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段神秘的历史,战乱纷纷、铁马金戈、英雄辈出;一个浪漫的时代,吴声艳曲、衣冠风流、流风余韵;一份深沉的情怀,北地悲歌,胡风彪悍,诗意悲情——尘一样的南北朝!
内容简介
南北朝,是一个大破坏的乱世,也是一个大融合的盛世;是一个分裂了两百年的铁血时代,也是一段英雄辈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光辉岁月。《金戈铁马繁花落南北朝的动荡年代》再现了5到6世纪,中国从南北对峙、东西分裂,到最终走向统一的历史。《金戈铁马繁花落 南北朝的动荡年代》中有草原民族拓跋鲜卑的崛起、衰落与消亡,有一代代被权力击垮的南朝皇帝的变态,有边关小兵高欢的艰难奋斗与失意,有江南的烟雨柔情和在温柔乡中的魂断命丧,更有一个民族的挣扎、迷茫与蜕变。这是一曲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时期的悲歌壮曲,值得每一位中国人重温与铭记。
作者简介
张程,职业编辑,业余作者。曾出版《三国大外交》《泛权力》《衙门口》等图书,并翻译有《中国人本色》等书。在多家报刊、网站发表文章多篇,并是央视《法律讲堂》栏目的主讲嘉宾。
目录
前言重温年少叛逆的中国/001
一主角是这样炼成的/001
二拓跋焘的赫赫武功/008
三最后一个史官:崔浩/016
四成也太后:千古一后冯太后/023
五到洛阳去,到汉人的地方去!/029
六谁阻挡汉化就让谁灭亡/037
七草根做皇帝/044
八君臣关系永远是个大难题/050
九元嘉之治,不过如此/057
十战场有风险,北伐需谨慎 /065
十一刘家的精神病史:精神病开始发作/072
十二刘家的精神病史:一个都不正常/078
十三刘家的精神病史:没有最坏,只有更坏/084
十四七夕夜弑君事件/091
十五刘宋王朝的背水一战/097
十六萧子良谋位:书呆子斗不过实干家/104
十七萧鸾篡位:爷爷夺了孙子的皇位/110
十八变态皇帝代代有,南朝特别多/116
十九萧衍防卫过当,当上了皇帝/123
二十盛极而衰,北魏也不能幸免/131
二十一南北方又打起来了!/138
二十二战场无赢家,大家都歇了吧/145
二十三亡也太后:胡作非为胡太后/152
二十四北魏社会分裂了/158
二十五六镇起义:大动乱中的小人物/163
二十六河阴之变:大屠杀是如何酿成的?/170
二十七河阴之变:大屠杀如何善后?/176
二十八战神传说:陈庆之/182
二十九小皇帝手刃大权臣/190
三十高欢“欢”起来/195
三十一一次逃亡导致的帝国分裂/201
三十二两魏争锋:一年一小打,三年一大打/207
三十三战争是发展最大的动力/213
三十四癫狂高洋与傀儡羔羊/220
三十五傀儡皇帝不是好当的/228
三十六“佛门天子”萧衍/234
三十七昭明太子萧统/242
三十八侯景之乱:八百残兵攻梁/250
三十九侯景之乱:不是侯景太厉害,而是南梁太窝囊/257
四十侯景之乱:权力大过亲情/265
四十一萧詧:自己挖坑埋自己/272
四十二如何看待陈朝的篡国?/279
四十三北齐是怎么败下去的?/286
四十四又是统一,北周灭亡北齐/292
四十五又是政变,这回主角是杨坚/299
四十六金陵王气黯然收/308
四十七王羲之父子/320
四十八大文豪、大狂人谢灵运之死/327
四十九旧时王谢门前燕/332
五十佛教是如何在中国站稳脚跟的/339
说说南北朝官场的“临时工”/346
南北朝历史年表/352
参考文献/360
精彩书摘
拓跋焘这个人果敢英武,事业成功,但性格上有项缺陷,就是脾气暴躁。人到中年以后,拓跋焘的脾气越来越差。一般人发脾气的时候,也就是砸砸东西,最多打打人。拓跋焘发脾气,后果就很严重了。他每回生气都杀人,而且诛戮过多,造成他身边的人终日战战兢兢,担心什么时候自己就成了喜怒无常的皇帝的刀下鬼了。拓跋焘也常常在杀完人之后后悔莫及,但就是改不了暴躁的脾气。
话说,拓跋焘干事情亲力亲为,经常领兵在外,留太子拓跋晃在首都平城监国,主持政府运转。拓跋晃年纪大了,身边自然聚集了一批人辅佐他。但是拓跋焘又不放心让太子去做,而是信任太监宗爱,放任宗爱留在平城宫中胡作非为。拓跋晃集团不时限制宗爱,双方就产生了矛盾。
正平二年(452年)的时候,宗爱向拓跋焘进谗言,诬陷太子身边的辅佐大臣们行为不轨。拓跋焘不辨真伪,就处死了他们。太子拓跋晃大为惊恐,担心父皇接下来就要对自己开刀了,竟然惊惧而死,年仅24岁。事后查明,太子及其身边的人都没有什么不轨的行为。拓跋焘追悔莫及,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下嚎啕大哭。
这下子,轮到宗爱害怕了。他害怕拓跋焘治自己的诬陷之罪,决定先下手为强。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宗爱趁拓跋焘熟睡之时,将他杀死在床上。北魏的一代雄主,一个面对数万敌军铁骑面不改色、驰骋南北浴血百战的拓跋焘稀里糊涂地死在了亲信的太监手中,时年45岁。
北魏史书对拓跋焘做了极高的评价:“世祖(拓跋焘的庙号)聪明雄断,威豪杰立,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岂非神睿经纶,事当命世?”等于是将拓跋焘看做是开创北魏百年基业的领袖。就是被拓跋焘打得够呛的刘宋王朝,也对他做了很高的肯定,说拓跋焘是“英图武略,事驾前古”。
崔浩,出生于著名的清河(今河北清河)崔氏。作为北方首屈一指的世族大家,清河崔氏在晋末的大动乱中兵没有随大溜南迁,选择留在北方。为了笼络北方的汉族百姓,之后的少数民族政权建政后,纷纷延揽滞留北方的世族子弟入仕。清河崔氏门第高、声望隆,自然是重点“统战对象”。
崔浩的曾祖父崔悦、祖父崔潜就分别在后赵、前燕做官。父亲崔宏先是在前秦做官,前秦灭亡后他颠沛流亡。崔宏一度有意投奔东晋,一路向南跑去,结果在泰山被乱军扣留。之后,崔宏被后燕政府任用。拓跋鲜卑兴起,大肆进攻后燕的河北州县。崔宏当时在担任高阳内史,大兵压境后弃官而逃。拓跋珪久闻清河崔氏的名声,派骑兵追赶,硬是把崔宏追到,拉入北魏政府做官。崔宏的经历简直是北方大世族的一部磨难史。患难生活让他养成了低调谨慎的作风。崔宏在北魏朝廷言行委婉曲折,不树敌,也不攀附权贵。拓跋珪晚年动辄斥责大臣,崔宏却安然无事,最后荣封白马公,和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崔浩就是白马公崔宏的儿子。他没有经历过父亲那样的磨难,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长大的。崔浩从小博览群书,喜好文学,二十岁就入仕,在拓跋珪身边做官。拓跋珪死后,继位的拓跋嗣很信任崔浩,赐爵武城子,常常让他为自己讲授经书。崔浩得宠,能够和拓跋嗣同车出行,参与军国机密,引起了鲜卑贵族的羡慕。拓跋嗣立拓跋焘为皇太子时,就指定长孙篙、奚斤、安同为左辅,崔浩、穆观、丘堆为右弼。这六个辅政大臣除了崔浩外,都是鲜卑贵族。拓跋嗣死后,崔浩很快遭到鲜卑贵族排挤,被罢免职务。但拓跋焘在行政和征战过程中,日益觉得需要一个精通汉族制度、善于谋划的大臣,离不开崔浩。崔浩在进攻柔然、灭亡大夏、征服河西和处理与南朝的关系方面,给拓跋焘出了很多好主意。北魏政府仿行汉族礼仪制度,崔浩也起了重要作用。《魏书》就说:“朝廷礼仪,优文策诏,军国书记,尽关于浩”,看来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一次,拓跋焘接见归附的几百名高车酋长,指着崔浩说:“你们看看他,身材瘦小,拉不开弓,提不起枪,但肚子里却有满腹甲兵。朕打的这些胜仗,都有他指点的功劳。”拓跋焘还下令各位尚书有不能定夺的军国大计,先问问崔浩,然后施行。除了政治上信任,拓跋焘在生活上也很亲近崔浩。他不时到崔浩家中请教问题,事先也不打招呼。仓促之间,崔浩接待皇帝难免手忙脚乱,只能用家常菜招待皇帝。拓跋焘总是高高兴兴地拿起来就吃。同样,崔浩也被允许可以进入皇宫的任何地方,其中就包括拓跋焘的卧室。
皇帝对大臣信任到这样程度,古今罕见。那么,既然崔浩掌握了朝廷大权,拓跋焘又无比亲信他,他怎么就遭到了斩首示众的噩运呢?
这得从当时北魏的民族矛盾严重和崔浩张扬耿直的作风两方面来说。
元徽五年(477年)盛夏的一天中午,建康城酷热难奈。中领军萧道成体态过胖,解衣袒腹地在家里堂中纳凉、睡午觉。
突然,萧家门口出现了一群蹑手蹑脚的年轻人。他们衣着华丽,容貌形态不像一般人家的子弟,但却行为猥琐,对着萧家大门张头探脑,分明又是一群市井无赖的模样。尤其是领头的年轻人,十三四岁光景,特别显眼,招人怀疑。这群人的确不是一般人,而是当朝皇帝刘昱和他们的一帮侍卫。这天,好动荒唐的刘昱出宫游玩时,经过萧道成的领军府,突然想进去戏弄一下这位老将军。
领军府有警卫认识皇帝,要行礼迎接,刘昱示意警卫不要惊动他人。他带着一行侍卫轻声细语地直入萧家正堂。刘昱一眼看到酣睡的胖子将军,好奇地揭开帐子欣赏起袒胸露肚的萧道成来,只见萧道成的肚子硕大滚圆,肚脐眼像鸡蛋一般大,刘昱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惊醒了萧道成。萧道成睁眼见是小皇帝亲临府邸,以为出什么大事了,急忙起身要穿衣行礼。刘昱摇摇手说:“你的肚子是个很好的箭靶子,正好让我试试箭法。”
萧道成惊讶地还没回过神来,刘昱就命令左右架起萧道成站到几步开外,要用他的腹部当箭靶,肚脐眼当靶心练习箭法。刘昱还有模有样地拿起弓箭,摆出姿势就要射。
萧道成吓得魂飞魄散,慌忙用手捂住肚脐,大声申辩说:“老臣无罪,为何要射杀我?”
刘昱也不搭理,拉满弦就要放箭。千钧一发之间,随从的皇家卫队长王天恩进言道:“萧领军的肚子真是一个好靶子,可以供皇上练习射技。但是如果一箭下去将萧领军射死了,以后皇上就没有这么好的靶子了。皇上不如将箭头拔去,用秃箭射。”
刘昱想想觉得有道理,于是拔掉箭头,张弓就射。那一箭正中萧道成的肚脐眼,痛得他嗷嗷大叫。小皇帝刘昱却哈哈大笑。王天恩等人连忙拍马屁说:“陛下神射无双,一箭中的。”刘昱更加高兴了,玩得尽兴后扔下敢怒不敢言的萧道成扬长而去。
回去的路上,刘昱想起刚才萧道成的神态又发起怒来。回到宫中,刘昱咬牙切齿地叫唤:“明天就去杀掉萧道成。”他还磨起剑来,一副明天亲力亲为的架势。宫中早有人告诉了他的生母陈太妃,陈太妃匆忙赶过来制止儿子。她骂道:“萧道成统领禁军,是国家的功臣。你杀了他,谁还为国家出力啊!”刘昱挺怕母亲的,一琢磨她教训的有道理,也就把杀萧道成的事情搁到一边去了。
这里要详细介绍一下萧道成。在刘宋荒唐的朝政和不断加剧的内乱中,萧道成登上政治中心舞台,摄取了越来越大的权力。
萧道成,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峄城)人,祖先在西晋末年南迁,寓居武进(今江苏丹阳)。萧道成元嘉四年(427年)出生于职业军人家庭。父亲萧承之历经战争,因战功一步步升迁为刘宋王朝的右军将军。萧道成年幼的时候曾经学习儒学,但在他14岁那年发生了彭城王刘义康被废黜事件,父亲的部队要移防豫章,萧道成只好放弃学业,正式参军跟随父亲去江西。萧道成先后历经大小数十战,为刘宋王朝出生入死,官职和权力逐步得到提升。刘彧泰始四年(468年),他正式成为南兖州刺史,先是镇守广陵,后来移镇淮阴,成为南方对北魏作战的前线指挥官。
不知道是恶作剧,还是有心陷害,建康城一度出现了“萧道成当为天子”的流言。刘彧原本就觉得萧道成相貌出众,不是久居人下的人,听到民间流言后更加怀疑前线的萧道成有野心,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了。他决定试探一下萧道成,于是千里迢迢派遣使者送给萧道成一壶酒。萧道成戎装出迎使者,谢过天恩后,毫不怀疑地仰面喝下御酒。听完使者的回报,刘彧判断萧道成不会造反,于是放过了他。
当时的萧道成还是一位忠心的前线将领,无奈猜忌成性的刘彧老是怀疑他,弄得他非常郁闷。萧道成曾经写过一首《群鹤咏》。全诗只有四句:“大风舞遥翩,九野弄清音。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他用鹤的迎风高飞,当空鸣叫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和宏才大略。遗憾的是,因为受到朝堂的约束,难以真正展翅高飞,无奈成为君王的观赏动物。可见,虽然地位和权力得到升迁,但萧道成的心情并不愉悦。
泰始七年(471年),宋明帝刘彧病重,派人召萧道成入京。前线部将都觉得此行凶多吉少,为萧道成担心。萧道成清醒地分析道:“诸位都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当今皇上诛杀兄弟,而太子稚弱。皇帝病重,正在考虑自己的身后事,既想寻找辅政大臣,又不想威胁到太子的地位。皇上召我,我正应该迅速应召,如果迟迟不去,反而是自取其祸啊。”接下去,萧道成又讲了一段大逆不道的话,充分暴露了他心中已经萌发的不臣之心。他说:“皇室骨肉相害,非灵长之运。国家祸难将起,各位要和我一起出力同心啊。”
……
前言/序言
如果可以将中国古代历史看做一个人的一生,那么南北朝时光就像极了他的青春期。
当散布在长江黄河等地的文明之火,孕育出完备的国家形态后,中国就如呱呱落地的婴儿,开始涂抹自己的历史长卷。经过夏商周、春秋战国的婴儿期和大秦、两汉的孩童期,中国在3世纪(东汉末年)迈入了青春期。正如每个自然人都要经历青春期的迷茫、躁动,才能走出种种不确定,从一个少年成长为青年,中国在从3世纪初到6世纪后期的300多年里,经历了反复的分裂混乱和南北征伐,迎来了隋唐时期的辉煌。而南北朝(420年到589年)是这段历史青春期的高潮,散发着浓郁的叛逆气息。
南北朝的170年间,中国从南北对峙、北方分裂走向大一统的盛世,期间难以确数的皇冠落地、权贵身首异处,华丽的鲜血横飞;烽火硝烟起了又散,散了又起,多少生灵涂炭;几代人筚路蓝缕,走向希望和危险并存的未知地域。北方游牧民族跳下马匹,来到黄河岸边置地耕耘,中原汉族百姓则携家带口,深入长江以南的蛮荒之地,继续世外桃源般的梦想。那是普罗大众的梦想,读书人的梦想是实现个人价值、继而国泰民安,而最高统治者们一直没有放弃天下一统的追求。美好的梦想,是乱世中最耀眼的光彩,虽然一再遭致残酷现实的打击,却支撑了当时无数人的人生,让他们能够冲出动乱,挺立在严冬之中,并且穿透千年尘埃,闪耀到了今日。
如今,南北朝以分裂动乱而著称。青春期以躁动和叛逆而著称。两者有共通之处,都是一个“乱”字,思想观念没有成型,各种思潮在脑海中交杂搅动;感觉体内充满力量,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这股力量;不断地吸收外界新信息,还不知道如何内化为自己所有。也因为如此,青春期看似迷乱,却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成长期,乱中孕育着成熟的种子。历史学界对南北朝的评价,也是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在破坏的同时稳步建设。
南北朝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纷纷涌入中原地区。各民族间相互碰撞,激烈征伐,有矛盾,有战争,个别时候甚至表现为残酷的屠戮,但各民族之间更有相互欣赏和学习。汉族农夫觉得游牧民族的服装更实用,少数民族的奶酪、胡饼美味可口。少数民族也逐渐认识到汉族的政治制度能满足统治需要,首领们则喜欢上汉族政治制度集权和专制的特点——它们能够满足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权力欲。入驻中原长久了后,汉族的农耕传统、诗词歌赋也进入了少数民族的血液。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汉化,就是这个潮流的表现。他的汉化是全面的、彻底的、激进的改革,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如今,显赫一时的匈奴、鲜卑等民族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了,看似无迹可寻,但却是如今中华民族身上流淌的基因之一。
南北朝是一个在社会结构上“试错”的时期。世袭门阀在南北朝稳固发展,大家族垄断了政权、霸占肥田良产,政治保障经济,并且公权力世袭化,传子及孙。出身打倒一切,将能力、品德、功绩等踩下脚下。世族子弟不劳而获,富贵一生,汉族人家终日奔波劳累,还要为生计发愁。中国社会的等级开始固化,冻结了社会流动性。南北朝的门阀制度表面上登峰造极,却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清要显贵的官职都被世族子弟占据着,但实职实权渐渐流入寒族子弟的手中。后期,出身卑微的人才越来越能够凭借自身努力飞黄腾达。世族门阀的势力在事实上削弱了,这个制度遭到多数人的反对。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创建,公开选才取代了门阀世袭。科举制是中国历史的一大发明,可算是在南北朝门阀制度“试错”之后的正确创举,保障了中国社会的流动性和公平公正。
南北朝还是一个各种思潮激烈碰撞的时期——正如思想没有定型的叛逆少年都要经历迷茫徘徊和辨伪存真的青春期一样。南北朝在中国思想史上承前启后,举足轻重。
竹林七贤的癫狂不羁,可以解读为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威的藐视和反抗,何尝不是暴露了那一代中国知识精英对自身、对世界、对两者关系认识的迷茫与徘徊。南北朝时代,两晋时期的玄学思潮归于沉寂。讲求报应和避世的佛学思想大放异彩。佛教飞速发展,大批佛经被翻译介绍到中国,佛学广泛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及文化各个方面。后世蔚为壮观的北方佛像石刻和隐现在江南烟雨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就是这个时期佛教大兴的例证。儒学好比是中国这个少年郎之前的主导思想,如今面临严峻挑战——正如每个少年郎的思想在青春期都会遭遇危机一样。儒家思想在南北朝接纳了玄学、佛学等的养分,儒生们也虚心与僧侣等交游,适应了时局的变化,继续保持了主导思想地位。土生土长的道教则继续发展,组织更加严密,道规教仪更为完备。儒、释、道三者共同主导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思想观念的格局开始形成。不同的人、个人的不同阶段,都能从三者中找到思想的养分乃至归宿。
具体到文化上,乱世和盛世一样,为文化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南北朝既有“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代出自蓟北门行》)的混乱,让文人们“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拟行路难》其六),可也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的清丽灵动,也有“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的阔寥恬静。
骈文统治着南北朝的文坛。南朝的谢灵运、谢眺出身世族豪门,作品传诵一时,世称“大小谢”;诗人鲍照出身寒微,作品往往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怀。南方的吴歌越曲明丽柔婉,北方则稍逊风骚。但北方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刺勒民歌。北方民歌质朴刚健,情意真切,同时不乏其他类型的作品,如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最有成就的还是由南入北的作家庾信。庾信的《哀江南赋》糅合了跌宕剧变的时代背景和坎坷曲折的个人际遇,融合了南方成熟精致的文学技巧和北方刚健爽朗的精神,集南北文学之大成。南北朝的文坛,为迎接唐朝文学的成熟和繁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本书是“历史中国”系列中的一册。抱着“全面还原历史”的宗旨,笔者分50个章节,尽可能还原南北朝的方方面面。这些章节兼顾时间先后顺序和专题的性质,连贯起来阅读可算是南北朝的通史,单独阅读每个章节又是一个独立的专题。内容的全面性和阅读的可拆分,可算是本书的鲜明特点。
长大后的我们时常还会回顾青春期,寻找我们性格、观念等成型的路径,思考我们一些言行的原因。我们翻阅历史的目的,也是古为今用,让历史关照现实。我们重新阅读南北朝这段历史,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社会、文化成型的脉络,理清中国大历史的发展。如果读者能从本书中得到若干现实的影子——那就是在南北朝种下的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种子开出来的鲜花。
翻过这一页吧,去看看幼年中国是如何走过懵懂和躁动、迷茫和动荡,成长为成熟温润的青年的!
金戈铁马繁花落 南北朝的动荡年代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戈铁马繁花落 南北朝的动荡年代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