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礎到應用,琺琅藝術領域資深藝術傢跟你一起瞭解並嘗試琺琅製作的不同技術,創造齣豐富多彩和極富想象力的藝術作品。
詳細的工藝技法,配以大量的琺琅藝術作品圖片,豐富讀者對琺琅藝術的形象認知;“曆史亮點迴顧”版塊,讓讀者對琺琅藝術的認識縱深化;“知識點速查”、“小貼士”對重要知識點的概括和補充,方便讀者高效地重溫關鍵信息。
讓更多人瞭解琺琅藝術,讓更多的首飾設計師或工藝美術師能夠運用琺琅技術豐富自己的創作語匯。
琳達·達爾蒂(Linda Darty),現任東卡羅萊納大學(位於北卡羅萊納州東部格林維爾市)藝術設計學院金屬工藝與琺琅藝術專業教授,以及金屬藝術學科負責人。她的作品在美國國內及國外被廣泛地收藏或展齣,其在琺琅藝術領域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較大的影響力。琳達是彭蘭德工藝品學院和琺琅技師協會的理事會成員,並因此於2003年獲得瞭終身成就奬。琳達經常組織開展關於現代琺琅技術的專題討論會,獲得瞭數量龐大的研究教學基金和許多教學奬項,其中包括北卡羅萊納州理事會所授予的傑齣教學成就州長奬、ECU校友傑齣教師奬和ECU藝術學院優秀學者奬。
王磊,文學碩士。2001年7月畢業於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裝飾藝術設計專業,後就讀於蘇州大學藝術學院、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藝術首飾工作室。目前任教於山東大學(威海)。2007年開創個人首飾工作室,主要從事藝術首飾設計與創作研究。
看到這麼多優秀的作品聚集在一部書中,這的確是令人鼓舞的。
——南美金匠協會
一本圖文並茂的優秀教材。
—— 《書單》雜誌(Booklist)
一本對琺琅工藝基本技術進行廣泛介紹,並附帶技術訓練的圖書。是針對這一高端工藝帶有精美插圖的總結。
——《圖書館日記》雜誌(Library Journal)
是近年來齣版的琺琅類書籍中優美的令人窒息,並且信息量豐富的一本…對所有有興趣瞭解和學習琺琅工藝的人我都高度推薦這樣的文字。
——《美女衣櫥》雜誌(Belle Armoire)
在達爾蒂的傑作中閃耀著足夠多的靈感,這有助於她所期待的琺琅工藝的復興。
——《珠寶藝術傢》雜誌(Jewelry Artist)
即使是高級工匠也會享受其中。
—— 《金屬釉燒》雜誌(Glass on metal )
贏傢,憑藉傑齣的專題著作獲得洛普雷斯蒂奬(Lopresi)。
——北美藝術圖書館協會
譯者的話
引言
第一章 琺琅的基礎知識
第一節 琺琅概述
第二節 琺琅釉料的種類
第三節 組建琺琅工作室
第四節 製作底胎的金屬材料
第五節 焊接技術
第六節 金屬底胎的清潔
第七節 琺琅釉料的準備
第八節 琺琅上釉技術
第九節 燒製琺琅
第十節 兩次燒製之間的清潔與整理
第十一節 琺琅的修改、去除和打磨
第十二節 進行顔色測試
第十三節 琺琅的色彩搭配與著色技巧
第十四節 琺琅的拋光與打磨
第十五節 鑲嵌琺琅組件
第二章 琺琅的工藝與技法
第一節 釉料的篩塗技術
第二節 鏨胎琺琅技法
第三節 貼箔燒製工藝
第四節 畫琺琅工藝
第五節 液體琺琅技法
第六節 掐絲琺琅工藝
第七節 內填琺琅技法
第八節 透光琺琅技法
第九節 其他工藝的探索
第三章 琺琅藝術品製作實例
刻劃剔釉琺琅耳環
糖狀結晶效果琺琅項鏈
層疊的琺琅花朵戒指
蝕刻紋理的琺琅胸針
手繪琺琅紐扣
液體琺琅吊墜
摺疊鍛造成型的琺琅器皿
掐絲琺琅胸針
蝕刻填彩琺琅茶匙
內填琺琅胸針
鏤空透光琺琅耳墜
琺琅與綜閤材料組成的藝術品
美國綫規(B&S;)尺寸對照錶
參考書目
緻謝
原料采購建議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設計史的研究者,我必須承認,這本書在文獻整理和案例選取上展現瞭極高的水準。它不僅僅是作品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構建瞭一個清晰的脈絡,展示瞭琺琅工藝是如何從宮廷禦用走嚮民間生活,又是如何被現代設計師重新激活的。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失誤之美”的探討。很多燒製過程中齣現的意外效果,比如釉料的開裂、流淌不均,在傳統認知中可能是失敗,但這本書卻將這些“不完美”視為作品的獨特印記和藝術傢的挑戰痕跡,給予瞭高度的肯定。這種對創作過程的尊重,讓我對這門工藝産生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僅僅停留在成品的美感上。書中對一些關鍵工藝節點(比如掐絲的力度、鏨刻的深度)的圖解注釋雖然簡短,但精準到位,對於想瞭解製作難度的讀者來說,提供瞭很好的參考。
評分這本畫冊簡直是視覺的盛宴!我是在一次藝術展上偶然看到彆人談論這本,纔決定入手收藏的。打開扉頁的那一刻,我就被那些色彩斑斕、光影流轉的琺琅作品深深吸引住瞭。攝影師的功力毋庸置疑,每一張照片都把琺琅釉料那種細膩的光澤感、色彩過渡的微妙變化捕捉得淋灕盡緻。特彆是那些特寫鏡頭,簡直能讓你感受到藝術傢在釉料堆疊和燒製過程中傾注的心血,那種微小的氣泡、釉麵的自然流動痕跡,都清晰可見。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傳統景泰藍工藝的介紹部分,雖然沒有深入探討化學配方,但通過圖解和實物對比,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從平麵設計到三維立體造型的跨越,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極其考究,紙張的質感和色彩還原度都非常高,即便是印刷品,也仿佛能觸摸到作品的冰涼和光滑。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入門視角,它不會用晦澀的理論轟炸你,而是用最直觀、最美的作品來激發你對這門古老技藝的好奇心。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慢閱讀”體驗。它鼓勵你放慢速度,去品味每一頁的內容。我最喜歡它在版麵設計上所體現的剋製感,大量的留白(負空間)使得前景的作品獲得瞭極大的呼吸空間,讓眼睛得到瞭充分的休息,也讓作品本身的材質感更加凸顯。它不是那種追求信息密度的書,而是一本追求“意境”的畫冊。我將它放在客廳的茶幾上,每次翻開,都能隨機捕捉到新的細節。比如,某個角度的釉色看起來像深海的波濤,換個角度又像是鞦天的落葉。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其定價,因為它提供瞭一種欣賞藝術的視角轉變——從“看一個成品”到“理解一個過程和一種哲學”。它沒有提供任何具體的製作教程,但它散發齣的那種對材質的敬畏和對色彩的敏感度,無疑比任何一本技術手冊都更能打動一個真正熱愛工藝的人。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在金屬上作畫的工藝特彆著迷,讀完這本書後,我的敬畏感又上瞭一個新颱階。這本書的排版布局極其大膽,它沒有采用傳統的橫嚮或縱嚮的固定模式,而是根據作品本身的造型和氣韻來設計頁麵的留白和布局。有時候,一件作品會占據整整兩頁,讓觀者有足夠的空間沉浸其中,感受那種“呼吸感”;而有些小巧的、注重細節的作品,則會被巧妙地安排在幾個小的插框中,形成一種節奏上的對比。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對不同地域、不同曆史時期琺琅風格的收錄非常全麵,從東方的古典婉約到西方的巴洛剋華麗,那種風格的碰撞和演變,被作者用一種近乎講故事的方式呈現瞭齣來。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現代創作的那幾個章節,那些當代藝術傢是如何掙脫傳統束縛,將琺琅與新材料、新理念結閤的嘗試,真的讓人腦洞大開,讓我重新思考“工藝美術”的邊界在哪裏。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比較枯燥的工具書或者學術專著,畢竟“工藝技術”這個詞聽起來就有點硬邦邦的。但事實證明,我完全想錯瞭!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流暢和人性化,它更像是一本藝術傢的靈感筆記閤集。它巧妙地避開瞭那些繁瑣的、隻有行傢纔懂的專業術語,轉而聚焦於“為什麼”和“如何美”。比如,在展示某件融閤瞭失透釉和半透明釉的作品時,作者會通過對比圖,讓你明白光綫穿透不同釉層時所産生的奇妙效果,這遠比乾巴巴地解釋化學成分來得生動有趣。我最近正在籌備一個自己的小型創意項目,這本書裏的很多色彩搭配和結構設計,都成瞭我的“靈感小抄”。它真的做到瞭“啓發”二字,讓我明白,即便是看起來很固定的傳統材料,也能玩齣無數種花樣。
評分好書!
評分好
評分東西還不錯,便宜又實惠
評分東西還不錯,便宜又實惠
評分好書!
評分東西還不錯,便宜又實惠
評分好書!
評分好書!
評分好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