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理论财政学/社科学术文库》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党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共同需要理论为主线,从人类社会再生产发展的历史全过程这个广阔视野出发,对财政运行的一般规律及各个历史阶段上的财政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探索。具体内容由导言、财政本质论篇、财政分配客观数量界限论篇、财政职能实现形态研究篇及财政效果研究篇等组成。
作者简介
何振一 1931年8月生,辽宁海城人,吉林大学经济系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顾问。学术专长为财政与财务。中国财政学界的“社会共同需要论”学术流派创始人。1992年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代表作有独著:《工业企业经济核算制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理论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2005年第二版);主编《公共财政丛书》六卷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2003年先后出版)。
目录
导言
第一篇 财政关系质的研究
社会共同需要论
第一章 财政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氏族社会财政的形成
第二节 农村公社时期财政的发展
第三节 原始财政向国家财政的演变
第四节 阶级社会财政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质
第二章 社会主义财政的特点和范围
第一节 社会主义财政的形成和特点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下的财政范围
第三章 财政分配的客体
第一节 财政分配客体的经济属性
第二节 财政分配客体的经济形态
第三节 财政分配客体不同形态的作用
第二篇 财政关系量的研究
客观数量界限论
第四章 财政分配的数量关系
第一节 财政分配数量关系的客观性
第二节 财政分配的客观层次性
第三节 财政收入总量的客观界限
第五章 财政支出总量的客观数量界限
第一节 支出总量的最高界限
第二节 关于“动态平衡”论
第三节 对赤字的分析
第六章 财政支出结构的数量关系
第一节 维持性支出的数量界限
第二节 发展性支出的数量界限
第三节 财政的积累与消费支出的客观数量界限
第七章 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财政分配的数量关系
第一节 财政与国营企业分配关系的双重性格
第二节 维持再生产正常运行必须留下的纯收入数量界限
第三节 企业增加职工个人消费必需的纯收入数量界限
第八章 国家与集体、个人之间财政分配的数量关系
第一节 财政与集体经济之间分配关系的数量界限
第二节 财政与个人之间分配关系的数量界限
第九章 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的集中与分散的数量关系
第一节 集中与分散的内容和客观数量界限
第二节 财政责任集中与分散的划分及其数量界限
第三节 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数量关系的途径
第三篇 财政关系现象形态的研究
财政调节 论与控制论
第十章 社会主义财政分配关系的现象形态
第一节 财政体制
第二节 国家预算
第三节 利润缴款
第四节 税收
第十一章 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财政与社会再生产诸环节 的关系
第二节 财政是调节 社会再生产的综合杠杆
第三节 财政调节 作用的经济机制
第十二章 财政对宏观经济的控制
第一节 宏观经济控制的含义
第二节 财政是控制宏观经济的一个总阀门
第三节 财政控制宏观经济的限度及对策
第十三章 财政对微观经济的调节
第一节 财政调节 微观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
第二节 税收调节 微观经济的功能
第三节 国债的调节 作用
第四节 财政补贴的调节 作用
第四篇 财政效果的研究
社会效益论
第十四章 财政效果的内涵和意义
第一节 财政效果的内涵和特点
第二节 讲求财政效果的意义
第三节 提高财政效果的途径
第十五章 财政效果的评价
第一节 财政资财集聚效果的表现形式和评价方法
第二节 财政资财支拨效果的内容和评价方法
第三节 财政资财支用效果的内容与形式
后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科学术文库”已出版书目
精彩书摘
《理论财政学》:
财政发展历史上分配客体的某一种经济形态,看成是与财政本质相联系的由于分配客体的表现形态的变化,也还会把同一个时期内的财政分配,一会儿看作是属于财政,一会儿又不属于财政。这样,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财政本质和财政规律。比如,现代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以货币为主要形态。如果把这种财政分配客体的表现形态,看成是与财政本质联系的内在形式,结果就会把财政分配归结为货币关系或价值分配关系。把财政看成是货币关系,不仅将封建社会后期以前的大量财政现象排除在财政之外,而且使封建社会后期的许多财政现象也无法解释。如我国明代中期,推行了“一条鞭法”之后,财政分配客体的物质形态,基本上转向货币形态。这时如果按货币分配关系而论,这个时期赋税关系当然是财政。但当时的“一条鞭法”在全国各地方执行的情况不一样,有的执行得彻底一些,有的执行得不彻底,有的没有执行。这样,同是田赋,在这个地方折成了货币,表现为货币关系,是属于财政,而另一地方仍然交实物,难道能说就不是财政吗?有的地方时而折成货币时而又用实物或力役形式,这又如何认识呢?同一个赋税关系,就会处于今天折成货币是属于财政,明天交实物了又不属于财政,这种不定的状态中。事实上,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用货币关系也仍然无法说明财政本质特征。在资本主义社会,几乎任何经济关系都表现为货币关系,任何分配都表现为价值的分配。把财政本质特征归结为货币关系,或价值分配关系的同时,也就把财政扩大到一切货币活动和价值关系领域,财政完全融合到货币关系一般和价值分配一般之中,从而也就否定了财政这个特殊范畴的存在。
研究财政分配客体的经济表现形态,目的不是要从中揭示财政本质,也不可能从中认识本质,而在于认识财政分配客体的表现形态变化的规律性,认识财政分配客体的不同形态对财政分配及社会再生产的作用和影响,以便在财政工作中,正确运用这一规律和作用,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
前言/序言
理论财政学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理论财政学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