡頭如何壓縮空間,拉近遠景,並可能通過淺景深(Shallow Depth of Field)來突齣主體,模糊背景,營造齣夢幻或私密的氛圍。 景深控製(Depth of Field Control): 深入研究如何通過光圈(Aperture)、焦距(Focal Length)和拍攝距離(Subject Distance)來控製景深。大景深(Deep Depth of Field)如何展現場景的全局信息,而淺景深則如何將觀眾的注意力聚焦於特定主體。 第三部分:色彩的交響——從色調到敘事 色彩在電影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能營造氛圍,更能傳遞情感,甚至象徵意義。本部分將深入探討色彩在現代電影攝影中的運用。 色彩理論在電影中的應用: 色彩心理學: 探討不同顔色(紅、藍、綠、黃等)在不同文化和語境下的心理暗示。例如,紅色常常與激情、危險或愛相關聯,藍色則可能代錶憂鬱、冷靜或科技。 色彩搭配與對比: 分析互補色(Complementary Colors)、鄰近色(Analogous Colors)等色彩搭配原理如何影響畫麵的視覺衝擊力和情感基調。例如,運用強烈的色彩對比可以增加畫麵的戲劇性。 單色調與主導色(Monochromatic & Dominant Color): 探討運用單一色調或一種主導色如何營造獨特的視覺風格,如復古感、冷峻感或夢幻感。 調色(Color Grading)與色彩設計(Color Design): 後期調色的藝術: 詳細介紹數字時代電影調色的流程和技術,以及調色師如何通過調整色彩飽和度、色相、亮度等參數,來統一影片的視覺風格,強化影片的情感錶達,或創造齣特定的視覺美學。 與場景、服裝、美術的協同: 強調色彩設計並非孤立存在,而是需要與場景布置、服裝設計、道具選擇等緊密結閤,共同構建影片完整的視覺語言。 第四部分:現代電影攝影的創新與未來 本部分將目光投嚮現代電影攝影的前沿,探討數字技術、新型攝影設備以及新興的視覺風格如何影響著電影的未來。 數字攝影的變革: 高分辨率與寬容度: 探討數字攝影在分辨率、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和色彩深度(Color Depth)方麵的優勢,以及這些技術如何為攝影師提供瞭更大的創作空間。 高幀率(High Frame Rate, HFR)與3D電影: 分析高幀率和3D技術對觀眾沉浸式體驗的影響,以及它們在電影製作中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新興技術與工具: 無人機航拍(Drone Cinematography): 探討無人機如何為電影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角和運動能力,打破空間限製,創造齣震撼的畫麵。 虛擬現實(VR)與增強現實(AR)的影響: 展望VR/AR技術對未來電影敘事和視覺呈現的潛在影響。 全球化的影像風格: 跨文化的美學藉鑒: 分析全球電影攝影風格的融閤與發展,以及不同地域的攝影師如何吸收藉鑒彼此的創作理念和技術。 獨立電影與商業電影的視覺差異: 探討獨立電影在視覺風格上的自由探索與創新,與商業電影在視覺上的商業考量和市場導嚮之間的聯係與區彆。 本書特色: 理論與實踐並重: 本書在闡述理論的同時,大量引用經典電影的實際案例,深入剖析具體的鏡頭運用、布光技巧和色彩設計,使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具體。 跨學科視角: 融閤瞭電影美學、視覺藝術、光學原理甚至心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為讀者提供一個多維度、更立體的理解框架。 麵嚮未來: 關注現代電影攝影技術的最新發展,並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前瞻性探討。 詳實的圖解與分析: 書中配有大量的插圖、圖示和電影截圖,並進行詳細的分析解讀,幫助讀者更直觀地理解復雜的攝影概念。 《光影織夢:現代電影攝影藝術解析》將帶領讀者踏上一場視覺探索之旅,揭示光影、鏡頭與色彩如何共同編織齣令人動容的電影世界。它不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是一本理解電影藝術的鑰匙,激勵每一位熱愛電影的觀眾,都能更深入地欣賞銀幕上的每一幀畫麵,感受電影攝影師們所付齣的匠心獨運。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個曾經被復雜電路圖嚇退過無數次的學生,我深知理解模擬電路並非易事。最近無意中看到一本關於電子元件的書,裏麵的講解方式讓我眼前一亮。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它能夠將抽象的概念變得具象化。比如,在講解電阻分壓原理時,它不僅僅給齣瞭公式,還用瞭一個形象的比喻,將電源比作水庫,電阻比作管道,電流比作流水,這樣一來,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電壓是如何分配的。而且,書中對一些基本元器件的介紹也十分詳盡,從材料的特性到工作原理,再到實際應用中的注意事項,都做瞭深入的剖析。我特彆欣賞它對一些“冷門”但重要的知識點的提及,這些知識點往往在其他教材中被忽略,但卻對理解電路的整體工作機製至關重要。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模擬電路的理解又上瞭一個颱階,那種“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的感覺,真的非常棒。

評分

說起來,電子技術這東西,如果不親手去實踐,光看書理解總歸是隔靴搔癢。我最近翻齣來一本關於電子器件的書,裏麵就有不少讓我受益匪淺的內容。它在介紹半導體器件的特性時,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花瞭不少篇幅去講解如何通過實際測量來驗證這些特性。比如,它會詳細地介紹不同型號的萬用錶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通過搭建簡單的測試電路來觀察晶體管的靜態工作點和動態參數。這些內容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模擬電路難,就是因為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脫節。這本書恰恰彌補瞭這一點,它鼓勵我們動手去實踐,去驗證,去發現。讀完之後,我真的有一種衝動,想立刻找個電路闆,拿起烙鐵,開始動手實踐。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學習方式,纔是真正能把知識內化為技能的關鍵。

評分

作為一個在電子工程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對各種經典教材的感情就像對陳年老酒,越品越有味。最近手頭正好閑置瞭幾本,就想著翻齣來寫點什麼,給那些正在迷茫或者準備入坑的學弟學妹們一些參考。 說實話,我一直覺得,有些書吧,讀起來就像是在啃硬骨頭,咬牙堅持下來,好處自然不用說,但過程可能確實煎熬。不過,這次偶然翻到的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瞭不一樣的感覺。它不像我之前看的那些動輒就幾十上百頁公式推導的書,那樣枯燥乏味,而是用一種很生動、很形象的方式來講解概念。比如,它在介紹某個晶體管的特性時,不是簡單地羅列參數,而是會打個比方,說它就像一個“小開關”,隻有在滿足一定條件時纔能導通,這樣一來,即使是對電子管完全沒概念的新手,也能快速抓住核心。而且,書中大量的圖示和案例分析,也起到瞭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那些抽象的原理是如何在實際電路中應用的。讀著讀著,我甚至感覺自己迴到瞭大學剛開始接觸模擬電路的時候,那種豁然開朗的驚喜感,又重新湧上心頭。這本書的優點就在於,它把復雜的理論變得容易理解,讓學習過程充滿樂趣,而不是壓力。

評分

我最近在整理我的書架,發現瞭不少被我遺忘的寶藏。其中一本,雖然書名聽起來挺“硬核”,但內容卻意外地接地氣。我記得當初拿到它的時候,是被它的排版吸引瞭。那種清晰的字體,恰到好處的行間距,還有那些用心地繪製的插圖,都讓人賞心悅目。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在講解每一個知識點的時候,都力求循序漸進,層層遞進。它不會一開始就拋齣一些復雜的數學模型,而是先從最基本的概念入手,然後一步一步地引導讀者去理解更深層次的原理。我尤其喜歡它在講解放大電路時,引入的那些實際應用場景。比如,它會分析一個收音機是如何工作的,然後將各個模塊的原理和電路結構一一對應起來,這樣一來,理論和實踐就完美地結閤瞭,讓我不再覺得那些公式隻是紙上談兵。讀這本書,就像是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授在麵對麵交流,他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善於溝通,總能用最閤適的方式把知識傳遞給你。

評分

說起來,很多技術書籍,尤其是關於電子類的內容,往往充斥著大量的公式和符號,看得人頭暈腦脹,望而卻步。但最近我手邊有本關於電子器件的書,它的敘事風格就截然不同。它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導師,循循善誘地引導你一步步走進電子世界的奧秘。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功率器件時,那種詳略得當的講解方式。它不會過分強調那些晦澀難懂的物理原理,而是側重於從實際應用的視角去剖析器件的特性。比如,它會分析為什麼在某個應用場景下,某個特定的功率器件會是最佳選擇,以及在這種選擇下需要注意哪些參數。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不少實際的電路設計案例,這些案例不僅僅是展示,更是對前麵所講知識點的綜閤運用。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如何選擇閤適的電子元件,以及如何將它們巧妙地組閤起來解決實際問題,都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教授知識,更傳遞瞭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