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水产饲料配方师的必备参考书,水产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科研人员。 自《鱼类营养需要》(NRC,1993)出版以来,全球水产养殖业和水产饲料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设定的某些营养需求参数或推荐量已不再适用。因此,NRC组织了多位国际知名水产动物营养专家,对现有的鱼类和甲壳类营养学知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并于2011年出版了《鱼类与甲壳类营养需要》(英文版)。本书是行业圣经,国际水平,水产饲料配方师的必备参考书。没有任何水产营养的书籍在**性,前瞻性等诸方面可以与其比较。
内容简介
本书由全球资深水产营养学家们历经三年辛劳编撰而成的,承载着人类有史以来对于水产动物营养学规模的综述、总结以及对未来行业发展的深入思考。该书涵盖了水产动物营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消化生理及能量代谢、营养素需求与生理基础、鱼粉及鱼油替代技术、幼体营养以及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同时也对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趋势及亟须开展的研究领域进行了阐述。
《鱼类与甲壳类营养需要》(中文版)由麦康森院士领衔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室毕业的多位学者及企业界技术翻译完成。在翻译过程中,NRC原版图书编委会的多位编委为本书的准确翻译提供了详尽的解析。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研究生参考使用,对水产养殖企业和饲料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也极具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麦康森,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际鲍学会理事和国际鱼类营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侨联特聘专家。一直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教学和研发工作。在探索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工业发展模式,研究并构建重要养殖代表种的基础营养参数公共平台,开创贝类营养研究新领域,技术集成与创新成功开发鱼粉替代技术、微颗粒开口饲料配制技术、环境和食品安全营养调控技术,及成果产业化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各1项。
李鹏,2000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获农学学士学位;后师从国际著名水产动物营养学专家Delbert Gatlin 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于2005年12月获得营养学博士学位,2006-2008年师从国际著名营养生化学家伍国耀博士从事猪氨基酸营养研究,2009年1月出任美国农业部下属机构美国动物蛋白及油脂提炼协会亚太事务主管。目前,李鹏博士担任国际**水产杂志Aquaculture编委,并长期担任多个国际水产期刊的特约审稿人。
赵建民,2000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
目录
译者序
致谢
概述1
第1章绪论4
参考文献5
第2章基本概念与方法论6
营养需要的测定6
实验设计和实验条件6
实验设计中的重复设置9
观测指标的测量10
营养素定量需求计算12
结论14
参考文献15
第3章鱼、虾消化生理16
鱼类16
虾类27
结论31
参考文献31
第4章饲料的能量利用和代谢整合37
标准的能量分配体系——nrc1981年的命名37
总能和摄入总能39
粪能损失——可消化能39
非粪能损失——代谢能40
体表能量损耗41
热损耗41
基础代谢(或**代谢)41
体重对基础代谢的影响42
温度对基础代谢的影响43
虾类的基础代谢44
维持热44
自主运动中的热损耗45
热增耗46
热增耗的测定46
消化和吸收过程47
代谢废物的形成和排泄48
物质的形成和转换48
实用净能系统49
生产能51
繁殖和性腺发育——繁殖能52
生长能量需求的计算52
营养能量法的局限性55
参考文献56
第5章蛋白质与氨基酸61
蛋白质与氨基酸:生化特征、功能及代谢综述61
必需氨基酸——生化特征、功能及缺乏症68
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定量需求76
必需氨基酸的定量需求79
已发表的鱼、虾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概述82
在实用饲料配方背景下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82
参考文献104
第6章脂质113
脂肪酸结构和命名113
脂类结构114
脂肪的常规代谢115
饲料脂肪水平116
特殊需要118
脂类营养的其他问题135
参考文献138
第7章糖类化合物和纤维147
糖类化合物的分类147
水产饲料中的非淀粉多糖:生理学效应155
淀粉的消化157
葡萄糖的代谢归宿162
可消化糖类在鱼、虾营养中的作用169
参考文献170
第8章矿物质176
钙和磷181
镁183
钠、钾和氯184
铬185
铜186
碘187
铁187
锰189
硒189
锌190
其他微量元素191
来源与形式191
与饲料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193
参考文献194
第9章维生素201
脂溶性维生素212
水溶性维生素218
其他维生素类化合物229
参考文献230
第10章饲料添加剂240
抗菌药物240
抗氧化剂240
黏合剂241
着色剂241
酶类243
有机酸244
饲料诱食剂与适口性强化剂245
免疫增强剂246
益生菌和益生元247
激素248
参考文献249
第11章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与外来毒素252
植物性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253
植物抗营养因子的联合效应264
动物性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265
外来毒素266
未知物质269
结论269
参考文献270
第12章消化率和可利用率277
消化率的测定方法277
饲料原料的消化率279
参考文献294
第13章营养供给及投饲实践298
早期阶段的投喂298
饲料制作及饲喂管理300
饲料利用及鱼类生长300
污染负荷及排污管理309
结论310
参考文献310
第14章幼体营养313
消化酶类313
幼体发育阶段、食物消化道停留时间和酶活力水平的关系315
生物饵料的营养强化315
配合饲料315
营养需要319
结论323
参考文献324
第15章饲料原料、配方及加工328
饲料原料328
饲料配方329
饲料加工330
饲料质量评估332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332
参考文献333
第16章海洋原料的替代:替代原料的影响及保持营养品质的策略334
鱼粉、鱼油等海洋生物资源在供应和利用上的多重限制因素334
鱼粉的替代335
鱼油的替代338
结论352
参考文献352
第17章亟须开展的重要研究方向357
营养素的需求、转运及相互作用357
鱼粉和鱼油替代358
饲料配方和加工358
营养基因组学的应用及代谢359
结论359
第18章营养需要表360
第19章饲料成分表367
参考文献380
第20章本书所涉及物种的英文名、学名及译名381
附录a编委会计划任务书386
附录b简写及缩略词387
附录c编委会成员简介394
附录d农业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的**出版物397
索引399
前言/序言
鱼类与甲壳类:生命繁衍的精微蓝图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鱼类与甲壳类(广义上涵盖了虾、蟹、龙虾等各类甲壳纲动物)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对营养素的精细需求。它不仅仅是一份冷冰冰的营养成分列表,更是一幅描绘这些水生生物如何从微小的幼体成长为繁盛的种群,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不同生理状态下,其身体内部运作的微观蓝图。本书内容严谨,基于大量科学研究与实践经验,力求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养殖生产者、饲料开发者以及对水生生物营养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权威且极具参考价值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生命之初的奠基——早期发育营养 生命的新生往往伴随着最脆弱也最关键的阶段,鱼类和甲壳类的早期发育尤其如此。本书将详细阐述,在胚胎发育、孵化以及幼体(仔鱼、稚虾等)形成初期,它们所需的特定营养素。 卵黄的智慧: 鱼类卵黄作为早期胚胎的主要能量和营养来源,其组成成分——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比例与种类,对胚胎的活力、发育速率以及孵化率有着至终的影响。本书将解析不同鱼种卵黄营养成分的差异及其对胚胎发育的意义,并探讨体外孵化过程中如何通过人工饵料模拟或补充卵黄的营养功能。 启蒙期的能量与构建: 幼体孵化后,它们的消化系统尚不完善,但生长发育的需求却日益迫切。本书将聚焦于,此时期幼体最迫切需要的营养素。例如,高质量的蛋白质,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供给,是构成身体组织和酶系统的基础;必需脂肪酸,如EPA和DHA,对神经系统发育、视网膜构建以及免疫功能的建立至关重要。同时,维生素(如维生素A、E、C、B族)和矿物质(如钙、磷、铁、锌)在能量代谢、细胞生长、抗氧化防御以及骨骼发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将根据不同幼体发育阶段的代谢特点,详细阐述各类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及其具体功能。 活饵的精妙: 在许多水生生物的早期养殖过程中,活饵(如轮虫、卤虫、浮游生物等)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将深入分析活饵的营养价值,包括其所含的必需营养素种类、含量以及消化利用率,并探讨如何通过对活饵进行强化(如营养轮虫)来进一步满足幼体日益增长的营养需求。 第二部分:生长的引擎——生长期的营养需求 一旦度过最脆弱的幼体阶段,鱼类和甲壳类进入快速生长发育期。此阶段的营养需求量大,且对营养素的平衡性要求极高,直接关系到最终的生长速度、体型大小和饲料利用效率。 蛋白质的构建宏图: 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组织(肌肉、酶、激素、抗体等)的基本单元,其在生长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书将详细分析不同种类和生长阶段的鱼类与甲壳类对蛋白质总量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将深入探讨必需氨基酸的供给,特别是那些在体内无法合成或合成不足的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等。书中会列举具体的氨基酸需求比例,并强调维持氨基酸平衡的必要性,以避免某些氨基酸的缺乏或过量对生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脂类的能量之源与信号传递: 脂类不仅是重要的能量来源,为生长活动提供动力,还参与细胞膜的构成,并提供脂溶性维生素。本书将重点关注必需脂肪酸(EFA)的需求,包括n-3系列和n-6系列脂肪酸,并阐述它们在促进生长、增强免疫、维持体膜完整性以及影响鱼类繁殖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书中会探讨不同脂类来源(如鱼油、植物油、磷脂)的优缺点,以及如何在饲料中优化脂类的配比,以满足不同物种和生长阶段的需求。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的精细调控: 钙、磷是骨骼和牙齿发育的主要成分,其比例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骨骼的健康。本书将详细分析不同物种对钙磷比的需求,并探讨其在肌肉收缩、血液凝固、神经传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铁、铜、锌、锰、硒等微量元素虽然需求量极小,但却是多种酶活性的辅因子,参与能量代谢、免疫防御、抗氧化、生殖等一系列关键生理过程。本书将为各类微量元素提供详细的推荐摄入量,并强调其在饲料中的协同作用。 维生素:生命活动的催化剂: 维生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参与体内无数的生化反应。本书将对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的需求进行详尽的阐述。例如,B族维生素在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中不可或缺;维生素C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并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维生素E则与硒协同作用,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本书将根据不同物种和环境条件,给出精确的维生素补充建议。 第三部分:繁衍的基石——繁殖期的营养调控 对于商业化养殖而言,健康的繁殖能力是种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书将深入探讨,鱼类和甲壳类在繁殖期对营养素的特殊需求,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营养管理来优化繁殖性能。 生殖腺发育的“燃料”: 繁殖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来构建生殖腺。本书将重点关注,在繁殖前期,高品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特别是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特定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E)和矿物质(如硒、锌)对促进性腺发育、提高配子质量(卵子和精子)的重要作用。 激素调控与营养信号: 繁殖过程受到复杂激素调控,而营养物质的供给能够影响这些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本书将探讨,某些营养素如何作为信号分子,影响繁殖激素的释放,从而调节性成熟、排卵/排精以及受精过程。 亲体健康与后代质量: 亲体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到所产卵子的质量和幼体的活力。本书将强调,在繁殖期为亲体提供均衡且高营养的饲料,不仅能够提高产卵量,更能显著提升后代的存活率和生长潜力。 第四部分:环境适应与健康保障——特殊生理状态下的营养 鱼类和甲壳类并非生活在恒定的环境中,它们会面临温度、盐度、溶氧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受到疾病的侵袭。本书将探讨,在这些特殊生理状态下,它们的营养需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应激与免疫: 面对环境应激(如捕捞、运输、水质变化)或疾病侵袭时,水生生物的代谢会加速,免疫系统会高度活跃,因此对能量、蛋白质、特定维生素(如维生素C、E)和微量元素(如锌、硒)的需求会显著增加。本书将分析,如何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强化免疫营养,来帮助它们更好地应对应激和疾病。 变温动物的能量管理: 鱼类和甲壳类作为变温动物,其代谢速率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本书将阐述,在不同温度下,它们对能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的需求如何变化,以及如何在饲料中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长效率。 蜕壳与矿物质: 甲壳类动物的生长离不开蜕壳,而蜕壳过程需要大量的钙、磷等矿物质以及能量。本书将详细分析,蜕壳期甲壳类对这些营养素的特殊需求,以及如何通过饲料来促进健康的蜕壳周期。 第五部分:营养评估与应用——实践中的智慧 理论回归实践,本书还将提供关于鱼类和甲壳类营养需求评估的科学方法,以及在实际生产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营养需求的评估方法: 本书将介绍多种评估营养需求的方法,包括生长试验、代谢试验、体内外分析以及模型预测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科研人员和生产者提供选择依据。 饲料配方的优化: 基于对各类营养素需求的深入理解,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科学地设计和优化饲料配方,以满足不同物种、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养殖目标的需求。这包括原料的选择、营养素的配比、添加剂的应用以及饲料加工工艺的影响等。 行业标准与未来展望: 本书将回顾现有的行业营养标准,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未来鱼类和甲壳类营养需求研究的发展趋势,例如功能性营养素的应用、个体化营养的需求,以及对环境友好型饲料的探索。 总而言之,本书是一份系统性的、面向未来的水生生物营养学指南,它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鱼类和甲壳类生命繁衍背后那精微而又至关重要的营养蓝图,为推动可持续的水产养殖业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