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4-8岁 鼓声敲进心底,世界变在眼里。这是一本关注“弱势”与卑微生命的大书。悦纳自我,为每个生命喝彩!
内容简介
阿吉是全非洲较小的疣猪,他老是受到大个子疣猪们的嘲笑。住在河对岸的动物们还说他是“特丑的家伙”。
阿吉多么希望事情能够有所改变。当森林里又老又有智慧的牛羚纽布婆婆给了他一组有魔力的小鼓之后,他对着魔法小鼓许下了愿望,森林里的动物全都变了样,一场森林大战即将爆发……
每当鼓声响起以后,除了七种主角动物大变身以外,书中隐藏的另外十二只动物统统也会不一样,要考验你的观察力!每一幅跨页的图中,还隐藏着纽布婆婆的身影。
神秘的鼓声已经响起,还等什么呢?快快翻开这本藏满了秘密的丛林之书吧!
作者简介
葛瑞米·贝斯,全球知名的澳大利亚儿童绘本作家。1958年出生于英国的阿默舍姆,8岁时移居到澳大利亚,毕业于墨尔本斯威本科技大学平面设计专业。
自学生时代起,葛瑞米·贝斯即在绘画、写作、音乐上表现出非凡天赋。在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充分发挥这三样禀赋,创作了多部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如《来喝水吧》《阿吉的许愿鼓》《动物王国》《第十一个小时》《阿诺的花园》《宝石鱼》《卡车狗》等。其中《动物王国》自1986年问世后,便在国际上获得了一致赞誉,创造了全球销量超过300万册的佳绩,奠定了其经典名作地位。他的作品多次获得美国绿地球图画书奖、澳大利亚多龙金奖章、澳大利亚荒野协会环保奖、澳大利亚童书协会年度好书奖等多项图书奖项。
葛瑞米·贝斯认为旅行是获得灵感的较好方式,其绘作多取材自旅行的所见所闻,并以细腻华丽的画风,鲜艳的色泽以及画中藏画的特色见长。《来喝水吧》《阿吉的许愿鼓》《阿诺的花园》均直接或间接取材于非洲旅行的见闻。
贝斯现在和他的艺术家妻子萝宾(Robyn)以及三个可爱的孩子定居在澳大利亚墨尔本。
内页插图
目录
正书:《阿吉的许愿鼓》
内封
正文
导读(《静心聆听阿吉的鼓声》)
关于创作
拓展手册:《故事的背后 你不知道的事》 《阿吉的许愿鼓》前传 关于“斯瓦希里语”的使用说明书 种和亚种的区别 这些有趣的“主角”们 你可能忽略的“配角”们 折出你最爱的那只“花疣猪”
前言/序言
后记(导读)
作者:李利芳(儿童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静心聆听阿吉的鼓声》
“广袤的非洲大草原,层叠的原始丛林,空旷寂静的夜晚,野性的非洲月亮,神性的牛羚纽布婆婆,瘦小的阿吉,神秘的鼓声”,葛瑞米·贝斯在本书中创造了一系列特别的审美意象,它们远离了我们的经验常识,全都是极度陌生化的。
但它们组合而建造出的意义世界却直抵了我们的灵魂,这是一个大与小、美与丑、简单与复杂、静与动完美共存的思想空间,而占据其核心位置的则是主人公醇厚的情感及其引人入胜的表现方式——响彻于读者耳边“咚咚咚”的鼓声,永远地提醒着我们世间最瘦小的“疣猪”——“阿吉”们的在场。
这是一本关注“弱势”与卑微生命的大书。
像阿吉这样的生命通常会遭遇强者的鄙弃。尽管“强者”永远都是相对的,连丑陋肮脏的“疣猪”群体内部也分化出等级秩序——可阿吉是地位最低的。
在图画书封面的中心,作者精致地细描凸显了“阿吉”的样貌、神态,以及他眼底里的无助与内心的渴望。他手中敲打着一组红色的小鼓,那是他的情感愿望外化于世的唯一载体,也是他希冀改变生存处境的唯一通道。神性的牛羚纽布婆婆赐予他的许愿鼓,富含着民间童话的奇迹因子,在静谧辽阔的非洲大草原上被击打出了源自底层生命灵魂深处的“呐喊”。
“混乱”的变身潜藏了多种意义阐释的可能。
河对岸那些美丽的动物们总是那么的自以为是,他们随意嘲笑“疣猪”们,尤其是瘦小的阿吉。但是当许愿鼓的魔力发生时,他们身上引以为荣的“装饰”全都没有了。他们变得同样很丑陋。“疣猪”们虽如愿获得了那些光鲜的“礼物”,但是改变后的身体却并不能为他们带来快乐。
其一,美貌与丑陋其实都仅是表象,“表象”是很容易被“移走”的,但人们却往往依据外表的炫丽与强大来鄙视丑陋与弱小。葛瑞米·贝斯告诉我们,这种力量原来是多么的虚假与不堪一击。
其二,生命形态是唯一的,多样性确立了每一个尊贵的生命个体,任一个无法替代另一个,当“特征”混乱组合时,我们发现,每一“种”都面临着丢失自我的危机,他们只觉得自己很可笑,希望变回他本来的样子。
其三,一旦被剥去外衣后,裸露着的生命都仅是存在着的生命而已,他们是不分等级贵贱而完全平等的。
“变身”打破了我们思维的禁锢,我们还可以做出更多深化的理解。
“变”与“不变”在这本书中有着极富哲理、思辨性的表达。
什么是可以变的,什么又是永恒不变的?阿吉的身体与容貌始终没有改变,但动物们对待他的态度却改变了,这是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遭遇获得了新的透视万物的眼睛。葛瑞米·贝斯让动物们新的眼睛的颜色保留了下来,没有再变回去,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他希望强势者都能够改变自己眼睛的“颜色”。每次阿吉敲鼓时,身边观看的那些较小的动物也都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既呼应了故事的“大”变化趋势,共同营造出“变身”的氛围,同时又显示出了鼓声的力量。
其实,许愿鼓与阿吉都是象征物。
许愿鼓是每个人内心深藏的愿望的化身,而阿吉代表了每个生命内部都可能存在的那部分最“弱小”的东西。哪怕你是最富光华最强大的,但在长长的生命时段里,你敢说自己在某一时刻不会遭遇如“阿吉”般被遗弃的痛苦?你敢说自
己永远不可能像“疣猪”般生活?当然你不敢说,因为在很多时候,其实你自我体认到的就是“疣猪”的挫败感。
所以,还是跟随葛瑞米·贝斯回到非洲的旷野,静心聆听阿吉“咚咚咚”的鼓声吧,我们也便安抚了自己那颗受伤的心灵。因为,让那些自恃强大者改变的唯一途径,便是牛羚纽布婆婆小小的许愿鼓。关于创作
这是葛瑞米·贝斯继《来喝水吧》之后又一本关注动物的杰作,但与前一本“数量与总量”的理路不同的是,这一本的主题聚焦在了“疣猪”中的“最瘦小者”——最末端生命形态内心的愿望上。强烈的人文关怀与别致的创造力再一次彰显了他伟大的艺术才华。
葛瑞米·贝斯喜欢非洲,他在非洲找到了生命的原始感觉。非洲是地球生命的原野,那里储藏着丰富的物种形态,直面这些纯粹的动物可以激发点燃他对于存在的思考。《阿吉的许愿鼓》是葛瑞米·贝斯带着全家重访非洲的结晶。非洲有那么精彩的动物世界可能会被他的图画书再现,但也许连他自己都感到意外的是,他“邂逅”并选择了“疣猪”的世界。这样的一个“起点”与“中心”令这本图画书充满了情绪与意义的起伏变化。它注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
非洲生命的多样性是必然要被葛瑞米·贝斯书写与描绘的,因为离开了这些色彩缤纷、形态各异的动物,作者还怎么能够去构筑他的“非洲”感觉?但是多样性动物的呈出须有一个精神轴心,因为它们不可能仅是散点般地被罗列,作者需要寻找物种间的一种意义关联。紧贴着“现象”大地,从差异性内部入手,葛瑞米·贝斯努力去触摸一些生命的根本命题。当多样性的动物愈是以丰富的色彩与绚丽的姿态展现在他的眼前时,他恰恰愈能够冷静理智地挥去表象的迷惑,而去往本质的真实。于是,在许愿鼓的帮助下,那些充满了区别性特征的身体“部件”被作者拆解了,“变身”成为了这本图画书很关键的一个细节设计。
这本图画书的主导画面是视觉的盛宴。“变身”的动物世界是华丽的、绚烂的,它充满了“世俗”的味道,它是现实的。但文中穿插了三幅另类风格的画面,它的色泽与意境都在夜晚,它走向极致的宁静,让人忘却喧嚣,回归心灵的原野。孤独的阿吉与这个“彼岸”的世界和谐地融为一体。自然,还有悄悄隐藏着的好多动物,都在默默地观看着他,谛听着他的鼓声,当然包括“无处不在”的牛羚纽布婆婆。
奇幻旅程与成长之歌:献给所有心中有光的孩子们 【第一部分:魔法世界的入口】 在浩瀚的想象力星河中,存在着无数未被探索的国度,它们被古老的咒语和闪耀的星尘所守护。我们的故事,正是从这样一个充满神秘气息的角落拉开序幕。 想象一下,一个被永恒的暮光笼罩的森林,那里的每一棵树都低语着千年前的秘密。空气中弥漫着浆果的甜香和泥土的芬芳,偶尔还能捕捉到一丝丝从远方山脉上传来的风铃声。这不是我们日常所见的平凡世界,这是一个需要你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真正用“心”去观察才能抵达的境界。 《星辰碎片与遗忘的钥匙》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名叫里欧的瘦弱男孩。里欧生活在一座以钟表制造闻名的古老小镇——齿轮镇。镇上的居民相信精确的时间是宇宙的秩序,因此生活得一丝不苟,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遗失了对“意外之美”的感知。里欧与众不同,他总是在夜深人静时,偷偷爬上镇上最高的钟楼,不是为了校准时间,而是为了捕捉那些从天空中不慎坠落的“星辰碎片”。 一天晚上,里欧捡到了一枚闪烁着微弱蓝光的碎片。这枚碎片并非冰冷的石头,它跳动着,仿佛拥有自己的生命。当他触摸它时,眼前的一切瞬间模糊,齿轮镇的尖顶和蒸汽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无垠的、由纯净光线构成的空间。 他发现自己被传送到了一个悬浮在空中的图书馆——“无尽之卷”。这里的书架高耸入云,书页上流淌着液态的知识。图书馆的守护者是一位名叫埃拉的智者,她有着一头如银色瀑布般的长发,眼睛里映照着无数个宇宙的生灭。 埃拉告诉里欧,他手中的碎片是“失序之核”的一部分,是维持平衡的古代魔法物品。而现在,这个核心被邪恶的“静默之影”势力觊觎。静默之影,是一群憎恨色彩、声音和所有“不确定性”的存在。他们正在通过散布一种名叫“灰色瘟疫”的魔法,试图让世界陷入永恒的沉寂与单调。 里欧的冒险,就是一场寻找“失序之核”其他碎片的旅程,而这些碎片,恰好散落在那些最容易被遗忘、却又蕴含着最强大想象力的角落。 【第二部分:旅途中的伙伴与考验】 里欧的第一个目标是找到“回音之森”的守护者,据说那里藏着能放大声音的“共鸣之角”。 一、 翡翠岛的“不倒翁” 在前往回音之森的路上,里欧的船只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无声风暴”困住。风暴没有声音,却能将船帆撕裂,让方向感完全丧失。正当里欧绝望时,一个奇特的生物出现了——皮普。 皮普是一只身披翠绿色鳞片、只有巴掌大小的龙形生物,但它不会喷火,而是能制造出各种奇妙的泡泡。皮普自称是“万物平衡的微小调节者”,它的人生哲学是“只要不完全倒下,就永远在前进”。它教给里欧如何利用风暴中那些看似随机的气流,将船只推向正确的航道。皮普的幽默和永不放弃的态度,是里欧学会应对挫折的第一课。 二、 回音之森的秘密 回音之森的挑战在于“自我怀疑”。一旦进入森林,你的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和不确定性就会被放大成真实的幻象。里欧看到了自己被齿轮镇的居民嘲笑的场景,听到了埃拉失望的声音。 在森林的中心,他遇到了“歌唱的巨人”——一个沉默的、用藤蔓编织而成的巨大身影。巨人手中握着“共鸣之角”,但它拒绝交出。它要求里欧完成一个任务:唱一首他自己创作的歌,一首关于“不完美之美”的歌。 里欧必须克服对被评判的恐惧,用自己稚嫩的嗓音,唱出了关于钟表上的划痕、关于雨天弄脏的鞋子,这些“不符合规范”的事物,如何让生活变得生动有趣。当他唱完,声音不再颤抖时,巨人解开了藤蔓,共鸣之角闪耀着温暖的光芒,它告诉里欧:“真正的力量,来自于接受自己全部的声音,哪怕是破碎的音符。” 【第三部分:智慧的交锋与情感的升华】 随着旅途的深入,静默之影的干扰越来越强烈。他们不仅用“灰色瘟疫”抹去色彩,还用“逻辑陷阱”试图困住里欧的思维。 三、 沙漠中的逻辑谜题 里欧来到了被称为“无尽的沙海”的国度。这里的时间和空间是扭曲的,沙丘的形状完全遵循着复杂的几何定律。静默之影派出了一位名叫“刻度师”的爪牙来阻拦他。 刻度师不使用暴力,它只提出一系列看似无懈可击的逻辑悖论,试图让里欧陷入思维的死循环。例如:“如果一个谜语的答案是‘谎言’,那么这个谜语本身是真是假?” 里欧在皮普的提醒下(皮普此时正忙着给沙虫的巢穴做“临时彩绘”),意识到关键不在于解开逻辑,而在于跳出逻辑的框架。他没有回答,而是用一块湿布,在刻度师面前画下了一个简单的、歪七扭八的笑脸。 “这不是答案,这是感受,”里欧说,“你的世界只有0和1,但我的世界里有无限种可能。一个笑脸,不需要逻辑来证明它的存在。” 刻度师的几何沙丘瞬间崩塌,因为“创造性”是它最害怕的变量。里欧成功获得了第二块碎片——“随机之沙”。 四、 友谊与牺牲的代价 在旅程的尾声,里欧发现最后一个碎片,竟然被静默之影的领袖藏在了他们的大本营——一座由绝对秩序构建的黑色堡垒中。 堡垒内部,一切都是对称、冰冷且精确的。静默之影的首领是一个没有面孔的存在,它告诉里欧,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和平”,一种没有痛苦、没有选择的完美和平。 战斗的关键时刻,皮普为了保护里欧,被一道封印魔咒击中,它的鳞片开始失去光泽,变回了普通的石头。里欧的内心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他感到比任何逻辑悖论都要更深的绝望。 就在此时,埃拉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失去,也是创造的一部分,里欧。正是因为你懂得珍惜这份友谊,你才拥有了足以对抗虚无的力量。” 里欧明白了。他并没有试图用魔法去打败静默之影,而是将他收集到的所有碎片——星辰碎片(潜能)、共鸣之角(表达)、随机之沙(自由)——组合在一起,释放出了一股温暖的、包含了所有不完美、所有欢笑和所有错误的洪流。 这股洪流没有摧毁堡垒,而是让堡垒中的石头上,开始长出细小的、顽强的花朵。静默之影无法承受这种“无序的生命力”,它痛苦地退散了。 【结局:重返与新生】 里欧带着皮普(在埃拉的帮助下,皮普虽然恢复了形态,但它的鳞片上多出了一道象征着“勇敢的伤痕”)回到了齿轮镇。 他没有成为英雄的演讲者,而是悄悄地将那些具有魔力的碎片融入了镇上的日常用品中。钟表发出了悦耳的不规则的滴答声,石板路上出现了七彩的苔藓,孩子们在玩耍时,无意中制造出了比预想中更绚丽的烟花。 里欧明白了,真正的“幻想大师”不是创造魔法,而是将想象力应用到真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让平凡闪耀出不平凡的光芒。世界不需要被拯救一次,而是需要每天都被温柔地、充满创意地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